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分类
【学习目标】 1.感受分类方法对于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了解“交叉分类”和“树状分类”两种常用的具体分类方法。 2.了解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3.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丁达尔效应。 【要点梳理】
要点一:简单分类法
1.分类法的涵义:
分类是根据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性,将对象区分为不同的种类,并且形成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的系统的逻辑方法。它也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 2.分类的方法:
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是两种常用的、具体的分类方法。
要点诠释:分类中要注意的问题 (1).确定分类的标准 当分类的标准确定后,同类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举一反三;对不同类事物的了解使我们有可能做到由此及彼。 (2).认识事物时往往需要采用多种分类方法(如“交叉分类”法),以弥补单一分类法的不足,提供关于事物的更多方面的信息。例如,利用交叉分类法,Na2CO3既可以是钠盐,也可以是碳酸盐。又如,以下四种酸的交叉分类见下图:
/ (3).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即采用“树状分类”法。
树状分类法:确定更细的标准,对同一类物质进行再分类。这种分类法便于系统认识物质,强调了不同类别物质的内在联系,每一类物质之间没有交叉关系,培养了思维的系统性和严谨性。要点二:化学物质的树状分类法
/要点诠释:
【物质的分类】
1.氧化物: (1)氧化物的分类 从组成元素分:金属氧化物,如CuO、Al2O3; 非金属氧化物,如CO、CO2; 从性质上分: /
(2)注意: ①.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 、H2O属不成盐氧化物;
②. 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属酸性氧化物;
③. 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Mn2O7属金属氧化物;
④.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2.酸: 按酸是否含氧元素,可分为 / H2SO4按照上面的分类可以是二元酸、强酸、稳定性酸、难挥发性酸。
3.碱: 按溶解性,可分为 /
4.盐 按是否含有氧元素,可分为 / 按酸碱中和反应程度,可分为 / Na2CO3属于含氧酸盐、正盐、钠盐、碳酸盐等。要点三: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定义: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称作分散剂。要点诠释:
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的聚集状态(气、固、液)来分,分散系可以有以下9种组合:
分 散 质
分 散 剂
实 例
气
气
空气
液
气
云、雾
固
气
烟、灰尘
气
液
泡沫
液
液
牛奶、酒精的水溶液
固
液
硫酸铜溶液、油漆
气
固
泡沫塑料
液
固
珍珠(包藏着水的碳酸钙)
固
固
有色玻璃、合金
2.溶液、胶体和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不同的分散系,其外观、组成等不同,其根本原因是分散质粒子大小不同。现将三种分散系的比较列于下表中。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系粒子的直径
<1 nm
1 nm~100 nm
>100 nm
分散质粒子
分子或离子
许多小分子集合体
或单个高分子
分子集合体
或离子集合体
性质
外观
均一、透明
均一、透明
不均一、不透明
稳定性
稳定
介稳性
不稳定
能否透过滤纸
能
能
不能
能否透过半透膜
能
不能
不能
是否有丁达尔效应
无
有
无
实例
食盐水、碘酒
肥皂水、牛奶
泥水
要点诠释:
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溶液中分散质粒子小于1nm,溶液中的分散质我们也称为溶质;浊液中的分散质粒子通常大于100nm;胶体中的胶体粒子大小在1nm~100nm之间。因此,溶液和胶体的分散质都能通过滤纸,而悬浊液的分散质则不能通过滤纸。 这三类分散质中,溶液最稳定;浊液很不稳定,分散质在重力作用下会沉降下来;胶体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属于介稳体系。要点四:胶体及其性质
1、定义: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
我们把这些分散质粒子称为胶体粒子。胶体具有一些不同于溶液和浊液的特性:
2、Fe(OH)3胶体的制备和精制:
