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平邑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平邑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0-02-08 13:4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模块诊断与学分认证考试
高三地理试卷
  命题人 金鑫
第I卷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将选择题的正确答案填涂在答案卡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与II卷一并交
上。
3.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第I卷(选择题,60分)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答案的代号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2
分共60分。
山东是我国的粮食、棉花、花生生产大省。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地区逐渐形成了以花卉、蔬菜、水果种植为主的出口基地。据此完成1~2题。
1.山东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因可能有: ( )
①农民种植水果、蔬菜、花卉的收入比种粮收入高 ②山东对外交通发达,便于蔬菜、
水果、花卉及时外运营 ③山东自然条件适合发展水果、蔬菜生产 ④政府的引导和支
持⑤山东粮食生产过剩
A.①⑤ B. ①②⑤ C. ①②③⑤ D. ①②③④
2.近年来,我国原来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竞争力的蔬菜、水果等出口受阻,出现这种情况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国际市场对蔬菜、水果等的需求量下降
B.缺少完善的生产——销售渠道
C.我国蔬菜、水果等的生产成本提高
D.蔬菜、水果等产品化肥、农药施用过量,受“绿色贸易”壁垒影响
下图为世界某地区略图,读图回答3~4题。
3.在上右图所示地区的自然景观呈明显的 ( )
A.从沿海向内陆更替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赤道到两极更替的地域分异规律
C.从山麓到山顶更替的地域分异规律 D.没有明显的地带性分布规律
4.某生态学家到该地区进行生态调查,发现P点及其周边植被景观分布如图所示,该景观
的产生原因是 ( )
A.降水由P点向四周增多 B.地下水位由P点向四周降低
C.过度灌溉 D.过度放牧
读下面四幅地貌景观图,回答5~6题。
5.四种地貌中,其成因与岩石可溶性、温暖湿润的环境条件密切相关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6.①~④地貌景观分布的地区可能依次是 ( )
A.青藏高原、东欧平原、云贵高原、新西兰北岛
B.德干高原、东非大裂谷、黄土高原、亚平宁半岛
C.云贵高原、渭河谷地、准噶尔盆地、夏威夷群岛
D.云贵高原、河西走廊、山东半岛、台湾省
下图表示某河流一个水文站的气温、
降水状况及该河段补给类型,据图回答7~8题。
7.图例①所表示的补给类型为 ( )
A.地下水补给
B.雨水补给
C.冰雪融水补给
D.湖泊补给
8.该水文站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为: (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下图表示某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
过程,据此回答9~10题。
9.在II期,
A.人口增长很快 B.人口出现老龄化
C.人口增长停滞 D.人口平均寿命较低
10.在图示时期中,“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降低,高龄人口比例缓慢增加”的是 ( )
A.I B.II C.III D.IV
读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回答11~13题。
11.按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城市人口分布差异,上述四幅图的排序依次是  
A.a—c—d—b B.a—d—b—c C.c—d—b—a D.d—b—c—a
12.该城市在图示的发展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
A.城市环境得到改善 B.城市交通拥挤现象得到缓解
C.商业中心多分布在城区边缘 D.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
13.B图距市中心8千米处最可能是 ( )
A.园林区 B.行政区 C.工业区 D.住宅区
读某半球大气环流图,分析回答14~15题。
14.此时,图示半球所处的季节是 (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5.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可能在其周围出
现强低气压中心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6.下列现象说明城市环境已遭到污染的是 ( )
①城市大气透明度降低,雾日增多
②交通阻塞,住房拥挤
③树木草地的面积日趋缩小 ④城市树木生长不良,树叶早落现象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7.运费构成中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最小的是 ( )
A.原材料重量轻,产品价格低 B.原材料重量大,产品价值高
C.原材料重量大,产品价值低 D.原材料重量轻,产品价值高
下图为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某日我国地质灾害指数和限电指数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8-19题。
18.若图中所示现象同时出现,
最有可能发生的季节是 (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9.地质灾害指数和限电指数较高的地区,
天气状况分别可能是 ( )
A.沙尘暴、寒潮 B.干旱、台风
C.暴雨、高温 D.暴雨、低温
读洞庭湖区湖泊面积和容积变化统计表,回答20~22题
洞庭湖区湖泊面积和容积变化统计表
1949年
1954年
1958年
1971年
1977年
1984年
1995年
1997年
湖泊面积(亿km3)
4350
3915
3141
2820
2740
2691
2625
2145
容积(亿km3)
293
268
228
188
178
174
167
150
20.引起洞庭湖面积和容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①泥沙淤积 ②气候变暖壶 ③南水北调 ④围湖造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1.洞庭湖面积和容积变化带来的后果可能是 ( )
A.水体富营养化 B.湖区气温日变化减少
