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4 土壤中有什么 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4 土壤中有什么 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1-26 08:18: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土壤中有什么》教学设计
课题
土壤中有什么
重重点
难难点
学习水平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一课时
识识记
理理解
运运用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小石子、沙、黏土)、动物、植物的残留物,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综合各种方法获得的信息获得对土壤成分的正确认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活动中发展积极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及爱护自然环境的情感。


突破重点难点设想
本课教学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质疑身边随处可见的土壤为什么能造就丰富的物产,学生先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猜想假设,同时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再通过观察实验和沉积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并结合生活实际创设了分析土壤成分和改良土壤的拓展训练,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过程,提升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质疑身边随处可见的土壤为什么能造就丰富的物产,学生先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猜想假设,同时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再通过观察实验和沉积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并结合生活实际创设了分析土壤成分和改良土壤的拓展训练,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过程,提升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媒体
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
土壤、烧杯、玻棒、水、放大镜、白纸、实验记录单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铺垫设疑
1、欣赏视频,激发兴趣。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土壤,与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请看。(播放视频)
2、联系生活,引导揭题。
看了刚才的短片,你有什么感受?正是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土壤孕育出了丰富的物产,土壤中究竟蕴藏着什么秘密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土壤中有什么。(板书课题)。
3、结合经验,尝试猜测。
科学奥秘的探究总是离不开猜测,请同学们猜一猜,土壤中可能会有什么?再请同学们想一想,你打算用哪些方法来寻找土壤中的成分?
探究发现
(一)观察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小石子、水
1、出示实验方法,明确实验要求。
①肉眼观察:倒出一部分土壤在纸上,肉眼观察土壤中有什么?
②用手捻土壤,你感觉到了什么?土壤中有什么?
③放大镜观察: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土壤的颗粒大小一样吗?按颗粒大小,用牙签把土壤颗粒分类。
土壤中有什么实验一记录卡
方 法
我在土壤里看到的
肉眼观察
用手捻

放大镜观察
我们发现土壤中有
2、按提示观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汇报。相机板书:小石子(砂砾)、水
4、揭示科学深层概念:由于土壤颗粒大小不一,地质学家根据颗粒的大小对它们作了分类,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课件出示土壤颗粒)
(二)土壤沉积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空气、黏土、沙、砂砾
1、实验设计师:自主设计实验方案
(1)认识实验器材(快乐探究,动手动脑,让我们一起认识需要的实验器材吧!)(课件依次出示烧杯、玻璃棒让学生认识。)
(2)实验设计师:老师相信每一名研究员还是一位出色的实验设计师,请我们的小设计师借助实验室的器材自主设计一个实验,把土壤中的颗粒区分开。
想一想:如何把这些颗粒区分开?
说一说: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评一评:评选组内最优的方法。
(3)汇报交流,优化实验计划。(课件出示)①把土壤倒入到盛有水的烧杯中,观察看到的现象。
②用玻棒顺时针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再观察。
2、动手实验,体验成功。
(1)明确实验要求。(课件出示实验建议)
(2)认真观察,作好记录。
土壤沉积实验报告单
观察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发现
把土壤放入水中
看到有( )产生
土壤中有( )
静置一段时间
看到( )现象
土壤中有( ) )
我们组发现土壤中有:
(3)汇报交流:各层的名称分别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现象?
(4)土壤的形成过程:自然界土壤的形成和刚才我们的沉积实验的原理是一致的(播放视频)。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在流水中沉积下来,逐渐形成了土壤。(出示土壤分层示意图)
(三)引导认识土壤的成分——腐殖质和盐分
1、质疑:假设土壤中只有这些成分,那么植物还能正常生长吗?
2、认识:科学家已经通过实验证实,土壤中还有腐殖质和盐分。腐殖质和盐分都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板书:腐殖质、盐分)
(四)实验小结
1、通过刚才的研究,你知道土壤中有哪些成分吗?
2、小结:土壤中有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
(五)了解土壤与生物的关系
1、正是土壤中的这些成分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保障(出示资料)
2、土壤不仅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也为动植物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我们发现土壤和生物有着密切的联系,你能用一句话来评价土壤的价值吗?
三、归纳构建
1、通过今天的学习,现在你知道什么是土壤了吗?
2、归纳概括: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板书)
四、实践应用
(一)、知识之窗——填一填
( )
( )
( )

( )
(二)、走进生活——解析生活中的土壤
不同地方的土壤栽种出来的洋芋口感也不一样,底尼的洋芋以其细腻软糯的口感深受人们的喜爱,请你结合土壤中的成分,说一说为什么底尼洋芋口感会细腻软糯?
(三)、判断。
1、风化作用不一定都是有好处的。( )
2、土壤对生命来说至关重要。 ( )
3、土壤也可能被污染。 ( )
4、我们应该对土壤多施肥用化肥。( )
(四)、简答。
腐殖质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五、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你有哪些研究收获与大家分享?
2、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面对如此珍贵的土壤,下课后请同学们把实验桌上的土壤回收到花坛中。
六、板书设计


空气
小石子

黏土
腐殖质
盐分


观看视频
激发兴趣
明确课题
尝试猜测
说一说
肉眼观察
用手捻一捻
观察并分类
分组实验
小组汇报
观察了解
认识器材
想一想
说一说
评一评
优化实验方案
读一读
认真观察,作好记录
汇报交流
观看视频
指名说
自由读一读
自由说
阅读认识
指名说
指名概括
勾画、
读一读。
指名填一填
想一想
说一说
思考判断
想一想
说一说
分享收获
树立环保意识


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在观看视频中造成学生对身边随处可见的土壤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探究土壤成分的欲望。
充分调动多种感官,手眼并用,先用肉眼和借助工具观察土壤,主要让学生了解土壤里有大小不同的颗粒,并知道各种颗粒的区分标准和名称,再通过捻一捻的方式近距离接触土壤,感受土壤中蕴藏的水分。
沉积实验,主要让学生观察土壤在水中分层沉积的现象,更清楚看到土壤是由不同的颗粒组成的,在实验中初步感受土壤的形成过程,通过观看视频,从而让学生理解土壤是怎样形成的,在发展学生实验能力的同时,形象直观的为学生再现了土壤的形成过程。
引导学生假设质疑,学生有意识地想到观察实验中看到的动植物残体,用观察到的现象验证自己的假设,说明学生求真、求实的证据意识正在形成。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土壤为动植物提供了食物及生存空间,感受到土壤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理解土壤为什么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
这一环节学生结合探究历程,在认识土壤成分的基础上,自主概括什么是土壤的科学概念,既是对新知的构建也是对探究过程的一次回顾与巩固,为接下来学生运用本课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作好铺垫。
预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练习,既是对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检测,也是对探究学习成果的巩固升华。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科学概念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在练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起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欲望。
学习了这一课后,让学生对本课作回顾与分享,结合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进一步引导学生关心我们周围的土壤世界,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