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区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调研
地 理 试 卷 2010.1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考生注意: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交卷时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选择题(满分50分)
(一)2009年11月13日至1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先后访问日本、新加坡、中国和韩国四个亚洲国家。据此完成1-3题。
1、右图是一张反映“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该现象常年出现在奥巴马到访的哪个城市:
A.东京 B.新加坡 C.上海 D.首尔
2、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景观,按照世界文化圈的划分,以下同属一个文化圈的国家是:
A.中、韩 、新 B.中、日、新
C.日、韩、新 D.中、日、韩
3、有关这四个亚洲国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新加坡是四国中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
B.访问期间四国首都的正午太阳高度的排列为新加坡首都﹥日
本首都﹥韩国首都﹥中国首都
C.四国的首都均是沿海城市
D.中国是四国中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
(二)2009年9月29日,萨摩亚群岛地区(西11区)当地时间6时48分发生了里氏8.0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10月9日,临近的岛国瓦努阿图(东11区)接连发生了3次7级以上强烈地震。据此完成4-7题。
4、萨摩亚地震发生时,瓦努阿图的区时为
A.9月29日4时48分
B.9月28曰4时48分
C.9月30日4时48分
D.9月28日8时48分
5、地震发生后,人们及时获取了地震对当地破坏程度的信息,其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
A.“数字地球”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遥感技术
6、上述地震与该地区板块运动密切相关,它们主要位于
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消亡边界附近
B.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生长边界附近
C.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消亡边界附近
D.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生长边界附近
7、板块构造学说有助于人类进一步认识
①海陆间水循环的机理 ②洋流分布和运动规律
③地震分布和活动规律 ④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①③
(三)地理环境具有鲜明的区域特征。下图是沿某经线所作的大气运动形势图,据此完成8-10题8、有关大气运动形势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P气流形成西南风 ?B.F处因热力因素作用形成高气压 ?C.E处的降水多为对流雨 ?D.E到F自然带更替的主导因素是水分9、若该经线为0°,下列说法符合EH之间的是 ?A.西海岸有因涌升流而形成的大渔场
B.位于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C.光照资源丰富
D.气候深受海洋影响,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10、若该经线为110°E,下面四幅图表示HF所在国近60年来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年龄金
字塔图,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
(四)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取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下图所示),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将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15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2℃。据此回答11—12题
11、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A.大气的温室效应
B.大气的热力运动
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12、甲箱里的气温比乙箱里高的原因是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B.底面辐射强弱差异
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
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
(五)下图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城市人口密度、土地价格、交通通达度和夏季平均气温变化图,据此完成13-15题
13、图中四条曲线,表示土地价格变化的曲线是
A.a曲线 B.b曲线
C.c曲线 D.d曲线
14、影响土地价格的因素主要是
A.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和人口密度的高低
B.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的通达度
C.人口密度的高低和气候的适宜度
D.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和气候的适宜度
15、长江三角洲区域性热岛效应比较明显的主要原因是
①能源消耗加大 ②城市人口剧增 ③水域面积扩大 ④市郊农业发展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六)随着上海2010年世博会的临近,“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深入人心。读我国城市数量分布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6-18题。
表1 经度范围与城市分布 表2 气候与城市分布
16、影响我国城市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①地形 ②交通 ③气候 ④土壤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7、有关我国城市的正确说法是
①我国的四大城市群主要集中在1100E-1300E之间
②最东部面积范围小是我国最东部(1300E以东)城市数少的主要原因
③最西部为少数民族聚居区是我国最西部(900E以西)城市数少的主要原因
④目前世界六大城市群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城市群聚集在国内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8、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
A.城市人口的总量
B.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C.城市用地总面积
D.城市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
(七)“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
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读唐朝诗人胡玢的诗,结合湖北省宜昌市的卫星图片及城区分布图和所学知识,回答19-20题。
1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河段的左岸都是侵蚀岸
B. 图中“数家新住处”应位于左岸
C. 图示长江河段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
源,这种资源的形成主要是得益
于陆上内循环不断补充更新水资源
D. 图中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
20、 图示地区建造了葛洲坝,可以缓解
下列何种矛盾
A.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B.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 C.水资源地区使用不均 D.工、农业用水不均
(八)2009年10月27日开始至11月初,冷空气分别从内蒙古和新疆开始影响我国,这两股冷空气于10月31日“会师”并大举南下,横扫了青藏高原外的全国其他大多数地方。这是今年我国北方和中东部的首次寒潮。回答21-23题。
21、下列气旋、反气旋示意图中,反映这次寒潮源地近地面气流状况的是
A. B. C. D.
22、下列关于寒潮的天气现象、成因和分布的正确叙述是:
A.凡是造成大幅度降温的天气现象,都叫寒潮?
