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20 燃烧的秘密 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20 燃烧的秘密 冀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1-26 08:25: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燃烧的秘密》教学设计方案
设计理念
以科学课程标准、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在生活中学科学,利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在这些理念的指导下,设计了《燃烧的秘密》一课,设计的出发点是本着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去完成科学学习。
教材分析
《燃烧的秘密》是冀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有趣的变化》单元中的一课。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过程,以及某些物体混合后能够生成新物质的基础上,为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物体燃烧时,发生怎样的变化而设计的。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把观察到的不同物质燃烧时产生的各种现象记录下来。
2、能用实验验证蜡烛燃烧有新物质生成。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与其他同学交流实验结论。
2.愿意辩证地分析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说出燃烧过程中生成了哪些新物质。
2.能通过实验发现燃烧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知道一些安全标识,并能举例说明燃烧的利与弊。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探究“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
教学难点:蜡烛燃烧生成的新物质能使澄清的石灰 水变浑浊的实验。
课时安排:1课时
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但这个时期的孩子活泼好动,再加上本课实验又比较多,还需要在课堂上不断引导和调控。
教法、学法
教法: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类比迁移法
1、整堂课以“燃烧中到底蕴含着怎样的秘密”为线索,以实验探究为重点,引导学生动手动脑,亲历探究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通过猜想、实验、观察现象、分析整理资料等一系列活动,了解物体燃烧后生成了新的物质,燃烧过程是不可逆的。
2、在实验过程中,当干燥烧杯罩在蜡烛上,杯壁上出现了白雾,学生能想得出蜡烛燃烧有水蒸气生成。但倒入石灰水后,烧杯壁上出现的现象学生会遇到了障碍。这时演示 “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的实验,引导学生进行类比和知识迁移。  
3、走进生活,学习科学。结合生活实际、图片、视频认识燃烧的双面性,增强安全用火意识。
4、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突破教学难点。
学法:选择教法固然重要,但是学法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让学生在活动和交流中产生个性化的经验。采用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步步深入,了解燃烧的实质,初步掌握燃烧的知识。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采用“提出问题——猜想——实验证明——得出结论——应用”的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还以观察、提问、记录、讨论、小组实验等活动为载体,开展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
教学流程设计
激趣导入,提出问题——合作探究,汇报交流—— 实践运用,知识拓展 ——拓展延伸 归纳总结
一、激趣导入 提出问题
问:同学们,你们喜欢科学课吗?你们在科学课上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呢?(做实验)
做个小实验,点燃一团棉花(你看到了什么)?这在科学上叫燃烧。燃烧我们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出示课件)那么,物体燃烧有些什么秘密,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燃烧的秘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学生的探究来自问题,进行深入探究的动力来自于对问题的兴趣。因此课一开始,我做了一个小实验,当我把棉花慢慢点燃,这一直观的感受立即把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调动起来,在学生兴致正浓时抛出问题,从而引出了本课的课题,达到激趣导入的目的。
二、合作探究,汇报交流
(一)观察物体燃烧的现象
出示实验材料 可燃材料:纸片、布片、木片、干树叶、玉米皮、塑料条、羽毛等。辅助材料有铁盘、打火机、夹子、还有少量沙土。
猜想:这些物体燃烧时会发生什么现象或变化。
1、实验前出示注意事项及实验要求
(1)选择3-4种认识的易燃材料进行实验,不认识的物体,不要随便燃烧。
(2)实验前应拿走周围易燃物品,并准备一块湿毛巾或少量的沙土以备灭火使用。
(3)实验时用铁夹夹住可燃物,放在铁盒的上部点燃。
(4)观察物体燃烧时的火焰颜色、气味、灰烬或其他现象,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并做好记录。
(5)实验后思考讨论:这些物体在燃烧时发生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设计意图:实验前实验前出示实验要求和注意事项,让学生有“章”可循,确保了实验顺利完成。
2、学生分小组实验,验证猜想。并把观察结果填在表中:
《物体燃烧时的现象》观察记录表
物体
火焰颜色
气 味
燃烧后的样子
相同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组汇报。得出:不同物质燃烧生成物也不同。
设计意图: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交流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并分析不同物体燃烧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培养了学生归纳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达到了知识、能力、情感目标的融合统一。为后面探究燃烧的秘密奠定了基础。
(二)探究蜡烛燃烧的秘密
1、猜想:出示蜡烛,猜想蜡烛燃烧后生成什么。
