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长度单位》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三、教学难点:
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课前准备:
PPT课件 一角硬币 小正方体 三角形纸板 曲别针 铅笔 橡皮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大头儿子看到学校的小栏杆坏了,想让小头爸爸帮忙重新做一个,他身边没有任何测量工具,只好用手一拃一拃地量起来,正好5拃)你们觉得大头儿子的做法可行吗?你能用身边的小东西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吗?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故事引入,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组织活动,体验教学
(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体作标准去测量数学书封面的宽。
1.教师明确活动的方法。
(1)作为标准的物体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2)学生每四人为一个小组,每人从四件物品(一角硬币、小正方体、曲别针、三角形纸板)中任意选取一件物品进行测量。
(3)量好后在小组内交流汇报自己测量出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测量数学书封面的宽,而测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4)让选用同一件物体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小结:(1)因为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所以测量出的结果不一样。
(2)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该选用同样的物体作标准进行测量。
(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测量不同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等)去测量课桌面、铅笔盒等物品的长度。
2.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如为什么数学书封面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的长是5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
为什么课桌面比铅笔盒长,但课桌面的长是4根铅笔的长,而铅笔盒的长却是5块橡皮的长呢?
……
引导学生体会: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测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不同。
3.让学生用同一物品(如小正方体)作标准去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教学从两个方面来帮助学生认识统一
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先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测量数学书封面的宽,再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测量不同的长度。由此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练习巩固,实践应用
1.用铅笔去测量课桌面的长、高及凳子面的宽。
学生动手测量,小组内交流,汇报测量结果。
2.估一估,量一量。
估计一下有多少
个/长
实际测量一下有多
少个/长
/
/
/
设计意图: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再次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课堂总结
1.这节课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对你们有什么帮助?
2.师小结:这节课,通过测量物体长度的活动,我们认识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同学们积极参与学习、交流活动,把本节课所研究的知识变成了自己的东西,并且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老师为你们感到自豪!
设计意图:在学生说出自己收获的基础上,教师再一次梳理知识,重申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表扬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并鼓励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布置作业
在爸爸、妈妈的指导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宽、高,并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统一长度单位
/
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统一的长度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