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试题 - 第七单元测试卷 无答案 (不含作文)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试题 - 第七单元测试卷 无答案 (不含作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1-26 09:18: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测试卷
满分85
一、给加点字选出正确的读音,画上“√"。(4分)
宁可 níng( ) nìng( ) 要求 yào?( ) yāo( )
归还 huán( ) hái( ) 差点儿 chā( ) chà( )
二、看拼音,写词语。(6分)
qīng?xī xùn?chì yí?huò?bù?jiě
( ) ( ) ( )
zàn?tàn jié chū zuǒ?gù?yòu?pàn
( ) ( ) ( )
三、选字组词。(6分)
赛  塞】 出(   )  比(   ) (   )外  (   )点
崛 掘】 (   )起   发(   ) 挖(   )  (   )地而起
震 振】 (   )惊   (   )耳欲聋 (   )作  (   )兴
四.请正确填写同音字。(9分)
xī 清(    ) 可(    ) (    )笑
qín (    )奋 (    )国 (    )菜
zhēng 古(    ) (    )眼 特(    )
五、把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9分)
左(  )右(  )  疑惑(  )(  )?
若(  )所(  )  铁面(  )(  )?
深(  )简(  )  (  )(  )犹豫
1.照样子,写词语。
(1)画横线的词语(含有反义词):       、     ?
(2)画浪纹线的词语(描写人物品质):     、       ?
2.上面的词语和“豁然开朗”意思相反的是        ,和“东张西望”意思相近的是        。?
3、补充词语并选词填空。(12分)
斩(   )截(   )  茁(   )成(   )  琳(   )满(   )
毫(   )犹(   )  (   )天(   )地  (   )公(   )法
志(   )高(   )  疑(   )不(   )
1.商店里的珠宝首饰(      ),美不胜收。
2.对她莫名其妙的行为,我(      )。
3.看到新一代的儿童(      ),他心里无比高兴。
4.我能教你(      ),但是不能替你实现目标。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8分)
1.《出塞》的作者是 朝诗人 。这首诗着重表现了
。?
2.醉卧沙场君莫笑, ??
3.《夏日绝句》是     创作的。“        ,          ”这两句透发出借怀古以讽今的深刻用意。?
4.少年周恩来立下了“               ”的志向,令人佩服。?、
七、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8分)
1.缩句: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为拟人句:延河的流水叮咚流到远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加点词语造句: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改为直述句: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他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会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

八、课内阅读。(13分)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ー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晴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是的,少年周恩来在那时就已经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振兴中华。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
1.文中的“他”是指_________。“周生”指_________。(4分)
2.在文中找出描写魏校长听了周恩来的回答感到意外的词。(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对的画“√”,错的画“x”)(3分)
(1)文段中画线的句子中的“之”的意思是一样的。( )
(2)加点词“如此”是“因此”的意思。 ( )
(3)周恩来从小就认识到了振兴中华的重要。 ( )
4.请你谈一谈你为什么而读书。(3分)
九、课内阅读。(10分)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训斥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1.照样子,写词语。(2分)
左顾右盼(左×右×):       、      ?
2.给句子换一种说法,保持句意不变。(2分)
(1)这个女人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

(2)但这是在外国人的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3.“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拳头”。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此时中国人会想些什么呢?(3分)

4.周恩来为什么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