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 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 复习课件(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 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 复习课件(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11-26 11:40: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第一单元第一章 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 复习课件 生物与生物学 一、生物:是指有 的物体。 二、生物学: 1、概念:研究生命_______和生命___________的科学。 2、研究对象:地球上形形色色的生物 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生物与生物的相互作用 3、研究内容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生物多样性 人类对生物的利用与保护等 三、生物的特征: 生命现象活动规律 生物的基本特征a.除 外,生物大多由 有序构成;
b.生物都需要摄入 ,进行呼吸与 ;
c.生物具有 、 与遗传变异现象;
d.生物能 一定的环境,也能 环境
e.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病毒细胞营养物质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适应影响知识巩固∶1.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的是( )
A.钟乳石在慢慢长大 B.长江源头水不断流出
C.水果上长出许多“白毛” D.机器人在踢足球
2.含羞草受到碰触后,展开的叶片会合拢,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哪种特征?( )
A.生长和繁殖 B.进行呼吸
C.生活需要营养 D.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D3.下列哪一位科学家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 A、达尔文 B、虎克 C、袁隆平 D、恩吉尔曼 4.下列不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 A、生物都能呼吸 B、生物都能进行运动 C、生物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D、生物都能繁殖后代 5.下列各项属于生物的是( ) A、机器人 B、珊瑚 C、玩具熊 D、松鼠CBD6.下面是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说明它们各属于生物的何种基本特征∶
〈1〉一条小鱼长成一条大鱼的现象是属于 。
〈2〉一只母猪产下九只小猪的现象是属于 。
〈3〉“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的现象是属于 。
〈4〉人每天都得排出一定量的尿的现象是属于 。
生长现象繁殖现象遗传现象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7.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
A.生物都能快速运动
B.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C.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生物都能生长繁殖
8.鱼必须生活在水中,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改变环境 D.生物依赖环境DD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观察和实验
观察
实验
实验的一般规程: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学习使用显微镜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cm左右处,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取镜和安放对光 转动 ,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 cm距离)。
??? 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另一只眼睁开。转动 ,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 。转换器反光镜白亮的圆形视野观察 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 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 的中心。
??? 转动 ,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 )。载物台通光孔粗准焦螺旋物镜调焦 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 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 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 ,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逆时针上升细准焦螺旋注意事项: 1、放大倍数: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2、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放大原理) 光线→反光镜→遮光器→通光孔→标本(一定要透明)→物镜→镜筒→目镜(放大成倒立的虚像)→眼。 3、物像移动与物体移动的关系:同向移动 4、物像亮度调节:反光镜和光圈的调节 5、污点位置判断:三者动其二 6、放大倍数与筒长的关系:物正目反 7、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细胞数目就越少、视野范围就越小、所看的视野亮度就越暗 例: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 。
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 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就 ,所看的视野就越暗。1、当你开始用低倍镜观察自制装片时,如果发现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装片,异物并不动,转换高倍物镜后,异物仍在。这异物可能在( )
A.反光镜上 B.装片上 C.物镜 D.目镜
2、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 b”,那么在视野中看到的是( )
A.b B.d C.p D.qDD倒像乘积越少3、在显微镜的低倍镜下看到一个细胞偏左上方,转换高倍镜观察前应该把该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具体做法是( )
A.调整准焦螺旋 B.向右下方移动载玻片
C.移动载玻片上的样本 D.向左上方移动载玻片
4、在一台光学显微镜中,目镜和物镜均最短的一组是( )
A.目镜(5×)和物镜(10×)
B.目镜(5×)和物镜(45×)
C.目镜(15×)和物镜(10×)
D.目镜(15×)和物镜(45×)
5、一个细胞或生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胞或生物生物体的( )
A.体积 B.表面积 C.像的面积 D.长度和宽度 DCD6、为使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 )
A.目镜5×,物镜10×??
B.目镜10×,物镜15×?
C.目镜5×,物镜40×??
D.目镜10×,物镜40×
7、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装片时,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A.首先使用细准焦螺旋,调节焦点
B.对光后,从低倍镜到高倍镜进行观察
C.眼睛注视着镜筒内视野,将镜筒下降,调节焦点
D.换用高倍镜时,应先将镜筒升高少许
BA1、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订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2、科学探究有三个要素:
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有探究的过程、要有结果
科学探究实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① 对照原则:得有一个对照组,对照组的作用是对照。
② 单一变量原则: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只能有一个变量,两个组之间不能比较是因为变量不唯一。
③ 实验中经常要测量几次,对这几次的结果要取平均值,目的是减小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1、对实验结果认识正确的是(?? ? )
A.实验结果不一定与假设一致,但实验结论一定支持假设
B. 实验结果一定与假设一致,实验结论一定支持假设
C.有时实验没有结果
D.实验结果不一定与假设一致,实验结论也不一定支持假设D2、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的排列顺序是( ) ①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表达交流④制定计划⑤实施计划⑥得出结论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④⑤⑥③ C.①②④③⑤⑥ D.①②④⑤③⑥ 3、关于探究实验的基本思路,下列正确的是( ) A.问题——假设——实验——结论 B.假设——问题——实验——结论 C.问题——实验——假设——结论 D.问题——结论——假设——实验 BA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