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把握诗歌大意,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
2.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地去诵读,注重学生的自主感悟,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
3.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加以联想、想象,理解诗句含义,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4.了解诗词曲的有关知识,提高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知人论世,联系时代背景把握作品主旨,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加以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
【教学时间】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学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一、导入新课
雪,洁白美丽,或轻舞、或纷扬,给我们的生活增姿添彩,所以,它历来都是人们吟咏、描绘的对象。在古诗中,更是有不少歌咏白雪的名句,同学们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例如: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欲度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别董大》高适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咏雪的唐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希望这首诗能让我们在盛夏感受到丝丝凉爽。
二、文学常识
1、介绍作者
岑参(715—770),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他是唐代“边塞诗派”的著名诗人。他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岑参30岁中进士,授兵曹参军。时值西北边境一带战争频繁,岑参向往建功立业,曾两度从军到西北边防军队工作,有舍身抗敌的雄心壮志。晚年迁嘉州刺史,所以世称岑嘉州。56岁那年,客死于成都。
2、作品简介
岑参现存诗360多首,其中以写边塞生活的诗最为出色。他曾两度出塞,边地风光,戎马生活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他写出许多气势豪迈、充满报国激情的边塞诗。其诗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思想。有《岑嘉州集》传世。
3、写作背景
唐代天宝年间,李唐王朝与西北少数民族边境战事不断,许多文人也纷纷投入军人幕府,寻求个人发展,并体验到边塞紧张激烈的军旅生活和新奇独特的自然风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是岑参在出塞的时候创作的。
三、吟读,感知音韵美
1、读准字音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作者: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zhé,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sàn入珠帘湿罗幕,狐裘qiú 不暖锦衾qīn薄bó。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dū护铁衣冷难着zhuó。
瀚hàn海阑lán 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chè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视频朗读欣赏
3、读准节奏: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二二三节拍或四三节拍)
4、教师范读,读出感情
5、自由朗读,读出画面
6、齐声朗读,读出气势
四、译读,探寻意境美
1、朗读诗歌,对照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2、教师巡视指导,解答疑问,补充词语注释:
梨花:春天开放,花作白色。这里比喻雪花积在树枝上,像梨花开了一样。
惨淡:昏暗无光。
饮归客:宴饮归京的人,指武判官。饮,动词,宴饮。
风掣(chè):红旗因雪而冻结,风都吹不动了。掣:拉,扯。
冻不翻:旗被风往一个方向吹,给人以冻住之感。
满:铺满。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山回路转:山势回环,道路盘旋曲折。
3、教师出示译文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作者:岑参
北风席卷大地吹折白草,仲秋八月胡地飘降大雪。
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竞相开放。
雪花飘入帘笼沾湿帐幕,就是穿狐皮袍也不暖和。
将军兽角弓冻得拉不开,都护的铠甲冷得难穿上。
无边沙漠结成百丈坚冰,忧愁的阴云凝结在长空。
帐中摆酒为回京人送行,助兴的是琵琶羌笛胡琴。
黄昏时辕门外大雪纷飞,冻硬的红旗风吹不飘动。
在轮台东门外送你回京,临行时茫茫白雪布满山。
山路曲折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空留马蹄的印迹。
岑参在这首诗中,以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面,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全诗以一天雪景的变化为线索,记叙送别归京使臣的过程,文思开阔,结构缜密。
五、品读,感知意蕴美
1.从题目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明确:这是一首咏雪诗,这也是一首送别诗,描写的是送友人归京的场景。
2.这首诗前后侧重描写的内容有何不同?两者是如何完成过渡的?
明确:前面重在咏雪,描绘了“瀚海雪景图”,作者热爱边塞风光,颂扬将士意志的感情融于其中。
后八句主要是写送别,描绘的是“风雪送客图”。
用“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一句完成了过渡。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运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这两句转写野外雪景。放眼雪原,冰雪覆盖,纵横交错,抬望天空,阴云密布。“愁”“惨”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烘托出诗人的离愁别绪,也说明前途充满艰险。
3.诗中是从哪两个方面揭示了当时的天气寒冷?
