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我们从一份档案开始。
外号:朱重八、朱国瑞 性别:男
民族:汉 职业:皇帝
家庭出身:(至少三代)贫农
生卒:1328-1398
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还是我的
主要经历:
1328 年-1344 年 放牛
1344 年-1347 年 做和尚,主要工作是出去讨饭(这个……)
1347 年-1352 年 做和尚主要工作是撞钟
1352 年-1368 年 造反(这个猛)
1368 年-1398 年 主要工作是做皇帝
朱元璋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学习目标
1.了解明朝建立的过程
2.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3.正确认识八股取士的影响。
一、明朝的建立
材料一: 元顺帝君臣大肆挥霍浪费,造成国库空虚。为了弥补财政亏空,元政府除了加重赋税以外,于至正十年(1350年)发行新纸币,造成货币迅速贬值。
同时,由于元朝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黄河接连决口,泛滥成灾。1351年,元政府下令征调农民和兵士十几万人治理黄河。饱受灾荒之苦的农民,在工地上横遭监工鞭打,克扣口粮。
思考:以上材料说明元朝末年的统治状况如何?在这种统治之下,一般会出现什么历史现象?
统治腐朽
农民大起义
元末农民起义:
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剥削,压迫和歧视,纷纷拿起武器起来斗争,导致红巾军起义。朱元璋就是在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崛起于群雄之间,成就霸业的——
应天府(南京)
朱元璋
(明太祖)
(1368-1398年在位)
建立者:
都城:
一、明朝的建立
1368年
时间: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国家初建,政局不稳,人心浮动,我当如何巩固统治,加强君权呢?
明太祖 朱元璋 (1368-1398年在位)
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所致。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原因
目的
措施
政
治
上 在地方
在中央
其他
思想文化上
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所致
为了巩固统治
在地 方
①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中央
布政使司
( )
按察使司
( )
都指挥使司( )
民政财政
司法
军务
行中书省
在地 方
②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从1370年起,朱元璋将其儿子陆续分封到各地。藩王有极高的地位,拥有护卫军。朱元璋封王建藩的目的,就是要子孙共同维护朱姓天下。
在地方
材料二:行省长官:“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掌管)之”。
——《元史·百官志》
材料二的官制在明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原因
目的
政
治
上 在地方
在中央
其他
思想文化上
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
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所致
为了巩固统治
材料三:明初大案——诛杀胡惟庸
丞相胡惟庸,开国老臣,位高权重。因是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常与朱元璋发生“口角”,朱元璋以“谋反”之罪灭其九族,并借此上朝废除丞相,改革行政机构。
思考:朱元璋杀宰相胡惟庸之后要废除宰相制度呢?
在中央
史料研读
“自秦始置丞相,无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期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事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皇明祖训》
旋踵:调转脚跟,比喻时间极短
颉颃( xié háng):泛指不相上下,相抗衡
根据材料,概括朱元璋加强皇权的理由及其措施。
理由:丞相多小人,专权乱政
措施:废丞相、撤中书省;设立五军都督府、设六部
相权威胁皇权
工部
刑部
兵部
礼部
户部
吏部
皇帝
在中央,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目的),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胡惟庸
最后一个丞相
思考:行省制度始于什么朝代?丞相设立于什么朝代?
行省制度:元朝; 丞相制度:秦朝
《宰相刘罗锅》这部电视剧讲述的是发生在清乾隆年间的故事,你能从中找出错误来吗?
活学活用
为分散兵权(目的),朱元璋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作用)。
军事方面
明朝地方军事机构设置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原因
目的
措施
政
治
上 在地方
在中央
其他
思想文化上
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所致
为了巩固统治
废丞相和中书省,分权六部;设五军都督府
皇 帝
丞 相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改制前
改制后
中 央
行中书省
布政使司(民政和财政)
按察使司(司法)
都指挥使司(军务)
改制前
改制后
问题思考
朱元璋对中央和地方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特点:权力的分散与制衡,通过分散中央与地方的权力,防止朝臣和地方官员专权,从而加强了皇权。
虽然我采取这些措 施分散了他们的权利,但他们在私下里议论我怎么办呢?
朱元璋的烦恼1
这种烦恼是怎么解决的?
朱元璋:爱卿,昨晚你家挺热闹的吧?
宋濂:回皇上,我请了几位好朋友,让下人准 备了几个好菜,喝了点酒。
朱元璋:都跟哪些人啊?左边坐着谁,右边坐 着谁?