2、出示实验材料:烧杯2个,50毫升的石灰水、蜡烛和火柴。
3、提示实验方法:(1)固定蜡烛并点燃。(2)把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上,观察现象。(3)将石灰水倒进这只烧杯,晃一晃,让杯壁上均匀的沾上石灰水,然后倒出,再罩在蜡烛上观察。(4)重点提示:仔细观察杯壁并做好记录。演示手握烧杯的位置和烧杯罩在蜡烛上的位置。
设计意图:在给学生上课之前,我已经做了几次实验,发现课本上手握烧杯的位置不科学,于是与教材的编写者进行了联系。他也认同我的观点,建议我上课时不要看课本76页的演示示意图。所以上课时我会亲自演示手握烧杯的正确位置与烧杯罩在火苗上的位置。让学生能正确顺利地完成本实验。
4、材料员取材料,小组内实验,填写实验记录表,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材料没有全部都摆在实验台上,而是根据实验内容分层、适时、有序地呈现。注意实验材料的出示时机。因为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如果过早发送探究材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往往还没有听清楚活动要求,甚至还没有明白要研究的内容,就开始动手了。所以我严格把握好材料的呈现方式和时机,促使学生一步步去发现,从而在无形中调控课堂教学秩序。
《蜡烛燃烧的实验——观察杯壁上的现象》实验记录表
干燥

杯子
杯 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 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灰水的杯子
杯 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 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组汇报交流。
板书:
6、类比实验
学前预设:当烧杯倒入石灰水后,罩在蜡烛上,烧杯壁上出现的现象学生应该会产生知识障碍:石灰水变混浊的原因说不出。此时做类比实验,进行知识迁移——往澄清的石灰水时吹气,观察现象。解释原因:这是因为我们呼出的气里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了。让学生根据这个小实验解释杯壁是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
师生总结:蜡烛燃烧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新物质,所以说物体在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板书)
追问: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可逆过程:就是经过一个过程后,又恢复到原来的样子。那么燃烧呢?燃烧过程是可逆还是不可逆的?为什么?
师生共同讨论:这些物体在燃烧时都产生了热量,都变形了,但是都变不回原来的样子,也就是说这种变化是不可逆的。燃烧生成了新的物质,不可能再恢复到原来的样子,所以说燃烧是不可逆的。
师生小结:物体在燃烧过程中生成了新的物质,此过程是不可逆的。(同时板书)
设计意图:在活动2中,学生通过猜想、动手探究、交流等一系列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学生遇到困难,不直接告诉,而是通过类比实验,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达到了一种水到渠成的效果。同时本环节使学生对某一种自然现象的认识,达到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对学生把知识转化成能力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体现 “做中学”的教学理念。
三、实践运用 知识拓展
1、燃烧的应用
(1)火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奥秘的世界,如果科学的利用燃烧,火还是人类最亲密、最忠实、最永恒的朋友。举例说说生活中哪里用到燃烧。
(2)教你一招:
用燃烧鉴别真假羊毛衫:毛线是不是羊毛的,一烧就知道。有烧焦羽毛的气味,灰烬用手指一压即碎,就是纯羊毛,如灰烬压不碎、结块,则是化纤织物。(边说边现场演示)
设计意图:《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学科学,利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这一环节,教师现场演示,学生通过闻一闻、看一看、捏一捏,亲自感受一下烧过的两根毛线燃烧后的不同,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科学不仅有用,而且很有意思。
2、燃烧的危害
燃烧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但如果人类一旦疏忽大意,火灾酿成的悲剧将不堪设想:大火会烧毁民居,燃烧会引起的爆炸、森林大火等灾难,因为燃烧是不可逆的,它会在很短时间内将人们的生命财产化为灰烬。
观看火灾视频,之后让学生说说想法。
3、出示安全标识的图片及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让学生说一说、记一记。
设计理念:以上环节是为了提炼学生的生活经验,扩展学生的认知经验,学生能分别从正反两个方面列举2个以上的实例说明燃烧的利与弊。认识到燃烧具有两面性。并认识一些安全标识。增强学生安全用火的意识,对学生进行消防安全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达到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的要求。
四、拓展延伸 归纳总结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外调查。检查家庭、学校、工厂等我们周围易发生火灾的一些安全隐患。给相关责任人提出防止发生火灾的建议并设计制作3——5个安全用火的标识牌,挂在合适的地方。
2、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3、教师小结并对学生提出希望:这节课我们通过研究和交流,揭开了一些燃烧的秘密,生活中还有更多的秘密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索,老师也期待着同学们有新的发现!
课后反思
运用该设计方案进行教学后,教者认为其探究的思路清晰,给了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主动性。通过参与整个探究过程,学生基本掌握了相关知识,具备了相应能力。重难点把握到位,教学任务完成情况良好。
在后续的教学中发现,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后,对其自主学习和探究有很大帮助。
计划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对科学研究思路和方法的介绍,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尝试,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附整体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