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教学设计
牛爱玲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42-43页。
二、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规律。
2、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3、结合具体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
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三、教学重、难点
1、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规律。
2、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师:0+5=?0+6=?32-0=?0-0=?
师:这是我们以前学习过的,今天我们来学习0×5=?(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自主探索,验证猜想
1、(1)师:淘气过生日,小朋友们来祝贺,淘气招待大家吃苹果。
(1) 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怎样列式?
让学生口头列式并计算
(师板书:3×5=15 3+3+3+3+3=15)
师提问:表示什么?(表示5个3相加)
师:从每个盘子拿出一个苹果,现在求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怎么列式?(课件演示)
让学生口头列式并计算。
(师板书:2×5=10 2+2+2+2+2=10)
师提问:表示什么?(表示5个2相加)
师:从每个盘子拿出两个苹果呢?
(师板书:1×5=5 1+1+1+1+1=5)
师提问:表示什么?(表示5个1相加)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展示精彩的画面,符合儿童的生理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打下基础。】
师:现在把每个盘子里的苹果全部拿走,求盘子中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怎么列式?得多少?
学生独立思考把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师根据学生发言板书:0×5=0)
师:按照这个规律我们发现0×5=0,你还有别的方法说明0×5为什么等于0吗?
小组讨论交流,学生汇报,老师指正。
0+0+0+0+0=0 0×5=0
师:照这计算,0×6=?为什么?那么0×7=?0×8=?0×9=?
学生同桌之间交流,学生汇报。
抽生口答。
师:从这些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
集体交流。
生答。
(师板书:0乘任何数都得0)
师:知道了这个规律,你会计算这样的题吗?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在经过独立思考之后,再表达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交流。】
2.一个数中间有0的乘法。
(课件显示): 402×3=
抽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全班交流。
师: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
让学生观察这个算式与以往有什么区别,并让学生尝试解答
学生尝试计算,并让学生说说如何处理中间这个“0”。
师:对,这是我们今天学的“乘数中有零的乘法“。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算法与以前计算题的算法是一样的。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题,进一步巩固“0乘任何数都得0”,同时学生也学会了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算法。】
3.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1)(屏幕显示)160×3=
师:请你独立完成本题,将计算过程清楚地写在本子上,有几种就写几种。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回,请有不同方法上台板演。
160 16×3=48
480× 3 160×3=480
师:老师也有一种算法。
板书
160 ×3 =480
师:我先用3乘16,为什么算出48后要在添上一个0?
学生回答。
师:比较两种竖式,有什么不同?
学生比较并交流。
师:哪一种更简便?我们在计算中应选择简便的方法来计算。
师: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你认为在计算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学生回答。
师:大家说得可真好,是不是真的学会了呢?我来考考大家,有没有信心考好?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给学生留出了充分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去交流和探讨不同的算法,体现了处法多样化的思想。学生通过比较交流,对多种计算方法进行优化,同时感受集体的智慧。】
三、 总结
学习了今天的知识,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请提出来。
学生自由交流。
板书设计:
0×5=?
3×5=15 402×3= 1206 160×3=480
2×5=10 402 160
1×5=5 ×3 ×3
0×5=0 1206 480
0乘任何数都得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