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时 角的初步认识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时 角的初步认识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1-04 10:29:52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 1 课时 角的初步认识(1)
第 二 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在校园的哪些地方能找到角

顶点
顶点
顶点
顶点
顶点
顶点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 ) ( ) ( )
( ) ( ) ( )

×

×

×
下面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共有几个角?
(3)
游戏一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越大。
角的两边张口越小,角越小。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h
日g


合合
合合合

我看到了
好多角!

1己3
用正方形纸折角
活动角

这些角都是直角
直角一般用表示

第1课时 角的初步认识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角的初步认识》是西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角,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角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表面上都有角;同时,学生继续学习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如研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以及立体图形的特征时也离不开角。因此,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既是生活实际的需要,也是后续学习的需要。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学具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教材中还特别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折纸、制角、画角、用三角板比角的大小等,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2)学情分析:
对于刚上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对于角的认识只停留在对于生活中物体的角或者是点的认识,他们缺少对于科学的、规范的、严谨的、抽象的数学中的角的认识。针对这样的学情,我们的设计更注重体现新课标“四基”,即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更注重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实际操作,感知数学中的角,从而抽象出角的概念。对于直角、锐角和钝角,学生在生活中也大量的接触过,只是不能准确描述,教学中不要明确讲述概念,只要学生能理解就行。
(3)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从素质教育的三个方面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方面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初步建立角、直角的概念, 能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会辨认角与直角。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角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和应用,体验数学的价值,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2.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3.学会欣赏自己,欣赏别人。
重点: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难点:从实物中抽象出角及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4)说教法、学法。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个课时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折一折、
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并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多媒体组合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
(5)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体现新课标精神,按照直观感知—表象认识—概念形成—拓展运用的规律组织教学。因此我安排了以下七个教学环节:
1.新课导入2.探究新知3.巩固新知4.达标反馈5.课堂小结6.布置作业7.板书设计
低年级学生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处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所以在整堂课中,我除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教学功能,通过它的形、声、色、动、静的变化,形成鲜明的表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还想方设法,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整堂课都处在"好奇"、"好学"的高昂学习情绪中, 按照观察感知、操作成象、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这一模式进行,使教学过程始终吸引他们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整节课,我打算用3分钟创设情境,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的探究新知,12分钟的时间巩固新知,5分钟的时间,学生进行整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和总结。
下面我详细说一下每一个教学环节。
1.新课导入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由于学生在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前,通过对许多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所以课的创设情境这一环节,我设计了给平面图形分类的这样一个活动,没有角的是一类,有角的是一类。这样利用图形,让学生对角进行了初步的认识。在探究新知这一环节,我充分利用主题图,让学生找角,学生边汇报,课件边闪动角,采用演示法使学生直观、清晰地看到生活中许多物体上的角,让学生进一步初步感知角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同时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画面中藏着那么多的角,会很欣喜,很兴奋,很高兴地进入学习状态。在学习角的特征这一环节,我首先让学生指一指剪刀上面的角,因为学生可能只会摸到角的顶点,我利用这个契机,在黑板上点了一个点,让学生说一说是不是角,引起质疑,接下来就顺理成章的就引出了正确指角的方法。在学习角的特征这一环节,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观察、小组讨论、汇报、质疑、集体订正等方法,得出了角的特征是:一个尖尖,一个点;都有两条直直的线。教师这个时候,传授学生:角中的点叫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角的边。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清晰地建立起角的表象,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空间观念。在动手做角这一环节,我直接放手,让学生独立做角,并组内交流,然后让学生做的角展示出来。学生在做角的过程中,通过眼、手等感官直接感知角的顶点和边的特征。然后,通过魔术游戏---变大小,让学生总结出:角的大小与角张开的大小有关;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张开的越小,角就越小。通过学生做的角和老师做的角的比较,让学生总结出:角的大小与角的边长无关,因为边长是射线,可以无限延长。接着老师出示一组练习题:下面图形哪些是角?在下面的( )里画“√”,并说明为什么?来验证学生对角的名称及特征的掌握情况。这整个的环节,教师通过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学生在找一找、指一指、看一看、做一做、练一练等活动,让学生获得了丰富的表象支持,从而帮助学生认识角及角的特征,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在学习直角这个环节,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找一找、做一做、画一画等活动来完成的。这一环节设计的意图是: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一思想,将学习主动权放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而且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画图、比较等方式加深学生对直角及特征的认识,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对于巩固练习部分,我设计了四道题:分别是:
一、填空。
二、下面图形是角的画“√”,不是角的画“×”,并说明理由。
三、下面哪些角是直角?在括号里画“√”。
四、课堂活动的第二题:数一数,共有几个角?
对于达标反馈,我设计了三道题:
1.操作题:用3根小棒,摆一个图形,数出里面有几个角?说给组内同学听。
2.课件展示:下面图形各有几个角。
3.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对于课堂小结:主要是让学生对这节课谈收获,老师重点做了总结:这节课主要学习了在生活中发现角,并且认识了角,知道了角的各部分名称,会辨认角与直角。还知道了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张开的大,角就大,张开的小,角就小。这样就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了一下整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
对于布置作业:我布置了五道题,分别是:
第一题:练习八的第1题:指出右边每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第二题:练习八的第2题:说出下面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第三题:指出下面图形中的直角,并标出来。
第四题:我会作图。
(1)画一个图形。(要求图形里含有1个直角和2个小于直角的角。)
(2)画一个图形。(要求有四个直角)
(3)画两个角,其中1个角小于直角,另一个角大于直角。
第五题:练习八的思考题:一张正方形的纸,剪去1个角,还有几个角?

