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氯及其化合物 (3课时) 课件(30+30+17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 氯及其化合物 (3课时) 课件(30+30+17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11-26 09:28:54

文档简介

氯及其化合物
第1课时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对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进行适度的推理,建立证据意识,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完成氯气漂白性验证的相关实验,使学生了解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与一般方法,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对于氯气性质及应用的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培养用科学知识去解决生活、社会中的一些现象与问题的精神,体会科学知识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
氯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入】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看一篇新闻报道。
【投影】播放氯气泄漏事故的视频。
【设疑】既然氯气是有毒物质,那么游泳馆为什么会有氯气呢?
【引入】带着上面的问题,我们来开始今天的学习。
二、讲授新课
【板书】氯及其化合物
一、氯气
【投影】氯及其化合物
一、氯气
【讲解】氯气的发现应归功于瑞典化学家舍勒。舍勒是18世纪中后期欧洲的一位著名的科学家。舍勒发现氯气是在1774年,当时他正在研究软锰矿(即二氧化锰),当他使软锰矿与浓盐酸混合并加热时,产生了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这种气体就是氯气。
【演示实验】教师展示收集在集气瓶中的氯气,学生观察氯气的颜色。
【投影】氯气液化的视频;氯气溶于水的视频。
【讲解】根据上述的实验,同学们可以总结出氯气的物理性质:氯气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溶于水,易液化,有一定的毒性,密度大于空气。遇氯气泄漏时,人员应该迅速撤离至上风处,且尽量居于较高位置。
【板书】1、物理性质: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溶于水,易液化,有一定的毒性,密度大于空气
【投影】1、物理性质: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溶于水,易液化,有一定的毒性,密度大于空气
【过渡】上面的物理性质的研究,依然不能解决刚才的疑问,游泳馆中为什么有氯气,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氯气的化学性质,看看有没有收获。
【板书】2、化学性质
【投影】2、化学性质
【讲解】首先,我们还是从原子结构的角度出发,判断一下氯气的基本性质。因为氯原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容易得到1个电子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所以氯气应该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过渡】按照这种推测,我们来看一下,氯气能氧化什么物质。
【讲解】在之前金属钠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氯气可以与金属钠反应,方程式为:2Na + Cl2 2NaCl。
【投影】播放氯气与铜,氯气与铁反应的视频。
【讲解】氯气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金属氯化物,如果金属有变价,一般得到高价态氯化物。
【板书】2、化学性质
与单质的反应
2Na + Cl2 2NaCl Cu + Cl2 CuCl2 2Fe + 3Cl2 2FeCl3
【投影】2、化学性质
与单质的反应
2Na + Cl2 2NaCl Cu + Cl2 CuCl2 2Fe + 3Cl2 2FeCl3
【过渡】以上是氯气与金属单质的反应,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氯气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演示实验】在空气中点燃氢气,将点燃的氢气深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讲解】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氢气在氯气中安静的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的HCl气体在集气瓶口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白雾。反应方程式为:H2 + Cl22HCl。工业上利用这反应制取HCl,生成的HCl溶于水,就得到了盐酸。
【设疑】同学们回忆一下,初中化学中学习的燃烧的定义是什么?(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燃烧的条件是什么?(物质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根据刚才的学习,氢气在氯气中也能燃烧,说明初中的燃烧定义有失偏颇,燃烧需要的条件到底是什么呢?(燃料与氧化剂接触,达到着火点)燃烧的本质是什么?(燃料与氧化剂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还原反应)
【过渡】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了,氯气在水中可溶,溶解度大约为1:2,氯气溶于水得到的就是氯水。那么氯气溶于水时是否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呢?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氯水。
【演示实验】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氯水,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现象。
【讲解】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银观察到有白色沉淀,这说明氯水有一定量的氯离子,从而证明了氯气溶于水的时候应该与水发生了反应。
【板书】2、化学性质
与单质的反应
与水的反应
【投影】2、化学性质
(1)与单质的反应
(2)与水的反应
【讲解】氯气溶于水时,部分氯气会与水反应,方程式为:Cl2 + H2O = HCl + HClO。HClO是次氯酸,是一种一元弱酸,该物质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杀死水中的病菌起到消毒的作用,因此很多自来水厂会用氯气消毒杀菌。
【设疑】那么同学们是不是可以理解本节课最初的问题:游泳馆为什么会有氯气呢?(用氯气对游泳水进行消毒)
【讲解】近期有科学家提出,用氯气进行自来水消毒时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有机氯化物,因此国家规定了自来水中余氯含量的标准,同时也在积极研究新型自来水消毒剂(ClO2、O3等)。
【演示实验】向分别装有干燥红色布条和湿润红色布条的试剂瓶中通入氯气,观察现象。
【讲解】干燥布条保持红色,而湿润布条的红色褪去,这是因为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某些染料和有机色素褪色,因此次氯酸可以做为漂白剂使用。同学们就可以理解过氧化钠为什么具有漂白性了,我们再来观察一下氯气使鲜花褪色。
【过渡】上面研究的氯水的消毒杀菌和漂白能力实际都是次氯酸表现出来的,其主要原因在于次氯酸有强氧化性,那么我们为什么不使用次氯酸直接作为消毒剂,而是使用氯气消毒呢?
