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专题五 人口与城市
超级预测
知识预测>
本专题的知识点有:人口增长模式,人口迁移,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化进程及特征,城市环境问题。通过对2009年、2008年全国及新课标地区高考文综试题分析,2010年高考这些知识点不能取舍,也难侧重,备考时,应按课标要求一一落实。我国是人口大国,控制人口增长卓有成效,人口迁移形成的民工潮声势浩大,城市化进程举世瞩目,城乡规划日益受到重视,城市环境问题也很突出。本专题内容与我国国情结合紧密。从理论联系实际,学习有用的地理的角度出发,本专题的考点多,实战性强,须重视。21世纪教育网
能力预测>21世纪教育网
备考本专题要有理论联系中国实际的能力,要针对每一理论多思考中国的实际情况,要具备读文字材料和图表材料提取信息、分析综合和图文转换的能力。
赋分预测>
预测本专题内容在2010年高考中分值在5分左右。
题型预测>
预测2010年高考中,本专题内容以选择题题组形式为主,多以坐标图、柱状图、区域图、表格等方式呈现信息。21世纪教育网
超值储备
知识能力储备>
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1)主要特点
人口增长模式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人口增长特征
原始型 高 高 低 缓慢
传统型 高 低 高 迅速
现代型 低 低 低 缓慢
(2)地区分布
①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主要分布于极少数落后地区。21世纪教育网
②传统型人1:3增长模式主要分布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③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主要分布于发达国家。21世纪教育网
④目前全球总体人13增长模式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⑤目前我国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2.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原因
(1)由原始型向传统型转变,是由死亡率的下降造成的。
(2)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是由出生率的下降造成的。
3.确定人口增长模式。判断所属国家21世纪教育网
(1)从数值上确定:由于目前世界上的国家其人13增长模式主要属于传统型和现代型,而这两种模式的自然增长率明显不同,因此,只要从人口自然增长率数值的不同上进行确定就可以了。
若自然增长率小于l%,则人口增长模式多为现代型,多属于发达国家。若自然增长率大于l%,则多为传统型,属于发展中国家,其中,自然增长率若在1%~2%之间,则主要是亚洲和拉丁美洲的国家,若自然增长率大于2%,则主要是南亚、非洲地区的国家。
(2)特殊国家:我国的人口增长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21世纪教育网
①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生率急剧下降,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
②目前,我国的人l:3自然增长率小于1%,属于现代型,与发达国家相同。
4.计算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1)若提供了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则自然增长率=出生率一死亡率。
(2)若提供了不同年份,不同时期的人口总数,则自然增长率=(某段时期末的人口总数一某段时期初的人口总数)/某段时期初的人口总数Xl00%。21世纪教育网
(3)若提供了几个地区的人口总数和自然增长率,要求计算这几个地区的平均自然增长率,一定不要简单地将各地区的自然增长率相加而进行平均。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将这几个地区人口增长或减少的总数求出来,再除以这几个地区的人13总数,这样计算的结果才是正确的答案。
5.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
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是由两个方面决定的,即人口的自然增长(自然增长率)和人口的机械增长(人口迁移),所以,分析某一国家或地区人l3数量的变化,这两个方面都要考虑,它们的和才是真正的人口变化数量。一般来说,经济发达地区自然增长率较低,人口迁入较多,如发达国家,我国的广东、上海、北京等;经济落后的地区,自然增长率较高,人口迁入较少,如发展中国家,我国的西部省份。21世纪教育网
6.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存在人口问题。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主要是由人口增长过慢造成的,而发展中国家则主要是由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两类国家存在的人口问题
主要有:
(1)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年轻化,从而带来影响经济发展、增加环境压力、就业困难等问题。
(2)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从而带来劳动力不足,社会养老负担过重等问题。
(3)中国的人口问题:21世纪教育网
①人口增长模式初步处于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为特征的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
②我国人口基数大,2004年底人121总数达l3亿。21世纪教育网
③人口增长率趋于下降,但是人口增长总量仍然很大,每年净增长量达l200多万。
④人l21集中分布在黑河一腾冲一线以东的东部地区。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
⑤农村人口比重大,城市人口比重小。21世纪教育网
7.世界的人口分布
(1)四大人口稠密区:东亚、南亚、北美洲东部、西欧。
(2)三大类人口稀疏区:高山寒冷地区、干旱沙漠地区、赤道湿热地区。
8.能正确理解城市化的概念21世纪教育网
城市化是指人l:3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它是城市不断发展扩大的一个长期的过程。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正处在城市化进程的标准,也就是城市化的标志有三个: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2)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21世纪教育网
