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快乐的泼水节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1快乐的泼水节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9-11-25 18:37: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题目:《快乐的泼水节》
设计者:李辉
年级:四年级
教学
目标
1、能准确,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并能结合舞蹈艺术表现手法来演绎歌曲。
2、感受傣族歌曲的特点,激发起学生进一步了解傣族和学习傣族音乐的的兴趣。
3、通过了解傣族,演唱傣族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想象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其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把握傣族音乐的特点,用甜美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
难点:能够准确唱好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的同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具
钢琴、多媒体课件、道具(脸盆)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一、
创设
情境
播放另外一首歌曲《泼水节》视频,视频中展示泼水节的动感画面,学生听音乐进教室,一起观看。
导入:通过观看《泼水节》,设计问题,带领学生了解傣族、了解傣族音乐的特点。
(一)聆听、观看《泼水节》视频,感受傣族传统节日泼水节的欢乐气氛。
(二)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一)引用另外一部泼水节视频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泼水节的欢乐气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二)通过观看视频,回答问题,和老师一起走进傣族,感受傣族音乐特点。
6分

探索
新知
聆听歌曲
1、初听:感受歌曲的演唱情绪,说一说这首歌曲的风格特点,并给歌曲起名字。
2、完整复听歌曲,听辨歌曲中出现了哪几种乐器?老师带领学生认识、了解傣族特有的民族乐器。
3、再次聆听歌曲,听辨乐曲一共有几个乐句,哪两个乐句旋律是一样的?
(二)学唱歌曲
1、学生用“啦啦”的声音,随音乐表现歌曲。
2、学生和老师一起小声模唱歌曲。
3、带领学生分辨X ·X和XX节奏的区别。
练一练:
X ·X X ·X XX XX
知 了知 了 旺 旺
X—
喵—
4、跟老师完整演唱歌曲,注意附点音符的正确唱法。
5、休止符的游戏练习。
6、师生完整演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
7、一边歌唱,一边用脚打节拍,来感受快乐的演唱情绪。
8、师生完整演唱歌曲。
(一)
1、学生认真聆听歌曲,感受音乐特点,并给歌曲起名。
2、复听歌曲,听辨歌曲中出现的乐器,并跟随老师认识了解傣族民族乐器。
3、三次聆听歌曲,听辨乐句。
(二)
1、用“啦”的声音,演唱歌曲。
2、模唱歌曲。
3、学习分辨X ·X和XX的区别。做个节奏小游戏。
4、跟老师一起完整演唱歌曲,注意附点音符的正确唱法。
5、休止符的练习。
6、师生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7、分小组,一边脚打节拍,模仿象脚鼓,一边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欢乐气氛。
8、师生完整演唱歌曲。
(一)
1、导入课题,把学生带入此节课的内容,并揭示课题。
2、让学生通过聆听,探索歌曲中出现的乐器,并带学生认识,了解傣族的民族乐器。
3、通过第三遍聆听,不仅让学生熟悉歌曲旋律,还要自己探索乐曲的乐句组成,从而培养正确的聆听习惯。
(二)
1、因《快乐的泼水节》这首歌曲比较欢快、活泼,所以让学生用“啦啦啦”的声音模唱歌曲旋律,更能感受歌曲欢快的演唱情绪。
2、学唱歌曲时,一定要小声模唱,便于随时纠正不准确的部分。
3、通过“小动物叫声”的游戏,直观区别音符的时值。
4、正确演唱歌曲中的附点音符。
5、通过休止符的学习,让学生正确演唱结束句。
6、完整、正确的演唱歌曲。
7、用脚模仿象脚鼓打节奏,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肢体语言感受欢乐的气氛。
8、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20分

创编
活动
分组讨论、排练
(一)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泼水节泼水时的心情,气氛,动作等。
(二)分发道具脸盆。老师启发学生做动作,气氛要欢乐,活跃。
(一)学生讨论,把自己当成泼水节日中的一员,创编动作。
(二)手拿脸盆,跟随音乐,表演泼水节场面。
(一)老师用巧妙的话语将学生带入泼水节的情景中创编。
(二)手拿道具,完整表演。
10分

拓展、评价
(一)老师带领大家聆听傣族音乐的代表作品《月光下的凤尾竹》,并一起学跳几个傣族舞蹈动作
(二)老师总结评价。
学生聆听歌曲,并学习舞蹈动作。
通过拓展学习,让学生更加深刻感受傣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