【投影】氯水光照的实验视频。
【讲解】因为次氯酸光照下分解(2HClO2HCl + O2↑ ),所以生产生活中很难使用次氯酸直接作为漂白剂或者消毒剂。应该将其转化为较稳定的物质再作为漂白剂。
【板书】2、化学性质
(1)与单质的反应
(2)与水的反应
(3)与碱的反应
【投影】2、化学性质
(1)与单质的反应
(2)与水的反应
(3)与碱的反应
【学生活动】根据氯气与水的反应,请同学们判断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方程式应该是什么。写出化学方程式,并改写为离子方程式,用双线桥分析其离子方程式。(Cl2 + 2NaOH= NaCl + NaClO + H2O;Cl2 + 2OH- = Cl- + ClO- + H2O; )
【讲解】这样将氯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会得到氯化钠和次氯酸钠的混合溶液,这样的混合溶液称为漂白液,其有效成分为NaClO。
【设疑】根据上面的反应推测,氯气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的方程式是什么?(2Cl2 + 2Ca(OH)2 = CaCl2 + Ca(ClO)2 + 2H2O)
【讲解】将氯气通入冷的石灰乳中会得到以次氯酸钙为有效成分的漂白粉,若氯气与氢氧化钙充分反应使次氯酸钙成为主要成分,就得到了漂粉精。次氯酸盐比次氯酸的稳定性强很多,同时次氯酸盐可以在溶液中转化为次氯酸,从而具有一定的漂白和消毒能力,所以漂白液、漂白粉、漂粉精都是常用的消毒剂和漂白剂。同学们就可以想到,其实上面讲的游泳池消毒,不应该用氯气,应该使用这种次氯酸盐消毒剂。
三、学习小结
四、板书设计
氯及其化合物
一、氯气
1、物理性质: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溶于水,易液化,有一定的毒性,密度大于空气
2、化学性质
(1)与单质的反应
(2)与水的反应
(3)与碱的反应
五、达标检测
1.下列关于氯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氯气化学性质很活泼,但是液氯能用钢瓶贮存
B.氯气和液氯是两种不同物质
C.可以用浓硫酸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
D.氯气有毒,它曾在战争中被用于制造毒气弹
答案:B
解析:在通常状况下,液氯可以用钢瓶储运,A项正确;氯气和液氯是不同状态的同一种物质,B项不正确;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水蒸气,应选用不能和氯气反应的干燥剂,因为氯气呈酸性,不宜选用碱性干燥剂,如碱石灰等,常选用酸性或中性干燥剂,如浓硫酸、无水氯化钙等,C项正确;氯气有毒,对人体有害,D项正确。
2.下列关于Cl2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Cl2以液态形式存在时可称作氯水或液氯
B.红热的铜丝在Cl2中燃烧,生成蓝色固体CuCl2
C.有Cl2参加的化学反应必须在溶液中进行
D.钠在Cl2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答案:D
3.当有大量Cl2逸散到周围空间时,你认为以下措施合理的是(  )
①迅速拨打求救电话 ②迅速撤离至地势较高处
③迅速撤离至下风口 ④用浸有一定浓度NaOH溶液的口罩或毛巾捂住口鼻 ⑤用浸有一定浓度Na2CO3溶液的口罩或毛巾捂住口鼻 ⑥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如堵住泄漏口,将其浸入碱液池等)
A.①②④⑥ B.①②⑤⑥
C.①③⑤⑥ D.①②④⑤⑥
答案:B
解析:Cl2是有毒的气体,当发现大量Cl2泄漏时,一定要及时报警,同时尽可能切断泄漏源;Cl2的密度比空气大,容易沉降在地势低凹处,因此人要撤离至高处;Cl2遇水会发生反应生成酸性物质,因此应该用碱性溶液浸湿口罩或毛巾捂住口鼻,但由于NaOH是腐蚀性很强的碱,故不应使用。故正确答案为B。
4.用玻璃棒蘸取新制氯水点在pH试纸上,观察到的现象是(  )
答案:B
解析:新制氯水中存在H+和HClO,H+使溶液显酸性,故试纸先变为红色,后因HClO具有强氧化性又会使红色(中间部分)褪去,故B正确。
5.为探究氯水中含有的部分粒子及某些粒子的性质,某化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1)观察氯水颜色,发现氯水呈浅黄绿色,证明氯水中含有的粒子是    。?
(2)向氯水中滴入碳酸钠溶液,有气体生成,说明氯水中含有的粒子是    。?
(3)盛有氯水的试管中的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氯水中含有的粒子是    。?
(4)将紫色石蕊溶液滴入新制氯水中,溶液显红色,起作用的微粒是    ,过一会儿,溶液的颜色褪去,起作用的微粒是    。?
(5)向氯水中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氯水中含有的粒子是    。?
(6)氯水经光照后,颜色逐渐消失,放出的无色气体是    ,溶液的酸性    (填“增强”“不变”或“减弱”)。?
(7)将Cl2通入水中,所得溶液中具有氧化性的含氯微粒是      。?
答案:(1)Cl2 (2)H+ (3)HClO (4)H+ HClO (5)Cl- (6)O2 增强 (7)Cl2、ClO-、HClO
解析:(1)氯水中含有的微粒有Cl2、HClO、H2O、H+、Cl-、ClO-和OH-,含有Cl2,使溶液呈现浅黄绿色。
(2)滴入Na2CO3溶液有气体生成,证明溶液呈酸性,含H+。
(3)氯水能使有色布条褪色,说明具有漂白性,证明氯水中含有HClO。
(4)紫色石蕊溶液滴入新制氯水中,溶液呈红色,说明有H+存在,过一会儿颜色褪去,则是因为HClO的漂白作用。
(5)向氯水中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氯水中有Cl-。
(6)HClO不稳定,见光易分解并放出O2,同时生成盐酸,而HClO为弱酸,盐酸是强酸,故溶液酸性增强。
(7)氯水中的Cl2、ClO-、HClO具有强氧化性。
氯及其化合物
第2课时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实验装置和实验过程的学习,建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和流程的模型,掌握利用该模型分析其他气体的实验室制取的方法。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完成氯离子检验的相关实验,使学生了解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与一般方法,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对于氯气制取过程中氯气的尾气处理和吸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理解化学家在环境保护中的社会责任。
教学重难点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氯离子检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入】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同学们已经学习了氯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也知道了氯气的用途,氯气有什么用途呢?(自来水消毒剂、制氯化氢、制漂白液、制漂白粉),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那么氯气是如何得到的?
