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1、掌握张骞通西域的史实,学习张骞不畏艰辛、开拓进取等精神。
2、掌握丝绸之路的路线,初步学会使用历史地图的方法。
3、通过分析西域都护,认识到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坚决反对分裂祖国的言行。
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难点:对西域的管理。 学习目标西 域 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为西域。一、张骞通西域1、西域在哪儿? 玉门关 阳 关一.张骞通西域玉门关阳 关 当时没有人去过西域,传说西行之路上有寸草不生的漫漫黄沙,还有烈火熊熊的火焰山,日落后昆仑山上还有长着豹尾的食人怪兽。
——译自《山海经》
春风不度玉门关西出阳关无故人自古以来,我族人民常被匈奴压迫,黄河附近的人民更常遭匈奴骚挠,为大举反击匈奴,现招募一勇士出使西域,联合大月氏,共灭匈奴。重赏。招募令 汉武帝刘彻画像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汉武帝张骞张骞(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人,中国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封博望侯,一生受汉武帝之命,两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38年第一次: 时间
目的
出使的结果
联络大月氏 东西夹击匈奴 了解了西域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一.张骞通西域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公元前126年公元前138年
第二次: 时间
目的
出使的结果
公元前119年发展汉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沟通了西汉与西域的联系,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开始了。一.张骞通西域 张骞曾两次被匈奴抓住,被扣留了十余年,但他仍坚持完成使命。他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敢于冒险、不畏艰难、不怕吃苦、百折不挠、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精神和不辱使命的民族气节 。西域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 德国著名地理学家李希托芬 ( F. von Richtho fen )1877年所著的《中国亲程旅行记》中, 首次提出了“ 丝绸之路”的概念 (德文为 Seidenstrassen, 英文为 The Silk Road )。
德国历史学家赫尔曼 ( A. He rrmann) 在 1910年出版的《中国和叙利亚之间的古代丝绸之路》一书中, 根据新发现的考古文献资料, 进一步确定了丝绸之路的基本内涵。
丝路由来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亚欧非各地二.丝绸之路 材料一:葡萄石榴 丝绸之路出土的丝织品罗马废墟的中国汉绢良种马漆器 以上物品哪些是西域传入中原?哪些是汉传出到西方?这些物品的交流有什么意义?丝绸之路的深远影响 丝绸、瓷器、茶叶……
中国1、物质上:西方2、文化上:中国西方 石榴、核桃、胡椒……造纸术、印刷术、火药……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意义: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交流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极大作用。东南沿海的港口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中南半岛 印度半岛东南沿海的港口孟加拉湾沿岸 印度半岛海上丝绸之路西汉疆域图秦朝疆域图西域都护府对比秦朝的疆域,西汉的疆域多了什么地方呢?三.对西域的管理西汉疆域图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了西域都护,
标志西域地区正式隶属于中央政权,其管辖
范围包括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范围。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
分割的一部分西域都护府东汉明帝在位时期匈奴重新控制了西域,汉朝与西域的联系中断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对西域的管理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张骞通西域西域都护丝绸之路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开辟设置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