B.寒潮是副热带高压反气旋控制下形成的
C.寒潮是冷高压控制下的强大的反气旋
D.寒潮能影响我国除青藏高原以外的所有地区??????
23、寒潮是一种灾害性天气,会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下列选项中,与寒潮天
气有关的是
A.病虫害减少,有利于来年农作物生长 B.交通事故减少
C.甲型H1N1流感在一定程度上会得到遏制 D.城市用电、用气量减少
(九)读工业区位选择模式图,完成24-25题
24、下列工业部门与模式一对应的是
A.电子工业
B.家具厂?
C.炼铝厂?
D.电视机装配
25、关于模式三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产品运输成本较高,布局宜靠近市场
B.因大气污染严重,宜布局在郊外?
C.目前该产业在我国由沿海向内陆转移
D.该模式的工业在布局时受科技的影响较大
二、综合分析题(满分100分)
(十)2009年10月17日,印度洋岛国马尔代夫首次在水下召开内阁会议,马尔代夫总统纳希德主持此次水下内阁会议,有十四名内阁部长参加。(见图一)(6分)
图一 图二 马尔代夫地形图
26、图上测得马累到冈岛的图上距离是0.8厘米,其实际直线距离为 千米。
27、马尔代夫群岛中最主要的岛屿类型是 岛。
28、根据图二简述马尔代夫的地理位置特征
29、全球变暖的危害不言而喻,马尔代夫为什么对全球变暖的反应特别强烈,并以在水下召开内阁会议这一方式来引起国际社会关注。请你结合图二岛屿的特点分析原因
(十一)随着国际粮价全面上涨,特别是国际大米价格创出20年来的高点,粮食问题再次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图三、图四分别表示我国同一种粮食作物在三个地区的平均亩产和地区位置。(16分)
图三 图四
30、图示粮食作物是三大粮食作物中的 。
31、甲所对应的地区是图四中的 地(填出数字序号),该地平均亩产高的原因是
。
32、图四中的③地属于 文化区,地方文艺的代表是 ,其民居景观图片是下图中的 图,形成各地民居建筑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经济状况和地理环境五大要素中的 要素。
33、图四中的A地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 ,成为我国重要的稻谷商品粮基地的原因
34、目前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不容乐观,应采取什么措施保障粮食安全(至少两点)
(十二)“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兴建“第二条西气东输管道及陆路进口油气管道”等多个能源重点工程。(16分)
图五
35、从图五看出,我国主要的天然气分布区中位于中温带的是 (地形区),位于湿润区的是 (地形区)。我国陆路进口油气管道中⑤的来源国是 ,该国石油和天然气输往我国的有利条件是 ,
。
36、从工业布局的区位条件看,炼油工业主要是 主导型工业。
37、图中银川以西的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试举一例:
,西气东输工程穿越了黄河,请说出图示范围内银川以下黄河段的流量变化情况 (变大、变小、不变),原因
;
。
38、荒漠化是当地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请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将图中山脉以西荒漠化自然因素(大气、水、岩石、土壤、生物等)之间的关系选择填入下图中的方格中。
A、下渗减弱,径流加强、蒸发旺盛 B、地面变干燥 C、植被蒸腾减弱,空气湿度减少
39、请你为当地治理和缓解荒漠化提出合理化建议(至少三点)
(十三)下图是某城市的市区与郊区垂直气压分布状况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图六
40、图六中aa′、 bb′、cc′,分别表示城郊高空等压面,三个等压面按气压值由高到低依次排列顺序是 。
41、如果A、B两处分别位于郊区与城市的高空,高度相等,那么A、B两处中气压较高的是 处。C、D两处中气压较高的是 处,判断的理由是
。在A、B、C、D四点之间画出大气环流方向示意图,此时低空的风是从 吹向 (郊区、城市),这种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的名称是 。
42、如果该城市是世界著名的大城市,那么该城市在发展第三产业中,主要发展与城市规 模、发达程度、地位相适应的 (写出两种)。如果该城市是我国西部地区的一个小城镇,那么在城市功能分区中,可能缺失 区。如果该城市是一个大城市,目前该城市用地的规模不断扩大,中心城区人口有所减少,周围卫星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由此城市总人口也不断增加,那么该城市城市化的阶段处于
阶段。
43、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请具体说出三点城市化的积极意义
(十四)有两地同学设计一个“影子长度”的探究学习活动,他们在当地时间10:00—14:00每隔一小时测量一根1米长的杆的影子长度,所得数据制成图表。图七中的甲乙两图为6月22日两个地区同学所提供的观测成果。根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丙 丁
图七
44、这一天甲、乙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的是 。
45、写出乙地经纬度 、 。
46、某同学在23°26′N,60°E的地方进行“影子长度”的探究学习活动,请你有选择的参照甲或乙图,在丙图中绘出6月22日该同学在当地时间10:00—14:00每隔一小时测量一根1米长的杆的影子长度的示意图,并在丙图上标上北京时间。
