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1-26 11:38: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导入新知 郭靖和杨康的名字是道长丘处机为让后人铭记靖康之耻而起的。那么靖康之耻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就一起走进《金与南宋的对峙》去寻找答案。女真族的崛起女真族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 辽宋时期,女真族受辽的控制和压迫。11世纪末,完颜部的首领阿骨打进一步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从此,女真族的力量不断增强。小组合作探究
用最简洁的语言总结 的崛起 女真族女真1115年女真族完颜阿骨打(金太祖)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归纳总结金的治国措施作用:女真势力迅速壮大知识延展——走近女真女真猎人金·酒楼唱曲 驯鹰知识延展——走近女真女真骑兵武士活动探究金作为一个后起的少数民族政权,不断的发展壮大,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发?善于学习,善于改革才能使国家永葆青春活力,再次从历史的角度印证了我国今天实行改革开放的英明决策是正确的。金灭辽及北宋 金辽北宋 北宋朝廷想借金的势力收复被辽占领的失地,于是遣使与金联系,双方订立盟约,相约夹攻辽朝。小组合作讨论
阅读课本,总结 是怎么灭 的?辽金金辽北宋小组合作讨论
阅读课本,总结 是怎么灭 的?辽金 北宋出兵伐辽,被辽军打得大败。而金军却势如破竹,相继攻占辽的都城和许多地区(大胜)。1125年,辽被金灭亡。金北宋小组合作讨论
阅读课本,总结 是怎么灭 的?北宋金 金看到北宋政治上的腐败和军事上的无能,于是在灭辽后发动了对宋的战争。金北宋小组合作讨论
阅读课本,总结 是怎么灭 的?北宋金 面对金军的强大攻势,宋徽宗、宋钦宗无心抵抗,只想着妥协求和。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宋徽宗宋徽宗的 “瘦金体” 《瑞鹤图》宋徽宗《写生珍禽图》赵佶 ,画家 ,书法家。宋朝第八位皇帝在位25年,
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靖康之耻 1127年冬天,金军俘虏宋徽宗、宋钦宗及宗室、后妃等数千人北返,并掠走大批典籍和珠宝器物,从此以后他们过着阶下囚的生活,受尽凌辱,史称“靖康之变”。宋的偏安南小组合作探究
的建立 南宋1127年赵构临安(杭州)宋高宗 宋高宗,名赵构。徽宗第九子,钦宗弟。他天性聪明,知识渊博,膂力过人(能开200斤硬弓)记忆力很强,他每日能读诵书籍千余言,博闻强记,书法造诣深厚。北宋灭亡后,他逃至南京即帝位,后定都临安。05小组合作探究 与 的关系南宋初年,金军南下,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金军后撤。金南宋宋高宗、秦桧怕金壮大,危及其统治,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向金求和。宋金达成和议,对峙局面形成。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
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05小组合作探究 与 议和的内容金南宋金淮水南宋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侫臣。岳家军纪律严明:
冻死不拆屋,
饿死不掳掠。
金军中流传说: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活动探究 有人说岳飞“愚忠”,有人说“岳飞“忠贞爱国”你是如何评价岳飞的?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是什么?活动探究一方面岳飞的抗金斗争在客观上维护了人民利益,受到历代人民的尊敬。另一方面岳飞在抗金斗争顺利发展时候,奉命班师回朝,表现了他忠于封建统治者的一面。总体看,岳飞仍然是忠君爱国的抗金
名将,人民心目中的英雄。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
(1)史论结合,有理有据。
(2)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进行评价。
(3)全面客观评价,不能以偏概全。活动探究如何评价宋金议和?是南宋以屈辱的条件换来的和平,加重了人民的负担;议和以后,形成南北对峙局面,使社会较为安定,经济发展。金建国1115年金灭辽
1125年金灭北宋1127年南宋建立岳飞抗金宋金议和南宋和金的对峙1.统一女真各部,称帝建立金政权的是( )
A.完颜阿骨打 B.皇太极
C.耶律阿保机 D.忽必烈A2.宋金南北对峙的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
A.靖康之变 B.南宋建立
C.岳飞遇害 D.宋金议和D3.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请问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
A.军阀割据  B.南北政权对峙
C.政权并立 D.战乱长期不息C材料一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人自宋后少名桧,我至坟前愧姓秦。
——秦观
材料二: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岳飞《满江红》
请回答:②“靖康耻,犹未雪”中“靖康耻”指哪一历史事件?
①对联中所指的“忠骨”是谁的遗骨?“佞臣”指谁?
岳飞靖康之变后北宋的灭亡秦桧 今天这一课,始终贯穿着民族交融这条暗线。这一时期频繁的战争给各族人民带来了灾难,也造成了人口的迁移,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形成了民族交融的新高潮,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