二、讲授新课
【板书】氯及其化合物
二、氯气的制取
【投影】氯及其化合物
二、氯气的制取
【讲解】上节课我们曾经提过,氯气的发现应该归功于瑞典化学家舍勒,舍勒发现氯气是在1774年,当时他正在研究软锰矿(即二氧化锰),当他使软锰矿与浓盐酸混合并加热时,产生了一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气体,这种气体就是氯气。其反应方程式为MnO2 + 4HCl(浓)MnCl2 + Cl2↑ + 2H2O,现在这种方法仍然是实验室制取氯气的重要方法之一。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这个使用的必须是浓盐酸,稀盐酸是无法与二氧化锰反应的。
【学生活动】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根据初中学习过的气体实验室制法填写下表,找几位同学来复述其填写的结果。
气体
制取原理(方程式)
反应物状态
反应条件
装置图
【投影】
气体
制取原理(方程式)
反应物状态
反应条件
装置图
O2
2KClO32KCl + 3O2↑
2KMnO4K2MnO4 + MnO2 + O2↑
固体+固体
加热
O2
2H2O22H2O + O2↑
固体+液体
不加热
CO2
CaCO3 + 2HCl = CaCl2 + CO2↑+H2O
固体+液体
不加热
【讲解】通过上面的表格,同学们可以分析得到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应该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决定。固体+固体加热的反应会选取大试管、酒精灯加热(大试管管口略向下倾斜),固体+液体不加热的反应会选取分液漏斗和锥形瓶(或者圆底烧瓶)的装置。
【设疑】根据上述表格分类,指出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固体+液体,加热)应该选用上面的哪个装置?(都不可以)
【讲解】氯气的实验室制取是固体+液体加热制取气体,所以不属于初中学习的任何一种实验室制取模型。实验室中按照固体+液体加热的方式制取气体时,一般会选取分液漏斗、圆底烧瓶和酒精灯组装气体发生装置,具体装置图为:
【设疑】在分液漏斗和圆底烧瓶中应该分别加入什么试剂?(分液漏斗中加入浓盐酸,圆底烧瓶中加入二氧化锰固体)氯气应该使用什么方法进行收集?(向上排空气法)实验室制氯气是否需要进行尾气吸收?(需要,因为氯气有毒,会污染空气)应该使用什么试剂进行尾气吸收?(氢氧化钠溶液)
【讲解】所以实验室制取氯气的装置应该是:
【设疑】按照这种方法得到的氯气会有什么杂质呢?(挥发出来的HCl和水蒸气)
【设疑】为了得到纯净的氯气应该对制取的氯气进行净化除杂,很明显氯气中的水蒸气可以用浓硫酸除去,那么应该怎样除去氯气中的HCl气体呢?
【讲解】除去氯气中的HCl气体一般会选用饱和食盐水。原因是,HCl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大约是1:500),只要有一定量的水就能将HCl溶解除去,但是氯气在水中也有一定的溶解度(大约1:2),选用饱和食盐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Cl2在水中的溶解(具体原因在高二的学习中再行介绍),避免了氯气的大量损失。
【设疑】由上,实验室制取的氯气需要用浓硫酸除去水蒸气,用饱和食盐水除去HCl,那么应该先除去哪种杂质?(先除去HCl,后除去水蒸气。原因是,如果先除去水蒸气,在通过饱和食盐水的时候还会使氯气中带有水蒸气)
【讲解】为了得到相对纯净的氯气,实验室的制取装置应该为:
【讲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一般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还有可能有除杂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
【设疑】如果这些装置都需要,同学们觉得一般的顺序是什么?(发生装置→除杂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
【学生活动】请根据上述实验室制取氯气装置的选择,互相讨论,填写下表:
装置
选择装置的根据
发生装置
除杂装置
收集装置
尾气处理装置
【投影】
装置
选择装置的根据
发生装置
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
除杂装置
气体和杂质的性质
收集装置
气体密度、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是否与水反应
尾气处理装置
气体性质
【学生活动】已知实验室可以用亚硫酸钠(Na2SO3)固体和浓硫酸加热反应制取二氧化硫(SO2),SO2属于酸性氧化物,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40,根据上述原则,画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硫的装置图。
【投影】

【讲解】如果再考虑到二氧化硫溶解度太大,认为尾气处理装置需要改为防倒吸装置,则尾气处理装置可以是:。
【过渡】自来水一般会用氯气消毒,所以水中应该会有一定量的氯离子,如何检验水中的氯离子呢?