(3)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9.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1)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低、速度慢。
(2)加速阶段:城市化速度快,出现一系列的城市问题,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3)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速度趋缓甚至停滞,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10.正确理解两类国家的城市化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区别,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城市化水平不同: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一般在70%以上,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多在50%以下。
(2)城市化速度不同:发达国家较缓慢,甚至停滞,发展中国家较快。
(3)所处城市化进程的阶段不同:发达国家处在后期阶段,发展中国家多处在加速阶段。
(4)产业结构不同: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多是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多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21世纪教育网
(5)发展趋势不同:发达国家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
11.正确理解中国城市化的特点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既有自己的特点,也有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共同特点。用表格整理如下:21世纪教育网
项目 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特点
在城市化速度方面 快,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
在城市化动力方面 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
在产业结构变动方面 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变
在人口流动方面 由内地流向沿海,由山区流向平原,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由农村流入城市,其中70%流人大中城市
在城市建设方面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在环境生态保护方面 环境和生态保护虽然采取了许多措施,城市生态环境也得到初步改善,但仍不容乐观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基本协调,但也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就业问题是城市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首要问题
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工业是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能够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并为服务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城市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的关系尤为密切,应大力促进工业化进程
附:我国城市发展趋势21世纪教育网
(1)城市经济逐步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2)大型中心城市加速发展,辐射带动功能显著增强;(3)有更多的农业人口进入城市或当地的小城镇;(4)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城
市现代化水平;(5)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构建和谐的人居环境;(6)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治理各种“城市病”。
方法技巧储备>
1.人口增长模式的判别方法
(1)“高低高”模式和“高高低”模式的区别:传统“高低高”模式和“高高低”模式的主要差别在于“高低高”模式的出生率下降和死亡率较低,尤其是死亡率明显下降,使自然增长率上升,增长率明显高于“高高低”模式。
(2)“高低高”模式和“低低低”模式的区别:“高低高”模式和“低低低”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高低高”模式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高于“低低低”模式,“低低低”模式的自然增长率一般低于l.0%。
[例1]下列国家和地区中,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图5—1中第二阶段的是 ( )
A.美国、加拿大 B.澳大利亚、韩国21世纪教育网
C.巴西、埃及 D.中国、新加坡
[剖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由图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发生相应的变化。依据其变化特征,可以把人口转变分成三个阶段,依次是“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目前我国已进入“现代型”,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处于“现代型”,广大发展中国家还处于“传统型”。 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C
2.人口迁移的判断方法
人口迁移的定义中给出了判断人口迁移的三个标准,即空间位移、居住地变更和时间限度,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人口移动才能称为人口迁移。
(1)空间位移:只有发生空间移动的人口现象才可能构成人口迁移,但人们总是在不断地进行空间移动,不是所有的人口移动都是人口迁移,如人口流动就不是人口迁移。