明确:从正面和侧面来写当时天气寒冷的。
正面:“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侧面:“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由帐外转入帐内,点点雪花飘落进来,浸湿罗幕;穿着狐裘盖着锦衾也不觉暖,奇寒难忍。而将军都护这样的勇猛边将,也是“角弓不得控”“铁衣冷难着”,手冻僵了连弓也拉不开,铁甲也冷得穿不上。
4.“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中的“折”“即”换掉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不好。“折”字写出了北风之猛,有了这样猛烈的风,漫天飘落的雪才能“飞”。“即”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表明雪下得大,下得早。这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猛雪早。
5.你认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为什么能够流传千古?
明确:以春景写冬景,以梨花喻冬雪,比喻新奇贴切,既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壮丽风光,又写出诗人的惊喜之情。
6.“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几句描写有何作用?
明确:写军营将士的苦寒生活,反映了战争的艰苦及其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同时为送行场面渲染了悲凉气氛。
7.请你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所展示的画面,并谈谈这句细节描写的作用。
明确:傍晚时分,辕门外,大雪纷纷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尽管风刮得挺猛,红旗却一动也不动。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旗帜在寒风中毫不动摇、威武不屈的形象是将士的象征。这两句一动一静,一白一红,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
8.诗的最后一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体现了中国绘画中的“留白”这一艺术手法,说说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运用留白手法,写得含蓄,引发读者无尽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及朋友离去后的无限惆怅之情,字字传神,含蓄隽永。
六、悟读,感悟情感美
诗人写出了对友人怎样的感情?你是从哪句诗中看出来的?
(1)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设宴饯别
写送别宴会,点明地点是在中军营帐。 连举三种乐器,以借代的方式,写出了送别宴会上的热闹情景。
(2)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雪中送别
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雪满天山路” 既表现出了风雪之猛,路之难行,又传达出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的担忧。
(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依依惜别
望不见远去的朋友,仍看着雪上空留的马蹄足迹。结尾两句,寓情于景,言尽而意无穷,耐人寻味。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及朋友离去后的无限惆怅之情。
七、赏读,欣赏画面美
1、本诗以“雪”为线索,“雪”共出现四次,依次组成四个画面,请你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四幅画面的内容。
(1)送别前的“飞雪”,八月飞雪苦寒图。
(2)中军量酒饯别时的“纷纷暮雪”,军营伐别奇寒图。
(3)临别时的“雪满天山路”,东门借别惆怅图。
(4)送别后的“雪上空留马行处”,别后雪地思乡图。
2、请你用“我喜欢 ,因为 ”的句式说话。
例:我喜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它不仅写出边塞气象变幻神奇,而且传达出诗人迎风赏雪的惊喜之情。
“忽”字,表明来得突兀,来得意外,形容雪来得急,下得猛。 “千树万树”,突出了雪的壮观景象。同时,透出了诗人高昂的乐观主义精神,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表现出这种化苦为乐、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才能写出这样的千古名句。
我喜欢“胡天八月即飞雪”、“千树万树梨花开”、“瀚海阑干百丈冰”,我们从诗句中可以感受到胡天气候奇冷,飘雪奇早;雪花奇繁,雪花奇美;风雪奇大,雪天奇冷。
我喜欢“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一句,它不仅写冰天雪地,阴云低垂,而且传达出诗人送友离别的伤感情绪。
我喜欢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一句,角弓、铁衣,用这些边塞将士身边的用品来衬托气候的寒冷,“不得控”和“冷难着”既表现了边地军营中将士的苦寒生活,又从侧面烘托出了大雪的寒威,是从人的感受、从侧面来描述边地的寒冷,这样记录边塞奇事,角度也很新颖。
我喜欢“风掣红旗冻不翻”一句,它不仅写出了边塞奇寒,而且红旗在风雪中坚强挺立也喻指边塞将士不屈的斗志,写出了他们心中奔涌的豪情。
我喜欢“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它以景作结却不离送别,景中融情,耐人寻味:友人已去,诗人不顾风雪侵衣,看着雪上马蹄印迹,在想什么?不尽思潮,凝聚笔端。而巍巍天山、茫茫雪海为背景,为送别增添豪壮的气氛。
小结:
本诗前半部写景,后半部抒情。全诗以“雪”为线索,描绘了一幅塞外风雪送客图。写雪,既有大处落笔,又有细节勾勒。为“送别”做了很好的衬托和铺垫,给送别带上了雄浑悲壮的色彩,抒发出作者因为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八、背读,再享诗意美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九、中考链接
1、本诗选自《岑参集校注》,作者是唐代诗人。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胡天八月即飞雪( 就 )
②瀚海阑干百丈冰( 沙漠 )??????
