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普通高中期末考试
高三地理试题
第I卷(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世界某一区域图,回答1-3题。
1.M地年降水量比周边地区高的最主要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洋流
D.地形
2.导致H海域面积变化的主要内力作用是
A.地壳的垂直运动
B.岩浆活动
C.地壳的水平运动
D.变质作用
3.若PO表示晨线,与30°E经线所交的角度为20°,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A.70°s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
B.N地正值棉花收摘季节
C.新西兰南部海域冰山浮现
D.S半岛以东海域洋流按顺时针方向流动
2009年3月28日,由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Earth Hour”活动在全球展开。全球上千个城市,在当地区时20点30分至21点30分这一个小时里,依次熄灭电灯和关闭电源。读下图并结合材料.回答4~6题。
4.活动当天,按照20点30分来临的顺序,各城市依次熄灭电灯。图中五城市熄灭电灯的顺序是
A.旧金山一惠灵顿—莫斯科一雅典—伦敦
B.伦敦一雅典一莫斯科一惠灵顿一旧金山
C.伦敦一旧金山一惠灵顿一莫斯科一雅典
D.惠灵顿一莫斯科一雅典—伦敦一旧金山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日莫斯科白昼最长,利于开展“Earth Hour”活动
B.惠灵顿与雅典昼夜长短季节变化的规律一致
C.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决定了四城市熄灭电灯的顺序
D.旧金山和惠灵顿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相等
6.该活动已经开展了三年,目的是转变民众对于碳排放的态度,其应对的主要全球性环境问题是
A.臭氧空洞 B.全球变暖
C.资源短缺 D.生态破坏
某研究人员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按一定方向分别选取了A→F和①→⑥共12个地区,分类绘成下图中的甲、乙两图。读图完成7~8题。
7.甲、乙两图反映的地理环境分异规律分别为
①甲图反映由赤道向两极分异 ②乙图反映由背风坡向迎风坡分异
③甲图反映了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④乙图反映由沿海向内陆分异
A.①② B.③② C.①④ D.③④
8.某地水热状况与⑥和A相似,则该地
A.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
C.光热资源丰富,盛产长绒棉
D.可能为我国热带作物生产基地
下图为某电厂循环经济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9.若H是一个工厂,最适宜的是
A.砖瓦厂 B.钢铁厂 C.玻璃厂 D.化工厂
10.该电厂的生产模式对环境的影响是
A.减弱噪声 B.“热岛”增强 C.减少酸雨 D.日照增多
读工业区位选择模式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下列工业部门与工业模式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印刷厂——模式一
B.制糖厂——模式二
C.炼铝厂———模式三
D.精密仪表厂——模式四
12.有关工业模式一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产品运输成本较高,布局宜靠近市场
B.因大气污染严重,宜布局在郊外
C.目前该工业在我国由沿海向内陆转移
D.该模式的工业宜布局在“大学城”附近
读某国人口百分比金字塔示意图,回答13—14题。
13.图中反映该国
A.5岁以下人口比重不断下降
B.40--60~人口比重不断下降
C.20—40岁人口比重先下降再上升
D.60岁以上人口比重不断下降
14.根据图示,2031年该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将是
A.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B.就业面临巨大压力
C.人口老龄化程度高
D.性别结构严重失衡
当大气垂直结构呈上下冷、中间暖的状态时,从高空冰晶层掉下来的雪花通过暖层时齄化成雨滴.当它进入靠近地面的冷气层时,雨滴便迅速冷却至0℃以下.形成冻雨。2008年1月中下旬,我国南方地区发生了长时间、大范围的低温、大雪、冻雨等气象灾害。据此完成15~16题。
15.下面四幅图是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图,有利于冻雨形成的是
A B C D
16.为监测并分析冻雨范围的变化趋势,应采用的现代技术是
①遥感 ②全球定位系统 ③地理信息系统 ④数字地球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右图为某城市内一区域日均地铁分时段客运量统计图。读图回答17~19题:
①8:00—9:00 ②10:00—11:00 ③20:00—21:00
17.该城市的这个区域最可能是
A.居民住宅区 B.钢铁工业区
C.中心商务区 D.公园游览区
18.该区域地铁客运量的日变化直接反映了
A.住宅区地价高于工业区
B.中心商务区用地减少
C.工业区与住宅区分离
