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三国鼎立(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三国鼎立(共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1-26 22:22: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课前三分钟——我会把握好1.准备好历史学习用品 2.问题:
①两汉时期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②《史记》的作者、体例、内容?
③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第三单元的大标题是什么?)
注意:诵读,声音洪亮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政权分立 三国两晋南北朝 民族交融北民
南迁北魏孝文帝改革 江南地区的开发 民族大融合为统一奠定了基础1.识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交战双方、时间、特点、结果,影响。
2.识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3.了解三国经济概况(即各国采取的措施)。
学习目标——让我有的放矢第16课 三国鼎立累累白骨暴露在野外,千里之内连鸡鸣的声音都听不见了。幸存的人有如百分之一,想起来就让人感到苍凉。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曹操一、官渡之战1、背景①东汉末年,经济凋敝、人口减少和百姓困苦的社会现实。诗中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②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战乱不断,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一、官渡之战袁绍曹操十万人三四 万人曹操袁绍 时间:公元200年夜袭乌巢烧毁袁军粮草以少胜多乌巢延津2.官渡之战袁绍曹操曹操3.影响:
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200年官渡之战结束后的形势图1、政治上: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 ,并招揽各种人才;
2、经济上:实行屯田,从事农业生产;
3、军事上:积极练兵,战术得当;想一想曹操为什么能打败袁绍?骄傲轻敌,
听不进正确意见赤壁之战前的形势图二、赤壁之战公元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二、赤壁之战1、背景曹刘孙、刘联军孙20多万五万多2.赤壁之战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后的形势图3、影响:赤壁之战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个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
2、曹操骄傲轻敌;
3、孙刘联军的正确战术。
赤壁之战曹操为什么失败?想一想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200年208年曹操PK袁绍曹操PK孙刘联军曹操胜利曹操失败以少胜多以少胜多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从曹操的一胜一败中,我们要吸取什么经验教训? 以史为鉴不要骄傲
善于借鉴和采纳别人的建议
做事要有恰当的方法 这样,三方军阀的势力相当,但任何一方又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三、三国鼎立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220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魏蜀吴三、三国鼎立请同学们手绘示意图
1、体现出三国的地理位置
2、呈现出三国的建立三要素 魏
220年 曹丕 洛阳 蜀
221年 刘备 成都 吴
222年 孙权 建业1.曹魏重视农业生产
兴修水利 三、三国鼎立2.孙吴吴国船只吴国造船业发达,发展海外贸易;
吴国的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三、三国鼎立公元230年,孙权派大将卫温和诸葛直领兵一万去开发夷洲。经过充分准备,卫温和诸葛直组成了一支有三十余艘船的队伍,带着足够的食物和淡水,率兵士一万,扬帆出海,浩浩荡荡,开始去寻找夷洲。
经过日夜航行,数月之后,按照《禹贡》上的记载,他们终于到达夷洲。人马刚上岸,还没来得及欣赏岛上风景,岛上的高山族居民即击鼓聚集,纷纷拿着长矛、弓箭、本棍冲乐过来。卫温和诸葛直赶紧叫士兵迎击了高山族人并击退了他们的进攻。
卫温等人开始在夷洲住了下来,帮助高山族人耕种,并教给他们农业生产技术和铸造技术,和高山族人相处得非常友好。从此;夷洲和大陆的经济、文化往来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是大陆与台湾联系的最早记录,同时也说明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
(今台湾)有什么意义?发展经济;
改善民族关系;
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3. 蜀汉三、三国鼎立本课小结军阀割据袁绍曹操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统一北方(曹操)孙刘联军三国鼎立魏蜀吴1、做《学练优》P54-55页1-12题。
2、记忆本课知识点。限时训练——抓住每一秒注意纠错不犯重复性错误
注意规范不犯低级性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