47、甲地典型的地貌类型是 ,其成因与 有关。
48、“金砖四国”是指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乙地所在国被称为金砖四国中的“世界原料基地”,判断乙地所在国的人口资料最可能是丁图中的 。
A、a B、b C、c
49、根据丁图直接判断出该国面临的人口问题是
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是
(十五)图八所示的甲乙两国分别为传统、新兴的鲜花生产国。(19分)
图八
50、甲国在乙国的 方向,一年中两国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较大的是 国。
51、甲乙两国面积较大的是 国,判别依据:
52、上图表示的是1和2两种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其中1地对应的是图八中的 地,2地对应的是图八中的 地。(填入a/b/c)
53、乙国位于赤道附近,其主要的气候类型是 ,形成该气候的主要原因是 。
54、说明乙国有利于花卉生长的自然条件
55、与乙国相比,甲国维持其在世界鲜花市场竞争力的优势条件是( )(单选题)
A、专业化、规模化生产,鲜花价格较低
B、土地丰富,天然花卉品种较多
C、培植历史久,劳动力成本较低
D、技术含量高,鲜花质量较优
56、假如从甲国乘船走较远的航线到达乙国,试举出航行途中经过的寒流一例 ,并说明该洋流对沿途气候的影响 。
57、简述甲乙两国所在大洲在地形上的不同点。
(十六)2009年12月7日至18日,世界各国领导人齐聚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商讨《京都议定书》第一个承诺期(2008年~2012年)结束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道路何去何从,为后京都时代定下行动的基调。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以下问题。(15分)
材料一:美国农业带图 材料二 大气保温作用示意图
材料三:由于气候变化速度在加快,哥本哈根会议被认为是关系人类未来命运的大事,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中国坚定表达对哥本哈根谈判的支持,在不放弃发展权益和未来环境容量的前提下,中国愿意尽义务为全球减排做出积极贡献。
材料四:据报道,美国农业一年要消耗6000万吨以上的石油,800万吨钢材,16万吨橡胶。除了机械设备直接消耗石油、钢铁等外,化肥、农药、塑料等等也是由石油、煤炭转化而来的。通过这种高能量的投入,使劳动生产率、土地利用率、农产品的商品率大大提高,平均每个劳动力可养活50多个人,居世界首位。
58、哥本哈根会议,各国政要齐聚哥本哈根商议如何为全球减排做贡献,这里指的减排主要是减少 等(写出四种)温室气体。结合材料二分析温室气体能使全球气候变暖的根本原因是
59、美国是世界上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多的国家,根据材料一分析美国农业最大的特点是 ,美国乳畜带分布在五大湖和大西洋沿岸的原因
美国这种农业的优点是
根据材料四判断,美国农业生产的缺点是:
60、从美国农业的发展看,这种农业造成许多严重的问题,因此今后农业发展的趋向将应该是
的一种模式。
61、结合减排,从每个人做起,谈谈你如何为减排作出贡献
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调研地理试卷答案 2010.1
一、选择题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B
D
C
C
D
C
C
A
D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B
B
B
A
C
A
B
B
B
21
22
23
24
25
D
C
A
A
C
二、综合分析题答案
(十)6分
26、256千米(1分) 27、珊瑚岛(1分)
28、地处低纬度,跨南北半球;(1分)位于印度洋中的岛国。(位于东半球的岛国)(1分)
29、马尔代夫是岛国,主要岛屿类型是珊瑚岛,海拔低,面积小。全球变暖导致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对低地岛国的影响最大,所以岛国马尔代夫的反应特别强烈(2分)
(十一)16分
30、小麦;(1分)31、①地;(1分)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的时间长。(2分)
32、华北平原文化区;(1分)评剧、京剧。(1分)c图,(1分)气候。(1分)
33、三江平原;(1分)
三江平原属于季风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而且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更适宜于稻谷的生长;平原辽阔,有肥沃的黑土,有利于机械化生产,生产条件好;(2分)
三江平原地区城市化发展相对较慢,耕地减少不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单产的提高,增产的潜力大;(1分)
三江平原地区,人少地多,商品率高;(1分)
三江平原地区发展水田,扩大人工湿地,又有利于保护三江平原地区的生态环境 ,因此它的地位越来越提高。(1分)
34、(1)切实保护耕地,守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2)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技术,从而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3)贯彻国家的政策,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4)做好粮食的储备工作。(2分)
