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问题出发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从条件出发展开思考,分析并解决相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发展分析、归纳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2、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简单的一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简单的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本单元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灵活的运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3、重点难点
重点: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
难点:策略的体验与理解。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
猜谜活动,趣味导入
1.出示谜题。
提问:谁能说说是根据什么猜出来的。
小结:同学们解决猜谜问题很有策略,其实解决数学问题也一样需要策略。
4.1.2
教学例题,感悟策略
1.出示:“我最喜欢吃铜锣烧了,到大雄家的第一天就吃了30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吃5个。小朋友,你知道我第三天吃了多少个吗?第五天呢?”
提问:题中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2.理解条件的含义。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
第二天比第一天多吃5个。
第三天比第二天多吃5个。
第四天比第三天多吃5个……
3.动手摆一摆。
请大家观察一下,第五天比第一天多了几个五。第六天呢?第七天呢?
小结:在这样一个简洁的条件的背后,蕴藏着这么丰富的数学信息,所以我们在读题的时候一定要读清楚、想明白。
4.说思路。
提出要求:理解了这两个条件的意思,你打算怎样解决?同桌两人互相说说。
5.组织交流。
6.沟通填表与列式的关系。
提问:无论是列表求出结果,还是列式求出结果,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小结:我们就是这样,从两个相关联的条件想起,按照一定的顺序一步一步往下推,直至最终解决问题。从条件想起,就是我们解决问题常用的策略。
4.1.3
变式沟通,形成策略
1.出示问题。
我最喜欢吃铜锣烧了,到大雄家的第一天就吃了45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少吃5个。小朋友,你知道我第三天吃了多少个吗?第五天呢?
2.仔细观察。
提问:有什么发生了变化?能具体说说看吗?能不能够跟刚刚一样,抓住条件,一步一步往下推呢?
3.组织核对汇报,重点突出学生的思路。
4.小结:无论条件怎么变,我们都是用今天刚学的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策略,根据数量间的关系,一步一步往下推,直到最后解决问题。
4.1.4
类比应用,巩固策略
1.出示问题。
“一个皮球从16米的高处落下,如果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第3次弹起多少米?第4次呢?”
提出要求:那你能不能运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来思考呢?
2.学生自练。
3.交流汇报。
4.1.5
课堂练习,运用策略
1.出示题目。
“18个小朋友站成一排,从左往右数,芳芳排在第8;从右往左数,兵兵排在第4。芳芳和兵兵之间有多少人?”
提问:你看见18个小朋友了吗?你能根据条件在图中标一标找到答案吗?
2.学生动手操作。
3.学生展示并讲解,教师课件展示。
4.追问:画图标出条件对于我们解决这问题有什么帮助?
5.逐步出示条件。
6.出示完整条件。
猜想:从第几个开始就画不下了?
7.画图验证。
4.1.6
回顾反思。
今天我们又一起学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希望生活中的你们,能用这些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去解决我们遇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