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泉州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0-02-14 20:2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福建省泉州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请将第Ⅰ卷的答案按要求填在第Ⅱ卷答题卷的指定范围内。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右图圆圈表示近1000年来,地震和火山发生地点分布图,回答1~2题。
1.该地多发地震和火山的原因是位于 ( )
A.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
B.非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C.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D.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2.P海域是世界重要的交通水道,向东运送的货物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 ( )
A.铁矿石 B.石油 C.棉花 D.咖啡
下图为某地区某日平均气温分布和M地全年降水和昼夜情况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中,可用于判断M地位于北半球或是南半球的主要信息有( )
①山地走向 ②昼夜长短的变化 ③纬度分布 ④降水量季节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该地区( )
A.分布在中纬度大陆东岸
B.植被以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为主
C.农业以热带雨林迁移农业为主
D.白昼最长时降水量最多
读局部地区某时气压(单位:百帕)分布图,回答5~7题。
5.图中E点的气压值可能是( )
A.1006 B.1010
C.1018 D.1022
6.甲、乙、丙、丁四点的风向依次是( )
A.西北、东北、东南、西北
B.东南、西南、东南、西南
C.西北、东北、西北、东南
D.东南、西南、东南、西北
7.F、G气压中心的成因分别是( )
A.寒冷形成的热力高压、温暖形成的热力低压
B.气流下沉形成的动力高压、气流上升形成的动力低压
C.寒冷形成的热力高压、气流下沉形成的动力高压
D.温暖形成的热力低压、气流上升形成的动力低压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8~9题。
材料一:气候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在1950年,著名地理学家Peltier根据全球各地不同的气候条件,划分出大、中、小三种不同的某种外力侵蚀强度区域(材料二),其中甲、乙、丙分别代表大、中、小三种侵蚀强度区域,其中对A区域不作该外力作用强度的划分
材料二: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侵蚀强度划分图。
8.直接受该外力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地貌有( )
A.挪威的峡湾 B.黄土高原的沟壑
C.石灰岩溶洞的石笋 D.沙漠的风蚀城堡
9. 据图分析,下列区域中该外力侵蚀强度最大的
是( )
A.亚马逊平原 B.浙闽丘陵
C.西伯利亚山地 D.撒哈拉大沙漠
所谓的“人口红利期”指的是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的上升,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人口抚养负担相对较轻的时期,这个时期是处于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人口经济学家称之为“人口红利期”。据此回答10~11题。
10.处于“人口红利期”的人口结构特征应该是( )
A.高少儿、低老年型的高人口抚养比 B.低少儿、低老年型的低人口抚养比
C.低少儿、高老年型的高人口抚养比 D. 高少儿、高老年型的低人口抚养比
11.人口经济学家根据《2007年世界发展报告》分析并得出结论:中国的“人口红利期”大约在2015年出现转折,可能由“人口红利期”转入“人口负债期”。但中国的各个地区可能进入转折期的时间不尽相同,图中所示的地区可能进入“人口负债期”的时间是( )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读图,X、Y、Z为某城市的局部区域,回答12~13题。
12.若图中X、Y、Z分别是西欧某城市的三个功能区(假定布局合理),那么 ( )
A.X是工业区 B.Y是绿化带
C.Z是高级住宅区 D.Y是工业区
13.若X、Y、Z为我国三个面积相当的省级行政区,人口密度X>Y>Z,则三个区域中同级别地级市的服务范围可能是( )
A.X地最大 B.Y地最大 C.Z地最大 D.不确定
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个以上国家(包括公司母国)具有生产或实际性经营活动的公司。右图为某新产品在母国及跨国生产、经营的时空变化模式图。回答14~15题
14.为保证新产品开发的最主要条件是( )
A.科学技术 B.原材料
C.交通运输 D.动力
15.生产该产品的公司母国是( )
A.A国 B.B国
C.C国 D.无法确定
右图所示为我国不同地区人均收入与从事制造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图。读图回答16~17题。
16.图中从A→B表示我国近几年制造业的迁移方向,则箭头应该表示( )
A.资金、技术 B.劳动力
C.工业制成品 D.资源
17.图中所示现象将对B地区造成的不利影响是( )
A.激活市场,带动B地区经济及相关产业发展
B.减少就业机会,加剧当地就业紧张的局面
C.使B地区同类工业部门受到严重冲击,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D.促进B地区资源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右图所示区域为地球某日(除春秋分日外)的昼半球,E为圆心,曲线段ABC为晨线,曲线段ADC为昏线。读图完成18~19题。
18.图中A、C两点情况相同的是( )
A.此刻的地方时 B.此刻观测到的太阳方位
C.当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D.当日的白昼长短
19.若此时图中E点的日期为2月22号,当日杭州昼长为n小时,则下列哪一天杭州昼长最接近(24 — n)小时?( )
A.10月22号 B.5月22号
C.7月22号 D.8月24号
下图是某地附近两区域等值线分布图(比例尺相同),读图回答20~22题。
20.右图中A点海拔范围(H)和B地的温度值(T)范围是( )
A.1200 m B.1000 m C.1500 m D.1200 m 21.按照左图中的大坝设计(坝顶长度的图上距离约为0.5㎝),则坝长和最大坝高(坝顶到坝底)分别大约是( )
A.500m 200m B.50m 150m
C.500m 100m D.50m 100m
22.关于图示说法正确的是( )
A.ABCD四处的水都汇入图中水域M
B.EFG的海拔在750 m以上,850 m以下
C.在E点可以观察到车站H
D.铁路沿线要注意防滑坡和泥石流
右图是以极点中心的投影图,其中MJK为晨昏线的一部分,此时,我国漠河(约122°E)地区夜幕刚刚降临,据此完成23~24题
