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件(4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件(4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1-26 23:21: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历史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上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政 策
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2.措 施
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
复习巩固
《中国土地法大纲》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土地改革总路线 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经过艰苦的工作和斗争,历时一年多的土改革命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3.结 果
战役
名称 时间 参战
部队 指挥者
战果 历史意义
歼敌
数 解放
地区
辽沈
战役
淮海
战役
平津战役
1948年
9-11月
1948.11-1949.1

1948.11-
1949.1
东北解放军
中原野战军 华东野战军
东北解放军华北解放军
林 彪
罗荣桓


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
47万
52万
55万

东北全境
华北
全境

长江
中下游
林彪
罗荣桓等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后(1895年后)
外国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状元实业家张謇(jian)回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运动时期)
产生:
张謇兴办的大生纱厂
毛泽东同志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说:“讲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创办企业集团——大生集团
张謇,江苏南通人,1853年生于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1894年4月,张謇赴京参加会试,考取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军战败,边疆紧急,张曾上疏痛劾李鸿章奉行妥协政策。张謇目睹国事日非,京官疆吏不足为谋,虽科举成名,却不愿以此求官,而另走兴办实业和教育的新路,开始他“实业救国”梦想。建创大生纱厂,主营纺织,后来,还创办了面粉厂、轮船公司等一些产业。1935年纺织公司倒闭。
张季直(张謇,字季直)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 ——胡适
张謇创办实业,不惧世俗的勇气、百折不挠的精神令人敬佩。大生纱厂的结局也说明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榨下,民族工业的最终归宿注定是悲惨的。
短暂的春天(1912--1919):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原因:
内因:辛亥革命后(1912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出现,人们相继投资设厂,海外华侨也回国创业。
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发展最快:
纺织业和面粉业
纺织业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中国面粉出口增长表
10万担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再度受挫: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
民族工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三座大山)

在恶劣的环境中顽强地挣扎着,出现了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著名企业家。
面粉大王、棉纱大王荣氏兄弟
荣宗敬(兄)、荣德生(弟)
  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分别于13和14岁到上海当学徒白手起家。1903年与人合资3万元创办了一个面粉厂,有了一些积蓄。兄弟两人决定寻找时机, 专注于发展实业……
两兄弟陆续开设面粉厂、纺织厂,1913年创建福新系列第一面粉厂,1916年创办申新系列第一纱厂……
1913年创建的福新面粉厂,1919年发展到福新1-6厂, 1916年创办的申新纱厂,1919年发展到申新1-3厂。逐步成为名震工商业界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成为民族资本主义的杰出代表。
荣氏兄弟创办的福新面粉公司
1,问题思考
你能以荣氏企业为例,说说近代民族工业兴衰的社会原因吗?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再度受挫。
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陷人困境。
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有所恢复,但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使中国民族工业又走向了衰落。
卢作孚(1893-1952)重庆市合川人;中国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农村社会工作先驱。
周学熙(1866-1947)安徽人,袁世凯的财政管家。举办多种实业,有“南张北周”之誉。
侯德榜(1890-1974)福建闽侯人,著名科学家,杰出化学家,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
揭开制碱奥秘的侯德榜

用途十分广泛,在化学实验中,可做试剂,由于它有很强的吸湿性,还可用做碱性干燥剂。
使用烧碱最多的部门是化学药品的制造,其次是造纸、炼铝、炼钨、人造丝、人造棉和肥皂制造业。另外,在生产染料、塑料、药剂及有机中间体,旧橡胶的再生中,都要使用大量的烧碱.
灰碱粑
碱面条
肥皂
纸张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
材料: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
轻工业多,重工业少

纺织业
面粉业
地区分布特点:

沿海、
沿江多,
内地少

主要发展轻工业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
①时间短暂,过程曲折。
②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体比较落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
③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薄弱;地区分布极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沿江沿海的大城市。
发展
短暂的春天
材料一 张謇办厂之初的困难,最大困难是经费不足。为了解决经费问题,张謇向社会集资,但许多人并不看好办厂的前途。张謇又求助于大大小小的官员和熟人,但成效却十分有限。
阻碍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材料二 张謇办厂之初,聘请英国工程师带领技术人人员安装设备,他们态度傲慢,每个月只工作三四天,但月薪高达400两白银,而且有关生产方面的大小事务都要听洋工程师的。
材料三 荣氏兄弟创办面粉厂之初,无锡士绅联名状告面粉厂“破坏风水,有伤文风”。
材料四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时,荣氏企业的设备或被毁坏,或被军管。
技术与设备落后
传统观念的阻碍
战争破坏
资金少,
材料六 1922年(69岁)—1924年,一战结束后,外资企业卷土重来,导致棉花价格暴涨,张謇的纱厂破产
外国企业的竞争
材料五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为解决财政困难,加大对民族工业的盘剥。
政府压制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1.近代交通事业的发展
时间:
19世纪70年代以后
交通工具:
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
影响:
新式交通工具的引入,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通讯:
电话。电报机
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近代交通管理和通讯事业的发展:
电报
电话
火车
电车
汽车
飞机
近代出现的交通工具

