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北四市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
地理试题
编审:王思亮
说明:
1.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请考生将答案统一填涂在答题卡和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考试结束后,考生只需交回答题卡和答题纸。
第l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中AB为晨昏线,与40°N相交于C点,与0°经线的夹角达一年中最大值,此时伦敦当地时间为7:30。据此回答1--2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A.北回归线附近 B.南回归线附近
C.赤道附近 D.本初子午线上
2.图示时刻
A.北京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B.地球公转速度在一年中最慢
C.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伏旱天气
D.我国南极中山站为白昼
我国某地质大学王教授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探险考察,于某日日出时刻绘制了新月形沙丘素描图(图2),并记下手表上的日出时刻。据此回答3~4题。
3.此日最有可能是
A.元旦 B.春分 C.夏至 D.秋分
4.该地盛行风向是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
“岱崮地貌”(图3)是山东沂蒙山区特有的一种地貌景现,过去在地貌学上称之为“方山”,该山岩石中普遍含有三叶虫化石。据此回答5~6题。
5.该山区的岩石主要是
A.花岗岩 B.石灰岩
C.大理岩 D.玄武岩
6.结合景观图判断“岱崮地貌”形成的地质过程是
A.沉积 岩层的断裂作用 B.岩浆沿地壳缝隙喷出地表
C.沉积 抬升 外力侵蚀 D.沉积 固结成岩 变质作用
读“水循环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水循环环节)”(图4),回答7--8题。
7.有关各地区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东亚地区:环节①水量7月份较小 B.南亚地区:环节②水量1月份较大
C.地中海沿岸:环节③水量7月份较小 D.开普敦附近:环节⑥水量1月份较小
8.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人类对环节①施加的影响最大
B.跨流域调水可以增加环节③水量
C.植树造林可以增加环节④的水量 。
D.修建水库可以减少环节⑤的水量
读“香港土地利用类型示意图" (图5),回答9——10题。
9.图中表示中心商业区的是
A.a B.b C.c D.d
1 O.制作香港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优先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①遥感(RS) ②全球定位系统(GPS)
③数字地球 ④地理信息系统(GIS)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 ①④
读图6,回答11~12题o
11.生态农业将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循环利用,图中①②
③分别表示
A.畜牧场、沼气池、耕作业
B.耕作业、畜牧场、沼气池
C.沼气池、耕作业、畜牧场
D.畜牧场、耕作业、沼气池
12.这种生态农业模式最适宜发展的地区是
A.东北平原 B.内蒙古草原 C.南方低山丘陵 D.黄土高原
读“西藏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区GDP增加值比重示意图”G图7),回答13-14题。
13.图中a、b、c代表的产业分别是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D.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14.材料反映了
①1959年西藏还处于典型的农业社会 ②西藏产业结构变化以工业拉动为主③西藏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变化最大④西藏经济结构已实现了从以生产型产业为主向以服务型产业为主的转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武广铁路客运专线”(图8)为京广铁路客运专线的南段,于2009年12月26日正式运营,列车最高时速可达394千米。据此回答15~16题o
15.关于“武广铁路客运专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位于渝、鄂、粤三省境内 B.连接中部和东部经济地带
C.跨越我国三大自然区域 D.经过我国地势三级阶梯
16.武广高速铁路建设的重要意义是
A.缓解人地矛盾,分散大城市职能
B.改善“武广沿线都市圈”生态环境
C.加强区际联系,改善交通条件
D.增加沿线地区天然气的外运量
读“江南丘陵某县农村生活用能构成图(图9)”及“该县农
村秸秆利用方式比例图(图10)”,回答17~18题。
17.该县农村这种生活用能构成状况可能带来的严重生态问题是
A.土地盐碱化 B.水土流失 C.酸雨危害 D.大气污染
18.关于该县农村秸秆利用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方式多样化,科学合理 B.主要用于还田,提高土壤肥力
C.直接作为生活燃料,燃烧效率高 D.利用不充分,浪费严重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读某岛屿略图(图11),回答19~20题。
1 9.有关该岛屿东北部河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流程短,流速急
B.河道宽阔,流速缓慢
C.径流量大,季节变化小
D.结冰期长,含沙量小
20.该地区的城市多沿海分布,其主要原因是
A.淡水丰富 B.铁路运输发达
C.地形平坦 D.海运便利
读“全球能量盈余区与亏欠区随纬度分布示意图”(图12),回答21~22题。
21.40°N~40°S之间是能量盈余区,原因是
A.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B.对流层的厚度较大
C.太阳辐射的时间较长 D.海洋面积所占比例较大
22.极向热输送(热量向极地方向输送)主要依靠
A.大气环流 B.碳循环
C.洋流 D.地壳物质循环
读“我国部分省区某年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总数的统计图”(图13),回答23~24题。
2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人口死亡率最高的是上海
B.人口死亡率最低的是西藏
C.每年净增加人口最多的是江苏
D.每年净增加人口最少的是宁夏
24.从图中可以看出
A.西藏、宁夏的人口增长呈现较高的出生率、低死亡率、较高的自然增长率
B.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出生率较低,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出生率较高
C.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呈正相关
D.上海人口自然增长率比北京低,主要是因为经济发展水平比北京低
“双转移”(图14)是广东省创造性提出的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统称。具体是指球三甫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图中箭头①);而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劳动力,一方面向当地二、三产业转移(图中箭头③),另一方面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图中箭头②)。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25—26题。