【板书】三、氯离子检验
【投影】三、氯离子检验
【演示实验】在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稀盐酸、氯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再各滴入几滴硝酸银溶液,观察现象,再加入稀硝酸观察现象。
【讲解】加入硝酸银后,三支试管都有白色沉淀。前两支试管中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第三支试管中的白色沉淀溶于稀硝酸。
【学生活动】写出上述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投影】Cl- + Ag+ = AgCl↓ CO32- + 2Ag+ = Ag2CO3↓ Ag2CO3 + 2H+ = 2Ag+ + CO2↑ + H2O。
【讲解】显然碳酸根离子的存在对于氯离子的检验是一种干扰,所以检验溶液中的氯离子的时候,应该先在待检测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酸化,排除碳酸根离子的干扰,再加入硝酸银溶液。
【设疑】为什么不能加入稀硫酸酸化?(硫酸银微溶)
三、学习小结
四、板书设计
氯及其化合物
二、氯气的制取
三、氯离子检验
五、达标检测
1.欲除去Cl2中的少量HCl气体,可选用(  )
A.NaOH溶液 B.饱和食盐水
C.浓硫酸 D.石灰水
答案:B
解析:利用了HCl极易溶于水而Cl2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很小的原理。
2.某化学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氯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装置图中至少存在两处明显错误
B.该实验中收集氯气的方法不正确
C.为了防止氯气污染空气,必须进行尾气处理
D.在集气瓶的导管口处放一片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可以证明是否有氯气逸出
答案:B
3.在实验室中用浓盐酸与MnO2共热制取Cl2并进行相关实验。下列收集Cl2的正确装置是(  )
答案:C
解析:集气瓶用单孔橡胶塞塞紧,只能进气,不能排气,则瓶内压强增大到一定程度,可能将橡胶塞弹出,A项错误;因为Cl2比空气的密度大,用B项装置收集时,Cl2应从短管进入,空气从长管排出,B项错误;C项装置既能收集Cl2,又能进行尾气处理且防倒吸,C项正确;由于Cl2和NaOH溶液反应,所以D项装置不能收集到Cl2,D项错误。
4.实验室用下列两种方法制氯气:①用含HCl 146 g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反应;②用87 g MnO2与足量浓盐酸反应。所得的氯气(  )
A.①比②多 B.②比①多 C.一样多 D.无法比较
答案:B
解析:由化学方程式MnO2+4HCl(浓)MnCl2+Cl2↑+2H2O知,参加反应的MnO2与HCl的质量比为87∶146,但是由于稀盐酸与MnO2不反应,所以含有146 g HCl的浓盐酸不能与MnO2完全反应,但87 g MnO2可与足量的浓盐酸完全反应,所以途径②产生的氯气多。
5.向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注入约五分之一容器体积的下列液体并轻轻振荡,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如图所示。判断瓶中注入的液体是(  )
A.AgNO3溶液 B.NaOH溶液
C.水 D.FeCl2溶液
答案:C
解析:A项,Cl2作用于AgNO3溶液会产生AgCl白色沉淀;B项,Cl2与NaOH溶液反应会产生NaCl、H2O和NaClO,溶液呈无色;C项,Cl2溶于水,所得氯水呈浅黄绿色;D项,Cl2氧化FeCl2生成FeCl3,溶液呈棕黄色。
6.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Cl-,正确的操作是(  )
A.取样,滴加AgNO3溶液,看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B.取样,先加盐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看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C.取样,先加稀硫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看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D.取样,加少量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看白色沉淀是否消失
答案:D
解析:A项,没有排除C等离子的干扰;B项,加入盐酸,引入了Cl-;C项,先加稀硫酸酸化会产生Ag2SO4沉淀。
7.有一包白色固体,它可能是KCl、K2CO3、KNO3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下列实验:
①溶于水,得无色溶液;
②在所得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③再滴加稀硝酸,沉淀量减少但不完全消失,同时有气泡生成。
根据上述现象判断:
(1)白色固体一定含有的成分是    ,可能含有的成分是    。?
(2)请写出上述实验中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答案:(1)KCl和K2CO3 KNO3
(2)Ag++Cl-AgCl↓,2Ag++CAg2CO3↓,Ag2CO3+2H+2Ag++H2O+CO2↑
解析:由②中产生白色沉淀知,原白色固体可能含有K2CO3和KCl中的一种或两种;由③中沉淀量减少且有气泡生成知,一定含有K2CO3;根据沉淀不完全消失可知,一定含有KCl。
课件17张PPT。微专题 氯气的综合实验探究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第二节 氯及其化合物例 实验室可用氯气与金属铁反应制备无水三氯化铁,该化合物呈棕红色、易潮解,100 ℃升华。下图是两个学生设计的实验装置,在左边的反应装置相同,而右边的产品收集装置则不同,分别如图(Ⅰ)、(Ⅱ)所示。试回答:氯气的综合实验探究(1)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中的反应在开始前,需排除装置中空气,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看到黄绿色气体充满装置,再开始加热D氯气的综合实验探究解析 B中制取氯气,在装置C中干燥氯气,氯气和铁在装置D中反应生成气态氯化铁(升华)。若用(Ⅰ)中E瓶收集氯化铁,气态氯化铁被冷却并在导管内壁凝固而堵塞导管,未反应的氯气经F瓶后进入空气中而污染空气。若用(Ⅱ)中E瓶收集氯化铁,能避免(Ⅰ)的弱点,但有水蒸气进入E瓶中使氯化铁发生潮解,因此,要在E瓶和F瓶之间连接装有干燥剂的装置。氯气的综合实验探究(3)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Ⅰ)的主要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装置(Ⅱ)的主要缺点是_______。如果选用此装置来完成实验,则必须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易被产品堵塞,尾气排入空气中污染环境易潮解在瓶E和F之间连接装有干燥剂的装置氯气的综合实验探究【思维启迪】解有关制备氯气类题的方法