(1)Fe(OH)3胶体的制备:向烧杯中煮沸的蒸馏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加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就得到Fe(OH)3胶体。FeCl3+3H2O/Fe(OH)3 (胶体)+3HCl
使一束光线通过所得液体混合物,有丁达尔效应,证明形成了胶体。
(2)胶体的提纯与精制——渗析:利用半透膜将溶液和胶体分离的操作。
渗析是利用溶质粒子能通过半透膜而胶体粒子不能通过半透膜进行溶液和胶体的分离。但渗析过程是可逆的,要达到分离目的应反复进行渗析或在流水中进行渗析。
3、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
一束光通过胶体时会产生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是区分溶液和胶体的物理方法。
要点五:各类物质间的相互关系一-无机反应规律
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物质的分类】 /
要点诠释:
既要掌握其所属类别的通性,还要掌握这种物质的特性。例如,酸与金属反应可以生成氢气和盐,这是一般规律,但并不是所有的酸和金属反应都产生H2;金属氧化物不都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如Fe2O3与H2O不反应。
(一)金属的性质: 1、与非金属的反应,可得无氧酸盐或金属氧化物。 2、与酸反应 (1)金属活动表H前面的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H2 (2)金属与HNO3、浓H2SO4不发生置换反应 3、与盐溶液反应 (1)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将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例如:Fe+CuSO4=Cu+FeSO4 (2)K、Na、Ca等非常活泼的金属与盐溶液不直接发生置换反应,其反应比较复杂。 (二)非金属的性质 1、与金属反应 2、与非金属反应 3、与氢气反应 4、与H2O的反应 C+H2O /CO+H2↑ (三)碱性氧化物的性质 1、与H2O反应: 碱性氧化物(易溶)+H2O→碱(易溶) 例如:K2O+H2O=2KOH CaO+H2O=Ca(OH)2 2、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含氧酸盐 例如:Na2O+SO3=Na2SO4 3、与酸反应:碱性氧化物+酸→含氧酸盐+水;例如CuO+2HNO3=Cu(NO3)2+H2O (四)酸性氧化物发生的反应 1、与水反应:酸性氧化物+水→酸 例如:SO3+H2O=H2SO4 P2O5+3H2O=2H3PO4; 注意:SiO2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2、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含氧酸盐 3、与碱反应:酸性氧化物+碱→盐+水;例如CO2+2NaOH=Na2CO3+H2O 注意:难溶性的碱与酸性氧化物不反应 (五)碱的性质 1、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碱+酸性氧化物→盐+水 2、与酸反应: 碱+酸 /盐+水 3、与盐反应:强碱+弱碱盐→弱碱+强碱盐 即强碱制弱碱 例如:3NaOH+FeCl3=Fe(OH)3↓+3NaCl; KOH+NH4Cl=NH3·H2O+KCl,若反应物是浓溶液或加热时,则NH3·H2O分解生成NH3↑+H2O 4、难溶性碱的不稳定性:难溶性碱受热易分解, 难溶性碱/碱性氧化物+水 例如:Cu(OH)2 /CuO+H2O ; 2Fe(OH)3 /Fe2O3+3H2O 强碱稳定,受热难分解 (六)酸的性质 1、与金属反应(见前述) 2、与碱性氧化物反应:酸+碱性氧化物→含氧酸盐+水;例如CuO+2HNO3=Cu(NO3)2+H2O 3、与碱反应:碱+酸 /盐+水 4、与盐反应: 强酸+弱酸盐→弱酸+强酸盐 ,即强酸制弱酸 例如:2HCl+Na2CO3=2NaCl+H2O+CO2↑ (七)盐的性质 1、与金属反应(见前述) 2、与碱反应(见前述) 3、与酸反应(见前述) 4、与盐反应: 盐+盐→生成两种新盐; 生成物要有沉淀 例如:CaCl2+Na2CO3=CaCO3↓+2NaCl; BaCl2+Na2SO4=BaSO4↓+2NaCl
【典型例题】类型一:化学物质的分类
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酸只有一种分类方法,可分为含氧酸和无氧酸
B.碱只有两种分类方法,可分为强碱和弱碱、一元碱和二元碱
C.氧化物不可进一步分类
D.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都是常用分类方法
【答案】D
【解析】同一类物质,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如酸还可分为强酸和弱酸、氧化性酸和非氧化性酸等。碱还可分为易溶性碱和难溶性碱。氧化物还可分为不成盐氧化物和成盐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等。
【总结升华】一种物质往往具有多种属性,根据不同标准,同一种物质可以属于不同的类别,这就是“交叉分类”。在认识事物时使用多种分类方法,可以使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更加全面。举一反三:
【变式1】Na2CO3俗名纯碱,下面是对纯碱采用不同分类法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 A、Na2CO3是碱 B、Na2CO3是盐 C、Na2CO3是钠盐 D、Na2CO3是碳酸盐 【答案】A【变式2】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酸:CH3COOH、H2SO3、NaHCO3、HF
B.碱:Cu2(OH)2CO3、NaOH、Fe(OH)2、Mg(OH)2
C.盐:AgCl、BaSO4、NaH2PO4、Mg(NO3)2
D.氧化物:FeO、N2O5、COCl2、SiO2
【答案】C
【解析】A项中NaHCO3不是酸;B项中Cu2(OH)2CO3不是碱;D项中COCl2组成元素为三种,不属于氧化物。
【变式3】下列各组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酸
碱
盐
氧化物
A
硫酸
纯碱
石膏
铁红
B
氢硫酸
烧碱
纯碱
生石灰
C
碳酸
熟石膏
小苏打
二氧化碳
D
二氧化碳
苛性钾
食盐
石灰石
【答案】B
【解析】纯碱属于盐类物质,熟石膏属于盐类物质,二氧化碳属于酸性氧化物,石灰石属于碳酸盐。
类型二:化学变化的分类 例2、下列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 A、2CO+O2/2CO2 B、CaO+H2O=Ca(OH)2 C、C+H2O/CO+H2 D、CO2+Ca(OH)2=CaCO3↓+H2O 【答案】A 【解析】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变化,C、D不是化合反应;在初中化学中,氧化反应是有氧气参加的反应,B不属于氧化反应。 【总结升华】一个化学反应,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能属于不止一种化学反应类型。这道题主要检查对初中所学的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的概念是否掌握。举一反三:
【变式1】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 NaOH + HCl =NaCl + H2O B、H2CO3 = H2O + CO2 C、 H2 + CuO / Cu + H2O D、2CO + O2 / 2CO2 【答案】A【变式2】小美在奥运五连环中填入了5种物质(如下图所示),相连环的物质间所发生的反应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
A.分解反应 B.复分解反应 C.化合反应 D.置换反应
【答案】A
【解析】Fe与HCl发生置换反应,HCl与NaOH发生复分解反应,CO2与H2O发生化合反应。
类型三:分散系的分类 例3、下列分散系属于胶体的是( )。 A、碘酒 B、食盐水 C、牛奶 D、淀粉溶液 【答案】CD 【解析】根据分散系中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进行分类。牛奶、淀粉溶液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100nm之间,属于胶体;碘酒、食盐水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属于溶液。 【总结升华】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三类,溶液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100nm之间,浊液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对分散系进行分类要抓住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来区分。举一反三:
【变式1】胶体的最本质的特征是( )。 A.丁达尔效应 B.可以通过滤纸 C.布朗运动 D.分散质颗粒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 【答案】D【变式2】浊液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______(填“>”或“<”)100nm,溶液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______(填“>”或“<”)1nm,而胶体颗粒的直径介于______之间。这个尺寸与现代材料科学中______的直径大致相当,从而使胶体的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
【答案】>;<;1nm~100nm;纳米粒子 【变式3】下列有关分散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悬浊液的分散质可用过滤的方法从分散剂中分离出来 B.任何物质在水中溶解时都有一定的溶解度 C.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一些 D.分散质粒子大小为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分散系是胶体 【答案】AD 【解析】悬浊液可用过滤法分离分散质,A正确;有些物质(如酒精)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不存在溶解度的限定,B错误;相同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度大,不同温度下则不一定,如Ca(OH)2溶液中溶质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不指明温度,浓度大小不定,C错误;D正确。 类型四:胶体的性质例4、(2019 合肥一中期中考)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
