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测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测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11-27 15:34: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化学反应原理测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O 16 Na 23 Al 27 S 32 K 39 Fe 56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1~8题,每题2分;9~16题,每题3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
A.根据元素组成,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B.根据溶液导电能力强弱,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C.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D.根据在水溶液中能否电离,将化合物分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2.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明矾水解形成的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可用于水的净化
B.14C可用于文物年代的鉴定,14C 与12C 互为同素异形体
C.氧化铝可以用来制造耐火坩埚、耐火管和耐高温的实验仪器
D.金属钠等活泼金属着火时,不能使用泡沫灭火器来灭火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一定处于元素周期表ⅡA族
B.ⅠA族金属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
C.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
D.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只含共价键
4.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
A.HF、HCl、H2S、PH3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B.Na 、Mg 、Al 、Si 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C.O、S、Na、K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KOH、Ca(OH)2、Mg(OH)2、Al(OH)3的碱性逐渐增强
5.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
A.向无色溶液中加氯水变橙色,溶液中可能大量含有SO42-、Br-、OH-、Ba2+
B.在c(H+)=10-14mol/L的溶液中可能大量含有:Na+、[AlOH4]-、CO32-、SO32-
C.在常温下加入铝粉有氢气放出,则溶液中可能大量含有:K+、Na+、H+、NO3-
D.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的溶液中可能大量含有:K+、Na+、Ca2+、HCO3-
6. 当CH3COOH CH3COO-+H+ 已达平衡,若要使醋酸的电离程度和溶液的pH值都减小,应加入的试剂是( )
  A.CH3COONa???????? ???? B.NH3·H2O?? C. HCl???????????????? D.H2O

7.一定条件下反应2AB(g) A2(g)+B2(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2,同时消耗2n molAB
B.容器内,3种气体AB、A2、B2共存
C.AB的消耗速率等于A2的消耗速率
D.容器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随时间变化
8.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
Ca2++2ClO-+H2O+CO2=CaCO3↓+2HClO
B.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Fe2++2H2O2+4H+=Fe3++4H2O
C.用氨水与少量的二氧化硫反应
NH3·H2O+SO2=NH4++HSO3?
D.硝酸铁溶液中加过量氨水
Fe3++3 NH3·H2O=Fe(OH)3↓+3NH4+
9. 在一定温度不同压强(P1<P2)下,可逆反应2X(g) 2Y(g) + Z(g)中,生成物Z在反应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ψ)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有以下图示,正确的是

10. 25℃、101kPa 下:①2Na(s)+1/2O2(g)=Na2O(s) △H1=-414KJ/mol
②2Na(s)+O2(g)=Na2O2(s) △H2=-511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和②产物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不相等
B.①和②生成等物质的量的产物,转移电子数不同
C.常温下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随温度升高生成Na2O的速率逐渐加快
D.25℃、101kPa 下,Na2O2(s)+2 Na(s)= 2Na2O(s) △H=-317kJ/mol
11. 用石墨作电极电解100mL H2SO4与CuSO4的混合液,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均收集到2.24 L气体(标准状况),则原混合液中Cu2+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1 mol·L-1 B.2 mol·L-1 C.3 mol·L-1 D.4 mol·L-1

