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专题十二 自然灾害与防治
超级预测
知识预测>
分析2009年、2008年全国及新课标地区高考文综地理试题,预测2010年高考涉及本专题的考点主要有: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文灾害的成因、分布、危害及防治措施。多以近年发生的自然灾害的地理事实为背景材料考查,具有明显的生活性、时代性特征,多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21世纪教育网
能力预测>21世纪教育网
试题以图文资料方式呈现信息,考查考生区域定位和图文信息提取能力,考查调动考生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相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考生环保和防灾减灾的意识和能力。
赋分预测>
2010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中,涉及本专题分值l0分左右。
题型预测>
以综合题形式为主,往往以自选题出现。21世纪教育网
超值储备
知识能力储备>
1.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1)自然灾害的类型
四大圈层中的物质运动和异常变化分别形成了不同的自然灾害。
①大气圈中有热带气旋、干旱、寒潮、暴雨、雪灾、霜冻等气象灾害。
②水圈中有洪涝、风暴潮、内渍等水文灾害。
③岩石圈中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④生物圈中有病害、虫害、鼠害等生物灾害。
(2)自然灾害的分布
全球自然灾害在空间上呈现带状分布,称为自然灾害带,主要有两大自然灾害带。
灾害带 主要的自然灾害
环太平洋沿岸几百千米宽的自然灾害带 火山、地震、台风、海啸、风暴潮
北纬30°—50°之间的环球自然灾害带 水旱、风暴潮、台风,山地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
2.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21世纪教育网
3.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21世纪教育网
自然灾害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形成的灾害是有巨大的差异的,人类活动也会对自然灾害有诱发作用,总结如下:
影响灾情大小的因素主要有三个:经济发展水平、灾害种类(强度)、减灾能力。一般而言,经济发展水平、灾害种类(强度)与灾情成正比,减灾能力与灾情成反比。
人类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由于在以上三因素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成灾特点是不同的。
4.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
(1)主要的地质灾害 、
灾害 成灾原因 基本知识 基本特点 危害
地震 内力作用 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的地面震动 震级:衡量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烈度:衡量地面受到影响和破坏程度,主要取决于震级,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等相关 分布广泛、危害大 在地震波的冲击下发生建筑物破坏、倒塌,并由此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滑坡 外力作用︵斜坡重力作用︶ 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 受三个基本因素控制:不稳定的山坡形态、软弱面的存在和破坏平衡的触发作用 破坏或掩埋农田、建筑物、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泥石流 山区暴发的饱含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受三个基本因素控制:充足的水,足够的堆积物,足够的地表和沟谷坡度 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
(2)主要的气象灾害
灾害 成因 在我国的时空分布 主要危害
洪涝 长期降雨积水淹没低地或江河洪水泛滥 主要发生在南方和东部地区。春季在珠江流域,夏秋季在江淮地区和北方 淹没工厂和农田,造成作物减产;影响交通;有的会危及人民的生命
干旱 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 华北地区多春旱,长江中下游地区多伏旱 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台风 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每年的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广东、海南、福建、浙江等省区 主要由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
寒潮 由强冷空气迅速人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 主要发生在冬半年。由东北到海南依次变弱 强烈的大风降温天气使农作物和牲畜受到冻害,交通、通讯和建筑物受到很大影响
5.我国六个灾害带
灾害带 范围 灾害种类 危害
海洋灾害带 东部和南部海域 台风、风暴潮、赤潮 对海洋渔业、石油平台、船舶、港口造成灾情
东部沿海灾害带 连云港以南的东南沿海地区 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海水入侵 对城市、港口、海水养殖场造成灾情
中部灾害带 地势第二级阶梯 暴雨、洪水、地震、滑坡、泥石流 对农业、交通设施与建筑物造成危害
东部灾害带 地势第三级阶梯 洪涝、旱灾、病虫害、霜冻、地震 对农业和城市危害严重
西北灾害带 西北内陆的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西部地区 地震、沙尘暴、霜冻、干旱、病虫害 对绿洲农业、城市建筑、畜牧业造成危害
青藏高原灾害带 西藏、青海和四川西北部 暴风雪、地震、寒潮、雪崩 对畜牧业造成危害
6.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1)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21世纪教育网
(2)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21世纪教育网
(3)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21世纪教育网
7.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
(1)我国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地形上以山地为主,导致地质灾害频发。
(2)我国地域辽阔,季风气候不稳定,致使气象灾害多发。
(3)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河流落差大,东部平原、低地人口集中,致使水文灾害多发。
(4)我国自然环境复杂多样,有害生物种类繁多,致使生物灾害多发。
8.防灾与减灾
方法技巧储备>
1.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总结