(2)时间限度:只有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变化的人口移动才能构成人El迁移。迁移的时问间隔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有的具有确定时间长度,如l年、5年或l0年;有的可以更长。如人们每天在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的通勤往返、外出购物、旅游、出差等都不属于人口迁移;游牧民的迁徙、季节工的季节性流动,有两处或多处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之间的流动,也不属于人口迁移。21世纪教育网
(3)居住地变更:人121迁移必须以居住地的改变为条件,即迁移发生前后人们的居住地各不相同,而居住地的改变,包含有人口迁移必须超过“一定距离”的含义。“一定距离”目前也没有统一的标准,通常人们用是否超越某种特定行政区域界线作为判断某一人口移动是否为人口迁移的标准。超越行政区域界线为人口迁移,否则不是人口迁移;跨国界的人口迁移为国际人口迁移,跨省界的人口迁移为省际人口迁移,依此类推。
[例2] 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说法是 ( )
A.凡人口在两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
B.国际旅游属于人口迁移范畴
C.我国大学生赴欧美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属人口迁移
D.属于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可能在1000千米以上
[剖析] 人口迁移的概念是指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国际旅游没有改变居住地,不属于人口迁移;而人口在两地间的空间移动,也不一定改变居住地;人口迁移的距离并没有一个限制标准,不属于人口迁移的判断依据。
[答案] D
3.人口金字塔的判读方法及应用
人口金字塔又称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是直观地表示人口性别和年龄结构的横列式条形图,便于说明和分析人口现状、类型和未来发展趋势。其画法是将各年龄男子与女子人数(或百分比)按“男左女右”分别在纵轴左右断成并列的横条形,按年龄顺序“下小上老”排列。
(1)人口金字塔的类型21世纪教育网
人口年龄构成和人口金字塔基本上可分为三种类型,即:①年轻型——年轻人比重大,塔形下宽上尖(如图5—2中的左图);②成年型——除极老的年龄组外,各年龄组人数差别不是很大,塔形较直,只在高龄部分(即塔尖)急剧收缩(如图5—2中的中图);③年老型——年轻人比重小,中年以上比重较大,塔形下窄上宽(如图5—2中的右图)。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上述三种类型相应的为:①增长型;②静止型;③缩减型。这三种人口金字塔基本形态都比较稳定,大多数情况下,由于人口生育和死亡水平的变化以及迁移和战争等因素的影响,人口金字塔存在着一些变化和过渡形态,如纺锤型、葫芦型、圣诞树型。
(2)应用
人口金字塔图能够直观、形象地表示人口的年龄构成和性别构成,通过人口金字塔图可以看出某国家(地区)人口百余年来的发展历史和未来数十年的发展趋势。据此图还可判断不
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21世纪教育网
[例3] 根据A、B两国的人口金字塔图,回答下列问题。
(1)儿童占有较高的人口百分比的是 国,老人占有较高百分比的是 国。
(2)若A国的人口仍无控制的迅速增长,20年后,该国面临的主要难题有 , 。
(3)若B国人口按现有趋势发展,则该国的就业人口主要从事 产业的工作,若干年后该国面临的问题主要有: , 。
[剖析] 本题通过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考查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第(1)题,儿童与老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可以根据相应年龄段的男性人口数与女性人口数之和及所在国的人口总数进行对比得出;第(2)题,A国儿童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很高,20年后,他们会成为劳动力并进入婚育阶段,会对资源利用与就业造成影响;第(3)题,B国老年人口比例大,未来出现的问题可从人口老龄化的不利影响方面来思考。
[答案] (1)A B21世纪教育网
(2)人均资源减少 就业困难(或经济与生活水平下降)
(3)第三 人口老龄化 劳动力不足
4.不同类型的工业区在城市中的区位分析
(1)掌握工业布局的基本原则
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可以有组织地布局在城区;用地规模大、轻度污染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严重污染、一时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城市的郊区,同时需要考虑盛行风向和河流的流向。
(2)分析一个城市的规划是否合理的条件
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分析:①交通是否便利;②工业用地是否合理;③卫生防护带是否合理;④占用良田是否多;⑤居民区是否离开了污染源;⑥与旧城市的关系是否合理。此外,城市的远期发展余地是否较大,各部门间是否便于协作,也是判断城市各功能用地布局是否合理的标准。21世纪教育网
[例4]读图5—4回答下列问题。
(1)城镇污染物的来源有现状图中的 ,规划图中的 。
(2)与现状图比较,规划图中的①一⑦点、铁路、公路和绿化带的布局,哪些是合理的
[剖析]第(1)题,首先看图例,找出排污企业有①火电厂(大气、固体废弃物)、②水泥厂(大气)、③造纸厂(水源)及⑦印染厂(水源),然后根据题目设置的情景在两幅图中找出相
应的序号即可。21世纪教育网
第(2)题,①火电厂和②水泥厂应当布局在盛行风向的下风向或垂直方向的郊外,且应有绿化带与城区隔离;③造纸厂和⑦印染厂应当布局在城市水源的下游;④无线电厂属于廉价劳动力指向型企业,应当布局在居民区内,利于工人上下班;⑤自来水厂要求水质好,无污染,应当布局在城市河流的上游;⑥学校应当布局在环境优美的地区;铁路和公路不仅产生噪声污染和大气污染,还会加重城市交通负担,不应通过城区。
[答案] (1)①② ①②③⑦
(2)①③④⑤⑥及铁路、公路、绿化带的布局是合理的。
易混易错储备>
1.生育率与出生率的区别
生育率和出生率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许多学生易将其混淆。二者联系在于生育率是出生率的基础,一般情况下生育率水平高,出生率水平也高;其区别在于生育率表现的是新出生人口与育龄妇女的关系,而出生率表现的是新出生人口与全体人口的关系,生育率大于出生率。生育率和出生率用公式表示为:
生育率= HYPERLINK " http://www.21cnjy.com" EMBED Equation.3 ×100%
出生率= HYPERLINK " http://www.21cnjy.com" EMBED Equation.3 ×100%
2.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区别
相同点:人口迁移和人l21流动均属于人l51移动,都有空间位置变动的特征。