25.目前,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向外转移,主要原因是珠三角地区
A.劳动力成本上升
B.高素质劳动力数量不足
C.对外交通条件改善
D.优化产业结构的需要
26.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向外转移过程中,遇到的阻力主要是
A.转入地产业发展的配套设施不全
B.转出地的产业集聚效应较弱
C.转入地的环境污染严重
D.转出地的产业协作能力较强
第Ⅱ卷【综合题共60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满分为60分。
27.举办奥运会对于一个国家有重要意义。继北京奥运会之后,伦敦获得举办2012年夏季
奥运会资格。读27—30届夏季奥运会开幕时间表(表1)及四城市位置示意图(图15),回答有关问题。(10分)
(1)由材料一可知,第30届奥运会开幕时伦敦当地时间为 。四届奥运会开幕当日,北京昼长最长的是第 届。
表 1
届数
举办地
开幕时间(北京时间)
27
悉尼
2000年9月15日16时
28
雅典
2004年8月工3日2l时
29
北京
2008年8月,8日20时
30
伦敦
2012年7月28日4时12分
(2)填表比较A、B、C三城市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
城市
A
B
C
自然带类型
▲
▲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降水的季节分配
集中在夏季
▲
▲
(3)相对于其他三大城市,北京附近河流的显著水文特征是 ;伦敦气候的显著特征是 。
28.图16、17分别为我国某地区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和6~8月降水量分布情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A、B、D三点的气温由高到低排序是 ,导致三地气温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2)该地区夏季降水量分布的总体特点是 ,降水高值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3)由图示信息推断,C地附近的地形特征为 ,C所在地区是我国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区,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自然原因: 。
人为原因: 。
(4)该地区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29.读我国某区域图(图18),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据图中信息判断①、②、③三地适宜的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 、 。
(2)该地区的种植业以 (农业地域类型)为主,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对④地的大片荒地予以保护,试分析其原因 。
(3)此地大米品质优良,试从气候的角度分析原因 。
(4)根据相关知识,简述该区域平原地区加强农业基地综合开发的主要措施。 。
30.阅读有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 。
材料一:丹麦哥本哈根地理位置简图(图19)。
材料二:2007年全球C02排放总量排行前10位的国家及其人口总数(表2)。
表2
国家
CO2排放总量
(单位:亿吨)
人口总数
(单位:万人)
美国
28
30071
中国
27
132256
俄罗斯
6.61
14289
印度
5.83
109535
日本
4
12762
德国
3.56
8245
澳大利亚
2.26
1973
南非
2.22
4276
英国
2.12
6060
韩国
1.85
4828
材料三:1860。二2002年全球平均气温距平变化(图20)。
(1)据材料二分析,C02主要是由 (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排放的,美国人均C02排放量约为中国的 倍。
(2)据材料三分析,近百年来世界气温变化特点是 ,1998年平均气温比1956年平均气温约上升了 ℃。
(3)2009年12月18日,温家宝总理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上强调:各国承担“共
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是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和基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原则和 原则。
(4)我国是近年来节能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之一。简述我国在控制C0z排放量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 。
(5)丹麦拥有众多风力电站,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其风能丰富的原因 。
31.阅读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1分)
材料一: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即电力消费增长与经济增长的比例关系,是国民经济诸多数量关系中的一个重要变量。江苏在不断推进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中,电气化水平不断提高,电力已渗透到经济活动的每个角落。
材料二:江苏与全国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变化趋势图(图21)。
材料三:我国部分地区单位GDP能耗(吨标准煤/万元)(表3)。
年份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江苏
O.92
O.89
O.85
上海
O.88
O.87
O.83
浙江
O.9
0.86
0.83
山东
1.28
1.23
1.18
安徽
1.21
1.17
1.13
福建
O.94
O.91
0.88
江西
1.06
1.02
0.98
广东
0.79
O.77
0.75
北京
0.8
O.76
O.71
表·3、“
表 3
(1)当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大于1时,电力消费增长速度与经济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为 。
(2)下列有关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双选)
A.重工业比重的提高,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一定上升
B.江苏与全国的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C.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和基础设施建设,使单位GDP能耗降低
D.电力消费与经济的增长一般是同向的,但不一定同步变化
(3)请根据表3中相关数据在图22中作出2005~2007年江苏省单位GDP能耗柱状图。这一时期江苏省单位GDP能耗变化特点是 ,原因是 。
(4)江苏省与上海、浙江、广东、北京等省市相比,单位GDP能耗较 。促进能源消费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确保江苏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请就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方面提出你的合理化的建议 。
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