我国有些地区,由于常常出现的自然灾害较多而成为自然灾害多发区。由于自然灾害之间有相互联系的特点,因此,某一地区多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是由一种主要的自然灾害而引发了其他的自然灾害,从而使得多种自然灾害同时发生。因此,抓住该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结合该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再结合该地区的地形地势、海陆位置、气候等特点,就能分析出该地区易发生哪些自然灾害,原因是什么。
下面,分析一下我国几个自然灾害多发区的各自然灾害的关联性。
(1)华北地区:最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有干旱、寒潮、沙尘暴、洪涝、农作物病虫害等。
华北地区地处我国北方,为温带季风气候,由于夏季风的强弱不定,而使得降水的年际、年内变化都很大,因此,旱涝灾害频发,再加上距冬季风发源地较近,地势平坦,因此,冬春季节强劲的冬季风带来了多种灾害。所以,这些灾害主要是由气象灾害造成的。
其关系表示如下:21世纪教育网
(2)西南地区:最常发生的地质灾害为地震、滑坡、泥石流,而这些灾害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再加上气候和地形的特点,就造成了这里多种地质灾害的群发性特点。
(3)东南沿海地区:多发的自然灾害有台风、洪涝、风暴潮等,这主要是由于气象灾害——台风引起的。
2.结合自然灾害成因。理解和记忆中国自然灾害的分布21世纪教育网
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受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因而其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学习时,要结合自然灾害的成因及不同地区的环境特点,找出规律,以加深理解和记忆。例如滑坡、泥石流都主要由重力作用形成,主要分布在山区(西南地区、青藏高原东南部);地震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华北的活动构造带上,西南伴随地震、暴雨引起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山洪的集群发生;沙漠化的形成与干旱气候有密切关系,因此主要发生在西北地区(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高原、宁夏、河西走廊);多发生在春、秋两季的干旱,主要分布在西北、黄土高原和华北;多发生在夏季的暴雨、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广阔的东部季风区,集中在七大江河流域;森林火灾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林区,多发生在冬春干旱季节;东北平原由于纬度高,又紧靠冬季风源地,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气温低。因而都成为低温冻害的多发区。21世纪教育网
3.自然灾害的自救和预防
(1)洪水应急措施
①尽量逃向高处,登上坚固建筑的屋顶、大树、山岳和高坡等。
②如果不能逃脱,要借助家中的木制家具或尽可能抓住木板、树干等漂浮物,尽量不让身体下沉,等候救援。
③警惕和防止被毒蛇、毒虫咬伤以及倒塌电杆上电线的电击。
(2)风灾自救的重点是不要外出,尽快回家,隐蔽在室内或地下,或野外的低洼处。
(3)滑坡、泥石流大多发生在持续暴雨后,山区、半山区的村庄,在暴雨过后应格外警惕滑坡现象的发生。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头部。泥石流的面积一般不会很宽,可根据现场地形,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逃避。在山区扎营,不要选在谷底排洪的通道,以及河道弯曲、汇合处。
(4)大雾和沙暴均属于大气能见度低的灾害性天气。如果遇到大雾天气,尽可能减少驾车出行或减速慢行;如果遇到沙暴天气,出行时准备好防风用品,如风镜、口罩等,用以保护眼睛和口鼻。21世纪教育网
易混易错储备>
1.自然灾害和自然异变
判断一些现象或事件是否属于自然灾害,关键是看其是否以自然异变为诱因,有人、财等承灾体(如以下图表所示)。
| 定义 属性 衡量标准 关系
自然异变 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或异常 单一的自然属性 变异程度或强度 自然灾害是自然异变与人类相互作用的产物。自然异变本身无所谓成灾和危害,只有当他们作用于人类及其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上,并使之造成损失,才成为灾害
自然灾害 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 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
2.3S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主要特点、功能 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RS) 观测范围广、信息获取量大、获取速度快、实时性好和动态性强等特点。空间上:多波段、 多时相和全天候; 时间上:同步观测 监测沙尘、台风、暴雨等灾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利用遥感影像可以迅速地发现一些突发性灾害,如赤潮等;在交通不便、人迹罕至的地区可以展现遥感作为灾害监测“千里眼”的优越性;在灾害发展过程中和消除后,对灾害发生的规模、速度以及是否复发进行监测
全球定位系统(GPS) 采集某点经纬度和高度,以便实现导航、定位、授时等功能 交通导航、绘制地图、人员求生、地震监测等诸多方面
地理信息系统(GIS) 对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空间数据分析,具有空间定位、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功能 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报预警、动态监测、灾害发生成因与规律分析、灾害损失调查、灾情评估,为制定减灾预案和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依据
RS 和GIS结合 信息获取和空间分析结合 灾前:圈定危险区,对危害程度作出评价,指导防灾活动;灾中:实况监测并作出评价,指导抗灾活动;灾后:评价损失,指导救灾活动
3.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21世纪教育网
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环境问题是主要由人类活动而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等现象。
自然灾害的发生原因是大自然,环境问题的发生原因主要是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的破坏和影响的速度很快,而环境问题对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则速度相对较慢。自然灾害只能预防和治理,环境问题则可以是通过人的努力而避免发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9 页 (共 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