不同点:①时间限度不同。只有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变化的人口移动才能构成人口迁移。迁移的时间通常在一年以上。而人口流动一般指离家外出、工作、读书、旅游、探亲等短时问(一般在一年以下)的人口移动,包括周期流动(季节流动)和往返流动(每日流动)。②居住地是否变更。人口迁移必须以居住地的改变为条件。人口迁移是以寻求新居住地为目的的非暂时性人口移动。而居住地的改变,必须超过“一定距离”,通常指超过某种特定行政区域界线,否则就不是人口迁移。而人口流动只是暂时离开居住地,并未改变定居地。
3.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它决定着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因此,环境人口容量可以简单地看成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21世纪教育网
而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人口数量。因此,两者的人口数差别很大。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在许多学生看来相同,也有一些学生将二者的特点混淆。辨别二者时可从概念上理解区分。合理人口容量即一个地区人口数量保持在多少才最适宜,最早是从经济或福利的角度提出的,主要讨论的是区域最佳的人口规模或理想人口规模;而环境人口容量主要研究的是一个地区可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合理人口容量要小于环境人口容量,如世界合理人口容量为60亿人,环境人口容量为ll0亿人左右;中国合理人口容量为8—9亿人(另一说7亿左右),环境人口容量为l6亿人左右。
在本问题上易产生以下两个误区:①资源贫乏的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一定很小。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但一个国家的环境人口容量还与其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和生活消费水平有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不仅仅取决于本国的资源,也包括利用国外或地区外的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如果一个国家开放程度高,经济、技术力量强,利用外部的资源多,也可大大提高其环境人口容量。②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人们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结果也存在较大差异,因而研究环境人口容量意义不大。尽管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并不排除在一定历史阶段内,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对确定性,在假定制约因素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可以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的估计。研究环境人口容量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环境与人口的关系,有利于人们了解各种环境问题,促使人类自觉地保持与自然环境的良性平衡关系。
4.对比分析三个概念:城市功能活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和城市地域结构
城市功能活动即城市中的各种经济活动,如工业生产、商业贸易、居住休闲、文化教育、行政管理等等。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是指城市功能活动之间发生空间竞争而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而形成的区域,如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文化区、行政区等。
城市地域结构是指在经济、社会、历史和政策等因素作用下,城市功能分区在空间中的分布与组合。21世纪教育网
在同一城市中,不同的功能区在城市中的分布不同。不同的城市由于受城市性质、城市发展历史及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城市内部功能区的分布与空间组合的表现也不同,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城市地域结构特点。尽管每个城市的功能分区结构并没有固定的模式,而且各具特色,但是彼此之间也有一些共同的地方,城市地域结构有多种模式。
5.对比理解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与城市功能分区
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是指对城市土地资源不同的开发利用,如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用地、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及其他公共事业用地、农业用地和水面等。
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区位是有差异的,差异愈大,各种用地之间的分化趋向就愈强,这种倾向叫功能的分化。由于这种功能分化,城市某一地区以某一种功能为主形成了功能区。
6.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21世纪教育网
城市化一般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是城市化的不同表现阶段。
郊区城市化:二战之后,若干发达国家从乡村到城市人口迁移逐渐退居次要地位,一个全新的规模庞大的城乡人口流动的逆过程开始出现。据统计,几乎4 000万人(占全美人口1/5)的美国人因变换工作及其他原因,每年至少搬家一次,而人口的主要流向是城市中、上阶层人口移居市郊或外围地带,这就是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大城市人口外迁出现了新的动向,不仅中心市区人口继续外迁,郊区人口也向外迁移,出现了人口负增长。这就是说,整个大都市区出现人口负增长,人们迁向离城市更远的农村和小城镇,国外学者将这一过程称之为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面对经济结构老化,人口减少,美国东北部一些城市在20世纪80年代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积极开发市中心衰落区,以吸引年轻的专业人员回城居住,加上国内外移民的影响,l980--1984年间,就有纽约、波士顿、费城、芝加哥等7个城市在市区内实现人口增长,出现了所谓的再城市化。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31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8 页 (共 10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