语文人教版必修二表达交流《学习虚构》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人教版必修二表达交流《学习虚构》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1-25 21:24: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想象世界,学习虚构》学案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①学会想象;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过程和方法:通过提供图片让学生想象或者播放有强烈情节的音乐,让学生闭目欣赏想象,并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
3.情感与态度:通过作文的虚构,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导读
知识链接
想象,是凭借已知的形象创造新的形象的思维过程。
课本中诗歌、散文、小说里的那些令人叫绝的章节,无不渗透着作者奇妙的构思和独到的想象。合理运用想象虚构,可以丰富文章内容,开拓文章意境,给读者以丰富形象的审美享受,有力地揭示主题。
想象是作文的翅膀,想象会使作者笔下生辉,给文章以充实的生命力。缺乏想象,则会使作文思路狭窄,选材和谋篇平淡无奇;使文章内容单调乏味,缺少色彩和层次;使表现形式呆板,失去灵性和变化。写作离不开想象,没有想象,就写不出好文章,更谈不上文学艺术的创作。
虚构,是指在文艺作品创作中,为了塑造典型、概括地反映生活真实而凭借想象进行创作的方法。
虚构性的作文类型:一类是把现实生活典型化。就是把生活中的素材集中,概括,加工提炼,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人物的“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一类是科学幻想。幻想也是一种想象,它是指以社会或个人的理想或愿望为依据,虚构还未发现或实现的事物的具体形象的想象过程。科学幻想是以一定的科学知识为基础进行的大胆想象,如外星人、时空隧道、记忆移植等。
①想象和虚构是写作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小说、童话、寓言等文学体裁中。
②想象和虚构要做到合情合理,要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
③在写作想象、虚构类作文时,要特别注意进行局部和细节的描写,做到想象不空,虚构不虚。
三、导思
1.想象有哪些要求?我们应如何去想象?
2.艺术虚构具体包括哪些方面?
四、导练
【跟踪试题】
1. 程序控制的丈夫
清晨5时,佩塔尔被闹钟唤醒,他似乎被毒蛇螫了一口,急忙从床上跳下来。他必须去度周末,决不能误了火车。妻子和儿子昨天已经走了,倘若他不能按时赶到,他们定会惊慌不安。
佩塔尔按了一下闹钟的按钮,钟表下面放着妻子留给他的纸条:亲爱的,打开录音机。
佩塔尔立即遵照妻子的指示打开了录音机。刹时间,欢快的流行歌曲在屋间荡漾起来。音乐停止后,录音机里传来妻子的声音:“早晨好,亲爱的!你睡得怎样?”
“这与你有何关系?”佩塔尔嘟囔一句,抽起烟来。
“马上把烟掐灭!”妻子从录音机里命令道,“到冰箱里取出早餐用的木瓜酱。注意,不要吃起来没完。”他刚刚吃完早饭,妻子的命令又从录音机里飞出来:“看看阳台花盆下面的字条。”
妻子在字条里提醒他别忘了浇花,并详尽地说明如何进行这一美化环境的工作。
厨房里的字条警告他及时洗刷碗。贴在衣柜门前的字条要求他如何打扮自己:穿灰色的西装,莫要忘记扎领带。
佩塔尔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正欲动手收拾旅行包时,在包底又发现一张条子:别忘了带刮脸刀。
佩塔尔顺从地将险些忘记的刮脸刀放到旅行包里,便向门口走去,可是,房门上的字条威风凛凛地命令道:回去!烟灰缸里还有一只没有熄灭的烟卷。
在房门的另一面上,妻子留下了最后一道命令:检查一下,你是否把门锁好了?
佩塔尔拉了拉门,一切符合要求,门已锁好。在火车站,他走到售票口,把钱递给了售票员。
“我买一张票。”佩塔尔道。“去哪儿?”售票员问。
“去哪儿?”佩塔尔迷惑不解地自言自语,下意识地转过头去寻找妻子。然而,妻子不在身边。
“您是否能告诉我去何处?难道这也是不可告人的秘密吗?”售票员挖苦道。
这时佩塔尔方恍然大悟,是妻子忘记告诉他去何处。他张大嘴吸了一口气后慢慢地吐着气,把钱放回衣袋里。
回到家里,他砸碎了录音机,打开了鸟笼,放走了囚禁在笼中的金丝鸟,然后拿出一瓶酒,连鞋也没脱就躺到床上,嘴对着瓶口畅饮起来,脸上泛起了甜蜜的微笑。
思考:1、作为本文基础的生活素材是什么?
2、本文对生活素材进行了怎样的加工?