12. 液氨与水性质相似,也存在微弱的电离:2NH3 NH4++NH2-,其离子积常数K=c(NH4+)·c(NH2-)=2×l0-30 (mol·L-1)2,维持温度不变,向液氨中加入少量NH4Cl固体或NaNH2固体,不发生改变的是( )
A.液氨的电离程度????????? ???? B.液氨的离子积常数
C.c(NH4+) ??  ???????? ??? D.c(NH2-)
13.在0.lmol/L的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
CH3COOHCH3COO-+H+
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 . 加水,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 滴加少量0.lmol/L HCl溶液,溶液中[H+]减少
D. 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14. 有关①100ml 0.1 mol/L NaHCO3、②100ml 0.1 mol/L Na2CO3两种溶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个数:②>①
B.溶液中阴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②>①
C.①溶液中:c(CO32-)>c(H2CO3)
D.②溶液中: c(HCO3-)> c(H2CO3)
1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铁表面镀锌,铁作阳极
B.船底镶嵌锌块,锌作负极,以防船体被腐蚀
C.钢铁吸氧腐蚀的正极反应:O2+2H2O+4e-=4OH-
D.工业上电解饱和和食盐水的阳极反应:2Cl---2e-=Cl2↑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5℃时NH4Cl溶液的KW大于100℃时NH4Cl溶液的KW
B.SO2通入碘水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I2+2H2O=SO32-+2I-
C.加入铝粉能产生氢气的溶液中,可能存在大量的Na+、Ba2+、
[Al(OH)4]-、NO3-
D.100℃时,将pH=2的盐酸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显中性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17. (13分)能源的开发利用在生产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I)Zn—MnO2干电池应用广泛,其电解质溶液是ZnCl2—NH4Cl的混合格液。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废旧电池的回收利用做了大量的研究。
①MnO2的生产方法之一是用石墨作电极电解MnSO4溶液,产生MnO2的电极为____ 。(填“阳极”或“阴极”)
②写出在实验室中以MnO2为原料制取Cl2的离子方程式为

③该小组处理得到100ml0.2mo1·L-1的NH4Cl溶液,若向其中加入等体积的0.1mol·L-1的NaOH溶液,则混合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排列顺序为

该溶液中
(II)科学家制造出了一种使用固体电解质的燃料电池,其效率更高,
可用于航天工业。如图所示装置中,以稀土金属做惰性电极,两极
上分别通入甲烷和空气,其中电解质是掺杂了Y2O3的ZrO2固体,
在高温下能传导O2-,则
①C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


②若用此电池电解l00m10.5mol·L-1的硫酸铜溶液,产生56mL气体(标准状况),则所得溶液的pH= (不考虑溶液的体积变化),若要使电解质溶液恢复到电解质前的状态,可加入 (填序号)。
a.CuO b.Cu(OH)2 c.CuCO3 d.Cu2(OH)2CO3
18.(14分)苯乙烷(C8H10)可生产塑料单体苯乙烯(C8H8),其反应原理是:
C8H10(g) C8H8(g)+H2(g) △H=125kJ·mol-1
I.某温度下,将0.40mol苯乙烷,充人2L真空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测定不同时间该容器内物质的量,得到数据如下表:








(1)当反应进行到20min时,该段时间内H2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
(2)该温度下,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是 (可保留小数点后三位)
(3)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用0.40molH2(g)和0.40molC8H8(g)合成C8H10(g),当有30kJ热量放出时,该反应中H2的转化率是 。 此时,该反应是否达到了平衡状
态? (填“是”或“否”)
Ⅱ.工业上以高温水蒸气作为反应体系的稀释剂(不参与反应),C8H10(g)的平衡转化率与水蒸气的用量、体系的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I、图Ⅱ所示。
(4)由图I可知,T1 T2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由图Ⅱ可知,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水蒸气的用量越大,平衡转化率将 (填“越大”、“越小”或“不变”),原因是









