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学习目标
1.知道女真族建立金政权、金灭辽、金灭北宋的基本史实。
2.了解岳飞抗金的历史故事,熟记宋金议和内容,正确认识宋金议和的历史影响。(一)女真族的崛起
1.生活概况: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
2.统一:11世纪末,完颜部首领阿骨打统一了女真各部。
3.建国:1115年,阿骨打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
4.措施: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势力迅速壮大。
(二)金灭辽及北宋
1.灭辽:1125年,辽被 金灭亡。
2.灭宋: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靖康之变)。
(三)南宋的偏安
1.南宋建立:1127年, 赵构 (宋高宗)称帝,后来定都 临安,史称南宋。
2.岳飞抗金:岳飞等抗金将领从金军手中收复了许多失地,“岳家军”在_郾城大败金军主力,迫使金军后撤。但是宋高宗和 秦桧 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其统治,就令岳飞班师,解除兵权,并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3.宋金和议:岳飞死后,宋金达成和议
(1)内容:南宋向 金 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 淮水 至 大散关 一线划定分界线。
(2)结果:至此, 宋金对峙 局面形成。后来,金迁都燕京,改名为 中都 。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 江南 一隅。【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完成平板上基础知识的梳理长白山 黑龙江 第一篇:金政权的建立女真女真族的统一:
1、时间:十一世纪末
2、统一者:完颜阿骨打时间:1115年民族:女真族建立者:完颜阿骨打(金太祖)都城:会宁(今黑龙江阿城) 第一篇:金政权的建立史海泛舟 金朝统治者对儒学的提倡
金朝统治中原地区后,受汉族文化的影响,统治者提倡儒学。金朝有多位皇帝敬奉孔子,尊崇儒家思想。金朝设立了译经所,把《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翻译成女真文字。为满足科举考试以儒家经典内容命题的需求,朝廷还组织人力整理典籍,编纂史书。措施:金太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女真势力迅速壮大。阅读教材第38页
思考:完颜阿骨打治国措施有哪些?取得了什么效果?效果:女真势力迅速壮大,为金以后灭辽及北宋打下了基础。1、金灭辽 第二篇:金灭辽及北宋金灭辽时间:1125年2、金灭北宋: 1127年 在与金军的交战中,北宋的军队常常是不战而逃。当金军攻到黄河岸边时,防守黄河南岸的宋军全都望风而逃。金军连续好几天渡河,没有受到任何抵抗。对此,金军的将领感叹道:“南朝可谓无人矣,若有一二千人守河,吾辈岂能渡哉!”。相关史事北宋为何被金所灭?政治上的腐败、
军事上的无能、
统治者无心抵抗,只求妥协求和 第三篇:南宋的偏安1、南宋的建立时间:都城:1127年赵构(宋高宗)建立者:临安(杭州)此时的中国有哪几个政权同时存在? 2、岳飞抗金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图文历史--岳飞抗金的故事郾城大战,大败金军岳王庙 岳飞的抗金事迹,数百年来一直被民众传颂,想一想,人们为什么尊崇和怀念岳飞? 岳飞抗金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维护了社会的稳定,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因此岳飞也得到了人们的尊崇和怀念。 思考:大散关宋金和议淮水1、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2、双方维持和平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发展
3、有利于民族融合
4、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南宋人民的负担完颜阿骨打建立金郾城大捷
(岳飞)灭辽
1125年灭北宋
1127年抗金议和宋金对峙赵构建立
南宋【盘点收获】辽10世纪初契丹族 阿保机上京北宋960年汉族赵匡胤东京西夏11世纪前期党项族元昊兴庆金1115年女真 阿骨打会宁南宋1127年汉族赵构临安【达标测试】第8课
1.问题思考
岳飞的抗金事迹,数百年来一直被民众传颂,人们将他视为民族英雄。想一想: 人们为什么尊崇和怀念岳飞?
数百年来,民众一直传颂岳飞抗金的事迹,将他视为民族英雄,这是因为他精忠报国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国人。抗金斗争中,他率领的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是当时抗金力量的中坚; 岳飞和岳家军抗击金兵南下,为南方地区创造了相对安宁的生产生活环境,让南方人民免受战争灾难,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维护了南宋人民的利益。因此,数百年来,岳飞能够得到人们的尊崇和怀念。(2 )说一说: 这首诗是怎样描写南宋偏安的?
这首诗的前两句,从空间和时间的无限,写尽杭州的山水楼台之美和歌舞升平的景象。“几时休”: 三个字责问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何时才能停止? 言外之意是抗金复国的事业何时才能着手? 语意双关,既是温暖的自然风,也是纸醉金迷的靡靡之风。 末句“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竟把临时苟安的杭州当作了故都汴州。整首诗描写了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