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9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共4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1-27 08:23: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0张PPT。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一、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1、原因: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鸦片大量进口,10年当中,每年从3万箱增至6、7万箱,造成白银大量外流,引发了银贵钱贱现象并日益严重...... 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全力搜刮,加捐加税。 ...... 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鸦片输入激增,白银外流;
战费、赔款——官吏借机搜刮,吏治腐败,(1)根本原因:阶级矛盾激化“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音”
——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尖锐的阶级矛盾(2)间接原因:外国列强的侵略一、太平天国运动材料二 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材料三
为了宣传拜上帝教,洪秀全把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写出《原道救世歌》等文章...... ,在洪秀全从事宗教理论宣传的同时还创立了拜上帝会,传播拜上帝教思想...... 。(3)直接原因:两广地区自然灾害严重(4)组织基础:
思想基础:创立了拜上帝会宣传拜上帝教(把西方的基督教义+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相结合)金田永安2、过程:(1)兴起:
(2)发展:
(3)全盛:
(4)转折:
(5)后期斗争:
(6)失败: 年,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称王相继攻克广西、湖南,占湖北武昌,沿江东下,
1851年占领广西永安,永安建制;
年,占领南京(天京),并定都。与清对峙185118531)军事全盛:太平军进行
占湖北、江西、安徽等地, 年军事全盛 。
2)政权建设:北伐、西征(拱卫天京)1856 年,颁布《 》1853天朝田亩制度 年,事件: 。1856天京变乱1)原因:
2)爆发:
3)实质:
3)影响:根本: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自私性、分散性,无法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在政治上、军事上开始衰落(由盛到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元气大伤)1856 天京变乱领导集团的内讧杨秀清、韦昌辉被杀,石达开出走金田永安2、过程:(1)兴起:
(2)发展:
(3)全盛:
(4)转折:
(5)后期斗争:
(6)失败: 年,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称王相继攻克广西、湖南,占湖北武昌,沿江东下,
1851年占领广西永安,永安建制;
年,占领南京(天京),并定都。与清对峙185118531)军事全盛:太平军进行
占湖北、江西、安徽等地, 年军事全盛 。
2)政权建设:北伐、西征(拱卫天京)1856 年,颁布《 》1853天朝田亩制度 年,事件: 。1856天京变乱军事:洪仁?⒊掠癯伞⒗钚愠山?胱罡吡斓疾悖?〉闷挚凇⑷?哟蠼荩??烨寰?坏?睬煺揭壑惺О堋?
内政:任命洪仁?鞒殖???岢鼍哂凶时局饕迳?实氖┱?桨浮蹲收?缕?贰?1864年 ,湘军、淮军和外国洋枪队进攻,天京陷落1)提出时间:1853年定都天京后,天国走向全盛时期
2)核心: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解决土地问题。
3)内容:3、文件纲领:
(1)建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①主张(目标):提出了“四有二无”的主张②具体内容:A、土地分配:
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
方法: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B、产品分配:
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原主”
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产品归圣库(公有、平均)。平分土地可调动农民积极性;
产品公有会挫伤积极性4)评价: 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 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违背社会发展规律,只能是空想,无法实施。进步性(革命性):空想性:落后性: 把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目标,未超越封建主义范畴。1)提出:1859年,天京事变后,天国由盛转衰之时
2)目的:
3)核心:
4)内容:
(2)治国方案——《资政新篇》为了振兴太平天国,洪仁?岢鱿蛭鞣窖?埃?⒄棺时局饕濉L岢隽诵碌纳缁峋?谜?握?撸?酝蓟卮鹋┟窀锩?蚝未θサ奈侍狻U?危阂苑ㄖ喂??倮粲裳【俨???