③愁云惨淡万里凝( 昏暗无光 )
④风掣红旗冻不翻( 拉,扯 )?
3、根据要求写出诗文原句。
(1)诗中以花喻雪的千古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2)诗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诗句是: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3)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的送别情思的句子是: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4)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5)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借自然景物写凄凉寒冷景象(或描写塞外风狂雪早的句子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6)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或起承上启下过渡作用)的诗句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4、对这首诗的鉴赏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
A.这首诗特写了唐代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抒发了诗人在朋友返京时载歌载物送别的喜悦之情。
B.这首诗情景交融,先以雪景衬托送别,后又在送别中描绘雪景。
C.“忽如一夜春风来”中“忽如”一词写出了“胡天”的大雪来得急,也表现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
D.“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展示了边塞冰雪天地,阴云重重的景象。
5、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写道:春天来了!梨花、杏花、桃花全部盛开了,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位同学引用岑参诗句是否恰当?为什么?请说明理由。
答:不恰当。学生引用岑参诗句后,整个句子就构成这样一种比喻关系:梨花、杏花、桃花全部盛开像很多树开满了梨花,不合比喻要求;春天来了已是事实,后面又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前后矛盾(违背逻辑)。此外,梨花、杏花、桃花与诗句中单一的梨花照应不周。
6、下面哪一项与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在写法和表达的情感上最为接近?( A )
A.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7、下列对诗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D??)?
A.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乡愁》)?
诗句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家国之思,给人留下了长长的余味。?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人以梨花喻飞雪,比喻新颖,不仅把雪的洁白与鲜润揭示了出来,也给寒冷的边塞增添了温暖的感觉。?
D.大模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诗中的“圆”字和“直”字用得通真传神,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共40张PPT)
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
《诗词曲五首》
新课导入
雪,洁白美丽,或轻舞、或纷扬,给我们的生活增姿添彩,所以,它历来都是人们吟咏、描绘的对象。在古诗中,更是有不少歌咏白雪的名句,同学们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例如: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欲度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别董大》高适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咏雪的唐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希望这首诗能让我们在盛夏感受到丝丝凉爽。
岑参(715—770),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他是唐代“边塞诗派”的著名诗人。他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岑参30岁中进士,授兵曹参军。时值西北边境一带战争频繁,岑参向往建功立业,曾两度从军到西北边防军队工作,有舍身抗敌的雄心壮志。晚年迁嘉州刺史,所以世称岑嘉州。56岁那年,客死于成都。
1、介绍作者
文学常识
岑参现存诗360多首,其中以写边塞生活的诗最为出色。他曾两度出塞,边地风光,戎马生活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他写出许多气势豪迈、充满报国激情的边塞诗。其诗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思想。有《岑嘉州集》传世。
文学常识
2、作品简介
唐代天宝年间,李唐王朝与西北少数民族边境战事不断,许多文人也纷纷投入军人幕府,寻求个人发展,并体验到边塞紧张激烈的军旅生活和新奇独特的自然风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是岑参在出塞的时候创作的。
文学常识
3、写作背景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作者: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zhé,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sàn入珠帘湿罗幕,狐裘qiú 不暖锦衾qīn薄bó。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dū护铁衣冷难着zhuó。
瀚hàn海阑lán 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chè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吟读感知音韵美
1、读准字音
2、视频朗读欣赏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四三节拍)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吟读感知音韵美
3、读准节奏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二二三节拍)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4、教师范读,读出感情
5、自由朗读,读出画面
6、齐声朗读,读出气势
吟读感知音韵美
1、朗读诗歌,对照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2、教师巡视指导,解答疑问,补充词语注释:
惨淡:
饮归客:
风掣(chè):
冻不翻:
满:铺满。
山回路转:
译读探寻意境美
昏暗无光。
宴饮归京的人,指武判官。饮,动词,宴饮。
红旗因雪而冻结,风都吹不动了。
旗被风往一个方向吹,给人以冻住之感。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山势回环,道路盘旋曲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作者:岑参
北风席卷大地吹折白草,仲秋八月胡地飘降大雪。
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竞相开放。
雪花飘入帘笼沾湿帐幕,就是穿狐皮袍也不暖和。
将军兽角弓冻得拉不开,都护的铠甲冷得难穿上。
无边沙漠结成百丈坚冰,忧愁的阴云凝结在长空。
帐中摆酒为回京人送行,助兴的是琵琶羌笛胡琴。
黄昏时辕门外大雪纷飞,冻硬的红旗风吹不飘动。
在轮台东门外送你回京,临行时茫茫白雪布满山。
山路曲折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空留马蹄的印迹。
3、教师出示译文
译读探寻意境美
小结:岑参在这首诗中,以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面,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全诗以一天雪景的变化为线索,记叙送别归京使臣的过程,文思开阔,结构缜密。
译读探寻意境美
1.从题目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明确:这是一首咏雪诗,这也是一首送别诗,描写的是送友人归京的场景。
品读感知意蕴美
2.这首诗前后侧重描写的内容有何不同?两者是如何完成过渡的?