(十二)16分
35、准噶尔盆地;(1分)四川盆地;(1分)俄罗斯;(1分)是我国陆上邻国,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1分)我国大庆离俄罗斯近,大庆有许多输油管道输往全国各地。(1分)
36、市场;(1分)
37、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或内外流域的分界线;(1分)变小;(1分)流经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量大;(1分)地处干旱区,蒸发旺盛;无支流汇入。(1分)
38、ABC;(3分) 39、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封杀禁牧,禁止樵采、合理用水,在保护现有的林草植被的基础上,农林牧综合发展。(3分)
(十三)16分
40、cc〉bb〉aa(1分) 41、B (1分) C(1分) 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1分) 略 (2分) 郊区吹向城市 (1分) 热力环流 (1分)
42、金融、贸易、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以及高级商业中心(任意回答两个) (2分) 工业区 (1分) ;郊区化 (1分)
43、可以促进国家、地区经济的增长,从而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民众的生活水平;
城市完善的服务体系,能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
城市化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从而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现代化
城市化可以带动农村现代化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标志(任答三个)(3分)
(十四)12分
44、甲;(1分) 45、乙:45W,21034S (2分) 46、见下图,北京时间写对1分,影子朝向对1分,杆影长度画对1分
47、喀斯特地貌:(1分)流水的溶蚀(1分)
48、B(1分)
49、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2分)
加大了就业、资源、环境、教育、医疗卫生等等的压力,导致国家积累的资金减少,经济增长缓慢,人们的生活水平下降。(2分)
(十五)19分
50、西北;(1分)甲国;(1分)51、乙国;(1分)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地域范围越小,乙图比例尺比甲图小,所以乙国面积大。(2分)
52、c (1分)a(1分) 53、热带稀树草原气候;(1分)地势高,热量和水分达不到热带雨林气候的要求。(2分) 54、地处低纬,热量条件好,雨量较多,地势较高,常年光照充足,气候温暖,年较差小。(2分) 55、D(1分)
56、加那利寒流或本格拉寒流;(1分)降温减湿,加剧荒漠环境。(1分)
57、甲所在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均海拔低。山地在南北两侧 ,冰川地貌广泛分布。(2分)乙所在大洲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2分)
(十六)12分
58、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氟利昂、对流层中的臭氧 (每个0.5分)
太阳辐射进入地球,被地面吸收,地面吸收了太阳辐射后,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放射能量,
A温室气体可以强烈的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把热量保存在大气中
B大气又要向空间放射能量,其中一部分以逆辐射的形式把热量还给地面,这样使失散到宇宙空间的热量很少,气温就不断的上升(答出AB两点各一分)
高度专业化(1分)
自然原因:该地纬度较高,又临大西洋,多阴雨天气,光热条件较差,不利农作物的生长,而有利于多汁的牧草的生长(1分)
经济原因:人口和城市集中的地区,对乳畜产品的需求量大(1分)(这两点是必答的)
还有其他的原因任意答(1分)
优点1.充分合理的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从而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商品率。2.有利于农业科技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2分)
缺点:1.消耗能源、资源多,从而使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多,影响全球气候的变化
(必答1分)
2.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大量消耗能源、资源,造成环境污染严重,造成食品的不安全性
3.大量消耗能源、资源,造成农业的成本高
4.大量能源、资源的消耗,,一旦资源的枯竭,将会给农业造成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回答出其中一条即可)1分
60、1.科技含量高,劳动生产率、商品率高,2.资源、能源利用率高,环境友好,产品质量
高的农业(2分)
61、生活中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样生活用品(1分)言之有理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