C.洪水调蓄能力减弱 D.湖区水循环速度减慢
22.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为准确及时地监测分析洞庭湖区的淹没范围,采用的现代
化技术是 ( )
①地理信息技术 ②全球定位技术 ③遥感技术 ④雷达监测技术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23.一座座桥梁成为雪域高原上靓丽的风景。在藏北高原没有河流和高山峡谷的部分地段也
架设桥梁,采取“以桥代路“的交通方式,这种设计主要考虑 ( )
①铁路沿线沟壑纵横 ②避免风沙掩埋铁路
③铁路沿线有多年冻土 ④为动物留出生态通道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读我国某山地等高线图(单位:米),回答24~25题。
24.下列有关说法,可信的是 ( )
A.b、c两点的相对高度小于400米
B.在b处能看到m处
C.m、n沿线为泥石流高危区
D.a处可能看到瀑布景观
25.该地区植被类型属于 ( )
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阔混交林
26.一支地理考察队所用于持式全球定位系统信号接收机显示下图界面,据此判断该地考察
队可能 ( )
地理坐标 37°42′31.7″N
121°10′50.2″E
海 拔 508m
误 差 5.7m
A.在鲁西平原寻找地下水 B.在胶东半岛进行地质勘探
C.在黄海海域寻找石油 D.在江南丘陵调查地质构造
读某区域图(A处附近为居住区和商业区,B处为工业区,C处几个小岛布局了污染较重的重工业),据图完成27~28题。
27.关于图中航海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中航海线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B.图中航海线附近石油污染较严重
C.轮船由东向西航行顺水顺风
D.图中航海线附近有世界著名渔场
28.太阳直射D点的时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北京昼夜长短相差最小
B.南极洲科学考察进入最佳季节
C.孟买的正午太阳高度可能继续增大
D.漠河可能出现“白昼”现象
美国东部时间2006年1月19日下午2时(北京时间20日凌晨3时),美国宇航局冥王星探测器“新地平线”号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据此回答29~30题。
29.美国东部时间采用哪个时区的区时 ( )
A.西五区 B.西六区 C.西七区 D.西八区
30.此时太阳直射在P点(如图),外圈为晨
昏图,图中A、B、E、F四点等分外圆,
S为南极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AB为同一经线
B.EPF为同一纬线
C.E点和F点昼夜等长
D.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75°W
第Ⅱ卷(综合题,共40分)
31.读“亚洲部分地区2005年9月5日某时的地面等压线天气图”(单位:百帕),完成下
列问题(16分)
(1)A处为强台风中心,受其影响图中B城市的风向为 。该天气系统北
部比南部的风力 ,判断理由是

(2)在图示各种天气系统影响下,下列地区可能出现降水天气的是 (在以下选项中选择)
A.长江三角洲 B.云贵高原 C.三江平原 D.黄土高原
(3)在未来几天内,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天气将有明显变化,请你推断出将发生哪些变
化。
32.读我国两区域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a、b两城市兴起的原因有什么不同?
(2)a城市形态很不规则,而b城市形态呈团状。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近几年来,a城市比b城市发展快,分析其原因。
33.分析下面两个地区示意图,回答:(10分)
(1)甲、乙两图所示的地区中,面积较大的是 。
(2)从异变天气的角度看,乙地区发生异变天气的频率比甲地区低。其原因是什么?
(3)甲图中A地是著名的“鱼米之乡”,而乙图中B地畜牧业发达,请分析A、B两地
不同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
34.(选作题)近年来珠江三角洲气配产业发展迅速,成为我国主要汽车生产基地之一。下图为珠江三角洲“汽车产业集群”分布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8分)
(1)日本三次大汽车集团分别落户黄埔、番禺、花都,投资建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珠江三角洲地区汽配产业分布有何特点?这种分布的好处是什么?
(3)分析该地区私人汽车的迅猛增长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4)针对该地区私人汽车迅猛增长对环境的影响,你认为采取哪些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影响程度。
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D 2.D 3.B 4.D 5.A 6.C 7.B 8.C 9.A
10.C 11.A 12.C 13.D 14.B 15.C 16.D 17.D 18.B
19.C 20.D 21.C 22.A 23.B 24.D 25.A 26.B 27.B
28.C 29.A 30.C
二、非选择题(40分)
31.(14分)
(1)东北风(偏北风)(2分) 大(强)(2分) 北部等压线比南部密集,北部气压
梯度大(2分)
(2)C(2分) 受低气压(气旋)控制(2分)
(3)出现大风天气、降温天气、阴雨天气(4分,按冷锋过境前后的思路答,给3分)
32.(14分)
(1)a(重庆)位于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水运便利;(2分)矿产资源丰富(2分)。B
(西安)位于渭河平原,农业发达(2分);是著名古都(2分)。
(2)受地形影响(a城市为山谷 b城市为平原)(2分)
(3)重庆设立直辖市;西部大开发带来发展契机;距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近,带动作用
强。(4分,答出两点即可)
33.(12分)
(1)乙(2分)
(2)乙地大气环流比甲地稳定(或乙地区常年受西风影响 甲地区受季风影响)(2分)
(3)A地属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河湖众多,水热资源丰富,为水稻生产,淡水渔
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4分)
B地位于西欧平原,属典型温带海洋性气候,利于多汗牧草生长;西欧经济发达,
城市人口众多,乳畜产品需求量大。(4分)
34.(选作题)(16分)
(1)①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②土地租金低;③劳动力廉价;④制造业基础好(4分)(2)集中分布于三大汽车整车厂周边城市(2分) 便于整车厂与汽配厂的联系与协作,降低运输成本。(2分)(3)增加城市交通压力;加剧大气污染程度;产生噪声污染(4分)(答对2点即得分)(4)大力提倡乘坐公共汽车;改进燃油技术,减少汽车尾气排放;使用清洁燃料。(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