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边长张开的大小有关。

这样的板书,简洁而又提纲挈领,不仅是本节教学内容的精缩,而且也会使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一目了然,因此,把课题写在主板书的最上面,它告诉了孩子们本节课的中心内容,下面是具体形象的角及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反思:
新大纲提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展示交流的机会”。在整个课堂的教学中,时时刻刻利用鼓励的语言来激励学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了自己成功的快乐,从而培养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共22张PPT)
第 2 课时 角的初步认识(2)
第 二 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画一画

手退
顶点


记作:
读作:
1。
角1。
1. 点击手形。
2. 点击右下角的尺字,再点击手形。
3. 点击右下角的尺字,再点击手形。
4. 点击右下角的尺字,再点击右下角的手退二字。
5. 点击角的顶点,再点击两条边。
6. 连续点击读法。
注:如果要重画角,手形先不退出,重复以上
点击动作。
点击消失
操作说明
请点击
一个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看看哪一个角张口最大?哪一个角最小?
1
2
3
  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比一比。
小组活动
小组共同合作,把角分类。
锐角
直角
直角
比直角大
钝角
量一量下面三个角,你有什么发现?
比直角小
认一认,填一填。
②④

① ⑤
③ ⑦

谁聪明谁来猜
钝角
直角
锐角
钝角
锐角
直角

判断下面哪些角是直角?
一个正方形,截去一个角,还有几个角?
h
日g


www.youyi100.com
上图中(
是锐角,()是钝角,(是直角。
.n6
0









第二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初步认识角和以及初步认识直角、锐角、钝角,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角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表面上都有角;同时,学生继续学习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如研究长方的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以及立体图形的特征时也离不开角。因此,学习角初步认识,既是生活实际的需要,也是后续学习的需要。
本单元学习内容主要包含:角的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整理和复习。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本单元在编排中体现了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一是: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和直角、锐角、钝角。
二是: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角和直角、锐角、钝角。
三是:发挥三角板的价值。
教学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基础知识,引导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使他们初步认识角,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同时通过多种活动及动手操作,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多角度认识角,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教材从共性的角度(角的概念、各部分的名称)认识角,再到由分类的角度认识角,逐步深化学生对角的认识,进而为角的度量及其它后续学习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2.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锐角、钝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画直角、锐角和钝角。
3.学会用三角板拼角。
4.借助三角板完成对角的初步认识,在观察、操作活动中理解角的特征。
5.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 重点、难点

