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移与旋转 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结合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实例,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
2、情感目标:平移和旋转给生活带来很多乐趣。
3、能力目标: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相关图形。
教学重点:
直观区别平移、旋转这两种现象。
教学难点 :
通过参与欣赏、设计图案的活动,使学生感受图案的美,从而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受平移与旋转。
1、师:我知道大家平时都特别喜欢玩,今天咱们一起到游乐场里去看一看好吗?(出示有滑梯、缆车、过山车、电风扇等的课件)。师:你喜欢哪个游戏活动?一提到玩,大家都特别高兴,其实玩中也有很多数学问题,如果你能在玩中有所发现,那就更棒了!再来观察这些游戏,仔细想一想它们是怎样运动的,
你能用手势表示出来吗?
2、让学生仔细观察汇报。
3、师:这些项目的运动都一样吗?能按它们不同的运动方式分分类吗?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分小组内谈一谈,并说明理由。
根据学生的回答,最后教师归纳为两类:平移与旋转,现在我们就来探讨这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
二、分析归纳、揭示概念。
1、像缆车、滑梯所做的运动叫平移。
2、像转椅、过山车、摩天轮这样所做的运动叫旋转。边说边板书课题。
三、举例。
1、师:生活中平移的现象随处可见,像升国旗、扶梯的运动都是平移。
2、学生举平移的例子。
3、小结:看来物体不仅可以上下平移、左右平移,还可以斜着平移。
4、师:风车在做什么运动?你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5、学生举例。
6、归纳。
师:平移的特点是什么?
生:沿着直线运动。
师:旋转的特点是什么?
生:围绕一个点转动。
四、体验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特征。(下面找些同学出来展示平移和旋转的运动)
1、活动1:让一名学生在课室了演示向前后左右4个方向平移一、两步感受
与平移。
2、活动2:让一组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圈旋转一下。栓一根线在空中旋转一
下。
3、说一说:说说你在生活中见过那些平移或旋转现象(提示学生在课室找
一找,学生一边回答一边做动作)
4、看一看:看平移和旋转的课件(学生一边看,老师一边说;在我们日常
生活中随处可见,像电梯推拉窗户、扶梯的运动是平移,它不仅可以上下平移,
也可以左右平移,还可以斜着平移。像螺旋扙、陀螺这类的运动叫旋转。)
5、比较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平移和旋转运动是不同的。
小结:平移是直线运动,物体或图形的大小、方向都没有改变,但位置改变了。旋转是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运动,本身位置和方向都发生改变。
五、判断练习。
1、我们已经认识并体会了平移和旋转的现象,下面有一道题你能快速作出判断吗?
2、出示课件:钟表、风车等,学生判断。
六、填空练习
1、师: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会用数格子的方法算出平移的距离,真棒!你能完成下面的填空吗?
2、出示课件,小房子分别向四个方向平移的图形,中间虚线是房子原来的位置,看它向哪个方向分别平移了几格。
七、画图。
师:我们既能判断出平移的方向,又能数出平移的距离,那么你们能画出一个图形平移之后的形状吗?
出示一个三角形,把它先向右平移5格,再向下平移3格。学生做后展示学生的作品,然后教师演示电脑操作过程。
八、拓展创新。
平移和旋转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请同学们欣赏图片。
让学生运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画一画、剪一剪、贴一贴。
九、总结。
大家回想一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回顾平移和旋转的特点)
教学反思:
1、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
《课程标准》强调“重视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空间与图形的知识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提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十分重要。本课从小学生喜爱的游乐项目(缆车、小火车、摩天轮、轮椅等)引出课题,再让小学生到日常生活中找一找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如升旗、拧开关、转盘等。小学生的学习背景是生动的生活实例,小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就在自己的生活中,从而学会数学地看问题和关心、解决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数学学习是活动教学,要尽可能地创设机会让小学生“做”数学。本课设计一系列活动,引导小学生用手势、动作,用学具表示平移、旋转,充分调动学生手、脑、眼、口等多种感观直接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