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宁区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终抽测(地理)

文档属性

名称 上海市长宁区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终抽测(地理)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1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0-02-02 19:1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上海市长宁区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终抽测试卷
地理 2010.1
本试卷共11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全卷包括两大题,第一大题为选择题,第二大题为综合分析题。考生注意:
1.第一大题由机器阅卷,答案必须全部涂在答题卡上。考生应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小方格用2B铅笔涂黑。注意试题题号与答题卡编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答案需要更改时,必须将原选项用橡皮擦去,重新选择。答案不能写在试卷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2.第二大题采用人工阅卷。考生应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写在答题卡上一律不给分。
题号

选择题
二 综合分析题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得分
总 分
一、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字母涂在答题卡上。
(一)某年7月、8月间,我国华北地区持续出现高温天气。济南、西安等地甚至出现了40℃的高温。此外,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四川等地也持续出现高温天气,这样大范围的高温天气在历史上同期是罕见的。回答1—3题
1.读下列四幅天气系统图,造成上述罕见高温天气的天气系统是 ( )
2.材料中罕见的高温天气形成的原因是 ( )
? A.准静止锋长期控制该范围,从而造成湿热的高温天气
? B.受副热带高压长期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造成天气晴朗和高温
? C.受季风的影响,导致大范围内普遍高温
? D.受台风影响,从西太平洋带来大量湿热的空气形成高温天气
3.若有一股势力一般的冷空气南下时,将对我国的天气造成的影响是( )
? A.给我国东部带来降温减湿天气? B.给我国东部带来降温降雨天气
? C.给华南地区带来寒冷干燥天气? D.给华北地区带来寒冷干燥天气
(二)图2是海洋与陆地气温年较差随纬度变化图,读图回答4-5题。
4.关于L1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为大陆气温年较差随纬度变化线
B.为海洋气温年较差随纬度变化线
C.最大值出现在60°N附近,是因为受低气压控制
D.最小值出现在O°,是因为获得太阳辐射能
的年变化大
5.L2在南半球中纬度的气温年较差小于北半球同纬度,原因是南半球中纬度区域 ( )
A.受极地东风影响大 B.受陆地影响小
C.受太阳辐射影响大 D.受海洋影响小
(三)图3是“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某路线剖面图”。回答6—8题。
6.图中①、③所在的大运河河段南下运输的主要货物是(???? ? )
A.稻谷???????? ?? ? B.铁矿石??????? ??? C.石油???????? ?? ?? D.煤炭
7.此工程完工后,如不合理利用,图示区域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
A.土地次生盐碱化????????????????????? B.海水入侵????????
C.水旱灾害加剧?????????????????????? ? D.水土流失加重
8.关于东线调水工程说法正确的是(?? ? )
①逐级提水能耗大,易受污染,水质变坏?? ?? ②江淮沿线水生生物生长受到不利影响??
③与中线、西线工程相比,施工难度大,投资大??? ④?可能导致沿线生态恶化
A.①②③???? ? ?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四)“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但近年来太湖多次爆发严重的蓝藻暴发污染事件。研究表明太湖蓝藻暴发污染事件既是“天灾”也是“人祸”。下图是“太湖湖水氮磷含量变化图”和“太湖周边地区略图”,读图4回答9—10题。
9.据图分析太湖湖水氮磷含量变化的特点是 ( )
A.磷氮含量呈负相关 B.磷氮含量逐年上升
C.磷氮含量在同年达到最大值 D.氮含量比磷含量变化幅度小
10.关于太湖蓝藻暴发的“天灾”“人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初夏降水较多,蓝藻生长快
B.周围地区污染治理滞后于工业化和城市化
C.夏季降水多,污染范围扩大
D.水草和漂浮物打捞速度过于缓慢
(五)今年第8号强台风“莫拉克”于8月4日凌晨生成, 7日23时45分在台湾花莲登陆,9日16时20分在福建霞浦再次登陆,从生成到结束9天里给我国多省市带来严重创伤,部分地区诱发多起地质灾害。完成11—13题。
11.“莫拉克”在福建霞浦登陆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大约是 ( )

