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尝试画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尝试画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1-28 14:33: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尝试画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案
●设计说明
教材分析
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学习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比较相似,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突出反应数量的变化趋势。为了突破这一特征,设计时采用让学生通过手势画一画,动手描一描,联系各种生活材料体验数量的变化趋势,让学生感悟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学生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日常生活和社会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已经掌握了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及用途;基本掌握了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并能根据统计图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节课的内容就是在此基础上尝试画单式折线统计图。从折线统计图上学生易于看清事物发展变化的情况,并能根据折线的起伏变化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培养统计观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画单式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刻度画单式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操作中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简明、合理、美观的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画单式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教学难点
能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刻度画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方法
交流研讨、实践探索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媒体出示折线统计图。
2.提出问题: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和同桌说一说。
3.想一想:当30岁-40岁时,折线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到了70-80岁时,折线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用手势表示。
4.追问:想一想,一个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包括哪几部分?
(一个完整的折线统计图有标题、单位、横轴、纵轴、点、折线。)
5.小结并揭示课题: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反映事物的变化趋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画折线统计图。
板书:《尝试画单式折线统计图》
[设计意图说明: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进行学习,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密切联系,学生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信息,教师适时将人的生长情况与生命特征结合,变传统的“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学数学”使数学课富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二、新授
探究一:交流讨论,初步感知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1.媒体出示“中国参加历届奥运会获得金牌数量”统计表。
届数
第23届
第24届
第25届
第26届
第27届
第28届
金牌数量(枚)
15
5
16
16
28
32
师:“如果要绘制中国参加历届奥运会获得金牌数量的折线统计图,应该怎样画呢?”
2.媒体出示问题,四人一组交流讨论:
(1)横轴表示什么?以什么为单位?
(2)纵轴表示什么?以什么为单位?
(3)标题写什么?
(4)纵轴上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比较合适?为什么?
(5)第23届的金牌数量有15枚在折线统计图上怎么表示?在折线统计图上怎样确定每个点在哪里?
3.学生汇报交流。
(在学生汇报交流中,教师适时播放媒体,横轴、纵轴、单位、标题依次闪烁。接着点击按钮,媒体依次展示如何在折线统计图上找准第23届、第27届、第32届的金牌数量的点,再次点击按钮,所有的点依次出现,连点成线。)
[设计意图说明:学生在学习制作折线统计图前,先让学生想一想折线统计图是怎样画出来的;再议一议折线统计图的画法;最后教师再利用电脑演示折线统计图的画法。这样,学生在接下来的操作中可以画得更好,更美观。]
探究二:展示评价,明确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准确使用省略符号。
1.媒体出示.
2.学生尝试练习: 怎样根据这张统计表画出折线统计图?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3.反馈交流:评价折线统计图。
(1)学生展示自己的折线统计图,集体评价
(2)评价重点:你认为纵轴上的1小格表示几比较合理?为什么?
(3)小结:为了清晰地看出陈东身高变化的情况,我们可以使用省略符号省去空白部分。
(教师媒体演示出现相应的折线统计图,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予以订正)
4.练一练:根据折线统计图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说明:学生在探究一中已经初步掌握了画折线统计图步骤,在这一探究环节中教师通过提问 “纵轴上的1小格表示几比较合理”,从而使学生明确在画折线统计图时,要根据数据的特点使用省略符号]
探究三:练习深化,归纳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1.媒体出示统计表:某地区2000年-2005年人均居住面积统计
时间(年)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居住面积(㎡)
11.4
12.1
13.1
13.8
14.7
15
2.问:现在统计的数据中出现了小数,纵轴上的一格应该表示多少?
3.学生独立完成这题的绘制,抓住学生的错误生成(描点不准确、跳跃连线等)进行及时评价,媒体演示正确画法。
4.讨论:怎样才能画出准确、合理、漂亮的折线统计图?
(学生可能回答:
生1:纵轴上的最小的刻度等于或小于统计量的最小值。纵轴上的最大的刻度大于或等于统计量的最大值。
生2:纵轴上每一格表示的数量相等。有时要根据数据的特点使用省略符号。
生3:用折线连接相邻的黑点。)
教师板书:

5.练一练:
(1)出示小刚体重变化统计表
月份
12
1
2
3
4
5
体重(kg)
23.8
24.5
24.7
24.0
24.3
25
(2)请学生根据统计表把统计图填完整。
(3)学生个别回答,媒体逐一演示出示答案。
[设计意图说明:这个环节探究中主要围绕当统计的数据中出现了小数,如何在纵轴确定一小格表示多少而展开。在学生独立画图后,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讨论:怎样才能画出准确、合理、漂亮的折线统计图?帮助学生归纳了折线统计图的画法,结合学生错误的生成进行讲评,培养学生做事认真、仔细、耐心的好习惯。]
三、练习
练习一
1.媒体出示某地1-6月月降水量统计表和折线统计图。
2.师:括号内分别填什么呢?
(教师依次指横轴、纵轴上各个括号,学生个别回答,媒体逐一出示横轴、纵轴上各个括号内的答案、单位、标题)
3.说一说:表示一月份的那个点在哪里?你是怎样找的?表示4月份的那个点呢?谁来指一指?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点击媒体,依次出现各点,闪烁,最后连点成线。)
4.媒体出示问题,
(1)纵轴上一小格表示( )。
(2)( )月到( )月降雨量最大。
(3)( )月的降雨量最小。
(4)三月和五月的降雨量相差( )。
5.请学生个别回答,点击媒体,出示答案。
[设计意图说明:这层练习用填空的形式,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填空后要求学生根据折线统计图回答问题,培养学生读图能力,也为接下来学生能够看图独立提问,埋下伏笔。]
练习二
1.媒体出示向日葵高度统计表和统计图。
日期(月/日)
7/15
6/22
7/29
8/5
8/12
8/19
8/26
高度(米)
1.06
1.15
1.34
1.67
1.76
1.80
1.84
2.学生独立完成,反馈交流。
讲评重点:纵轴上一格表示多少?你是怎样确定的?
在这幅统计图上怎样确定点的位置?
画折线统计图要注意什么?
3.师:通过这幅折线统计图你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4.在7-8月向日葵的生长呈现什么变化趋势?其它植物在7-8月的生长又是怎样的呢?选择你喜欢的一种植物,收集相关的资料,制成折线统计图。看看你能从中了解到什么。
四、总结
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节课的学习,来说说你的收获,谈谈你的心情。老师衷心地祝愿大家学习的心情能永远呈上升趋势。
●板书设计
折线统计图的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