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广角《田忌赛马》
教学目标:
1.理解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学会用列表的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在游戏和故事中体会对策论的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培养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理解优化的思想,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根据具体的情况,制定各种对策,体会优化的思想
教学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头饰、多媒体课件、纸牌、动物卡片
教学设计:
一、游戏引入,启动思维
1.装着1~10扑克牌的信封两份。各摸一张。谁大谁赢,同个等级数字,红色赢。
谁来?有什么体会?
2. 装着1~5和6~10扑克牌的信封各一份。各摸一张。谁大谁赢,同个等级数字,红色赢。
谁来?有什么体会?有什么猜想?
小结:公平的比赛一般靠的是实力,实力相当输赢的随机性大,如果知道一方的实力都是落于对手,就没有赢的可能了。
二、田忌赛马,寻找对策
1.欣赏“田忌赛马”(课件的上半部分)
田忌赛马是一个为人熟知的故事。传说战国时期,齐王与田忌各有上、中、下三匹马,同等级的马中,齐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强。有一天,齐王要与田忌赛马,双方约定:比赛三局,每局各出一匹马,每匹马赛一次,赢得两局者为胜。
故事刚开个头,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2. 课堂活动,排兵布阵
(1)扮演齐王和田忌,赛马开始。
同桌做一次,派代表上台演示汇报(输赢都有)
(2)表格呈现,小结思路
第一次
?
齐王
田忌
本场胜者
最终胜者
第一场
上等马
?
?
第二场
中等马
?
?
第三场
下等马
?
?
第二次
?
齐王
田忌
本场胜者
最终胜者
第一场
上等马
?
?
第二场
中等马
?
?
第三场
下等马
?
?
作为田忌,你有什么想说的?作为齐王,你想了些什么?
(1)如果齐王将马按上、中、下的顺序出阵比赛,那么田忌的马如何出阵,田忌才能取胜?
(2)如果齐王将马按上、中、下的顺序出阵,而田忌的马随机出阵比赛,则田忌获胜的概率是多少?(要求写出双方出阵的所有情况)
(3)田忌所用的这种策略是不是唯一能赢齐王的方法?
(4)田忌和他的谋士共有多少种可采用的策略?你打算怎样的形式呈现?(表格)
友情提示:运用可能性的学习方法,采用有序的原则,才能做到田忌派马策略的不重不漏。
(小组合作完成)
?
第一场
第二场
第三场
获胜方
齐王
上等马
中等马
下等马
?
田忌1
?
?
?
田忌2
?
?
?
?
田忌3
?
?
?
?
田忌4
?
?
?
?
田忌5
?
?
?
?
田忌6
?
?
?
?
(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归纳总结,反思优化(播放课件下半段)
看样子田忌似乎没有什么胜的希望,但是田忌的谋士了解到主人的上、中等马分别比齐王的中、下等马要强……
【解答】
由于田忌的上、中等马分别比齐王的中、下等马强,所以当齐王的马按上、中、下的顺序出阵时,田忌的马按下、上、中的顺序出阵,田忌才能取胜;
当田忌的马随机出阵时,双方可能的对阵情况如下表所示:
齐王的马
上中下
上中下
上中下
上中下
上中下
上中下
田忌的马
上中下
上下中
中上下
中下上
下上中
下中上
?在双方的对阵中,只有一种情况田忌能赢,所以田忌获胜的概率为.
提问:同学们,你们刚才欣赏了“田忌赛马”的故事,田忌是怎样赢了齐王的?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讨论:要想取胜的对策只有一种,有什么厉害的对策吗?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在同等级别的马中,田忌的马不如齐王的马,而经过这么一调换,让田忌取得了赛马的胜利。)
总结:这种调换是一种策略,是一种对策,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对策论。
板书:“田忌赛马”——对策论
三、活学活用,找寻对策
1、提问:田忌的这种策略可以在哪些地方应用?
(由学生说一说,从学生的回答引出乒乓球赛)
下面是一次四年级乒乓球个人赛的情况统计表。
班别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四(1)班
阮奕锋
周王立
叶俊良
四(3)班
邓志锋
赵 浩
张 杰
下星期学校又举行四年级乒乓球团体赛,积分制每人打一场,你能妥善地安排使四(1)班有较大的取胜机会吗?
如上表显示四(1)班有较大的取胜机会。
2.拍球比赛。P107第三题如果比赛中每个人都发挥正常,第2队怎样对阵才能获胜?
如上两表,第2 队都能五局三胜取胜。
3.扑克牌游戏。P106做一做
如上表显示小红有获胜可能。
4.数学游戏
(1)两人轮流报数,每次只能报1或2,把两人报的数加起来,谁报数后和是10,谁就获胜。
想一想,如果让你先报数,为了获胜,你第一次应该报几?接下来应该怎样报?
(2)一个猎人带着一只羊,一匹狼和一些菜来到河边要过河,河边的一条小船一次只能运猎人和一样东西。应该怎样安排他们全过河而避免伤害?小船往返一次需8分钟,需要多少时间?
四、反思收获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