A B C D
12. 通过卫星云图准确地预报“莫拉克”的运动路径,需利用到的现代技术有( )
①RS ② GIS ③GPS ④MIS(管理信息系统)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 D.②③
13.下面关于“莫拉克”台风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台风就是热带反气旋
B.台风由热带洋面向西移动到台湾登陆,主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C.“莫拉克”在福建登陆时,浙江省可能盛行西南风
D.此次我国台湾福建等地受创严重,主要原因是台风移动速度慢,带来的雨量大而诱发多起地质灾害
(六) 径流系数就是某一时期的径流量(毫米)与这一时期的降水量(毫米)之比,用百分率表示,它能反映一个地区降水量有多少变成径流补给河流,有多少被蒸发或下渗。下表是我国部分地区的径流系数,根据表中数据,回答 16-17题
地区
径流系数
地区
径流系数
南岭地区
〉60%
天山地区
20%—60%
华北地区
〈30%
江淮地区
30%—40%
三江源
〈40%
成都平原
〈40%
浙江丘陵
〉60%
藏北高原
〈30%
云贵高原
〉40%
西北地区(除天山地区)
〈5%
14.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得出( )
华北地区和浙江丘陵径流系数差距较大,是因为华北地区蒸发量小
降水量多的地区径流系数就一定大
云贵高原的径流系数小于南岭地区,是因为地形平坦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径流系数山区大于平原地区
15.调查发现南岭地区径流系数有增大的趋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南岭地区近些年来,森林植被被破坏,对水源涵养有减弱趋势,不稳定径流增大
降水量增大,地表的侵蚀作用加强
径流系数增大,对河流补给变得不够稳定,水位季节变化增大
D.径流系数增大,对当地的气候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七)我国“十一五”规划把推进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放到重要位置。环渤海城市布局由三个都市圈(京津冀、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构成。“三圈”以特大城市为核心、城市聚合轴为骨架、都市圈为网络,将带动和推进环渤海地区的城市化。读图回答。
16.三个都市圈共同的自然特点是 ( )
A.矿产资源欠缺
地形起伏大
处在干旱区
D.海运便利
17.下列关于目前环渤海地区城市化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城市聚合轴往往是主要交通干线
B.三个都市圈都是我国经济最发达
的地区
C.城市化发展速度趋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 区内城市化水平相差不大
(八)下图中a、b是北半球某地地理要素等值线,且a>b。M、N分别位于图中a、b线之中点,读图回答14-15题。
18.若a、b是等压线,则M地:(??? )
A.盛行偏东风???????????????????? B.气温略高于N地
C.受冷锋影响????????????????? D.天气晴朗
19.若a、b是纬线,M、N在同一经线上相距2220千米。当国际
标准时间为6点时,M地为正午,其太阳高度角为70°。则N地可
能(?? )
A.昼长夜短?????????? B.受冷高压控制
C.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时刻???D.河流出现凌汛
(九)近年来,国际原油价格剧烈波动。为应对石油价格不断上升现象,各国加强了石油战略储备基地建设。图8是“美国和中国石油战略储备基地图”,回答20~22题。
20.美国在图示地区设置石油储备基地,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靠近本国最大的消费市场 ②接近石油输入港口 ③本地区石油资源丰富 ④出于国防安全的考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1.图中所示我国首批石油储备基地的区位优势是( )
①海运条件优越 ②接近消费市场 ③石化工业发达 ?④劳动力资源丰富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2.建立石油储备基地的作用有 ( )
①对石油市场起到威慑作用,抑制投机交易 ②能长期应付石油供应中断 ③稳定油价,调剂市场 ④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能源短缺问题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十)图9为某区域年日照时数等值线图,该图完成23—25题。
23.影响甲、乙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
因素是( )
A.正午太阳高度差异
B.地形差异
C.大气环流的差异
D.白昼时间的差异
24.关于丙地自然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盆地地形,气候干燥 B.纬度低,降水多
C.纬度低,气温高 D.海拔高,多晴朗天气
25.关于甲、乙两地农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地因日照强,而种植业发达 B.乙地日照弱,不宜发展林业
C.甲、乙两地种植业均不发达 D.乙地草场面积广阔,畜牧业发达
二.读图分析题(共100分)
得分
评卷人
(十一)读图10地球日照图(阴影表示黑夜),回答问题。(13分)
26.此时北京时间为 ;太阳直射的经度
为 。
27.此时地球公转线速度较 (快或慢);地球
自转角速度分布特点是

28.此日北半球昼夜长短分布规律

29.此季节,造成北京地区雨雪天气的天气系统是图11中的
(填字母)。该天气系统过境后,天气状况的特点是

30.此季节,长江的水位是一年中较 (高或低)的时期;主要原因
得分
评卷人
(十二)读图12,完成下列要求。(9分)
31.作为板块边界来说,图中字母D所代表的边界类型是
,字母F代表的边界类型是
。从海底矿产资源的形成来说,
B、E两处分别可能形成 和
矿产资源。
32.若图中陆地为亚欧大陆,分析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及原
因。