3、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提高试题】
2. 根据以下关键词进行想象创作。“黑夜、模型、巨浪”
5、 学案答案
导思答案
1.想象的要求:
(1)以真实为基础。(2)有一定的跳跃性
想象的方法:
(1)抓住事物的相似、相关、相反关系加以想象
(2)根据已有的经验和认知,对未来进行想象
(3)超越时空,突破现实,大胆虚构。
2.首先,虚构故事的人物。 精炼的故事,不能缺少必要的人物。一般来说,人物的性格呈现多样性,但以一种性格为主。写人时,从表现人物性格的需要出发,可以虚构,甚至将这个人的性格“剪贴”到另一个人身上。虚构人物的同时,必须注意用人物自己独特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塑造他们,不能简单地贴上自己喜好或者厌恶的标签。要从中意识到观察生活的重要性,体悟到观察生活的方法
其次,虚构生动的情节。人物形象的鲜明离不开生动的情节,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在文学创作中,作者有权把生活中的事件进行剪裁、加工、组接,大胆地虚构,不必完全拘泥于生活的真实;但是,虚构的情节,一定要经得起推敲,符合生活的逻辑,一定要更集中,更有表现力,更能产生以情动人的艺术魅力。
第三,虚构语言、动作、神态、细节等。不善于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会导致人物形象不够突出。究其原因,一是缺乏细致的观察,再就是不善于虚构。好的描写可达到以少胜多,点一睛而活全龙的效果。
最后,虚构特定的环境。一般来说,景物的烘托作用不在多,寥寥几句即可。有怎样的心情便有怎样的景物。当我们高兴时,所感受到的是“千里莺啼绿映红”的美妙景象;当我们悲哀时,眼前又是“花溅泪”、“鸟惊心”的凄惨景象。
注意:
虚构不能脱离生活真实,不能将其错误地理解为凭空地、随心所欲地胡编乱造。任何凭空编造出的人物或故事情节都不符合艺术虚构的要求,因而是没有生命力的。虚构一方面必须从生活出发,以实际的生活素材为基础;另一方面,又不是对生活现象的机械照搬,而是对客观现实的艺术超越。虚构而成的艺术形象,往往可以而且应该比现实更高、更鲜明、更集中、更典型、更突出、更富有代表性。只有在虚构时忠实地遵循客观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才能塑造出可以作为艺术的真实而被欣赏者所接受的艺术形象。
同学们在写作文时,也可以不必拘泥于亲身经历的事情,毕竟生活是平淡的,毕竟大家的生活阅历也有限,有时候,我们发挥想象、虚构一个故事来反映生活的真实,也许更生动、也更典型。所以,近年来高考试卷中都提示考生:作文可以大胆想象,编写故事。按照编故事的方式不同,我们的虚构性作文又可以写:小说,散文,童话,寓言,科幻,故事新编……
导练答案
1.(1)生活素材:妻子给丈夫留字条。
(2)综合加工:妻子一次性给丈夫留很多字条。丈夫最后居然忘了目的地。
(3)小说的写作目的:讽刺妻子过分关注丈夫,反而限制了丈夫的自主能力。
虚构的目的:真实生动地表现主题。
2.
亚当之死
雷电交加,惊涛卷天。
在这恐怖的夜晚,是难以入眠的。亚当和夏娃索性与往时一样坐对大水打发这漫长的黑夜。
呜咽的海啸东一阵,西一阵,给这孤岛上的黑夜带来几许凉意。借着闪电,可以看见,层层波浪,扭在一起,彼此踢打着,撕咬着。
“瞧,那是什么?”又一道闪电划过,“啊,人!”
远处,波浪间似乎有一个人影:一起一浮,时隐时现;他显然已筋疲力尽。
“我去帮他!”亚当匆忙跳入茫茫白水。
“小心!”
夏娃叮嘱声中,亚当已经游得很远。一朵朵炸裂的浪花不时落在他的身旁,将他冲开很远。但慢慢的,他还是努力靠近了那个人影。
“轰”,一声霹雳,巨浪一个连着一个漫天压来,两个人影消失了。
“亚当,亚当……”水面上回荡着夏娃的呼唤,但杳无回音。仿佛坠入了无边的黑暗,她的目光充满了苦涩与畏惧。
十年前,由于气温升高,两极冰雪融化。汹涌的海水向人类扑来,加上水土流失,引起地面变低,大水吞没了平原,淹没了高山。一切陆地的生命都化作鱼类的食物。只有他俩侥幸逃到地球上这最后的孤岛上。
东方发白,一个漫长的夜总算熬过,夏娃焦急的搜索水面: ……
波峰中,一具橡胶人体模型在荡悠,不远处,几只鲨鱼在争食一具人尸。
[简评]这篇小小说,主题是呼吁人类保护环境,否则,遭难的是我们人类自己。为了表现主题,文章显然是虚构的,那么有没有事实做基础呢?有。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疯狂的破坏环境,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这是显而易见的生活事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