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道通过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2. 做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关系的实验。观察瓦楞纸板的结构,作出解释和提出问题。
3. 意识到小组合作做实验进行探究的必要性,乐于根据观察作出解释和提出问题。
二、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知道通过形状的改变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2. 教学难点:知道抵抗弯曲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实验用的大小相同的纸若干张、垫片、固体胶、直尺、包装箱瓦楞纸板。
教师自己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在前一节课中,我们研究了纸梁的抗弯曲能力,我们发现纸梁的抗弯曲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厚度与宽度相比较,哪一个更能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有些钢材做成“T”“U”“工”字等形状。
(课件出示相应图片)
为什么钢材要做成这些形状?而不采用加宽加厚的方法?这些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有关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板书课题)
(二)探究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1. 我们还是采用上节课模拟方法,用纸梁模拟钢材。要研究形状与抗弯曲,就要把这张纸折成类似钢材的各种形状。
2. 折纸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课件展示折纸要求):
(1)纸梁的长度不能变。(示范)
(2)组内每个同学选择一种钢材的形状去折,不能重复,因此小组要协商好之后再开始折。
(3)一张纸只能折一次,折错要更换新纸。
(4)折好后摆放整齐,不要再去碰,以免影响它的形状。然后把你们组所折的纸梁的横截面形状画在记录纸上。
3. 学生分组折各种形状的纸梁,教师巡视,重点指导学生用固体胶固定纸模。
4. 提问:我们观察一下,折好的纸与平板纸相比,最主要的是在哪个方面发生了变化?(形状变化)
那么,形状改变了,抗弯曲能力会怎样?(学生猜测,教师板书:增加?减少?不变?)
下面我们就要用实验数据来证明我们猜的是否正确!
实验中我们要对哪些数据进行比较?这是一个什么类型的实验?对比类型的实验有什么特点?
实验前,我们还需要制定实验计划(课件展示试验计划:研究问题、所需材料、控制条件、不能改变的条件)。
提醒:实验中要注意收集数据填写实验记录表,讨论实验中的发现。
5.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6. 完成实验的小组把实验数据填在黑板的大汇总表上。
7. 分析数据,一字型的纸梁与各种形状的纸梁的数据相比,你们有什么发现?
小结: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不同的形状抗弯曲的能力不一样。
8. 为什么平板形的纸变形后抗弯曲能力增加了?(以平板形变L形为例,课件展示变形过程。)
平板形变成L形,材料的原来的什么没变?(长度)什么改变了?(宽度变窄了,增加了厚度。)
你能解释为什么纸梁变形后抗弯曲能力增加了吗?(减少了宽度,增加了厚度,增加厚度能大大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谁来解释一下,生活中为什么没有采用加宽加厚钢材,而是把它做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在节省材料的同时,仍能有很强的抗弯曲能力。)
(三)瓦楞纸板的研究
1. 你发现纸箱上藏着的秘密了吗?
每个小组发一小块瓦楞纸板,折一折感受一下它的抗弯曲能力。仔细观察一下纸板的结构,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吗?
纸包装箱用的这种纸板叫瓦楞纸板。瓦楞纸板的抗弯曲能力很强,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它由三层组成。中间层是把一张纸做成了很多个小半圆形连接在一起。
2. 接下来同学们可以把瓦楞纸板剥开看看各部分的结构是怎样的?各部分的软硬是怎样的?
教师提问:为什么中间层要做成“波浪型”呢?这样有什么好处吗?
本来是一张平整的纸,把纸的形状改变了也就是增加了它的厚度,从而大大地增强了纸的抗弯曲能力。
有时为了进一步增强抗弯曲能力,也把瓦楞纸板做成五层,甚至七层。
(四)课堂总结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增加物体的厚度可以明显地加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但一味增加厚度就要增加材料的用量。这节课我们又知道:改变形状也能够加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这样就可以既减少材料的使用量,又能有很好的抗弯曲强度,这真是一个加强抗弯曲能力的好办法!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你能举出一些在生活中通过改变材料形状提高抗弯曲能力的例子吗?(如:铁轨、各种不锈钢管、石棉瓦……)
希望同学们今后像科学家一样进行探究活动,能有更多既节省材料,又增强抗弯曲能力的发明和创造。
PAG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