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植树
课时安排
4
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是进一步学习笔算除法的基础。书中创设了“植树”的现实情境,通过分一分、摆一摆、算一算等活动,逐步抽象出除法算式,多种算法掌握两位数除一位数的计算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创新意识。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并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整十数除以一位数、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有了一些解决问题的能力,会用摆、分、画图、表格的方法展示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计算过程。
教 学
目 标
结合“植树”的现实情境,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经历实际分物的过程,再次体验分物过程与除法的内在联系,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会除法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发展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算理
训 练 点
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信息技术运用
课件、小棒、白板
教学内容及环节
设计意图
一、复习旧知
口算:70×5= 60×8= 9×500= 60÷2= 400÷5,12×3=,4×12=
(算60×8= 400÷5= 12×3= 时说一说怎样算的。)
这是我们以前学习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知识来帮助我们解决新的问题。
二、自学质疑
1、有几个班的同学去参加植树活动,遇到了一些数学问题,你能帮助他们解决吗?(板书 植树)
①出示主题图;
②我们先来预习,(出示预习提纲)
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怎样列式呢?
你能看懂书上的方法吗?还有其它的方法吗?
2、书上有那些数学信息?你是怎么知道的?
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师小结:数学信息和问题完整的说一遍就是一道完整的数学题。
3、根据数学问题列式
36÷3= 结合图讲解算是的意思
4、 师:到底每个班分到多少根树苗呢?请你用分一分、画一画、算一算、摆一摆的方法来解决这道题并把过程记录下来写在纸上。然后在小组里介绍你的算法。
①学生活动
②学生汇报:
方法一:因为12+12+12=36 所以36÷3=12
方法二:想12×( )=36 所以36÷3=12
方法三:画图
÷
30
6
3
10
2
方法四:表格
10+2=12
一班
二班
三班
第一次
10
10
10
第二次
1
1
1
第三次
1
1
1
方法五:
10+1+1=12根
方法六:30÷3=10 6÷3=2 10+2=12 所以36÷3=12
方法七:小棒摆 学生到黑板演示。
③观察这几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哪几种方法思路是一样的?
5、小棒图和算式结合讲解算理。
30÷3=10 是“摆小棒”的那一步?
6÷3=2是表示什么? 10+2=12呢
6、探究48÷4=
出示
① 独立完成、并用点子图来验证。
② 汇报算法
48÷4= 12(组)
40÷4=10
8÷4=2
10+2=12
③利用白板来验证计算是否正确。
7、观察这两组算式,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吗?
教师小结: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可以先把被除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然后用这两个数分别去除以一位数,最后把两次除得的商合起来。
三、巩固验证
1、读算式说结果,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30÷3= 33÷3= 36÷3=
2、观察算式,你发现什么规律了。
小结:除数没变,被除数每次增加一个跟除数一样的数,商就增加1。
3、根据刚才发现的规律再接着写两道。
四、评测练习
1、分一分、算一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口算
做完后同位互相检查,全对的自己可以的一面红旗,如果能检查出同伴的错题,可以把同班的红旗得过来。
3、、根据信息提出一个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并试着解答
五、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提高口算能力
培养学生的预习良好习惯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
数形结合加深对口算算理的理解。
再次经历由直观到抽象的认知过程,更好地理解巩固两位数除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在计算观察交流实践这一系列活动中,有效的锻炼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提高思维的条理性。
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作业设计
优化设计第21页
板书
设计
植树
平均每班分到多少棵树? 三(1)班共有48人参加植树,
每4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
教学反思
现代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要大胆地、合理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既要深入钻研教材,又要在充分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设计出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乐于探究的教案。对于本节内容的学习,我灵活地运用教材,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入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体验和经历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使学生变得能学、会学、善学、乐学,从而实现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