对于有毒、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综合实验,应从“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净化装置”“干燥装置”“性质检验(或制备物质)”以及“尾气处理”等方面进行分析。
(1)反应原理:从反应物来讲,常用KMnO4、KClO3等固体代替MnO2来制取氯气(反应不需要加热)。
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KClO3+6HCl(浓)===KCl+3Cl2↑+3H2O
(2)净化干燥:题目中若需要干燥纯净的Cl2,则应先除HCl后干燥,饱和食盐水是除去Cl2中混有的HCl气体的最佳试剂。干燥时不能用碱石灰等。氯气的综合实验探究(3)制备物质:若利用Cl2制备其他物质,则根据新制备物质的性质决定Cl2是否除杂干燥,以及防止后边装置中H2O(g)的影响。
(4)吸收试剂:从吸收试剂来讲,不能用澄清石灰水来吸收Cl2,原因是Ca(OH)2微溶于水,澄清石灰水中所含的Ca(OH)2的量很少。氯气的综合实验探究A.发生装置应先加热再逐滴加入浓盐酸
B.饱和食盐水可以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代替
C.若用稀盐酸代替浓盐酸不能制得氯气,说明浓盐酸的氧化性较强
D.可以通过观察集气瓶中气体的颜色判断氯气是否收集满变式 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并收集氯气,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氯气的综合实验探究解析 浓盐酸易挥发,先加热会加速盐酸的挥发,所以应先加入浓盐酸,再用小火加热,A错误;
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如果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则碳酸氢钠溶液既吸收氯化氢又吸收氯气,B错误;
若用稀盐酸代替浓盐酸不能制得氯气,说明浓盐酸的还原性强,C错误;
氯气为黄绿色,可以通过观察集气瓶中气体的颜色判断氯气是否收集满,D正确。氯气的综合实验探究1.实验室用如下装置制取氯气,并用氯气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A中盛有浓盐酸,B中盛有MnO2,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nO2+4H++2Cl-Mn2++Cl2↑+2H2O跟踪训练解析 实验室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加热反应制备氯气,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制备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水,依次通过盛有饱和食盐水、浓硫酸的洗气瓶除去杂质,依次通过干燥有色布条、湿润有色布条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再通过G装置验证氯气的氧化性,氯气有毒,能够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据此分析解答。跟踪训练(2)E中为红色干布条,F中为红色湿布条,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对比E和F中现象的差异可得出的结论及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试管C和D中试剂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G处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试剂X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中干布条不褪色,F中湿布条褪色Cl2没有漂白性,HClO有漂白性饱和食盐水、浓硫酸Cl2+2I-===2Cl-+I2Cl2+2OH-===Cl-+ClO-+H2O跟踪训练①“与洁厕灵同时使用”会产生有毒的氯气,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需“密闭保存”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6)家庭中常用消毒液(主要成分NaClO)与洁厕灵(主要成分盐酸)清洁卫生。某品牌消毒液包装上说明如下图。注意事项:
1.本品对棉织品有漂白脱色作用,对金属制品有腐蚀作用。
2.密封保存,请勿与洁厕灵同时作用。
3.保质期为一年Cl-+ClO-+2H+=== Cl2↑+H2ONaClO溶液与空气中CO2反应生成HClO,HClO不稳定易分解跟踪训练2.某校化学实验小组为了探究在实验室制备Cl2的过程中有水蒸气和HCl挥发出来,同时证明Cl2的某些性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部分支撑用的铁架台省略)。已知:氯气易溶于四氯化碳,而氯化氢不溶。跟踪训练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含有0.2 mol HCl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反应制Cl2,制得的Cl2体积(标准状况)总是小于1.12 L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盐酸的浓度逐渐减小变为稀盐酸,反应就会停止解析 浓盐酸被MnO2氧化生成Cl2,反应一段时间后浓盐酸的浓度变小,变为稀盐酸,反应就会停止。跟踪训练(2)①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名称为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D和E中出现的不同现象说明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装置F的作用是__________。
④写出装置G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无水硫酸铜证明有水蒸气产生白色固体变成蓝色(其他合理答案也可)氯气无漂白性,次氯酸有漂白性吸收氯气Ag++Cl-===AgCl↓跟踪训练解析 本实验要检验生成的Cl2中混有水蒸气和HCl气体,要先用无水硫酸铜检验水的存在,用CCl4除去Cl2后,再用AgNO3溶液验证HCl的存在。跟踪训练课件30张PPT。第1课时 氯气的性质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第二节 氯及其化合物一、导入新课 1915年4月22日,德军在比利时的伊普尔战役中首次大规模使用毒气。当时战场出现了有利于德军的风向,德军打开了早已在前沿阵地屯集的装满氯气的钢瓶,一人多高的黄绿色烟云被每秒2~3米的微风吹向英法联军阵地。面对扑面而来的刺鼻的怪味,英法守军一阵大乱,阵线迅速崩溃。部分士兵用湿毛巾捂住嘴巴,他们逃往地势更高的地方,最终幸免于难。这次攻击,英法守军共中毒15000人,5000多人死亡,德军亦有数千人中毒和死亡。
这是战争史上的第一次化学战,从此,化学战作为最邪恶的战争被写入了战争的史册。1.氯气为什么可以作为生化武器?
2.为什么湿毛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氯气中毒?湿毛巾上还可以蘸取什么溶液呢?
3.为什么要逃往地势更高的地方呢?
