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牧童短笛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3牧童短笛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9-11-26 18:56: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牧童短笛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欣赏《牧童短笛》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牧童短笛》,感受乐曲不同段落的情绪,并演唱第一乐段旋律。
2、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
3、激发学生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感受乐曲不同段落的情绪。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对音乐进行联想。
教学用具:便携式音箱、多媒体课件、手风琴。
教学过程:
师:我听说啊,咱班同学最擅长的就是讲故事了,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几幅图片,请同学们根据图片上的内容,展开你们丰富的想象力,讲一个有趣而又动听的故事……
(幻灯片第一张)
生:自由讲故事
师:同学们讲的真是棒极了,哎,今天真是巧了,老师这里有一首乐曲,正好符合同学们讲的这个故事,现在啊,老师就放给同学们一起欣赏吧,欣赏的同时,请同学们思考:这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乐曲的速度从头至尾有没有发声变化?(播放《牧童短笛》)
师:真是好听的乐曲啊,那我发现有些同学都已经忍不住跟着乐曲欢快、兴奋的动起来了。那谁来回答以上的问题呢?
生:举手发言(钢琴,速度有变化)
师:钢琴都是大家很熟悉的乐器了,它被称为“乐器之王”,于1709年诞生在意大利,在德国和英国发展成长。
师:那这么好听的乐曲还没有名字呢,请大家根据这些图片联想,如果变成真实的东西,哪两个可以表现出这种跳跃、动感、欢快、灵活?
生:小牧童、笛子
师:同学们说的真对,老师也非常认同大家的想法,那我们刚才欣赏的这首乐曲名字就叫《牧童短笛》。(幻灯片第二张)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乐曲速度的变化,来为乐曲划分段落,看看这首乐曲是由几个乐段组成的?(播放《牧童短笛》)
生:三个乐段
师:同学们的听力真是好极了,老师很认同大家的答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这首曲中有画,画中有曲的《牧童短笛》吧。
师:在分析之前,老师先把这首乐曲的创作背景简单说给大家听听。(介绍作者和乐曲创作背景)(幻灯片第三张、第四张)
师:好,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边欣赏一边分析,首先欣赏第一乐段,乐曲的速度、情绪怎样的?你联想到了什么?
生:
师:速度适中、徐缓,情绪呢是优美的抒情的,好似一望无际绿草成荫的田野里,两个牧童悠然自得的骑在牛背上,吹起心爱的小笛子,好似一问一答、一唱一和的形式在对歌,钢琴上下两个声部高低起伏,相互映衬,把画面表现得淋漓尽致!(或者是一个牧童在吹笛子,在田野里到处都是笛子的回声)(幻灯片第五张)
师: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一乐段,要唱出优美、抒情的情绪……(幻灯片第六张)
师:接下来,分析第二乐段,乐曲的速度和情绪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又联想到了什么?
生:
师:速度比第一乐段明显变快,情绪由原来的优美抒情转变成为欢快、活泼的,展现了热烈、欢快的舞蹈性音乐,高音部的旋律流畅、活泼,低音部的旋律跳跃、赋予弹性,就好像是两个小牧童在游戏、玩耍,也许他们在追逐、打闹;也许他们在打水仗等等。(幻灯片第七张)
师:接着,我们继续分析乐曲的第三乐段,听一听,这一乐段与前面哪一乐段相似?又有哪些不同呢?
生:
师:这一乐段仍旧是优美、安静的,它与第一乐段相似,只不过它比第一乐段多了一些音符,节奏显得更加紧凑了,因为它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就好比是第一乐段的影子一样,同样充满了诗情画意,在最后,乐曲逐渐变弱,描绘一幅晚霞满天,小牧童重新坐上牛背吹笛对歌,慢慢的回家去了。(幻灯片第八张)
师:好,现在啊,为了检验同学们学习知识扎不扎实,请大家把课本翻到23页,我们一起完成书上的练习。先在书中圆圈处填上乐曲演奏的顺序,老师提示一下大家,第一乐段和第三乐段很相似。再在方块处填上情绪。生:填上顺序和情绪
师:同学们完成的很好,接下来,让我们听一听由笛子演奏的乐曲《牧童短笛》,再次体会乐曲的速度、情绪的变化,并仔细回忆美妙的画面。(播放《牧童短笛》视频)
拓展:课下欣赏贺绿汀先生的代表作品《游击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