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数据的分段整理-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数据的分段整理-苏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1-26 19:55: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数据的分段整理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处理实际问题时把数据分段整理、统计的事实,能根据实际需要收集、分段整理并用统计表表示数据,初步学会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分析。
(2)使学生经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分段处理数据的过程,体会分段整理、统计数据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积累统计的初步经验,培养简单的数据处理既能,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形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进一步培养学习的兴趣和与人合作的态度。
2、学情分析
学生有关于统计的相关知识基础、经验基础和生活经验,比如,二年级时学习过《数据的分类与整理》,学生知道了统计也能帮助解决问题,在统计的过程中知道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统计,比如打勾法、图形记录法,甚至是画正字法。本堂课与之前相同的是还是要让学生明白有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统计,需要数据分析,不同的是本堂课中重点让学生了解为了解决问题的需要,要根据数据分段标准进行相关的统计,关键在统计之前对数据的分段标准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老师的引导进行详尽的理解。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受因解决问题需要将数据分段整理。
【教学难点】
感受数据分段标准的合理性,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理解分段标准,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1.呈现问题情境,唤起收集数据需要
谈话:学校最近要为鼓号队购买服装 (出示图片),要是能穿上这样的服装鼓号队是不是更神气了?
提问:负责购买的马老师很激动,你觉得他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学生发表想法。
预设:鼓号队员有高有低,应该先给他们量好尺寸。(评价:很有道理)
肯定:对,给队员们量身高并记录下来。(按个有序出示队员们的身高,介绍这是“收集数据”)
要求:你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知道什么?(总人数,最高,最矮等)
补充:为了看得更清楚,我们在图上,用一根线段表示一个人的身高。(动画演示,每根顶部有数字)
2.产生初步的分段意识
提议:为了方便,给32名队员买一样的服装,你同意吗?
指名回答,请说明理由。(指课件中最高与最矮)
追问:那就请服装厂师傅一个一个按顺序制作32套不同型号的校服?你觉得有必要吗?
引导学生得出:相同身高的人可以定一样的。(课件闪烁)比较接近的也可以穿同一型号。
3.理解分段标准
介绍:我们来听听服装厂怎么说,(播放录音:鼓号队服装分大号、中号和小号,身高130~139厘米的队员适合穿小号,140~149厘米的队员穿中号,150~159厘米的队员适合穿大号。)(播放完课件出示三种型号)
追问:130~139厘米的队员适合穿小号什么意思呢?
结合学生回答,在纵轴上标出130和139,方便学生理解这一段数据的实际意义。
当学生说出130和139之间的131、132、133……138身高也穿小号,可追问:133,138等穿什么号?
师概括:原来130~139厘米的穿小号表示从130开始到139厘米这连续十个厘米数组成一段,都穿小号。
提问:那下一段是——学生接140~149厘米。
追问:小号130~139,中号140~149,中号能不能138开始,138~149?(课件出示点138)
学生辨析,质疑,提出见解,发现这样138、139既可以买小号,,又可以买中号,不确定。
提出:那中号从139开始吧,139~149。(课件移动点,学生提出还是有重复)
提出:我本来以为130~139,139~149,这样接得多顺哪,现在才明白,其实这让139很为难,出现了重复。
得出:130~139,后面的一段从138或139开始都会有重复。
师继续提出:(课件把139的点移动到141)从141开始就不重复了,你们同意吗?
引导学生发现141~149,把140给漏了,中号肯定是140~149,这样既不重复也不遗漏。(板贴:不重复、不遗漏)
提问:你们肯定地说大号肯定是——150~159厘米。140~149后面接150~159,不重复也不遗漏。
4.体会数据分段的合理性
谈话: 32位鼓号队员都能都能找到合适的型号吗?(看课件)最高的穿什么号?最小的呢?
最后得出:没有哪位同学的身高超出这些范围。
5.关注要解决的问题
提问:我们确定这样分大中小号很合理,这时候马老师跃跃欲试,想马上出发去购买,你觉得行吗?
学生提出马老师要知道每种服装各要购买多少套。
说明:所以我们要把鼓号队同学的身高按服装厂的这个标准进行分段(分成130~139,140~149,150~159这三段,课件逐个出示,追问:要不家再加一段160~169,要不要前面加一段120~129,确定按照鼓号队员身高情况,只要分三段),然后进行整理。(板贴:分段整理)为了看得更清楚,我们添上线。
课件组成整理单。
鼓励:马老师很着急,我们帮她快点解决这个问题好不好?