A. 胶粒直径小于1nm B. 胶粒作布朗运动
C. 胶粒带正电荷 D. 胶粒不能通过半透膜
【思路点拨】 本题根据胶体中分散质的微粒大小为1﹣100nm,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胶粒时刻在不停的无规则运动,氢氧化铁胶粒带正电,因为都带同种电荷,胶粒之间是相排斥的,不易聚集成大颗粒,使氢氧化铁胶体可以稳定存在等知识点来解题。
【答案】C
【解析】A.胶体中分散质的微粒大小为1﹣100nm,故A错误;
B.胶体中的粒子无时无刻不在做无规则运动,但不是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故B错误;
C.胶体不带电,氢氧化铁胶粒带正电,因为都带同种电荷,胶粒之间是相排斥的,不易聚集成大颗粒,达不到100nm以上就沉不下来,故C正确;
D.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故D错误。
【总结升华】要熟练掌握胶体的一些性质,如布朗运动,分散质的微粒大小为1﹣100nm,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胶体稳定存在原因带同种电荷,胶粒之间是相排斥的,不易聚集成大颗粒,不形成沉淀等知识点。
举一反三:
【变式1】(2019 北京市会考)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 A.豆浆 B.食盐水 C.碘酒 D.蔗糖水
【答案】A
【解析】豆浆属于胶体,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食盐水、碘酒、蔗糖水都属于溶液。
类型五:各类物质间的相互关系一-无机反应规律
例5、下列反应能一步完成的是( )。
A.Fe2O3 Fe(OH)3 B.CuO Cu(OH)2
C.CaCO3 Ca(OH)2 D.Na2CO3 NaOH
【答案】D
【解析】Fe2O3 、CuO 与水都不反应;CaCO3 难溶,不与碱反应;Na2CO3+Ca(OH)2=== CaCO3↓+2NaOH
【总结升华】要注意复习巩固初中化学有关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举一反三:
【变式1】请选择尽可能多的途径制备NaCl:【答案】请参考以下方法: ①金属+非金属:2Na+Cl2=2NaCl ②酸+碱:HCl+NaOH=NaCl+H2O ③盐+盐:Na2CO3+CaCl2=2NaCl+CaCO3↓ ④酸+盐:Na2CO3+2HCl=2NaCl+H2O+CO2↑ ⑤碱+盐:2NaOH+MgCl2=Mg(OH)2↓+2NaCl ⑥碱性氧化物+酸:Na2O+2HCl=2NaCl+H2O ⑦金属+酸:2Na+2HCl=2NaCl+H2↑ 上述练习主要是针对无机反应规律的,在书写时注意思维有序,注意建立对立统一规律的意识。
【变式2】写出5个有CO2生成,且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1)一种盐分解________ ;
(2)一种金属氧化物跟单质反应________ ;
(3)一种非金属氧化物跟单质反应________ ;
(4)两种氧化物反应________ ;
(5)一种盐跟一种酸反应________ 。
【答案】(1)CaCO3/CaO+CO2↑ (2)2CuO+C/2Cu+CO2↑
(3)2CO+O2/2CO2 (4)CuO+CO/Cu+CO2
(5)CaCO3+2HCl==CaCl2+H2O+CO2↑(其他正确答案也可)
【变式3】同种类型的物质往往具有某些相同的性质。下列性质中不属于酸通性的是( )。
A.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B.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C.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D.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答案】D
