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面的作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道斜面是简单机械,了解斜面的基本组成;知道斜面坡度大小与拉力变化的规律;知道斜面的变形螺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够对斜面坡度大小与拉力关系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观察记录等,并通过实验发现斜面坡度大小与拉力变化的规律。
3. 对科学研究有兴趣,体验和感受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科学,关注身边的简单机械的应用。
二、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探究斜面的作用和省力的规律。
2. 教学难点:在对比实验中,通过控制变量来验证斜面的作用和省力的规律。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课件、记录表等。
2. 学生(每组)准备:斜面、重物(载重小车和一盒钩码)、测力计(平板)。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斜面图片(山路和汽车斜面)。
2. 引入斜面概念。(课件出示斜面概念)
3. 揭示课题。
那么,斜面里究竟蕴含着哪些科学的奥秘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研究。(板书课题)
(二)动手实践,探究斜面省力作用。
1. 提出问题:运用斜面来搬运重物真的能省力吗?你有办法证明吗?
2. 学生设计实验:要研究这个问题首先要搭建一个斜面。
① 用什么做斜面?怎样做?(用木板和木块搭成)
② 单单测量出物体在斜面上提升的力就可以证明斜面能省力吗?(不能)
③ 我们还必须测量出什么?(不用斜面直接提升的力,两者之间进行对比)
师:为了便于统计数据,我们统一用小车做重物,请一个同学上来测一下小车的重量。
④ 实验只做一次够吗?(不够)为什么?(不准确)
3. 学生动手实验:注意事项分析。
实验怎样做已经知道了,谁还能说说在做实验之前和在做实验时要注意什么?怎样拉?怎样读数?
① 拉动木块时要匀速、缓慢。(教师必要时可以演示)
② 拉动方向需与斜面平行。
③ 在拉动的过程中读数,视线要与刻度一致。
特别提醒:用测力计垂直提起小车,读出读数。测力计在使用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检查指针是否在“0”位,读数时眼睛要平视指针)
4. 学生分组体验活动:搭建斜面提升小车用多少牛顿力?
5. 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6. 观察实验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7. 交流发现:使用斜面能省力、各组斜面省力不一样。
(三)实验探究,发现斜面省力规律。
1. 发现新问题:大家通过刚才的研究除了发现斜面有省力的作用,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老师还发现每个小组用一样重的小车,但是测得的数据是不一样的,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也就是说:每一组的斜面省力多少也不一样,那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吗?(怎样的斜面更省力?斜面省力多少与什么有关?)
师:根据你的判断,认为哪个可能性最大?(斜面的坡度)
师:下面我们就来研究斜面坡度大小是否对小车拉力有影响。
2. 组织学生小组交流研究新问题:
① 在实验中,我们要改变什么条件?(斜面的坡度)
(教师出示木块和木板)就用木块和木板,你能搭出几种坡度不同的斜面?
② 在实验中,什么条件一定要相同?(被拉升的物体、斜面长度……)
③ 为了让我们的研究更加科学,操作更加精确,实验的时候还要注意些什么呢?(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动手实验很重要,但观察、记录也同等重要,逐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能力)
3. 实验要求:
(注意分工合作、记录数据、分析研讨)
(1)一个实验员按顺序搭建不同的斜坡。
(2)另一个实验员准确测出小车上坡所需的拉力。
(3)记录员仔细做好记录。
(4)实验结束后,请及时整理好实验器材。
(5)组长组织分析数据,准备汇报实验结论。
4. 学生分组开展探究活动。
(教师巡视,提示随时记录,填写记录表)
5. 组织汇报,交流并分析实验数据。
你从这些数据中发现了什么?
6. 汇报实验结果:
① 每次的实验结果是怎样的?
② 你的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③ 什么样的斜面更省力?
(学生课内汇报各组的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果)
小结: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教师板书结论)
(四)拓展应用
过渡:同学们真厉害!用你们的聪明才智探究了两个问题,不但知道了斜面省力,还知道了斜面越平缓越省力。
斜面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请看课件上的图片哪里运用了斜面?
(立交桥的引桥、盘山公路、楼梯等等)
(五)总结全课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吗?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多观察、多动脑、多实践,了解斜面的更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