19. (15分)I 某温度时,水的离子积为KW=1×10-12 (mol/L)2,则该温度 25℃(填> = 或<)。在此温度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H+浓度为1×10-10mol/L,则该溶液的pH可能为 。
II 25℃下列四种溶液:①100mL 0.1mol/L H2SO4溶液 ②100mL 0.15mol/L HCl溶液 ③100mL 0.2mol/L CH3COOH溶液 ④200mL 0.1mol/L CH3COOH溶液,其中pH最小的
是 (填序号,下同),由水电离的H+浓度最大的是 ,与足量的Zn反应,生成H2最少的是 。已知某温度下,醋酸的电离常数为4×10-5 ,求0.1mol/L CH3COOH溶液中的H+浓度约为 。
III 25℃时,为了证明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甲、乙、丙三名学生分别选用下列试剂进行实验:0.10mol/L的氨水、0.10mol/L的NH4Cl溶液、CH3COONH4晶体、酚酞试液、pH试纸、蒸馏水。
(1)甲学生用pH试纸测出0.10mol/L的氨水的pH为10,则认定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你认为这一方法是否正确? (填“是”或“否”),
并说明理由: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学生取出10mL0.10mol/L的氨水,用pH试纸测出其pH为a,然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再用pH试纸测出其pH为b,若要确认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则a、b应满足的关系(用含a、b的等式或不等式表示): 。
(3)丙学生取出10mL0.10mol/L的氨水,滴入2滴酚酞试液,显粉红色,再加入少量CH3COONH4晶体,氨水的颜色变(填“深”或“浅”) ;你认为这一方法 (填“能”或 “否”)证明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
20.(8分)某混合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如下表所示:
可能大量含有的阳离子 H+、Ag+、Mg2+、Al3+、NH、Fe3+
可能大量含有的阴离子 Cl-、Br-、I-、CO、[Al (OH)4]-
为探究其成分,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
取一定量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n)与加入氢氧 化钠溶液的体积(V)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①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其对应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一定不存在的阴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写出沉淀减少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10分)硫酸工厂周围的空气中有较多的二氧化硫。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定空气
中二氧化硫的体积分数设计了如下两个方案:方案一:取标准状态下的空气V L(内含N2、O2、CO2、SO2等),缓慢通过足量溴水,在所得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后,过滤,将沉淀洗涤、干燥,称得其质量为m g。
请回答:
(1)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 。
(2)过滤后,若在滤液中加入硫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

(3)过滤后,一般要用蒸馏水洗涤沉淀2—3次,以除去附在沉淀上的可溶性物质。请说明应通过什么方法验证可溶物质是否已被除尽(要求:实验过程、使用的试剂、现象及结论)



方案二:如右图所示,装置中反应管内装有碘的淀粉溶液。按设计意图,将空气(内含N2、O2、CO2、SO2等)通过此装置时,其中的SO2被吸收,量气管内增加的体积为其余气体的体积。
(4)反应管内溶液蓝色消失后,没有及时停止通气,则测得的SO2的含量 (选填“偏高”、“偏低”或“不受影响”)。
(5)反应管内碘的淀粉溶液可以用下列 (填代号)代替。
A.NaOH溶液 B.酸性KMnO4溶液 C.Na2SO3溶液 D.BaCl2溶液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测试答案
1 A 2 B 3 B 4 C 5 B 6 C 7 D 8 D 9 B 10 D 11 A 12 B 13 A 14 C 15 A 16 C
17.共13分,第一空1分,其余2分
(Ⅰ)①阳极
②4 H++2 Cl-+MnO2△==Mn2++Cl2↑+2H2O
③C(Cl-)>C(NH4+)> C(Na+)>(OH-)> C(H+) 0.05
(Ⅱ)①O2 +4e- = 2O2-
② 1 ac
18.共14分,每空2分
1 0.0035mol.L-1.min-1
1 0.053mol.L-1
1 60% 是
1 大于
1 越大 随着水蒸气的加入,扩大了容器的体积,相当于对反应体系减小压强,平衡右移,转化率增大
19. 前5与后3均为1分,其余2分
I > 2或10
II ① ④ ② 2×10-3mol/L
III (1) 是 pH为10,则c(OH-)为0.0001 mol L-1.若是强电解质,则0.10 mol L-1氨水溶液中[OH-]应为0.10 mol L-
(2) a-b<2
(2) 浅 能
20.每空2分①H+、NH、Al3+ ; 2:3:1 ; CO、[Al (OH)4]-
②Al(OH)3+OH [Al (OH)4]-
21.每空2分(1)使生成的SO42-完全转化为沉淀 (2分)
(2)所加入的BaCl2溶液过量,SO42-已完全转化为沉淀(2分)
(3)取最后一次滤出的洗液少量于一试管中,滴入AgNO3溶液。若溶液变浑浊,则可溶性物质还未除尽;若溶液仍澄清,则可溶性物质已除尽。(2分:操作、试剂1分,现象和结论1分)
(4)偏低 (2分) (5)B (2分,多选或错选都不得分)






PAGE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