【解析】酸的通性有:1与指示剂的颜色变化;2与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3与碱性氧化物生成盐和水;4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5与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通性指的是酸中电离出氢离子的性质。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酸、碱、盐中元素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酸、碱一定含氢,盐一定不含氧 B、酸、碱、盐可以不含金属元素 C、碱、盐可能含氧,酸一定含氧 D、盐一定含金属元素,酸、碱一定含氧2.组成中含有氢氧根的盐叫做碱式盐,酸根中含有氢元素的盐叫酸式盐。下列盐中,既不是碱式盐,也不是酸式盐的是( )。 A、NaHSO4 B、Cu2(OH)2CO3 C、Ca(H2PO4)2 D、NH4NO33.NaHSO4在水溶液中能够电离出H+、Na+、SO42- 。下列对于NaHSO4的分类中不正确的是( )。 A、NaHSO4是盐 B、NaHSO4是酸 C、NaHSO4是钠盐 D、NaHSO4是酸式盐4.(2019 贵州省贵阳市期末考)只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氢元素,这类化合物称为氢化物。下列物质不属于氢化物的是( )。 A.H2O B.H2SO4 C.NaH D.NH35.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A.净化后的空气;氧化镁
B.水和冰混合;澄清石灰水
C.生锈的铁钉;高锰酸钾充分加热后的剩余固体
D.氯化钾;液氧
6.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 )。
A.K2CO3和K2O都属于盐 B.KOH和Na2CO3都属于碱
C.H2SO4和HNO3都属于酸 D.Na2O和Na2SiO3都属于氧化物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纯碱、烧碱均属碱 B.SiO2、SO2均属酸性氧化物
C.凡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均属于酸 D.盐类物质一定含有金属离子
8.(2019 江苏启东期中考)在下列物质分类中,前者包括后者的是( )。
A.金属氧化物 化合物 B. 溶液 胶体
C.电解质 化合物 D. 混合物 胶体
9.下列物质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
A.P2O5 B.CaO C.H2SO4 D.CO
10.下列物质的分类合理的是( )。
A.碱性氧化物:Na2O CaO Mn2O7 MgO
B.碱:NaOH KOH Ba(OH)2 Na2CO3
C.铵盐:NH4Cl NH4NO3 (NH4)2SO4 NH3·H2O
D.氧化物:CO2 NO SO2 H2O
11.(2019 山西省吕梁高级实验中学期末考)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 )。
A. 是否为大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
B. 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C. 能否通过滤纸
D. 是否有丁达尔效应
12.下列关于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几点认识中正确的是( )。
A.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具有丁达尔现象
B.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C.根据化合物中含氢数目的多少,把化合物分为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等
D.任何无机化学反应一定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一
二、解答题:
1.(1)将碳酸钙、稀盐酸、铁、氧气四种物质填写到下图的适当位置。
/
(2)从(1)中的四种物质中选出一种或几种为反应物,按下述反应类型,各写一个化学方程式。
①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置换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复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学家在研究化学物质时,常常对物质进行分类,以便对同类物质的组成和性能进行深入的研究。下列各组物质中有一种物质与其它物质不属于同一类,请将其挑出来,并说明理由。
物质组
不属于同类的物质
理由
(1) Mg、O2 、N2、NO
(2) NaOH、Na2CO3、CH4、KCl
(3) H2CO3、H2SO4、NH3·H2O、H2SiO3
(4) CaO、SO2 、CO2、SiO2
3.每组中都有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在分类上不同,试分析每组中物质的组成规律,将这种不同于其他物质的物质找出来。
(1)NaCl、KCl、NaClO、BaCl2____________。
(2)HClO3、KClO3、Cl2、NaClO3______________。
(3)H3PO4、H4SiO4、HCl、H2SO4____________。
(4)浊液、溶液、胶体、水____________。
(5)空气、N2、HCl气体、CO2、CuSO4·5H2O_____________________。
(6)铜、金、银、钠____________。
4.(2019 湖北恩施期中考)下列4组物质均有一种物质的类别与其它3种不同:
A.CaO、Na2O、CO2、CuO B.H2、C、P、Cu
C.O2、Fe、Cu、Zn D.HCl、H2O、H2SO4、HNO3
以上四组物质中与别不同的物质依次是(填化学式)
