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件+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件+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1-27 12:09:50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部编版 四年级上
周恩来
你知道这是谁吗?
新知导入
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想一想周恩来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新知讲解
jué
fàn




wèi

校长
xiào

仿
huái


huò


chì





新知讲解
崛起 模范 魏校长 清晰
效仿 淮安 疑惑 训斥 严肃
振奋 胸怀 赞叹 非凡 顾客
新知讲解
趣味记字法
1.谜语识字:两个先生坐在贝壳上。
坏土去掉心自来。
2.换一换:
(赞)
(怀)
校——效
新知讲解
严肃
书写指导:一竖贯穿上边扁框,先写左撇右竖,再写短撇和点。


结构:独体
组词:肃穆 肃然起敬
造句:我们的数学老师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人。
音序:S 部首:肀
新知讲解
清晰
书写指导:“ 日” 要窄,“木”细长, “斤”首撇短平,第二撇竖长,末笔竖要稍长。


结构:左右
组词:明晰 晰毛辨发
造句:小芳唱歌时吐字非常清晰。
音序:X 部首:日
新知讲解
为之一振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 “辰”竖提在下横左端起笔,捺上有一短撇。

zhèn
结构:左右
组词:振兴 振振有词
造句:听到大家的加油声我为之
一振。
音序:Z 部首:扌
新知讲解
胸怀 
书写指导:“勹” 要
宽大, 里边是 “凶”,要小一些。

xiōng
结构:左右
组词:胸口 胸有成竹
造句:比大海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
音序:X 部首:月
新知讲解
胸怀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 “不”的竖在撇的稍靠上位置起笔,不要写在横上,点要大。
怀
huái
结构:左右
组词:怀抱 关怀备至
造句:一个人胸怀宽广,才有可能干成一番大事业。
音序:H 部首:忄
新知讲解
赞叹
书写指导:上宽下窄。
第六笔是竖提。

zàn
结构:上下
组词:赞扬 赞不绝口
造句:大家对小芳的出色表现赞叹不已。
音序:Z 部首:贝
新知讲解
效仿
书写指导:“交” 中间的撇和点要小,下边的捺变为一长点,“攵” 的首撇稍高,捺要长。

xiào
结构:左右
组词:效法 上行下效
造句:许多人效仿成绩好的同学的学习方法,但有时候并不适合自己。
音序:X 部首:攵
新知讲解
疑惑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 “矢”的短撇从 “匕”下左侧起笔;
“疋”的横钩略向右上倾斜。


结构:左右
组词:可疑  半信半疑
造句:对于老师的解答,我还是感到疑惑。
音序:Y 部首:匕
新知讲解
疑惑不解
书写指导:整体要写紧凑, 上边是 “或”, 左边没有一撇。

huò
结构:上下
组词:困惑 大惑不解
造句:对于小明莫名其妙的行为,
我疑惑不解。
音序:H 部首:心
新知讲解
非凡
书写指导:上窄下宽。首笔是竖撇,横折弯钩的横短,里边有一小点。

fán
结构:独体
组词:平凡 不同凡响
造句:过年了,街道上人来人往,
热闹非凡。
音序:F 部首:几
新知讲解
左顾右盼


结构:左右
组词:环顾 奋不顾身
造句:他不知所措,左顾右盼,好像在找什么东西。
音序:G 部首:页
书写指导:左右要匀称,“ ”的“厂”要窄长。
新知讲解
训斥
书写指导:“川” 的首笔是竖撇,第二笔稍短,最后一笔最长。

xùn
结构:左右
组词:教训 训练有素
造句:爸爸妈妈从来不训斥我,
总是耐心地给我讲道理。
音序:X 部首:讠
新知讲解
训斥
书写指导:一横位置稍靠上,比上边的撇要长,一长点与竖交叉,注意与“下”不同。