宋濂:(战战兢兢地)我左边坐着老赵,右边坐着老孙。
朱元璋:哈哈哈,卿家没有欺骗我,忠臣哪。(笑着摸出一张图)你看这是昨天你们的座次图吧?
(宋濂吓出一身冷汗!)
宋濂的疑惑:皇上怎么会对我家中事了如指掌呢?
锦衣腰牌
朱元璋还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东厂腰牌
东厂,明成祖在北京东厂胡同成立的特务机构,由宦官负责,权力在锦衣卫之上。
“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别,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稗史汇编》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原因:
目的:
措施
政
治
上 在地方
在中央
监察
思想文化上
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所致
为了巩固统治
废丞相和中书省,分权六部;设五军都督府
设立锦衣卫,监视官民
想一想:如果你是明朝时期的考生,你会怎样准备科举考试?
臣民有反叛的想法怎么办?
朕要微服私访,去看看本朝最高级的考试------科举,学子们是否都按照朕的旨意学习、备考的。
朱元璋的烦恼2
科举考试的变化
1、考试内容
考试范围:
答题标准:
明朝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
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2、答题格式
科举考试的变化
明朝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八股文”。
(图为考场和看榜图)
知识拓展
“八股文”:所谓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起股至束股才是科考正式议论的中心。这四股中,每股又都必须有两股排比对偶的语句,一般是一反一正,一虚一实,一浅一深,共合八股,故名曰八股文。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字数也有限制,人们只能按照题目的字义敷衍成文,写空洞无物的文章。
甲:我严格按着《四书集注》上的观点来答题。
假如甲乙是一起参加明朝的科举考试的考生。根据他们的答案,你认为他们两个谁会高中状元?
乙:我要别出心裁,创新观点。
答案:甲很可能高中状元,
乙要是写得过分,有可能锒铛入狱;
对此,你有何看法?
你觉得八股取士的危害有哪些:
明末著名学者顾炎武:“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
1、摧残人才,禁锢思想,使应试者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材料一、
年代 世界主要科技发明 中国 占百分比
汉代时期 45(件) 28 62﹪
隋唐时期 45(件) 32 71 ﹪
宋元时期 67(件) 38 57 ﹪
明清时期 472(件) 19 4 ﹪
2、抑制了人们的创新性思维,对我国科技文化的发展造成严重危害。
材料二
隋朝创立:
以隋炀帝开设进士科为标志
唐朝完善:
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科目
武则天创立殿试,亲自面试考生
宋朝发展:
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明朝 :八股取士
科举制的发展史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原因:
目的:
措施
政
治
上 在地方
在中央
其他
思想文化上
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所致
为了巩固统治
废丞相和中书省,分权六部;设五军都督府
设立锦衣卫,监视官民
“八股取士”;考“四书”“五经”,写八股文
影响
使皇权高度集中,
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禁锢思想,培养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三、经济的发展
1、农业
甘薯
引进新的农作物品种
马铃薯
向日葵
花 生
玉米
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2、手工业
棉纺织业向北推进, 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______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______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造型多样,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
苏绣
明代青花扁壶
丝织品山茶禽鸟图
3、商业
(1)全国性的商业城市——北京和南京
(2)出现了大型商帮——晋商和徽商
王家大院
徽州民居
红顶商人胡雪岩
以地缘为基础的商业帮派
知识小结
明朝的统治
明朝的建立
朱元璋强化皇权
经济的发展
全面改革官制
中央
地方
设锦衣卫
改革科举制度
废丞相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设五军都督府
分散行省的权力,巩固皇权
表现:考“四书”“五经”,写八股文
影响:禁锢思想自由,培养顺从者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时间
人物
都城
1.中国的丞相制度被废除是在 ( )
A .元朝 B.明朝 C.清朝 D.宋朝
2.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 )
A.诗赋 B.三通四史 C.前四史 D.四书五经
B
D
3.明太祖设立的特务机构是( )
A.东厂 B.西厂 C.锦衣卫 D.内阁
C
课堂训练
4.如果你是明朝一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朱元璋皇帝,应去( )
A.南京???? B.北京? ?C.西安? ?D.洛阳
5.济南城区有一条街名叫按察司街,从历史角度推断这条街获此名最早是在( )
A.元朝 B.明朝 C.清朝 D.宋朝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