茅以升(1896年1月9日—1989年11月12日),字唐臣,江苏镇江人,毕业于美国卡耐基理工学院(现为卡耐基梅隆大学),中国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为铁道科学技术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其曾主持修建中国人自己设计并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新中国成立后,他参与设计武汉长江大桥。1989年11月12日,其病逝于北京,享年93岁。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2、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时间:
辛亥革命后
变陋习:
剪辫、易服、劝禁缠足
溥仪剪辫装
劝禁女子缠足
2、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变礼节:
废除跪拜礼,代之以鞠躬、握手礼
取消“大人”“老爷”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体现出平等自由的新风尚
变称谓: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2、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变饮食:
西餐、西式蛋糕、洋酒、洋烟、洋布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2、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变婚丧:
文明结婚、集体婚礼、公葬、追悼会等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2、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变服装:
旗袍、中山装等
清朝旗袍
民国旗袍

旗袍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一)不平衡
(1)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
(2)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
(3)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
(4)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变化。
(二)总体来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易错警示
1.大生纱厂的结局说明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榨下,民族工业的最终归宿注定是悲剧性的。大生纱厂可以说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缩影。
2.民族资本家创办的企业主要集中在纺织业和面粉业。
3.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是有限的,如交通和通讯工具仅出现在城市,没有在农村中普及。
◆释疑解难
你知道废除封建社会的称谓和礼节的原因和作用吗?
原因:辛亥革命后,清政府被推翻,民国政府下令进行移风易俗的社会变革。
作用:(1)用人格的平等代替身份的不平等。(2)宣传平等的观念以扫除尊卑等级观念。
2·课后活动
毛泽东说: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你知道哪些张之洞、张謇创办近代民族工业的故事?
张之洞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创办了一系列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如汉阳铁厂和湖北枪炮厂,都是他主持创办的著名企业,在当时影响极大。
张謇为晚清状元。他主动放弃高官厚禄,走上“实业救国"之路。他最先创办了著名的大生纱厂,后又建成了广生油厂、资生铁厂、通海垦牧公司、大达外江轮船公司等许多企业,形成一个初具规模的大生资本集团。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该集团发展遇到困难,逐渐走上衰败破产的道路。
发展:甲午战争后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民族工业发展

社会生活变化
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萧条:20世纪二三十年代
风俗习惯的改变

新式交通的出现
短暂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新式婚丧礼节的出现
社会生活变化特点
课堂小结
随堂演练
1.甲午战争后,提出“实业救国”口号的人是( )
A.张之洞 B.张謇 C.荣宗敬 D.范旭东
2.张謇在创办第一家工厂时,引起了轰动。原因是( )
①张謇的身份和他的举动按当时的社会观念看,反差太大 ②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开办工厂是风险很大的事情 ③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在当时是新生事物 ④为了取得广告效应,张謇事先做了大量宣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B
A

3.下列关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民族工业的萌芽出现在明末清初
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高潮出现在抗战期间
C.抗战结束后,民族工业得到迅速的恢复
D.辛亥革命后,国内出现了兴办民族工业的热潮
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短暂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①北洋政府加大了对民族工业的扶植力度 ②辛亥革命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些障碍 ③帝国主义国家无暇顾及,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掠夺 ④民族企业家找到了快速发展的途径 ⑤民族工业通过军火生意积累了发展的资本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 D.③④⑤
D
C
5.下列哪项不是交通通讯变化带来的影响( )
A.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B.便于百姓之间的沟通
C.利于信息的传达
D.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D
6.下列有关社会习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
B.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呼,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
C.在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有限的
D.在社会习俗方面,传统的习惯势力已经消失了
D
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鸦片战争后,在西方列强不断扩大对中国侵略的同时,也带来了近代西方文明,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2)中国人民革命的影响,如辛亥革命大力改革和倡导新的社会生活习俗。
(3)民主、平等思想的不断传播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都冲击了旧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社会生活的演变。
(4)中国人民的适应性和创新的结果。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