4.这其中包含了氯气的哪些性质呢?1.氯的原子结构及存在化合NaCl二、氯气的物理性质2.氯气的物理性质黄绿气体刺激性气味有毒2二、氯气的物理性质例1 已知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结合氯气的物理性质,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
(1)加热盛有二氧化锰、浓盐酸的烧瓶,瓶内充满黄绿色气体(  )
(2)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常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  )
(3)闻氯气气味时,用手轻轻在集气瓶瓶口扇动,使极少量氯气飘进鼻孔(  )
(4)在充满氯气的集气瓶内加水,盖严后振荡,瓶内气体颜色变浅,液体变为黄绿色
(  )
(5)氯气易液化,在低温和加压的条件下可以转变为液态(液氯)和固态(  )√√√√√二、氯气的物理性质解析 氯气是黄绿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氯气不仅可溶于水,而且还能与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常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氯气的物理性质例2 氯气可用于消灭田鼠,为此,可将氯气用软管通入到田鼠洞中,这是利用了氯气下列性质________(填序号)。
①黄绿色 ②密度比空气大 ③有毒 ④易液化 ⑤可溶于水解析 将氯气通入到田鼠洞中起灭鼠作用,一方面是利用其密度比空气大得多,可沉在洞底,另一方面是氯气有毒。②③二、氯气的物理性质1.氯气与金属单质的反应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明主要反应现象:
(1)与钠反应 ,产生 ;
(2)与铁反应 ,产生 ;
(3)与铜反应 ,产生 。大量白烟大量棕褐色烟大量棕黄色烟三、氯气与金属、非金属的反应2.氯气与非金属单质氢气的反应:
(1)在空气中点燃氢气,然后把导管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
①观察到的现象是氢气在氯气中安静地 ,发出 火焰。
②燃烧结束后,抽去盖在集气瓶口处的毛玻璃片,观察到的现象是集气瓶口上方出现 。
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氯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在强光照射时爆炸,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H2和Cl2混合后光照,反应瞬间完成,放出的热量使气体急剧膨胀而发生 。燃烧苍白色白雾爆炸三、氯气与金属、非金属的反应【归纳总结】(1)氯气是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①氯气能与绝大多数金属反应,把变价金属(如Fe、Cu)一般氧化到最高价。
②氯气能与许多还原性化合物反应,如FeCl2溶液、KI溶液、SO2水溶液等。
(2)燃烧是指发热发光的剧烈的化学反应。它强调的是①发光时也要发热;②反应剧烈;③实质是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④不一定要有氧的参加。三、氯气与金属、非金属的反应例3 下列化合物中,不能通过两种单质间化合直接制取的是
A.FeCl3 B.CuCl2 C.HCl D.FeCl2解析 Cl2与金属反应生成高价态的氯化物,所以FeCl2不能由两种单质直接化合制取。√三、氯气与金属、非金属的反应例4 下列现象不属于H2在Cl2中燃烧现象的是
A.苍白色火焰 B.瓶口有白雾
C.集气瓶内气体颜色变浅 D.爆炸解析 H2在Cl2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因生成的HCl吸收空气中的H2O形成盐酸小液滴而形成白雾,瓶内气体颜色因Cl2的消耗而变浅,但不发生爆炸。√三、氯气与金属、非金属的反应1.氯水的性质
(1)氯气能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称氯水。按照表中要求完成氯水的性质实验,将实验现象及有关结论填入表中:有色布条不褪色干燥氯气不具有漂白性有色布条褪色新制氯水具有漂白性四、氯气与水的反应(2)新制氯水具有漂白性是因为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反应的氧化剂是 ,还原剂是 。氯气与H2O反应生成了HClOCl2+H2O===HCl+HClOCl2Cl2四、氯气与水的反应2.次氯酸(HClO)的性质
(1)次氯酸是 于水的弱酸,比碳酸酸性 ,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能拆成离子形式。氯气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次氯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反应的方程式: 。
(3)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其氧化性比Cl2 ,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还可以用作漂白剂。易溶弱Cl2+H2O===H++Cl-+HClO强四、氯气与水的反应【归纳总结】(1)光照氯水时,溶液中的次氯酸不断分解生成盐酸和氧气,溶液的浅黄绿色逐渐褪去,pH逐渐减小。
(2)实验室中氯水需现用现配。保存氯水时,应避免光照、受热,实验室通常将氯水置于棕色试剂瓶中密封保存。四、氯气与水的反应例5 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新制氯水中只含Cl2和H2O分子
B.新制氯水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C.光照新制氯水有气泡逸出,该气体是Cl2
D.新制氯水在密闭无色玻璃瓶中放置数天后酸性将减弱√四、氯气与水的反应解析 新制氯水成分的多样性决定了新制氯水性质上的多重性。新制氯水中主要含有三种分子H2O、Cl2、HClO和四种离子H+、Cl-、ClO-、OH-;
新制氯水含有H+和HClO,蓝色石蕊试纸遇H+变红,变红后的试纸被HClO氧化褪色;
光照新制氯水,发生反应2HClO 2HCl+O2↑,逸出的是O2而不是Cl2;
该反应进行后,弱酸HClO转化为强酸HCl,在密闭无色玻璃瓶中不考虑HCl挥发,溶液的酸性增强。四、氯气与水的反应例6 在新制氯水参加的反应中,有如下几种情况:
(1)向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氯水,氯水中起作用的主要微粒是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硝酸银溶液中加入氯水,氯水中起作用的主要微粒是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氯水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变红,氯水中起作用的微粒是_____,然后又褪色,起作用的微粒是______。解析 考查新制氯水成分的多样性,要从新制氯水所含的微粒种类(Cl2、HClO、H+、Cl-等)来考虑。Cl2Cl2+2Fe2+===2Fe3++2Cl-Cl-Ag++Cl-===AgCl↓H+HClO四、氯气与水的反应【特别提示】新制氯水的成分四、氯气与水的反应五、课堂小结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氯元素在自然界中既可以化合态存在,也可以游离态存在(  )
(2)氯气、氯水、液氯是同一种物质,只是状态不同,都属于纯净物(  )
(3)氯气有毒,氯的化合物也都具有一定的毒性(  )
(4)氯气可以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  )
(5)氯气可以贮存在钢瓶中,说明Cl2与Fe不反应(  )
(6)Cl2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在化学反应中只能作氧化剂(  )
(7)在NaClO溶液中通入CO2生成HClO,可证明碳酸酸性强于HClO(  )
(8)工业上制盐酸需要的HCl是通过H2和Cl2光照条件下生成的(  )
(9)任何物质的燃烧都必须有O2参与(  )
(10)物质有发热发光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六、达标检测解析 闻气体的方法是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仅使少量的气体飘入鼻孔,不能直接用鼻子闻,A不正确;
氯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B不正确;
