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专题2
自然地理事物的运动规律
第一讲 大气运动与气候
考纲展示21世纪教育网
1. 大气受热过程。21世纪教育网
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 影响。
3.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21世纪教育网
4.气候类型分布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21世纪教育网
备考策略
本专题从考核形式上看,多以等压线分布图、等温线分布图、气压带和风带图等为切人点,侧重考查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海陆分布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和季风气候的形成;天气系统的判断和特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判断、分布、特点、成因。复习时,应着重提高运用背景材料、气候资料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问颢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点整合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太阳暖大地: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虽然需要穿过厚厚的大气,但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很少,只有臭氧吸收一部分波长较短的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而能量最强的可见;光被吸收的很少,绝大部分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因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
(2)大地暖大气:地面增温的同时向外辐射热量。相对于太阳短波辐射,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除少数透过大气射向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75%~95%)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21世纪教育网
(3)大气保大地: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既向上辐射,也向下辐射,其中大部分朝向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21世纪教育网
2.利用大气的受热过程解释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变
暖的影响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是解释全球变暖的理论依据,具体可结合以下框图分析:
3.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
(1)气温水平空间分布规律及原因
等温线特征 气温分布规律 主要影响因素
全球 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无论7月还是1月,气温都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太阳辐射(纬度因素)
北半球 等温线较曲折。l 月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出,7月份正好相反 在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比海洋冷,夏季大陆比海洋热 海陆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南半球 等温线较平直.21世纪教育网 同一纬度,气温差别小 海陆分布 (海洋面积广阔)
同纬度地带 气温低,等温线向低纬凸 高原、山地的气温较低;平原的气温较高 地形(地势高低)
气温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寒流经过气温降低;暖流经过气温升高 洋流
我国 冬季等温线密集.l月O℃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冬季,南北温差大;越往北,温度越低 太阳辐射(纬度因素)、冬季风(大气环流)
夏季等温线稀疏 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 太阳辐射(北方白昼时间长)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2)气温分布时间规律
(1)日变化:一天中,若无明显天气过程的干扰,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日较差:一般规律,大陆性气候大于海洋性气候;凹地大于高地;低纬度大于高纬度;晴天大于阴天。21世纪教育网
(2)年变化:大陆上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北半球),海洋上最高气温出现在8月(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北半球)。气温年较差:大陆性气候大于海洋性气候;高纬度大于低纬度。21世纪教育网
(3)气温的垂直分布规律
在对流层内,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垂直递减率为6℃/千米。若出现对流层局部气温的实际垂直递减率低于理论垂直递减率,即某一高度气温高于正常值,称为逆温。逆温的成因有辐射逆温(多出现在晴朗无风的夜晚)、地形逆温(常发生于盆地和谷地中)、平流逆温和锋面逆温等。
4.与大气坏境有关的地理原理及其应用(规律)
原理 主要内容 应用(规律)举例
太阳辐射波长与能量分布 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区,能量越高,波长越短 大气温度垂直变化规律及成因;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气温的日变化、年变化规律;人类活动向大气输送C02等气体造成的大气保温效应使地球的热量收支失去平衡,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大气的热力状况 大气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作用)
大气的保温效应(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补偿)
大气热量平衡 地面和大气热量收支平衡;全球平均气温稳定
热力环流的形成 冷热不均一气流上升或下沉(热升冷降)一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存在差异(近地面:热低压、冷高压)一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小尺度: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大尺度:季风环流、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的形成
风的形成 水平2气JK梯度力:形成风的A接原因;地转偏向力:促使风向偏离气压梯度力方向;摩擦力:降低风速,影响近地面风向 气旋与反气旋;冷锋与暖锋、锋面气旋的形成与天气
气压带、风带形成 气压带、风带,及季节移动 不同地区的降水类型及分布、变化规律;不同地区气候类型及分布规律