前八句重在咏雪,描绘了“瀚海雪景图”,作者热爱边塞风光,颂扬将士意志的感情融于其中。
后八句主要是写送别,描绘的是“风雪送客图”。
用“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一句完成了过渡。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运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
这两句转写野外雪景。放眼雪原,冰雪覆盖,纵横交错,抬望天空,阴云密布。“愁”
“惨”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烘托出诗人的离愁别绪,也说明前途充满艰险。
品读感知意蕴美
由帐外转入帐内,点点雪花飘落进来,浸湿罗幕;穿着狐裘盖着锦衾也不觉暖,奇寒难忍。而将军都护这样的勇猛边将,也是“角弓不得控”“铁衣冷难着”,手冻僵了连弓也拉不开,铁甲也冷得穿不上。
品读感知意蕴美
3.诗中是从哪两个方面揭示了当时的天气寒冷?
明确:从正面和侧面来写当时天气寒冷的。
正面:“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侧面:“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4.“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中的“折”“即”换掉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
“折”字写出了北风之猛,有了这样猛烈的风,漫天飘落的雪才能“飞”。“即”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表明雪下得大,下得早。这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猛雪早。
品读感知意蕴美
5.你认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为什么能够流传千古?
明确:以春景写冬景,以梨花喻冬雪,比喻新奇贴切,既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壮丽风光,又写出诗人的惊喜之情。
品读感知意蕴美
6.“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几句描写有何作用?
明确:写军营将士的苦寒生活,反映了战争的艰苦及其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同时为送行场面渲染了悲凉气氛。
品读感知意蕴美
7.请你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所展示的画面,并谈谈这句细节描写的作用。
明确:傍晚时分,辕门外,大雪纷纷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尽管风刮得挺猛,红旗却一动也不动。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旗帜在寒风中毫不动摇、威武不屈的形象是将士的象征。这两句一动一静,一白一红,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
品读感知意蕴美
8.诗的最后一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体现了中国绘画中的“留白”这一艺术手法,说说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运用留白手法,写得含蓄,引发读者无尽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及朋友离去后的无限惆怅之情,字字传神,含蓄隽永。
品读感知意蕴美
(1)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设宴饯别
写送别宴会,点明地点是在中军营帐。 连举三种乐器,以借代的方式,写出了送别宴会上的热闹情景。
悟读感悟情感美
诗人写出了对友人怎样的感情?你是从哪句诗中看出来的?