33.分析图中A、C两处岛屿在成因上有何差异。

得分
评卷人
(十三)12月3日消息,国务院近日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将使环渤海地区整体实力得到提升,区域得到协调发展。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共15分)
34.黄淮海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以 为分界线。图13中甲范围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性农业基地(名称) 。
35.读图14河流流量柱状图,该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有何特点:
该河4、5、6月径流量小的原因是 ;
河流季节变化的特点对当地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

解决该地区水资源不足的主要措施:(至少答出三点)

36.黄河三角洲海岸带侵蚀后退严重,最主要原因是(填选项字母) ( )
A.过度开采利用地下水 B.入海径流、泥沙量减少
C.大面积围垦滩涂湿地 D.过量排放、倾倒废弃物
37. 分析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的形成原因:自然原因是
人为原因是 。
得分
评卷人
(十四)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图15是四川盆地等高线略图,图16是重庆市气温降水柱状图。
材料二 四川盆地历史上就是农业发达、人口稠密的地区,素有“天府之国”之称。盆地平均人口密度达到400人/km2以上,属于我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材料三 重庆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城市,也是本区最大的工业中心,地处河流交汇处是其早期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由于该地地形起伏,河流交错,形成了一个分散式的城市。图17为重庆市略图。
38.读图15,该地区冬季气温比同纬度长江中下游
地区高,原因是 。
39.简述图15所示地区的中等城市分布规律


40.读图17,根据重庆的发展可以推测,其主要的
中心商务区可能位于A-D中的 点,判断依据


41.重庆市是长江上游重要的钢铁基地之一,简要
分析其发展钢铁工业的区位条件

42.图15中甲所示地区以种植业为主,这里最可能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简述这类问题对当地和三峡枢纽有什么影响


得分
评卷人
(十五)上海长江大桥、长江隧道工程已于2009年10月31日正式通车。上海市区到崇明越江通道南隧北桥,连接浦东、长兴岛和崇明岛。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1分)
43.崇明岛的“身体”在不断“长大”,
主要原因是 ;
44.目前正在崇明岛进行开发的可再生能源
是( )(单项选择)
A.水能 B.风能
C.核能 D.地热能
45.从建设“生态岛区”的战略考虑,崇明岛
东滩湿地不适宜( )(多项选择)
A.开垦农田 B.建立高科技工业园区
C.开发商品房 D.建设候鸟自然保护
46.分析隧桥施工时主要考虑的自然地理条件

47.试评价长江隧桥开通后可能产生的主要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得分
评卷人
(十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图19为非洲及周边地区略图,图上标出了1月和7月的风向,图20为非洲东部部分地区的地形和构造剖面示意图。
材料三 图20中东非地区的甲地,海拔1800米,下表为该地1、7两个月的气温降水资料
A月
B月
气温(℃)
18. 0
19.2
降水(mm)
58.3
242.3
48.据图19分析,索马里海域(丙附近)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49.读图20,从地质构造的角度解释维多利亚湖盆和Edward湖盆的成因

50.图20中甲地气温年较差很小,原因是
B月最可能是 (1月或7月)的气温降水资料,判断依据是
51.简要说明影响本区的7月份风向的形成原因

52.乙海区夏半年盛行离岸风使底层海水上泛,这对沿岸气候有何影响?
得分
评卷人
(十七)今年10月16日是第29个世界粮食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将今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定为“应对危机,实现粮食安全”。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共12分)
53.“世界粮食日”时,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填正确字母,多项选择)。
坦桑尼亚热带草原呈现草木萧条的景观 b.密西西比河水量大增
c.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远离近日点的方向运动 d. 广州的昼长大于北京
e.我国阿尔泰地区已进入冰天雪地的季节
54.图21中,箭头表示某种农作物的运输方向,该农作物是 ,图中E处为世界上重要的水稻产区之一,分析本地区发展水稻种植业主要受威胁的气象灾害以及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A处所在地形区有二个著名灌溉农业区,分析其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至少三点)


55.请你谈谈解决目前世界粮食问题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得分
评卷人
(十八)《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会议于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本次大会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2分)
56.根据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填出表格中各字母所表示的内容。
a ;b ;c ;
d
除二氧化碳以外,主要的温室气体还有 等。(至少写两项)
57.2008年中国某公司与丹麦签署二氧化碳减排贸易协议,丹麦将向中国购买63万吨二氧化碳减排指标。试分析中国向发达国家转让温室气体减排量给中国带来的积极意义。