二、整理数据,体会分段整理数据的优越性
1.整理数据
请学生说说自己想到的整理数据的方法。
预设1:在表格中找到所有身高在130~139厘米的,用一种符号做标记,防止漏掉或重复。
预设2:用“正”字法从第一个开始统计,尽量完善到边作记号边记录,这样防止重复或遗漏。(师相机指板贴:不重复不遗漏)
教师巡视,适当指导。
2.制统计表
谈话:不管你用什么方法,一起说出结果。(用数字表示每种型号的服装各买多少套,填在板贴表格里)
引导:万一店里没有足够的现货,要给我们调货,给我们快递过来,肯定需要什么?订单很多,采取按订货日期先后发货。
添统计表名称和日期。
引导:表中能直接看出一共有多少人吗?
增加合计一项。
追问:可以怎么得到合计?(编号还是数量汇总)你更喜欢用哪种?(不贪图方便,检验意识要强烈)
得出:我们得到了一个完整的统计表。(板贴:制统计表)
3.对比体会分段整理价值
课件出示原始身高记录单,教师手指板贴分段整理后的统计表。
提问:针对我们今天要解决的买服装问题,你更愿意选择哪张表格?
让学生感受分段整理后数据更简单,更方便知道买各种型号的衣服多少套。
提问:从表格中除了知道每种服装要买多少套,还可以知道什么?(哪种型号最多,哪种型号最少)
介绍:我们可以对统计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板贴:分析数据)
4.揭示课题
谈话:今天咱们一起用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帮助马老师解决了鼓号队买服装的问题。(板贴课题:数据的分段整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了服装厂的分段标准是合理的,因为不重复,不遗漏,根据标准进行整理数据时应该有序,统计时也要注意不重复不遗漏。
三、实际运用,尝试自己制定分段标准
1.分段整理与健康
谈话:其实数据的分段整理与我们息息相关。(课件呈现: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体重分段)
猜猜: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国家标准体重是哪一段?
课件出示每段说明。
提问:请你观察表格,你能找到自己的体重在哪一段吗?都找到了吗?
提出:老师很想了解我们全班同学的体重情况,你看手中的数据,有什么问题吗?(只给每组本组的体重数据)
学生思考,指名回答,给出办法。(可以把四组的结果综合起来)
学生独立整理数据。
每组报结果,师屏幕上写数,最后一起得出结果。
谈话:统计表出来了,你觉得我班总体情况怎样?(大多数人体重标准,有些人要加强体育锻炼,要甩掉垃圾食品,合理饮食,不喝饮料)评价:感谢你对同学们的饮食、锻炼提出了很有建设性的意见。
2.分段整理与出行(教学“练一练”)
讲述:我们再来看看买票问题。
铁道部门规定,儿童身高在120厘米以下乘火车免票,120~150厘米之间享受半价票。你们班享受免票的有多少人?需要购买半价票和全价票的各有多少人?
提问:身高151厘米的同学买什么票?(全价票)
提问:你觉得把身高数据分成几段?哪几段?(120以下、120~150、150以上)
提问:120厘米的属于哪一段?150厘米呢?(120以下不包括120,150以上不包括150)
引导:(指板书的分段)你觉得制定这样的分段标准合理吗?没有重复和遗漏。儿童的身高多数在这个范围。
随机采访:你买什么票?你呢?有免票的吗?有全票的吗?
得出:我们可以马上整理出数据。(课件上填写数据)
提问:我们班全部都买半价票,四(1)班肯定也是这样吗?四(3)班和四(4)班呢?(不一定)
引导:不管是四年级哪个班去买票,买哪种票的人数肯定会最多?(都是四年级,身高情况差不多,但不一定一模一样)
延伸:等到明年这时候,我们班还会全买半价票吗?(随着身高的增长全价票增加)体现时效性
小结:原来分段整理好数据后,我们还能根据结果进行适当的推断。
3.尝试自己分段
图片引入学生课前活动情境图,男生单脚站立,女生看书。
出示女生看书本数数据记录。
要求:之前我们都是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分段整理,现在我们可以自己试着确定标准,进行分段整理,请你观察女生的看书本数数据,你准备怎样分段?
评价:分得挺好,没有重复没有遗漏,就是能不能再分得细一点?
学生交流,说明原因。
出示男生单脚站立时间数据。
提出:再来看男生的单脚站立数据。
学生尝试分段。
四、全课总结,回顾分段整理的过程
谈话: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本领?有哪些注意的地方?
总结:“分段整理”是我们统计中重要的整理数据的方法,能使原来繁多的数据变得简单有序。能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我们一定要学好它!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