23.有关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O点位于北极点
B. 是晨线的一部分
C.甲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D.J地地方时为12时
24.甲地所在时区的区时为( )
A.6时 B.18时
C.6时12分 D.18时12分
福建省泉州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请将第Ⅰ卷的答案按要求填在第Ⅱ卷答题卷的指定范围内。
一、选择题答题处(48分,每题2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序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第II卷
二、综合题(有三个小题,共52分)
25.(22分)
图10示意我国某区域的水系分布。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图10中的M地进行实地考察,并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近三十年来M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图11示意M地的等高线分布,表1示意M地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读图表回答问题
耕地 林地 草地 荒地 其他
1978年 55.0% 19.8% 4.9% 15.4% 4.9%
2008年 40.2% 44.1% 6.2% 1.3% 8.2%
(1)说出图10所示区域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生产特点。(5分)
(2)描述M地的地形和气候特征。(6分)
(3)根据材料分析M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原因和对R河水文特征的影响。(6分)
(4)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请你就M地农业发展方向阐述自己的观点。(5分)
26.【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15分,必做题)
材料一 冷冻灾害是指气温骤降在以上的相对于农作物的低温而形成的冷害和气温骤降在0℃以下造成冻害等两大类灾害的总称。
材料二 1954年~2000年我国冷冻灾害频次分布图
(1)据图写出我国冷冻灾害空间分布的总体特点。(4分)
(2)北方冷冻灾害多发生于秋季和春季,南方冷冻灾害多发生于冬季,试分析其原因。(6分)
(3)应对冷冻灾害,可采取哪些防灾减灾的措施?(5分)
27.【选修6——环境保护】(15分,必做题)
阅读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有人说:“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目前世界各国对垃圾的处理主要是通过卫生填埋、堆肥、焚烧等到方式,达到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
材料二 世界部分国家垃圾处理方式的比较
国家和地区 填埋(%) 堆肥(%) 焚烧(%) 回收(%)
美国 63 8 10 19
德国 46 2 36 16
西班牙 64 17 6 13
中国 70 20 5 5
材料三
目前,我国城市垃圾处理方式比较落后,大多数垃圾进行简易填埋。这种方法实际上是在自然条件下,利用坑、塘、洼地将垃圾集中堆置在一起,不加掩盖,未经科学处理的填埋方法(如图)。
(1)据表中信息,比较我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垃圾处理上的异同。(4分)
(2)指出简易填埋垃圾的主要危害。(6分)
(3)提出解决我国城市垃圾问题的合理化措施。(5分)
福建省泉州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答题处(48分,每题2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B B A D A C B B B D B
序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C A A A C B D A C D B D
二、综合题(有三个小题,共52分)
25.(22分)
(1)季风水田农业(1分);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商品率低;水利工程量大。(每点1分,答出4点即可)
(2)地形特征:以低山、丘陵为主(1分);地势东、南、西高,北面较低(2分)
气候特征:亚热带季风气候(1分);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2分)。
(3)林地、草地面积增加,水土流失减轻(2分)。流量的季节变化变小(2分);河流含沙量减小(2分)。
(4)①(沟谷低洼地区)发展养渔业;②(缓坡土层深厚,)发展(经济效益较高的)蔬菜、花卉等种植业;③(陡坡)发展果园和林业;④发展农业观光旅游;⑤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⑥防治水土流失,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⑦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单产;⑧拓展农产品销售市场;⑨培育优势农产品的品牌。(每点1分,答出5点即可,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6.【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15分,必做题)
(1)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2分),且南方多于北方(2分)
(2)原因:北方冬季时农作物停止生长或生长进入休眠期,故造成的危害较小;春秋季节农作物仍处于生长期,故造成危害较大(3分)。南方冬季有一定的农业生产活动,故冷冻灾害危害较大;春秋季节气温相对较高,且冬季风影响相对较弱,气温下降幅度较小。(3分)
(3)措施:建立预警机制;培养耐低温的农作物品种;发展温室(塑料大棚)农业等。(每答出两点即得4分,答对3点以上得5分)
27.【选修6——环境保护】(15分,必做题)
(1)(4分)相同点:以填埋为主(2分)。不同点:中国回收利用与焚烧处理比重小,堆肥较多;美国等发达国家回收利用与焚烧处理较多,堆肥较少。(2分)
(2)(6分)危害:占用(大量)土地(2分);污染环境(释放有害物质,使水体水质、大气质量恶化、土壤污染等)(2分);危害人体健康(2分)
(3)措施:加强宣传,提高环保意识;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垃圾;分类处理,综合利用;发展技术,提高垃圾处理水平(提高卫生填埋、焚烧发电、回收利用等水平)。(每答出两点即得4分,答对3点以上得5分)





2000 1500 1000 500 0
-15
-5
5
15
25
年平均降水量(mm)




温(℃)
A


图11 M地的等高线地形图
图10
表1 M地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简易填埋法示意图
第9页 共9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