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七单元 第2节 第3课时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知识的运用 西师大版(2014秋)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七单元 第2节 第3课时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知识的运用 西师大版(2014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1-28 10:50: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时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知识的运用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0页例4以及第82页练习十九第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对周长的认识,能比较灵活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时,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1.灵活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的情境,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6个边长为1cm 的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夯实基础
1.复习旧知识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周长的知识,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作周长。
教师:如何求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学生回忆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公式)
2.解决问题
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36cm,宽比长短4cm,它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厘米?
(1)独立解决。
学生根据题意,独立解决。
(2)全班交流。
指名汇报,让学生口述想法(先算出一组长和宽的和,再分别算出长和宽)。
长、宽的和:36÷2=18(cm)。
宽:(18-4)÷2=7(cm)。
长:18-7=11(cm)。
(3)深化认识。
教师:通过本题的练习,你有什么想法?
引导学生明确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灵活运用公式,合理进行转化,认真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法。
[点评:在学生对已有知识充分复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灵活运用公式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意识,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创设情境,展开学习
1.教学例4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4以及情境图。
(1)理解题意。
让学生说说从情境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尝试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解决,然后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①在空地里单独围。
(10+5)×2=30(m),需要30m 篱笆。
②长边靠围墙。
10+5×2=20(m),需要20m 篱笆。
③短边靠围墙。
5+10×2=25(m),需要25m 篱笆。
④两面靠墙。
10+5=15(m),需要15m 篱笆。
教师强调:问题中的“至少需要多少米”是什么含义?
(4)比较、交流以上几种算法。
让学生明确有多种围法,但是长方形养鸡场两面靠墙的围法需要的篱笆最少。
2.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做教科书第82页练习十九第7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
四周装护栏:(10+6)×2=32(m)。
一面靠墙:(引导学生思考这块菜地的哪一面靠墙,用的护栏最少)10+6×2=22(m)。
[点评:学生已有利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解决问题的知识基础,采取先让学生独立解决再小组交流的方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思考后再做出合理选择,修正和完善自己的想法。接着设计了一个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非常有利。]
三、巩固深化,拓展练习
问题解决:
(1)用4个边长是1cm 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这个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它的周长呢?
引导学生同桌间合作,动手拼一拼,摆一摆,算一算。
边长:2cm。
周长:2×4=8(cm)。
(2)用6个边长1cm 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周长各是多少厘米?
动手拼一拼,摆一摆,算一算。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2种情况:
①长:3cm 宽:2cm
周长:(3+2)×2=10(cm)
②长:6cm 宽:1cm
周长:(6+1)×2=14(cm)
组织交流:通过拼一拼、摆一摆,你们知道了什么?
[点评:这组操作活动练习的设计,让学生在拼一拼、摆一摆和计算的过程中,观察图形的周长和边长发生的变化,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
四、学生小结,促进建构
教师:这节课我们进一步认识了周长,还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你们能说说有什么收获吗? 在解决有关周长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时,要细致认真地读懂题意,还可以画出示意图加以分析,再根据需要选择条件解决问题)
[点评: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周长的广泛运用,并及时小结解决问题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