重点 1、认识角和直角、锐角和钝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2、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和直角、锐角和钝角
难点 1.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2.用尺子画角和直角、锐角和钝角。
3.会用三角板拼指定的度数的角。
■ 教学建议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及编排特点,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锐角和钝角,正确把握教学要求。
2.在教学中注意科学性。
3.对于学生的操作给予必要的方法指导。
■ 课时安排
本单元共3课时完成教学。
课题 课时
1.角的初步认识 1课时
2.锐角和钝角 1课时
3.整理和复习 1课时
总计 3课时
第1课时 角的初步认识
?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3页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和练习八的1、2、3、思考题。本节课主要讲的内容是:认识角;初步建立角、直角的概念;能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会辨认角与直角。
? 教学提示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来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难点和重点,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这一方法,作为发展学生能力的必要手段,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的学习方法。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初步建立角、直角的概念, 能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会辨认角与直角。
※?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角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和应用,体验数学的价值,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2.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3.学会欣赏自己,欣赏别人。
? 重点、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难点:从实物中抽象出角及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三角尺、纸、活动角等。
学生准备:三角板、纸、活动角。
?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教师:你能给下面的平面图形分分类吗?并说说分类的理由?(课件出示不同的平面图形)
(1)学生自由分类
(2)小组内交流
(3)指名汇报,同时说出分类理由(有角的一类,没角的一类)
(4)集体订正
(5)教师及时肯定和鼓励:你们分类的理由很充分,值得赞扬!
2.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三角形和长方形中连接两条相邻边的部分叫什么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角。
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利用图形,对角进行初步的认识。】
2、探究新知
1.教师:同学们,我们都喜欢课间活动,因为课间活动丰富多彩,既让我们心情愉快,又健康了我们的身体。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感受课间活动的热闹场景吧。(课件出示主题图)
2.教师:大家看,这么热闹的校园生活里,藏着好多的角,你发现了吗?
(1)学生自由在书上找
(2)同桌交流
(3)指名汇报: 房顶上有角;窗户上有角;钟面上有角;扇子上有角;剪刀上有角......
(4)集体订正
(5)教师及时肯定和鼓励:大家能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身边的事物,真是一群会观察、会发现的孩子!
3.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新图形-----角。
教师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课间活动引入,一方面给孩子带来感官的刺激,另一方面唤起学生对生活中所感知“角的记忆。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画面中藏着那么多的角,会很欣喜,很兴奋,很高兴地进入学习状态。】
4.教师:刚才同学们说剪刀上有角,扇子上有角,钟面上有角,谁愿意上来指一指剪刀的角呢?(课件出示这几个图形)
(1)指名课件前指角(一般孩子指角,只是指到角的顶点部分)
(2)教师引导正确指角的方法:正确的指角方法是,从顶点出发,分别指角的两条边,最后在两条边之间画出一条弧线,这就是一个角)
(3)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空手指角。
5.谁能上来指一指扇子上的角?钟面上的呢?
(1)指名课件前指角
(2)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教师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了让学生先找角,然后指角的这样一个设计。学生对于角的指法,很多存在错误,教师这部分直接采用讲授的方法,放学生通过模仿教师,学会了正确的指角方法,做到了教师是课堂的指导者。这个环节的设计,实现了生活化向数学化的过度。】
6.教师:同学们已经能够正确的指出角了。那么这些角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请同学们仔细观看课件。(课件显示:从剪子、扇子、钟面上慢慢抽出角的过程)
7.教师:这些图形都是数学中的角,我们把它们都请到了黑板上来,请大家好好看看他们的样子,能否正确的指出它们来。
(1)学生伸手和老师一起空指。
8.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不同的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1)学生仔细观察
(2)小组内交流
(3)指名汇报:它们都有一个尖尖,一个点;都有两条直直的线。
(4)集体订正
(5)教师讲授:我们把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这个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这样的图形就是角。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帮助学生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形状,再通过比较,找到共同特征,使学生清晰地建立起角的表象,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空间观念。】
9.教师:我们认识了角,和角成为了朋友,下面让我们利用自己手中的材料,动手做一个角吧!
(1)学生动手操作。
(2)小组内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3)指名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4)集体订正
(5)教师及时肯定和鼓励:同学们都有一双小巧手啊!
10.教师: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活动角,做一个魔术游戏——变大小。请每个同学拿好自己做的活动角,听口令,变角的大小。边变边想,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学生按口令操作
(2)指名回答:角的大小与角张开的大小有关;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张开的越小,角就越小。
(3)集体订正
(4)教师重点引导:角的大小与角的边长无关,因为边长是射线,可以无限延长。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认识静态的角过渡到动态的角,使学生直观地看到,活动角张的越开,角就越大,活动角合的越拢,角就越小,由此渗透“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的本质特征。这也就达到了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化难为易的目的。】
11.教师:我们做了这么多角,咱们怎样才能在本子上画出一个角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是怎样画角的。(教师画角)
(1)指名回答:先画顶点,从顶点出发,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直的边。
(2)学生用手空画一个角
(3)学生在练习本上画角
(4)投影展示部分学生作业
(5)集体订正
(6)教师及时鼓励,并编口诀帮助学生记忆;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画角时,要牢记,先画顶点再画边。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学生在看一看、折一折、做一做等活动,获得了丰富的表象支持,从而帮助学生认识角及角的特征,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12.教师:判断下面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
课件出示:下面图形哪些是角?在下面的( )里画“√”,并说明为什么?