58.上海是经济发达城市,2010年将承办世博会,请就节能减排方面谈几点合理化建议。


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长宁区高三地理期末抽测试卷参考答案
选择题(共50分)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B
6
D
11
D
16
D
21
A
2
B
7
A
12
A
17
A
22
B
3
B
8
C
13
D
18
A
23
C
4
A
9
C
14
D
19
A
24
D
5
B
10
B
15
B
20
B
25
C
二.读图分析题(共100分)
(十一)(13分)
26. 2:00 90°W(每格1分,其中90°W书写不规范者不得分)
27. 快(1分) 南北极点为0,其余角速度相同,均为15°/时(2分)
28. 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北极附近出现极夜(2分,极昼范围写北极圈的不给分)
29. 冷锋(A) 气温和湿度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每点1分,但“气温和湿度”中湿度可省略)
30. 低 长江流域冬季降水少
(十二)(10分)
31. 消亡边界 生长边界 B---石油、天然气 E----锰结核
32. 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夏季(或夏秋季).图中陆地是亚欧大陆,那么海洋就是太平洋,在夏季时大陆上形成低气压中心,海洋上形成高气压中心,并且气压差最大,水平气压梯度也最大.这样海洋上的水蒸气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大陆上,是海陆间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2分)
33. A---冲积岛,河水冲积形成,流水的沉积作用; (2分)
C---大陆岛,是由于B处下沉,被海水淹没,与原大陆分离形成.(2分)
(十三)(15分)
34.淮河为界;华北平原;(2分)
35.夏秋季多,冬春季少;径流季节变化大(2分)
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工农业用水量大增。(2分)
夏秋季易造成洪涝灾害,要注意防洪;枯水期水资源缺少,造成居民生活用水、工农业用水紧张等(2分)
措施:修建水库,调节河流季节变化;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调节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喷灌、滴灌技术),提倡工业循环用水使用等;保护水源,防治水污染;提高水价,增强节水意识。(3分)
36.A
37.自然原因:干旱季节:气温升高很快,蒸发旺盛,在地下水位较高的低平地区,或排水不畅的洼地会出现土壤中的盐分土壤盐分向地表积聚的现象,形成盐碱地。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等。(3分)
(十四)(14分)
38.该地区北部有山地阻挡冷空气南下(2分,一个要点是北侧山地,一个是阻挡冷空气)
39.多分布在海拔低于500米的地区(1分);多分布在河流两侧(1分);
雨热同期,冬季温和(1分)
40.A(1分);位于城市中心地区;河流交汇处,是城市早期发展的中心;交通便利(2分)
41. 附近有煤铁资源;水陆交通便利;市场需求量大;(2分)
42.水土流失(1分);使该地区土壤流失,肥力下降,影响当地农业生产;地表侵蚀加剧等(2分) 河流泥沙增多,使库区淤积加剧(1分)
(十五)(10分)
43.河口流速减缓,长江携带的泥沙在此不断堆积(1分)
44.B 45。ABC
46.台风;潮汐或风暴潮(冲刷);地质(土质)基础;海水腐蚀等。
47.降低交通成本; 加强区域经济联系(增进区域经济整合);??实现节能减排(减少运输油耗及尾气排放,减轻环境污染);有利于长江水质的保护等
(十六)(14分)
48.地处沟通印度洋和大西洋的便捷通道,是欧洲、中东、东亚与非洲西部联系的重要通道(2分)
49.维多利亚湖盆:岩层向下弯曲形成向斜
Edward: 岩层断裂下陷
50.纬度低、海拔较高 7月 此时东南信风从海上吹向陆地,可以带来丰富的降水(各2分)
51.赤道低压北移,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的
52.降温、减湿
(十七)(12分)
53.de(2分) 54.小麦 旱涝灾害频繁 原因:降水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也大
措施:兴修水利工程
光照充足、热量较丰富、灌溉水源方便、耕作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55.对于发展中国家重视粮食生产,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粮食产量;控制人口增长等;加强国际上的广泛合作;改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贸易秩序等。
(十八)(12分)
56.a毁林;b燃烧矿物(化石)燃料;C两极冰雪融化;d沿海低地城市被淹。(4分)
甲烷、氮氧化物等
57.获得经济效益;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合作和交流,在能源和环保领域获得资金和先进技术,提高环保能力;通过转让C02排放量,有利于增强节能和环保意识,减少C02排放量;促进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58.节能:提高能源利用率;提高公民的节能环保意识等;
减排:降低高耗能企业的比重;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核能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