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7.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不退位)练习-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7.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不退位)练习-苏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1-28 10:20: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不退位)》
教案背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0页至51页的例题和“试一试”的题,及“想想做做”两题。?
教材分析:?这部分的内容教学两位数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的口算。它的编排与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的编排类似,先教学两位数减整十数,再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两位数减整十数的基础是整十数减整十数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例如45-30,先算40减30得10,再算10加5得15。?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基础是10以内的减法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如45-3,先算5减3得2,再算40加2得42。这部分教材着重解决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的问题,它也是后面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笔算的基础。?
教学方法
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操作、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充分体现算法多样化,突出算法优化。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这节课,注重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利用情境导入法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提出减法计算的问题并列出相应的减法算式。过程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用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解决问题,运用迁移法将加法计算的方法迁移到减法学习中。?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设计练习的形式。?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并会进行口算。?
能从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计算能力。?
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独立思考、乐于交流的习惯。?
5、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从加法中迁移到减法中来。掌握两位数减整十数和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把握两位数减整十数与一位数在计算过程中的异同点。?
6、教学准备:?????情景图、卡片、小棒、计数器等。?
7、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以旧引新?春天来了,祖国的山山水水是那么的美丽,你们想出去玩一玩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坐车去智慧城逛一逛吧!但是必须动脑筋关才能上车哦,大家有信心吗??
第一关:口算(出示)重点说说口算过程?6+31?????45+30?????60-30+5?????7-5+20???? ?2、引新?
看图,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引导列式:45-30,并说说所列算式有什么特点?(都是两位数,减数是整十数)(根据回答教师相机板书课题?:两位数减整十数)??
探究新知
例题:探究两位数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问:你们会算45-30吗?想一想你想用什么方法得出结果。?
鼓励学生要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要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可有不同的想法:?①用小棒摆:边摆边说先摆4捆和5根,再去掉30就是拿走3捆,还剩下一捆和5根,就是15。?②拨珠数的方法:先拨好45,减去30就是从十位上拨去3颗珠,十位上还剩一颗珠,连同个位上的5颗珠,就得15。?不借助小棒和计数器:?③想30+(15)=45,所以45-30=15;?④拆分法:把45分成40和5,先算40-30=10,再算10+5=15。?教师相机板书思路图:?? 45?-?30?=?15???40????5?????10?
小结计算方法:用小棒摆、拨珠数的方法、拆分法在计算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把45分成40和5,从40里面减去30的10,再把10和5合起来的15。)?
强调得数和单位名称。?
小练习:(都会了吗?老师要考考大家是不是真的会了。)??(出示45-20????88-40)口算时说出口算的过程。?过渡:我们小朋友真聪明,我们都上车吧!(出示主题图)?
试一试:探究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看看在上车时又出现了什么问题??
(1)看图,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2)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3)引导列式:45-3,并说说所列算式有什么特点?(被减数是两位数,减数是一位数)(根据回答教师相机补充板书:一位数)?
(4)你们会算45-3吗?想一想你想用什么方法得出结果。? 可有不同的想法:?①用小棒摆:边摆边说先摆4捆和5根,再去掉3就是拿走3根,还剩下4捆和2根,就是42。?②拨珠数的方法:先拨好45,减去3就是从个位上拨去3颗珠,个位上还剩2颗珠,连同十位上的4颗珠,就得42。?不借助小棒和计数器:?③想3+(42)=45,所以45-3=42;?④拆分法:把45分成40和5,先算5-3=2,再算40+2=42。?教师相机板书思路图:?? 45?-?3?=?42????40????5???2?
(5)小结计算方法:用小棒摆、拨珠数的方法、拆分法在计算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把45分成40和5,从5里面减去3的2,再把40和2合起来的42。)?
(6)强调得数和单位名称。?
3、比较45-30与45-3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揭示课题?
(1)谈话:小朋友们真厉害,自己都能解决问题了,那么刚才的45-30和45-3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为什么计算45-30时从被减数的十位上减去3,而计算45-3时是从被减数的个位上减3?请你们仔细观察,相信你们一定会有发现的。?
(2)分组讨论、交流、补充、归纳出两题的异同点。?(减整十数的时候,就想着减去几个十,从十位上减,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减;减一位数的时候,就想着减去几个一,从个位上减,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减。)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青蛙跳荷叶?刚才,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顺利的乘坐汽车到达春游的场地,同学们在游玩的时候发现小青蛙们也出来做游戏呢!来看看它们玩什么呢??答对问题才可以跳到下一个荷叶。?让我们一起来帮帮它。(4道练习)?(纠错)?小朋友们帮助这只小青蛙顺利地通过了赛道。可是有两只小青蛙哭了起来,他们没能跳过荷叶,我们一起看看问题出在了哪儿???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两只小青蛙终于通过了赛道。?我们继续往前走看看前面的两位同学在讨论什么!?
2.看着这幅图你知道他们在讨论什么呢??
(1)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注意单位的书写。口头回答问题。? ?四、课堂总结?
1、谈话:今天小朋友学得都很认真,肯定有许多收获吧!能把你的收获说给大家听听吗??
2、总结:这节课,小朋友们积极动脑,勤于思考,收获可真多呀!如果坚持这样做,一定会变得越来越聪明的。
?五、课堂作业?
1、问:你们能出几题今天学的口算题作为作业吗?
?2、学生出题。
?3、学生选做所出的题,教师巡视指导。?教学反思?本节课根据儿童的数学现实,精心设计了学习过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注意从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精心设计的复习题,再现了整十数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相关旧知,激活了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经验,为新知的学习做了必要的铺垫。???????????
我特别重视让学生在直观形象中理解算理,让学生动手操作,将对算法的理解建立在具体直观的操作活动之上。同时,通过“看着桌上的小棒,在脑中在想想怎样计算45-30”,让学生将具体直观的操作活动与抽象的算法建立起来,使学生对算法的理解从操作层面上升到抽象层面。?在比较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学生的计算技能的形成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即认知阶段、分解阶段、?组合阶段、自动化阶段。认知阶段主要是让学生理解算理、明确方法,这比较容易做到,而后面的三个阶段常常被老师们忽视。一般说来,复杂的计算技能总是可以分解为单一技能,对分解的单一技能进行训练并逐渐组合,才能形成复合性技能,在通过综合训练就可以达到自动化阶段。在新课学习阶段的两次专项练习,就是对单一技能的针对性训练。而在巩固阶段的三次对比练习,则让学生在比较中分解算法难点,在比较中理解算理本质,在比较中组合单一技能从而逐步形成计算技能。?另外,我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让他们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展示多样的算法。教师注意关注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探索算法的过程,关注学生是否积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算法,关注学生是否注意了解其他算法的特点,关注学生在交流算法的过程中是否善于倾听、互相尊重。这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是释放学生潜能、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