A B C D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B【解析】该题检查酸,碱、盐的组成及概念。 (A)错,含氧酸盐含有氧元素。(B)对,盐可以不含金属元素,例如铵盐NH4Cl等;碱可以不含金属元素,例如NH3·H2O。(C)错,无氧酸不含氧元素。(D)错,铵盐不含金属元素。2.D
3. B 【解析】NaHSO4是由Na+和HSO4-组成的盐,从阳离子的角度看属于钠盐,其酸根离子中含有H原子,属于酸式盐。NaHSO4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除了H+,还有Na+,因此不属于酸。4. B【解析】氢化物只由两种元素组成,H2SO4中含有H、S、O三种元素,不属于氢化物。5. B
【解析】A中,净化后的空气为混合物,MgO为纯净物;C中,生锈后的铁钉有Fe和Fe2O3,
KMnO4加热后剩余K2MnO4、MnO2,二者均为混合物;D中,二者均为纯净物。
6.C
7.B
【解析】A纯碱是碳酸钠,非碱,属于盐;C电离后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为酸;D铵盐中不含金属离子,如:NH4Cl
8.D
【解析】A、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中的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根据另一种元素是金属元素还是非金属元素,氧化物可以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则金属氧化物属于化合物,故A错误;
B、混合物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所以溶液与胶体属于并列关系,故B错误;
C、化合物可以分成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所以电解质属于化合物,故C错误;
D、混合物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所以混合物包括胶体,故D正确。
9.A
10.D
【解析】Mn2O7是酸性氧化物; NH3·H2O是一元弱碱。
11.B
【解析】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溶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浊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即分散质微粒的大小。
12.B
【解析】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C项中,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是根据酸电离出氢离子的个数而定,不是看化合物中氢数目,如:CH3COOH中含有4个氢原子,但是为一元酸。
13. B
【解析】“纳米材料”是指粒子直径在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具有胶体的性质。所以不能透过半透膜,有丁达尔效应,但不一定能导电。
二、解答题:
1. 答案:(1)①碳酸钙 ②铁 ③氧气 ④稀盐酸
(2)①CaCO3 /CaO+CO2↑
②3Fe+2O2 / Fe3O4
③Fe+2HCl=FeCl2+H2↑
④CaCO3+2HCl=CaCl2+H2O+CO2↑
【解析】(1)碳酸钙属于化合物,稀盐酸属于混合物,铁属于金属单质,O2属于非金属单质。
(2)CaCO3可以受热分解,Fe和O2可以化合生成Fe3O4,盐酸和铁可以发生置换反应,CaCO3与盐酸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
2.答案:(1)NO??????? NO是化合物???
(2)CH4????? CH4是有机物
(3)NH3·H2O?? NH3·H2O是碱?
?(4)CaO???? CaO是金属(碱性)氧化物
3. 答案:(1)NaClO (2)Cl2 (3)HCl (4)水 (5)空气(或CuSO4·5H2O) (6)钠
【解析】(1)只有NaClO不是氯化物,即不是盐酸盐,它是HClO的钠盐,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也不同于其他三种。
(2)只有Cl2中Cl元素化合价为0,其他均为+5价且Cl2为单质,其他均为化合物。
(3)只有HCl为无氧酸。
(4)浊液、溶液和胶体均属分散系,是混合物,而水是纯净物。
(5)只有空气属混合物,其他为纯净物(或只有CuSO4·5H2O不是气体,其他均为气体)。
(6)只有钠属活泼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H的前面,其他为不活泼金属,排在H之后。
对物质分类时关键是要找出分类的“标准”,这是对同学们观察能力的一种测试。
先仔细分析每组中各物质在元素组成、化合价上的特点,找出其相似性,即可找出不同于其他几种物质的物质。
4.答案:CO2;Cu;O2;H2O
【解析】A、CaO、Na2O、CuO是金属氧化物,而CO2是非金属氧化物,
故答案为:CO2;
B、H2、C、P是非金属单质,Cu是金属单质,
故答案为:Cu;
C、O2是非金属单质,Fe、Cu、Zn属于金属单质,
故答案为:O2;
D、HCl、H2SO4、HNO3为酸,H2O是中性,
故答案为: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