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2.认识吨-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2.认识吨-苏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1-28 16:14: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认识吨
一、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使学生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以及空间感受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培养用吨这个单位估计物体质量的能力。
2.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吨的认识”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的基础上进行的,重点是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吨的含义,知道“1吨=1000千克”;结合生活经验和简单推算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正确建立1吨有多重的质量观念是有一定难度的。一方面,“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1吨的物体很重,学生在生活中接触的机会不多。另一方面,学生认识吨,不可能像体验1克、1千克那样直接拎一拎、掂一掂,只能靠间接体会。
基于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我们认为,“吨的认识”的教学应从学生经验出发,广泛联系现实生活;精心设计多样化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沟通新旧知识联系,完善认知结构;结合实践应用加深对物体质量及其计量方法的理解。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教学难点: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
四、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
【导入】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情境导入,复习旧知
小朋友们,你们爱吃水果吗?老师也爱。上周末杨老师刚去农副产品交易市场购买了一些水果。让我们跟着镜头一起去市场的水果区看看吧。在这到处能看到一箱箱、一袋袋的水果,来到其中1个摊位前,看:
这个苹果大约重200( )
杨老师在这个摊位选购了1箱苹果,这箱苹果大约重5( )
在卸货区停了一辆辆大卡车,车上装了一筐筐的苹果,这辆大卡车能装多重的苹果,谁知道?(10t)
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表扬:你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
一只苹果用克作单位,一箱苹果用千克作单位,一卡车苹果就用吨作单位,(板书:吨)吨可以用字母“t”表示(板书t)。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吨。关于“吨”你想知道些什么?
(引导语:不错,谁还有不同的问题;好的;可以,还有不同问题吗?)
预设1:1吨有多重呢?哪些物体是1吨?
预设2:吨和我们前面学过的千克和克有什么关系呢?
预设3:什么情况下计量物体的重量需要用“吨”?
小朋友们主要提了这几个问题:什么时候用“吨”,1吨有多重?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
活动2
【活动】直接体验、初步认识
1.明确要求
我们先来研究1吨有多重。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1袋重25千克的大米,请每个小组从组长开始按1、2、3、4……的序号轮流搬一搬,尽力而为,实在搬不起来就不要勉强,试过后就回座位。
2.学生体验
回到座位的同学可以在小组中说说感受。
3.交流感受
谁来说说你刚才搬1袋大米的感受?(3人)
预设:很重、非常重、搬不动
老师来问问班里的大力士,你的感觉呢?
预设1:还可以。
评价:力气真大,不愧是大力士。
预设2:有点重。
评价:你搬起来了吗?(搬起来了)挺厉害。
现在老师把2袋25千克的大米堆一起,你还能搬起来吗?想不想挑战下?现在感觉怎么样?
4.推算
刚才我们每个小朋友都试着搬了1袋大米重(25千克),大力士挑战了2袋大米重(50千克),那4袋呢?(100千克)
100千克大米谁还能搬起来?
不要说小朋友了,一个大人一般都搬不起来,请看!
播放视频。
激趣引导:100千克这么重,告诉你们,它离1吨还远着呢!
4袋大米重100千克,8袋呢?(200千克)像这样我们继续往下数。(300千克、400千克、500千克……)
10个100是1000,40袋这样的大米重1000千克,1000(停顿)千克也就是1(停顿)吨。
1(停顿)吨=1000(停顿)千克。
把这40袋大米堆起来,会是什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播放视频。
视频放完了,闭上眼想象一下40袋大米有多少,想出来了吗?
现在睁眼,说一说你觉得1吨怎么样?
5.回顾
回忆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认识1吨的?
1袋大米重25千克,2袋大米重50千克,4袋大米重100千克。
10个100是1000,10个4袋就是40袋,40袋大米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活动3
【活动】丰富体验,强化认识
1.体验,推算
接下来我们继续研究1吨有多重。老师准备给大家了重2千克的铅球、重5千克的苹果、重10千克的书。
小组活动前我们先来明确活动要求。
活动要求:
①拎一拎
从组长开始按序号轮流拎一拎自己小组的物品。
②填一填
完成小组活动记录单上的表格并填写结果。
③说一说
多少个这样的物品是1吨。
(3)小组活动后组织交流:
①我们一起来看第( )小组的学习单,你能看懂他们是怎样推算的吗?