经济: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
文教:设立新式学堂。
外交:主张与外国平等交流,反对干涉中国内政。 5)评价:空想性:进步性:中国最早的、最完整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趋势;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结晶。 未能反映农民的土地要求,
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
战乱的环境。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废除私有制,产品绝对公有、平均,违背社会发展的规律.主张保护私有财产,用资本主义代替平均主义,符合时代潮流。反映了农民的要求没有反映农民的利益和要求。相反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现农民土地所有制向西方学习,带有资产阶级改革性质4、结果:失败失败原因
主观上: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根本原因)

客观上:中外势力的联合剿杀。经:
政:
思:
组织:分散的个体生产,不是先进生产力代表;提不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缺乏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带有自私性、分散性,很难形成统一、坚强的领导核心。启示:
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5、影响:1)起义时代新
2)治国方案新
3)担负任务新
4)失败原因新
5)所属范畴新
同中国古代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有哪些新的时代特点?——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反封建、反侵略。——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旧民主主义革命。6、新特点:二、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1、背景:1)清政府内忧外患,出现统治危机。内忧:太平天国运动
外患:两次鸦片战争,列强入侵2)统治阶级中的一些当权人物看到了欧美列强的船坚炮利2、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3、代表人物: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4、目的: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对内镇压人民反抗,对外抵抗外国侵略,挽救国家颓势,维护清王朝的统治。5、内容1)官办近代军事工业:
师夷长技以自强1867 天津机器制造局 崇厚1861年 安庆内军械所 曾国藩1865年 江南制造总局 李鸿章1866年 福州船政局 左宗棠1)前期创办官办近代军事工业特征(性质):
官办 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使用,不投放市场,封建性质官督商办的近代民用工业:
师夷长技以求富1872 上海轮船招商局 李鸿章1877年 开平煤矿 李鸿章1888年 湖北织布局
1890年 汉阳铁厂
张之洞2)后期创办官督商办的近代民用企业特征(性质):
官督商办 少量投放市场,具有某些资本主义性质目的: 解决军事工业资金、运输等方面的困难3)创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派遣留学生,开近代教育的先河。4)筹划海防,创建新式海军(北洋、南洋、福建)失败 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6、结局: 材料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西方利器” ——李鸿章洋务派指导思想: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在维护封建制度和纲常礼教的前提下,采用西方科技,达到维护清朝统治的目的。失败根本原因:只是引进西方新的军事和生产技术,
未从根本上触及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积极:
1、引进了西方近代技术和设备,有利于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3、创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 ,培养了一批掌握先进技术的人才,也有利于新思想的传播,开启了教育的近代化;
4、创办三支海军,有利于军事近代化。2、中国工业近代化开始起步;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一定抵制作用。7、评价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局限性:只是学习西方的科技,没有认识到中国制度上的落后性,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的局面。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19世纪60年代后,中国西北、西南、东南边疆地区安全遇到了严重危机,俄国、英国、日本、法国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1)背景:①国际背景:19世纪70年代,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为了适应对外商品和资本输出以及争夺殖民市场的需要,列强掀起一个新的争夺殖民地的高潮。
1864年,新疆少数民族上层分子反对清政府,形成内乱局面。阿古柏趁机侵占新疆,俄英竞相勾结和支持阿古柏,沙俄直接出殡抢占伊犁地区。1.左宗棠收复新疆②国内:清政府内部“海防”和“塞防”之争。 李鸿章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心腹之患愈棘。左宗棠我朝定鼎燕都,蒙部环卫北方,百数十年无烽燧之警……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时事之宜筹,漠谋之宜定者,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
——左宗棠(2)经过①1875年
②1878年
③1884年2.中法战争(1)爆发:①越南是清朝的藩属国,1883年,法国控制了越南,把侵略矛头对准了中国。中法战争于1883年底打响。法军进攻台湾没有得逞,在1884年8月偷袭马尾军港,炮毁福州造船厂。镇南关大捷:1885年,清军在冯子材率领下取得镇南关大捷,法军败退。法国内阁因此倒台,清廷下达停战令。1885.6,李鸿章与法国驻华公使签订了中法《越南条款》,清方承认法国对法属印度支那诸殖民地的宗主权,中国西南门户大开,云南、广西和广州湾(今湛江市),并使之一度变成法国的势力范围。受此战的影响,清廷于台湾设省,以刘铭传为巡抚大力推展现代化防务及新政,并积极筹建北洋水师。 中国在这次反侵略战争中,本有机会能取得最后胜利,但由于清统治者的懦弱、妥协,胜利的成果才被葬送,使得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日本“大陆政策”是一个旨在征服中国和世界的侵略政策。它的第一步是侵占中国的台湾;第二步征服朝鲜;第三步侵占中国的东北和蒙古;第四步征服全中国;最后侵占亚洲,称霸世界。3.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
①日本早就想占领中国台湾和藩属国朝鲜、琉球,然后进攻中国大陆。
②因朝鲜发生农民起义,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出兵。
③通过明治维新壮大了国力的日本。
(2)过程旅顺大屠杀是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占领军于1894年11月21日攻陷位于辽东半岛的旅顺,对城内进行了四天三夜的屠杀。只有埋尸的36人(后经考察,生还者800余人)幸免于屠杀,死难者人数估计在2千到2万之间。(3)结果: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清军失败原因:客观原因:敌强我弱主观原因:李鸿章的避战策略根本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海军备款三千万,仅购数艘,而太后即命提款,营构颐和园。问海军衙门所管何职,则颐和园之工程也。”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甲午战败的原因? 《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割辽东半岛、澎湖列岛和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
?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进一步破坏中国领土和主权完整,并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便利了列强通过政治贷款进一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内 容影 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4、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1)背景:1895年,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被迫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
(2)经过:
(3)结果:
(4)影响:台湾高山族抗日义军徐骧刘永福丘逢甲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四、瓜分中国的狂潮1.“三国干涉还辽”
(1)《马关条约》签订,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日本被迫归还辽东半岛,但向清政府索取3000万两白银“赎辽费”。
(2)为了在3年内向日本交出2.3亿两白银,清政府分3次向俄法银行团、英德银行团,以高额利息借款3亿两白银。2.列强在中国强租租借地
(1)各帝国主义国家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在从渤海到南海的中国沿海地区强租租借地:俄国强租旅大,英国租威海卫,德国租胶州湾,英国租香港新界,法国租广州湾。
(2)列强还在中国大量掠夺铁路和工矿利权。近代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
《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
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使中国社会半殖民
半封建的程度加深中日甲午战争 (1894-1895)
《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半殖民
半封建的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 (1900-1901)
《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
半封建的社会列强的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