chì
结构:独体
组词:怒斥 排斥异己
造句:公交车上一位叔叔挺身而出,训斥闹事者。
音序:C 部首:斤
新知讲解
沉默
书写指导:黑的四点水要倾斜。


结构:独体
组词:默认 沉默寡言
造句:小明是个沉默寡言的人。
音序:M 部首:黑
新知讲解
快速默读课文,用小标题的形式列出课文所写的三件事情?
立志“振兴中华”——耳闻“中华不振”——目睹“中华不振”
新知讲解
找一找这三件事情分别在文章的哪几个自然段,试着划分课文的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第1~10自然段):在修身课上,周恩来表明志向: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新知讲解
第二部分(第11~14自然段):听伯父说“中华不振”,他疑惑不解。
第三部分(第15~17自然段):写周恩来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看到的场景让他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
新知讲解
自读第1~10自然段。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关于“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其他同学是怎么回答的?周恩来是怎么回答的?周恩来的回答和其他人相比有什么不同?
学习第一部分
新知讲解
在一次修身课上,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为什么而读书?”学生们踊跃回答。有的说__________;有的说__________;也有的说__________。周恩来的回答是“__________________”
我会填
新知讲解
其他学生的读书目的是:为家父、为明理、为光耀门楣,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
周恩来的读书目的是: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的振兴联系起来。
对比,突出了少年周恩来的胸怀大志,具有远大的理想。
你觉得周恩来这个宏伟志向是出于一时冲动说出的,还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想法?
少年周恩来的回答“清晰而坚定”,“清晰”是很清楚的意思;“坚定”是不动摇的意思。少年周恩来说的志向,绝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经过了认真充分的思考,志向坚定,决不动摇。
新知讲解
响亮而坚定
这是少年周恩来发自内心的强烈愿望。所以他在说这句话时是怎样的语气?
新知讲解
这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校长的赞叹,“赞叹”的近义词是什么?
赞扬、肯定
有志者当效此生!
校长当时是怎样为周恩来叫好的?
新知讲解
校长让同学们仿效少年周恩来的什么呢?
远大的志向、博大的胸怀以及炽热的爱国情怀。
这位同样也满怀爱国之心的老校长的赞叹,对少年周恩来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鼓励、肯定、支持
新知讲解
学习第二部分,感悟“中华不振”
默读第11~14自然段。
思考:周恩来明白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吗?把相关句子画上波浪线,并在一旁写一写自己读后的想法。
新知讲解
伯父告诫少年周恩来不要去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周恩来有什么反应?
疑惑不解
被外国人占据?为什么呢?
中华不振哪!
有了疑惑,周恩来是怎么问的?
伯父是怎么回答的?
新知讲解
中华不振:意为中国不再振作,软弱无能。这是因为清政府腐败无能,实行闭关锁国,导致国家发展缓慢,与帝国主义国家差距越来越大,最终与列强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
新知讲解
周恩来的话要读出疑惑、惊讶的语气,想象周恩来当时会是怎样的心情。
伯父的话要读出沉重、悲痛、压抑的语气。想象伯父当时会有怎样的表情和心情。
分角色朗读
悲愤、难过
悲哀、无奈
新知讲解
学习第三部分,深入理解“中华不振”
读第15~17自然段。思考: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是怎样的?
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街道上热闹非凡,往来的大多是外国人。
新知讲解
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
画出描写中国妇女被欺侮的句子。
新知讲解
设想一下那位妇女可能在哭诉什么?
①亲人的无辜惨死——被轧死。
②外国人的嚣张。
③巡警的狗仗人势。
④正义得不到伸张。
新知讲解
假如当时你就在现场,假如当时你亲眼看见了这样的事情,你会怎么做?可是文中却说:“谁又敢怎么样呢?”
想象当时的中国巡警会怎样训斥那位妇女,站在一旁的外国人又会说些什么?
新知讲解
看到这一切,少年周恩来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当时的他在想什么呢?
他可能在想:中华不振啊,我该怎么办才能使中国人不受外国人欺负?为什么在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在光天化日之下有一群中国人竟然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同胞被侮辱、被欺凌、被折磨,却不敢给自己的同胞伸张正义?
新知讲解
周恩来读书的目标是什么呢?请大家填一填,然后齐读。
周恩来不是为( )而读书,不是为( )而读书,也不是为( )而读书。他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父亲
明理
光耀门楣
振兴中华
新知讲解
今天我们的国家与那时相比,的确繁荣富强了很多,那是不是我们今天读书就可以松懈一些了呢?今天我们又是为什么而读书呢?
早日实现中国梦
新知讲解
1917年,周恩来中学毕业。在同学和师友的帮助下,筹到一笔赴日本留学的经费。出国前,他回到母校,与小学时的老师和同学话别。他给同学写下的临别赠言是“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由天津乘船东渡日本前夕,他又写下了一首抒发救国抱负的著名诗篇:
拓展提高
大江歌罢掉头东
周恩来
大江歌罢掉头东,
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
拓展提高
立下宏志
同学读书:光耀门楣——满足个人
远大抱负
“中华不振”——疑惑不解
亲身感受
周恩来读书:振兴中华——心系祖国
热闹非凡,外国人横行
读书目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妇女含冤,无处申辩
深刻体会
“中华不振”
博大胸怀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板书设计
推荐读一读《周恩来传》。
小练笔:给周恩来爷爷写一封信,给他描述一下今天中国的繁荣面貌,再谈谈自己读书的志向。
作业布置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