根据刚才的推算我们可以知道……
小结: 500个2千克的铅球才重1吨。(板贴:500个2千克的铅球)
②我们再来看看第( )小组的学习单,选一个代表来说说你们小组是什么推算的吧。
你们同意他们的想法吗?
他们组的结论是……
小结:200箱5千克的苹果才重1吨。(板贴:200箱5千克的苹果)
③我们一起来看第( )小组的学习单。
预设1:推算有误
这样推算有什么问题?你有什么建议?
或仔细看这一组的推算,你有什么建议(方法),谁来评价下。
预设2:推算无误
仔细看他们的推算,你同意吗?
掌声通过。也就是说……
小结:100袋10千克的柚子才重1吨。(板贴:100捆10千克的书)
2.想一想
我们研究了这些物体都是1吨。
请看屏幕。(出示1头重500千克的牛、1桶重200千克的油)
填空:( )头牛重1吨;( )桶油重1吨。
(板贴:2头500千克的牛,5桶200千克的油)
提问:你是怎样想到的?(随机)
3.小结
学到这,你能说说1吨有多重了吗?
自由发言。
1吨有这么重,让我们闭上眼想一想:500个2千克的铅球,200箱5千克的苹果,100袋10千克的柚子,25千克的米要40袋,200千克的油要5桶,500千克的牛要2头。
活动4
【活动】估一估
估计一下,整个班级学生的重量有没有一吨
睁开眼,周围看一看,那我们全班同学的体重加起来有没有1吨呢?究竟有没有,我们可以估一估。
请组长拿出小组活动记录单,找到体重情况统计表,想想可以怎样估计小组中所有小朋友的体重一共多少千克?
是的,通常我们可以把这些数都看做跟它最接近的整十数,再相加。就让我们用这种方法估一估,算一算,把结果填入最后的合计一栏。
组长汇报,统计并计算得出结果。
通过我们的估计,全班同学的体重相加,有1吨重吗?
看一看,想一想,多少个小朋友的体重大约是1吨?
活动5
【导入】回顾反思,沟通联系
今天我们学习的吨和千克、克都是质量单位,你能排一排、理一理吗?
这样排你是怎样想的?
(优先选择)预设1:吨、千克、克(从大到小)
预设2:克、千克、吨(从小到大)
小结:的确,克用来计量比较轻的物体,如一个苹果、一个鸡蛋等;千克用来计量一般物品的轻重,如一个西瓜、一袋大米等;吨则用来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的物品,如一头大象、一头鲸鱼、一辆汽车运的货物、一个集装箱装的货物等。
学到这,你知道什么情况下要用吨作单位了吗?你有在哪见过吨吗?(随机)
课件出示:称比较重的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吨”做单位。
它们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1吨=1000千克,之前我们已经知道1千克=1000千克,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活动6
【练习】练习运用,深化认识
表扬过渡:大家的表现真让杨老师惊喜!相信大家对吨已经感到熟悉了,接下来就让我们用学到的新知识一起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吧。
1.针对性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或单位。
①犀牛重3000( ),也就是( )吨。
3吨, 3个1吨那么重,看来犀牛很重。
②汽车的载重是5( ),也就是( )千克。
如果用这辆车装载老师买了那种5千克1箱的苹果,能装多少箱?
引导1吨是200箱,5吨就有5个200箱,就是1000箱。
(2)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称这些动物的体重时,各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你能联系生活经验,把这些动物和它们的体重连一连吗?
学生各自连线后组织交流:这样连线,你是怎样想的?
2.应用性练习
①1吨已经这么重了,怪不得几吨重的大象没办法靠人力来称了。聪明的曹冲想到了用船称象,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现在我们有了这种设置在地面上的特殊的大磅秤叫“地磅”,它通常用来称卡车的载货吨数。(出示图片介绍)
这辆小汽车正在过称,它有1吨吗?(1150千克)
②生活中许多地方也都能看见吨。
卡车车身上的标识是每辆卡车的载重量。
粮站要运送6000千克大米和4吨面粉可以安排哪一辆车,你是怎样想的?
车开到这座桥前,你是小小检察员,你会让这辆卡车通过吗?
了解限重
超过限重,公路和桥梁容易损坏,甚至会出现危险。所以,公路边、桥梁旁都会立着这样的限重标牌。
活动7
【讲授】总结质疑,延伸拓展
1.今天我们认识了“吨”,你有什么收获要和小朋友一起分享?
自由发言
2.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大家课后可以留心观察,寻找吨、感受吨。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