季风环流的形成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冬夏问海陆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东亚(西北季风、东南季风)、东南亚和南亚(东北季风、西南季风)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 我国冬、夏气温分布和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二、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及气压分布规律21世纪教育网
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热力环流是由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一种环流形式,结合等压面,利用示意图对其形成过程分析如下:
2.气压分布规律
热力环流的形成与气压的分布规律有关,就其规律分析如下:
(1)同一水平面上,气温高的地方气压低,这主要取决于空气的密度大小。气温高的地方空气膨胀上升,该处空气密度小、气压低;气温低的地方正好相反。
(2)垂直方向上,随着海拔升高,气压降低,这取决于不同高度所承担的空气柱的长度和密度不同。如右图所示:A点所在平面承受空气柱的
高度为h2,B点为hl,h2>h3,故A点气压高于B点。
三、锋面气旋的判读
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我们称之为锋面气旋。
下图为某等压线分布图,甲处箭头为风向,判断该地位于北半球的近地面,是一个低压系统,也就是气旋。图中的0M和ON为两个低压槽(也就是两个锋面)。由于是北半球,所以该气旋的西部吹偏北风,气流从较冷的北方吹向较暖的南方,因此可以判断oM为冷锋,该气旋的东部吹偏南风,气流从较暖的南方吹向较冷的北方,因此可以判断0N为暖锋。从降水情况来看,主要集中在A区域(冷锋的锋后)和D区域(暖锋的锋前),都是位于冷空气一侧。
在锋面气旋中判断锋的类型:判断锋面是冷锋还是暖锋,主要看冷暖气团的移动方向:如果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则形成冷锋;如果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则形成暖锋。因此,进行锋面类型判断时,可以先画出低压槽线两侧气流的方向。一般说来,从高纬移来的气团是冷气团,从低纬移来的是暖气团。然后可以根据气团的移动方向判断出锋的类型。如下图中,锋面0A是由气团①主动向气团②移动形成的,因而是冷锋;锋面0B是气团②主
动向气团③移动形成的,应为暖锋。
四、降水的形成、分布与天气系统和天气变化
五、气候的形成与分布
1.气候的影响因素
2.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注意以下几处特殊气候类型的分布与形成原因:
(1)四处特殊热带雨林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沿海和中美洲的东北部。因处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地带,附近海域有暖流流经,再
加上地形的抬升作用而形成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2)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处赤道,但因地势较高,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状况,形成了气候凉爽、降水较少的热带草原气候。
(3)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这里东西距海均较近,且处于西风带范围内,但却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这是因为该处位于安第斯山山脉东侧,西风的背风
坡,降水稀少。
3.气候类型的判断
气候类型的判断一般分三个步骤,即“先看南或北(南北半球),再分寒温热,最后定类别。”
(1)根据气温月份分配判读半球位置。一般地讲,根据南北半球最高、最低温出现的月份来判断所在半球。若最高温出现在7、8月,最低温出现在1、2月,就可判定是
在北半球;若最高温出现在1、2月,最低温出现在7、8月,则可判定是在南半球。
(2)根据气温判断其所属的温度带——以“温”定“带”
热带型 亚热带型 温带型 寒带型
气温指标 全年平均气温>20℃,最冷月气温>15℃ 全年平均气温<20℃,最冷月均温>0℃ 最冷月均温<0℃(海洋性气候例外),最热月均温>16℃ 最热月均温<15℃
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 苔原气候、冰原气候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降水量的年内分配情况 年雨型 温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雨型 热带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雨型 亚热带 地中海气候
少雨型 热带 热带沙漠气候
寒带 苔原气候、冰原气候
六、气温、气压、降水等值线图的判读
1. 等温线的判读方法21世纪教育网
(1)根据等温线值的变化判断南北半球,一般说来,气温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越向北温度越高,说明该地处于南半球,反之则为北半球。21世纪教育网
(2)等温线不能相交,两条相邻的等温线可以相差一个温度差等值距,也可以相等。
(3)等温线越密集,表示温度变化越大。21世纪教育网
(4)两条等温线之间的闭合曲线,它的值若与较大的温度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气温值高于温度值较大的那条等温线值,形成高温中心;它的值若与较小的温度值相
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气温值低于温度值较小的那条等温线值,形成低温中心。
(5)等温线的走向。若等温线平直与纬线平行,则是受太阳辐射(纬度)影响;若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则是受海陆位置影响;若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与山脉走向、高原边缘平行),等温线从低地延伸到高地,急转弯曲,则是受地形影响。
(6)等温线的弯曲,若向高纬凸出则该地较同纬度相邻地区温度高;若向低纬凸出则该地较同纬度相邻地区温度低。
①在陆地上,等温线若是闭合,说明该地是盆地或山地;等温线向低纬方向弯曲,则弯曲处地势较高,气温较低;等温线向高纬方向弯曲,则弯曲处地势较低,气温较
高。
②在海洋上,某海区等温线若是凸向高纬度,表示该海区水温高于两侧海区,有暖流经过;某海区等温线凸向低纬度,表示该海区水温低于两侧海区,有寒流经过。
③等温线经过海陆相间地区时,l月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海洋等温线向北凸出;7月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海洋等温线向南凸出。21世纪教育网
(7)根据等温线判断地貌:
闭合等温线分布区域中如果等温线数值从里向外递减,即内高外低(指气温),则地形一般为盆地地形,反之则为山地。21世纪教育网
2. 等压线图的判读
(1)具体判读规律:
①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21世纪教育网
低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盆地(中心为上升气流)
高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顶(中心为下沉气流)
高压脊——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脊(脊线)
低压槽——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谷(槽线)
②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决定风力大小)