(2)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雪中送别
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雪满天山路” 既表现出了风雪之猛,路之难行,又传达出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的担忧。
悟读感悟情感美
(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依依惜别
望不见远去的朋友,仍看着雪上空留的马蹄足迹。结尾两句,寓情于景,言尽而意无穷,耐人寻味。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及朋友离去后的无限惆怅之情。
悟读感悟情感美
赏读欣赏画面美
1、本诗以“雪”为线索,“雪”共出现四次,依次组成四个画面,请你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四幅画面的内容。
(1)送别前的“飞雪”
(2)中军置酒饯别时的“纷纷暮雪”
(3)临别时的“雪满天山路”
(4)送别后的“雪上空留马行处”
八月飞雪苦寒图
军营话别奇寒图
东门惜别惆怅图
别后雪地思乡图
2、请你用“我喜欢 ,因为 ”的句式说话。
例:我喜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它不仅写出边塞气象变幻神奇,而且传达出诗人迎风赏雪的惊喜之情。
“忽”字,表明来得突兀,来得意外,形容雪来得急,下得猛。 “千树万树”,突出了雪的壮观景象。同时,透出了诗人高昂的乐观主义精神,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表现出这种化苦为乐、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才能写出这样的千古名句。
赏读欣赏画面美
我喜欢“胡天八月即飞雪”、“千树万树梨花开”、“瀚海阑干百丈冰”,我们从诗句中可以感受到胡天气候奇冷,飘雪奇早;雪花奇繁,雪花奇美;风雪奇大,雪天奇冷。
我喜欢“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一句,它不仅写冰天雪地,阴云低垂,而且传达出诗人送友离别的伤感情绪。
赏读欣赏画面美
我喜欢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一句,角弓、铁衣,用这些边塞将士身边的用品来衬托气候的寒冷,“不得控”和“冷难着”既表现了边地军营中将士的苦寒生活,又从侧面烘托出了大雪的寒威,是从人的感受、从侧面来描述边地的寒冷,这样记录边塞奇事,角度也很新颖。
赏读欣赏画面美
我喜欢“风掣红旗冻不翻”一句,它不仅写出了边塞奇寒,而且红旗在风雪中坚强挺立也喻指边塞将士不屈的斗志,写出了他们心中奔涌的豪情。
赏读欣赏画面美
我喜欢“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它以景作结却不离送别,景中融情,耐人寻味:友人已去,诗人不顾风雪侵衣,看着雪上马蹄印迹,在想什么?不尽思潮,凝聚笔端。而巍巍天山、茫茫雪海为背景,为送别增添豪壮的气氛。
赏读欣赏画面美
本诗前半部写景,后半部抒情。全诗以“雪”为线索,描绘了一幅塞外风雪送客图。写雪,既有大处落笔,又有细节勾勒。为“送别”做了很好的衬托和铺垫,给送别带上了雄浑悲壮的色彩,抒发出作者因为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赏读欣赏画面美
小结:
塞外风雪送客图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背读再享诗意美
1、本诗选自《 》,作者是 代诗人。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胡天八月即飞雪( )
②瀚海阑干百丈冰( )??????
③愁云惨淡万里凝( )
④风掣红旗冻不翻( )?
中考链接
岑参集校注
唐
就
沙漠
昏暗无光
拉,扯
3、根据要求写出诗文原句。
(1)诗中以花喻雪的千古名句是: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2)诗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诗句是: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3)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的送别情思的句子是: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中考链接
中考链接
(4)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
(5)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借自然景物写凄凉寒冷景象(或描写塞外风狂雪早的句子是:
(6)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或起承上启下过渡作用)的诗句是: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4、对这首诗的鉴赏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特写了唐代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抒发了诗人在朋友返京时载歌载物送别的喜悦之情。
B.这首诗情景交融,先以雪景衬托送别,后又在送别中描绘雪景。
C.“忽如一夜春风来”中“忽如”一词写出了“胡天”的大雪来得急,也表现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
D.“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展示了边塞冰雪天地,阴云重重的景象。
中考链接
A
5、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写道:春天来了!梨花、杏花、桃花全部盛开了,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位同学引用岑参诗句是否恰当?为什么?请说明理由。
答:不恰当。学生引用岑参诗句后,整个句子就构成这样一种比喻关系:梨花、杏花、桃花全部盛开像很多树开满了梨花,不合比喻要求;春天来了已是事实,后面又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前后矛盾(违背逻辑)。此外,梨花、杏花、桃花与诗句中单一的梨花照应不周。
中考链接
6、下面哪一项与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在写法和表达的情感上最为接近?( )
A.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中考链接
A
7、下列对诗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乡愁》)?
诗句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家国之思,给人留下了长长的余味。?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人以梨花喻飞雪,比喻新颖,不仅把雪的洁白与鲜润揭示了出来,也给寒冷的边塞增添了温暖的感觉。?
D.大模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诗中的“圆”字和“直”字用得通真传神,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
中考链接
D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