D.住宅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19.下列关于城市与城市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城市的城市的服务种类、范围与城市等级相对应
B.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主要受经济因素制约
C.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城市人口比重
D.城市化本质是居民由从事第一、第二产业转为从事第三产业
下图是40°N附近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和海平面以下地层示意图,读图回答20-22题。
20.关于A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正处于枯水期 B.此时正处于汛期
C.北岸泥沙淤积严重 D.径流比较稳定
21.图示地区地貌的形成是由于
A.内力作用为主 B.内、外力共同作用
C.外力作用为主 D.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
22.下列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向斜成谷,背斜成山
B.地质历史时期曾森林广布
C.①处可能找到石油与天然气
D.②处易被侵蚀形成河谷
下图为北京时间某日2时的全球太阳高度等值线,图中15°N纬度与BAC垂直相交于A点(A点太阳高度为90°),读图回答23—24题。
23.图中A地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A.季风水田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种植园农业
24.图中D地区突出的生态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酸雨危害
C.荒漠化
D.土壤盐碱化
第II卷(非选择题)
本卷5小题,共50分。
25.(6分)
三明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进行课外探究活动:在春分日测定所在学校旗杆处的地理坐标。(假定该日天气晴朗,已知当地正午太阳高度H=90°-|当地纬度一直射点的纬度|)。请你设计一个简便易行的小实验,写出实验用材及实验步骤。
26.(12分)
读东南亚部分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概括苏门答腊岛的河流水文特征。(3分)
(2)分析苏门答腊岛聚落的分布特点及其主要原因。(3分)
(3)世界上多家著名汽车制造公司在图示地区开设分厂生产轮胎,分析其主要区位条件。(3分)
(4)泰国政府拟在克拉地峡(图中A处)开凿运河,分析其选址的合理性及该运河建成对中国的意义。(3分)
27.(1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从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向现代制造业、高端服务业转型。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中小企业出现关闭、停产、外迁现象,成为珠三角产业升级过渡期不可回避的“阵痛”。
材料二 珠江三角洲示意图及其产业结构演变图
(1)珠三角产业转移接收地的优势区位因素有哪些 (3分)
(2)分析珠江三角洲一些中小企业出现关闭、停产、外迁现象的原因(4分)
(3)简要评价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8分)
28.(9分)
读某城市的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等高线地形图
材料二 气候资料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压(百帕) 1021.7 1019.5 1015.7 1010.3 1006.2 1001.6 999.9 1001.2 1008.1 1014.7 1019.2 1020.6
气温(℃) 4.3 5.6 9.5 15.8 20.7 24.3 28.4 27.9 23.4 18.3 12.4 6.8
降水量(毫米) 73.2 84.2 138.2 126.6 146.6 231.1 159.4 155.8 145.2 87 60.1 47.1
(1)某地理课外活动小组沿唯一流经市区的河流考察,请你在图中恰当位置上用实线绘出河流,并用箭头标明流向。(3分)
(2)根据材料二解释该市气候三要素之间的关系。(2分)
(3)伴随城市规模的扩大,该市规划并建设了新的产业区。请在材料一图中的高新技术产业区和化工产业区中任选一个,对其布局的合理性进行评价。(4分)
29.结合材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i0分)
材料一 中国某区域与欧洲西部某区域图
材料二 欧盟国家意大利,2008年12月1日,著名“水城一威尼斯”遭遇20余年来未见的洪水袭击,中心地区95%的陆地成为泽国。
材料三 2009年1月27日至2月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完成了主题为“信心”的欧洲之行。中欧双方在应对金融危机等全球性问题上取得重要共识,也使中欧经贸合作焕发出新的活力。
(1)简述图中甲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3分)
(2)分析威尼斯遭受水灾的自然原因。(3分)
(3)结合你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中欧经济合作的互补性。(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