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氯气会顺着风向扩散,疏散时应该逆着风向转移,C正确;氯气密度比空气大,泄漏时离地面越近氯气浓度越大,应尽量向高处逃生,D不正确。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鼻子对着盛有氯气的瓶口,就可以嗅到氯气的气味
B.用向下排空气法可以收集到纯净的氯气
C.贮氯罐意外泄漏,应沿逆风方向疏散群众
D.氯气车间液氯泄漏时,应弯腰逃离氯气泄漏区域√六、达标检测3.下列关于氯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白烟
B.红热的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CuCl
C.纯净的氢气可以在氯气中安静地燃烧,发出黄色火焰
D.氯气的水溶液可以导电,说明氯气是电解质√解析 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NaCl固体小颗粒,形成白烟,A项正确;
红热的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CuCl2,B项错误;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C项错误;
Cl2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D项错误。六、达标检测4.下列有关次氯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次氯酸不稳定,易分解
B.次氯酸是一种强氧化剂
C.次氯酸是弱酸,但酸性比碳酸强
D.次氯酸能使染料和有机色质褪色√解析 HClO是一元弱酸,酸性比碳酸弱。六、达标检测5.下列实验现象,与新制氯水中的某些成分(括号内物质)没有关系的是
A.使红色布条褪色(HCl)
B.将NaHCO3固体加入新制氯水,有无色气泡(H+)
C.向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发现呈红色(Cl2)
D.滴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Cl-)√六、达标检测解析 A项,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有色布条而使其褪色,与氯化氢无关,错误;
B项,氯水显酸性,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CO2气体,正确;
C项,氯气氧化了亚铁离子生成三价铁离子,再滴加KSCN溶液,发现呈红色,正确;
D项,氯离子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正确。六、达标检测6.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次德军与英、法军在比利时对峙,黎明时,英、法军前线战壕的士兵突然看到一股黄绿色气体逐渐袭来,很快数百名英、法军战士窒息而死。后来人们在打扫战场时发现跑到山坡上的士兵竟幸免于难。
(1)由上述事例可归纳出氯气的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铁丝在氯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铁粉溶于盐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少量的铁粉溶于氯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黄绿色气体,有毒,密度比空气大Fe+2HCl===FeCl2+H2↑Fe+2HCl===FeCl2+H2↑,2FeCl2+Cl2===2FeCl3六、达标检测(3)将新鲜的花瓣放入干燥的氯气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氯水久置或光照条件下均会变成稀盐酸,同时释放出氧气,说明次氯酸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花瓣褪色瓣中含有水分,遇Cl2会产生HClO,HClO具有漂白性新鲜的花不稳定六、达标检测再 见课件30张PPT。第2课时 氯气与碱反应及氯离子的检验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第二节 氯及其化合物1.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制取漂白液
(1)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离子方程式: 。
(3)漂白液的有效成分是 。Cl2+2NaOH===NaCl+NaClO+H2OCl2+2OH-===Cl-+ClO-+H2O次氯酸钠一、氯气与碱的反应2.与石灰乳反应——制取漂白粉
(1)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 ,有效成分是 ,漂粉精的主要成分是 。
(3)漂白粉的漂白原理:利用复分解反应原理,漂白粉中的 与酸(如盐酸或碳酸等)反应生成具有漂白性的 。
(4)漂白粉长期露置于空气中,最终会生成氯化钙而失效,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
② ;
③ 。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CaCl2、Ca(ClO)2Ca(ClO)2Ca(ClO)2次氯酸钙次氯酸Ca(ClO)2+H2O+CO2===CaCO3↓+2HClOCaCO3+2HCl===CaCl2+H2O+CO2↑一、氯气与碱的反应【归纳总结】(1)氯气的溶解度不大,而且生成的次氯酸很不稳定,不便于保存,而次氯酸盐性质稳定,常用氯气与碱反应制取漂白粉。
(2)漂白粉在空气中保存不当会变质。因此漂白粉和漂粉精的保存方法是密封、避光并置于阴凉干燥处。一、氯气与碱的反应例1 在抗震救灾中要用大量漂白粉和漂白液杀菌消毒。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漂白粉是纯净物,漂白液是混合物
B.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
C.工业上将氯气通入澄清石灰水制取漂白粉
D.漂白液的有效成分是Na2O2解析 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是混合物;
漂白液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和次氯酸钠,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是混合物。√一、氯气与碱的反应例2 用漂白粉溶液浸泡过的有色布条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漂白效果更好,原因是
A.漂白粉被氧化了
B.有色布条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了
C.漂白粉跟空气中的CO2充分反应,生成了较多量的HClO
D.漂白粉溶液蒸发掉部分水,其浓度增大解析 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漂白效果更好是因为漂白粉跟空气中的CO2充分反应,生成较多量的HClO。√一、氯气与碱的反应1.反应原理
实验室常用强氧化剂(如MnO2、KMnO4等)氧化浓盐酸等来制取氯气: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二、氯气的实验室制法2.仪器装置(1)气体发生装置类型:固+液 气
(2)发生装置所用仪器的名称为 。
(3)装置C的作用是 。
(4)装置D的作用是 。分液漏斗、圆底烧瓶除去Cl2中少量的HCl气体干燥氯气(或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二、氯气的实验室制法3.收集方法
(1)向上排空气法(氯气密度大于空气)。
(2)排饱和食盐水法(氯气在饱和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用此法可除去实验中挥发产生的氯化氢气体)。
4.验满方法
(1)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靠近盛氯气的瓶口,观察到试纸立即变蓝,则证明已集满。
(2)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靠近盛氯气的瓶口,观察到试纸立即发生先变红后褪色的变化,则证明已集满。二、氯气的实验室制法5.尾气处理
(1)仪器装置图中烧杯F中盛放的液体是 。