等压线的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等压线的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21世纪教育网
③在等压线图上判定任意点风向和天气形势:
判定风向规律:先明确高低气压;其次确定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后根据南、北半球画出偏向风。
天气形势:
A. 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21世纪教育网
B.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21世纪教育网
C.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过境时——多晴朗天气。
(2)实际运用:
根据以上判读规律就可判断气压场类型:如高压中心、低压中心、高压脊和低压糟、鞍部位置、进而确定气旋和及气旋的位置;判断不同部位的天气特点,风向与风力大小及分析天气变化;也可以从全球范围的等压线图来判定峨型的气压中心名称。
3.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21世纪教育网
(1)等降水量线基本与海岸线平行——降水自沿海向内陆逐步减少。
(2)等降水量图的等值线向数值大的方向凸出——则降水量比两侧地区少;等值线向数
值小的方向凸出——则降水量比两侧地区大。
(3)等降水量线密集——降水的地区差异大;等降水量线稀疏——降水的地区差异小。
(4)等降水量线基本与山脉等高线平行——多雨则为迎风坡,少雨则为背风坡。
(5)等降水量线呈封闭曲线——线内降水少则为闭塞内陆地形,线内降水多则为山地迎
风坡(雨岛效应除外)。21世纪教育网
七、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影响
1. 全球气温升高的原因及后果
2. 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考例透析
【例l】(2009·全国I)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读下图,完成(1)~(3)题。
(1)N地风向为 ( )
A.东北风 8.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2)M、N、P、Q四地中,阴雨天气最有可能出现在( )
A.M地 B.N地
C.P地 D.Q地
(3)当M地月平均气压为全年最高的月份,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
A.巴西高原处于干季
B.尼罗河进入丰水期21世纪教育网
C.美国大平原麦收正忙21世纪教育网
D.我国东北地区寒冷干燥21世纪教育网
【解析】 本组题考查了等压线和天气特征的判断。第(1)题,考查了风向的判断,由N地气压高于P地,可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然后根据北半球风向右偏,即可判断N地风向为东北风。如下图所示:
第(2)题,根据等压线的弯曲状况及N地气压高于P地,可确定M地处于高压中心附近,P地位于低压中心附近,所以P地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第(3)题,M地月平均
气压为全年最高,说明处于冬季,冬季我国东北地区寒冷干燥。
【答案】(1)A(2)C。(3)D
【例2】 (2009·广东)地面辐射-9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有效辐射。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黄河流域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等值线图(单位:MJ/m2)
(1)关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由甲地向乙地急剧增加
B.由乙地向丙地急剧增加
C.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
D.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减少
(2)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
B.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弱
C.空气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
D.空气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
【解析】 本组题考查学生对图文材料信息的获取能力以及大气热力作用的相关知识的掌握。由等值线的分布规律可判断甲的有效辐射总量在2600~2700之间,乙也.在2600~2700之间,而丙地小于2000,所以不难看出第第(1)题选“C”。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强,所以第(2)题“B”选项错误。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1)C(2)B21世纪教育网
【例3】 (2009·绍兴模拟)阅读表和图1、图2,完成下列问题。
城市降水状况(单位:mm)
城市 1月 7月 年降水
珀斯 7 193 889
悉尼 104 84 1205
(1)澳大利亚大陆7月最高气压与l月最低气压的差值最大接近 hPa。
(2)造成澳大利亚大陆l月、7月不同气压状况的原因是 ; 。
(3)从风向、地形、洋流等方面对比分析表中1月与7月两城市降水差异的原因。
(4)图1中新西兰的库克海峡与图2中澳大利亚的巴斯海峡所处的纬度差不多,但库克
海峡的风浪远大于巴斯海峡,这是为什么
【解析】 第(1)题,澳大利亚大陆7月最高气压出现在闭合等压线l022hPa的内部,最高可达l024hPa;澳大利亚大陆1月最低气压出现在闭合等压线l004hPa的内部,
最低可达l002hPa左右,因此两者之差最大可接近22hPa。第(2)题,造成澳大利亚大陆l月、7月不同气压状况的原因,一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一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第(3)题.l月份,悉尼受来自海洋的偏南风的影响,又受沿岸暖流和大分水岭的抬升,降水较多,而珀斯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沿岸有寒流经过,降水较少。7月份,珀斯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降水较多,而悉尼受来自大陆干燥的西北风影响,降水较少。第(4)题,可从两海峡所处的位置及海峡走向与风向关系两方面去回答。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1)22 (2)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3)1月(夏季):悉尼降水多于珀斯,悉尼受来自海洋的偏南风的影响,又受沿岸暖流和(大分水岭)地形抬升影响,降水较多,而珀斯主要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又受沿岸寒流影响,降水少;7月(冬季):珀斯的降水多于悉尼,珀斯受来自海洋的西风的影响,降水较多.而悉尼受来自大陆内部的于燥的西北风的影响,降水较少;(4)根据等压线的分布,巴斯海峡冬季(7月)吹偏北风,夏季(1月)吹偏南风,风向与东西向的海峡有较大的夹角,澳大利亚大陆与塔斯马尼亚岛对盛行风有阻碍作用,放风浪小。新西兰周围是广阔的海洋,受强盛西风(西北风)带
影响显著,库克海峡西北-——东南走向与风向基本一致,故风浪大。21世纪教育网
同学们:针对你们复习内容的巩固与掌握,
请认真完成课后强化作业(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2 页 (共 1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