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到哪里去了
教学目标
能预测各种物质与水混合的结果。
通过操作物体与水混合的实验,能实事求是地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能用自己的话说明溶解的含义。
引导学生分离实验。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喜欢科学,热爱生活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做物体与水混合的实验。
理解溶解的含义。
教学准备:烧杯、玻璃棒、药匙、适量沙子、铁粉、白糖、食盐、锯末、水
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
师:今天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探究科学中的奥秘,在探究奥秘之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个故事:森林里住着老马和小马,一天老马让小马驮两袋盐去城里换粮食。要去城里的路上必经一条小河。小马驮着盐来到小河边,刚好下过雨,河水涨了许多,刚好没过盐口袋,小马小心翼翼地在河里行走,费了好半天才上了岸。咦,怎么背上轻了许多?回头一看,口袋瘪了。“盐到哪里去了?”同学们咱们一起帮小马研究研究。
探究新知
引入实验 混合
师:在我们生活中,经常需要将一种或几种物质与其它物体混合在一起,混合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沙子、铁粉、食盐、锯末、白糖,将这五种物体分别放入水中用玻璃棒搅拌会发生什么现象?大家猜想会有什么现象,把你猜想的结果填入67页表格中的“预计现象”一栏。
学生实验
(1)师:老师欣赏同学们大胆猜测的勇气,但科学仅仅靠猜想是不够的,哪位同学愿意动手做做看?
师:为了保证实验合理,每只烧杯中都有100ml的水,放入物体的量,搅拌的次数也要相同。
(2)指名操作,学生观察,放入水中物体的变化,水的变化,
学生回答观察到的现象,实事求是地记录到表格中。
(3)师:大家说的都很好,请根据实验现象给这五种物体分一下类,同桌讨论将结果填入68页表格中。
学生回答
师:你们真聪明!通过刚才的实验知道有些物体与水混合后就看不见了。在科学上,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溶解。
师:结合实验现象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溶解?
师:像食盐或白糖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微粒,均匀分散到水中的过程叫溶解。
师:现在你知道小马的盐到哪里去了吗?
师: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在水中易溶解。
3.引导分离实验
师:小马的实验问题解决了,老师心中又有了疑问?怎样把这些不溶解于水的铁粉、沙、锯末从水中分离出来呢?看谁想的办法多。
指名回答
师:看看课本68页是怎样过滤的,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实验。
实验步骤:
(1)将漏斗固定在铁架台上
(2)漏斗下端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
(3)折滤纸
(4)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
(5)玻璃棒的末端要轻靠在三层滤纸这边
(6)烧杯紧靠玻璃棒上
(7)倒入漏斗的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师:做过滤实验时要注意的要求归纳为:一贴、二低、三靠
师: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几点提示
倒入漏斗时,要先搅拌再倒
倒一次后,烧杯、玻璃棒放一边静静观察
师:同学们这节课表现很好,我们一边猜想一边实验一边观察一边记录,在这个过程中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小结
师:和大家在一起探究科学奥秘很高兴,谢谢大家的配合!
板书:
盐到哪里去了
极小 微粒
溶解
均匀 分散
混合
不溶解
分离 过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