(2)该液体的作用是 。NaOH溶液吸收过量的氯气,防止污染环境二、氯气的实验室制法例3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MnO2和浓盐酸及如图装置制备Cl2。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①中可用分液漏斗代替长颈漏斗
B.①中缺少加热装置
C.②中盛放的NaOH溶液可以净化氯气
D.④中盛放的NaOH溶液可以吸收尾气√二、氯气的实验室制法解析 A中可用分液漏斗代替长颈漏斗,避免盐酸挥发,气体逸出,同时便于控制反应速率,A正确;
二氧化锰和浓盐酸需要加热才能反应生成氯气,需要添加加热装置,B正确;
NaOH溶液吸收氯气,不能净化Cl2,可以用饱和食盐水净化氯气,C错误;
氢氧化钠溶液与氯气反应,可以吸收氯气,防止污染空气,D正确。二、氯气的实验室制法(1)写出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在该反应中,HCl充当的是_______(填“氧化剂”或“还原剂”)。例4 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氯气,并利用产物进行后续实验,请填写下列空白:4HCl(浓)+MnO2 MnCl2+Cl2↑+2H2O还原剂二、氯气的实验室制法(3)洗气瓶B中盛有饱和食盐水,洗气瓶C中盛有品红溶液,在洗气瓶D中放有石灰乳,则C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D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反应产生了标况下11.2 L的氯气,则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HCl的物质的量是___mol。品红溶液褪色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1二、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思维启迪】(1)稀盐酸与MnO2不反应,制取氯气时必须选用浓盐酸;加热温度不宜过高,以减少氯化氢的挥发。
(2)制取的氯气有毒,且在加热时容易逸出,所以应选用分液漏斗,而不用长颈漏斗。
(3)尾气处理时,不能用澄清石灰水吸收氯气,因为澄清石灰水中Ca(OH)2含量少,吸收不完全。
(4)实验结束后,先使反应停止并排出装置中残留的氯气,再拆卸装置,避免污染空气。二、氯气的实验室制法1.在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3 mL稀盐酸、NaCl溶液、Na2CO3溶液、自来水、蒸馏水,然后各滴入几滴AgNO3溶液,再分别加入少量稀硝酸,观察现象,填写下表:有白色沉淀生成沉淀不溶解有白色沉淀生成沉淀不溶解有白色沉淀生成沉淀溶解,有气泡产生沉淀不溶解无明显变化无明显变化三、氯离子的检验2.请写出上述实验中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② ;
③ ,
。NaCl+AgNO3===AgCl↓+NaNO3Na2CO3+2AgNO3===Ag2CO3↓+2NaNO3Ag2CO3+2HNO3===CO2↑+H2O+2AgNO3三、氯离子的检验【归纳总结】氯离子(Cl-)的检验方法
(1)方法:先加稀HNO3溶液,再加AgNO3溶液。
(2)现象:产生白色沉淀。
(3)原理:Ag++Cl-===AgCl↓。
(4)加稀硝酸的目的:排除 等离子的干扰。三、氯离子的检验例5 在未知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稀硝酸后,沉淀部分溶解,有无色无味的气体生成,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判断水溶液中含有√三、氯离子的检验例6 有一包白色固体,它可能是KCl、K2CO3、KNO3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下列实验:
①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
②在所得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③再滴加稀硝酸,沉淀量减少但不完全消失,同时有气泡生成。
根据上述现象判断:
(1)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的成分是____________,可能含有的成分是______。
(2)请写出上述实验中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KCl和K2CO3KNO3===Ag2CO3↓、Ag2CO3+2H+===2Ag++H2O+CO2↑三、氯离子的检验解析 三种物质溶于水均得到无色溶液,且相互之间不反应;
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固体中可能含KCl、K2CO3或两者中的一种;
滴加稀HNO3,沉淀量减少说明固体中含有K2CO3,沉淀不完全消失说明固体中含有KCl。三、氯离子的检验四、课堂小结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工业上将氯气通入澄清石灰水制取漂白粉(  )
(2)漂白粉在空气中久置不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
(3)漂白粉在空气中不稳定,所以可用于漂白纸张(  )
(4)实验室制取干燥、纯净的氯气,可依次通过浓硫酸、饱和食盐水(  )
(5)检验Cl-时,要加稀硝酸排除其他离子的干扰(  )
(6)1 mol Cl2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NA(  )××××√×五、达标检测2.已知: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工业上可用来制取漂白粉
B.属于复分解反应
C.氯元素只被还原
D.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的质量比为1∶1√解析 氯气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钙(还原产物)和次氯酸钙(氧化产物),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该反应中氯气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氯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五、达标检测3.“84消毒液”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该消毒液无色,pH大于7,对某些有色物质有漂白作用。已知,强碱弱酸形成的盐溶液呈碱性,则你认为“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
A.氯化氢 B.次氯酸钠
C.高锰酸钾 D.碳酸钠√解析 pH大于7,说明溶液显碱性,氯化氢溶于水显酸性;
“消毒液无色”,高锰酸钾溶液显紫红色;
碳酸钠溶液虽显碱性,但碳酸钠不能杀菌消毒。五、达标检测4.实验室用MnO2和浓盐酸制取氯气时,有14.6 g氯化氢被氧化,所得Cl2全部用石灰水吸收,可制得漂白粉的质量是
A.14.3 g B.25.4 g
C.28.6 g D.50.8 g√五、达标检测可得关系式:4HCl(被氧化)~2Cl2~CaCl2+Ca(ClO)2,
设生成漂白粉的质量为m,则:
4HCl(被氧化)~2Cl2~CaCl2+Ca(ClO)2
4×36.5 g      254 g
14.6 g       m(漂白粉)五、达标检测5.下列检验Cl-的方法正确的是
A.向某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有Cl-
B.向某溶液中先滴加盐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Cl-
C.向某溶液中先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加盐酸,沉淀不消失,说明
溶液中有Cl-
D.向某溶液中滴加用HNO3酸化的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Cl-√五、达标检测加入盐酸,引入Cl-,B、C错误;五、达标检测6.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试管壁上沾附有少量二氧化锰,除去沾附的二氧化锰可选用的试剂是
A.蒸馏水 B.氢氧化钾溶液
C.稀盐酸 D.浓盐酸解析 MnO2与蒸馏水、氢氧化钾溶液、稀盐酸不反应,能与浓盐酸反应生成二氯化锰、氯气和水,则除去沾附的MnO2可用的试剂是浓盐酸。√五、达标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