(1)学生独立思考
(2)指名回答:第一个不是角,因为它没有顶点;第二个是角,虽然下面的边短一些,可是它是射线,可以无限延长;第三个不是角,它没有顶点;第四个是角,因为它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第五个是角,因为它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
(3)集体订正
(4)教师重点强调: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一定要按照角的定义去判断。
13.教师:请同学们看老师的活动角,(老师把角转成直角),大家见过这样的角吗?生活中哪里见过这样的角?
(1)学生观察
(2)指名汇报:见过,黑板面、五星红旗、桌子面、墙面、笔盒面上都有这样的角。
(3)集体订正。
14.教师:这样的角,叫直角。教师板书:直角。
15.教师:找一找,我们的三角板上有直角吗?,你能把三角板上的直角画下来吗?
(1)学生指出直角,并把它画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发现个别问题,个别指导。
(2)同桌订正。
(3)找部分同学作品展示,集体订正
(4)教师重点引导:角的顶点处是一个点,不是圆弧。教师在直角处标上直角符号“┐”,告知学生:这是直角符号,表示“直角”。
16.教师: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请你折出一个直角来。
(1)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内交流
(3)指名展示,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这里,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一思想,将学习主动权放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而且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画图、比较等方式加深学生对直角及特征的认识,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三、巩固练习
课件展示:
一、填空。
1.一个角有( )个顶点,有( )条边。
2.我们的红领巾上面有( )个角。
3.数学课本的封面上有( )个角,它们都是( )角。
4.三角板上有( )个直角,其它两个角都比直角( )。(填大小)
(1)指名逐一回答
(2)集体订正
二、下面图形是角的画“√”,不是角的画“×”,并说明理由。

(1)指名逐一回答:第一个图形不是角,因为没有顶点;第二个图形是角;第三个图形不是角,因为没有顶点;第四个图形是角;第五个图形是角。
(2)集体订正
3、下面哪些角是直角?在括号里画“√”。

( )

(1)指名逐一回答:第二和第五个图形是直角
(2)集体订正

4、课堂活动的第二题:数一数,共有几个角?



(1)指名回答:一共有3个角
(2)集体订正

四、达标反馈

1、操作题:用3根小棒,摆一个图形,数出里面有几个角?说给组内同学听。
2、课件展示:下面图形各有几个角。

3、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任何一个角都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 )
(2)角的两边的张口越大,角就越大。 ( )
(3)改变角的边的长短,角的大小也就变了。 ( )
(4)书面上的直角比桌面上的直角小。 ( )
(5)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角,而且都是直角。( )
(6) 用放大镜看到的角比原来的角大。 ( )
答案:第一题:3
第二题:3 4 5 没有(0)
第三题:√ √ × × √ ×
五、课堂小结:
1.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1)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及时肯定。
教师重点强调:我们这节课主要学习了在生活中发现角,并且认识了角,知道了角的各部分名称,会辨认角与直角。还知道了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张开的大,角就大,张开的小,角就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小结,有利于他们全面掌握角的有关知识,促进对思维过程的反思,完善认知结构。同时,教师做重点强调,加强学生们的记忆。】
6、布置作业:
第一题:练习八的第1题:指出右边每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第二题:练习八的第2题:说出下面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第三题:指出下面图形中的直角,并标出来。

第四题:我会作图。
(1)画一个图形。(要求图形里含有1个直角和2个小于直角的角。)
(2)画一个图形。(要求有四个直角)
(3)画两个角,其中1个角小于直角,另一个角大于直角。
第五题:练习八的思考题:一张正方形的纸,剪去1个角,还有几个角?


答案:第一题:略
第二题:3 4 6
第三题:略
第四题:略
第五题:第一种情况:角对角剪一个角 (还剩下3个角);第二种情况:角对边剪一个角 (还剩下4个角);第三种情况:边对边剪一个角 (还剩下5个角)?
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直角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边长张开的大小有关。
七、教学反思
新大纲提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展示交流的机会”。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有学生熟悉的图形引出角,再让学生在情境图中寻找角,从而使学生对角产生了感性认识。接着从角的结构上认识角,使学生真正认识了角。通过对比角,发现直角的与众不同,结合生活中寻找直角的影子,加深对直角的感性认识,也达到了教学目标。在整个课堂的教学中,时时刻刻利用鼓励的语言来激励学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了自己成功的快乐,从而培养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第2课时 锐角和钝角
?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8~29页的例3、例4及第29页的课堂活动的1、2题,练习八第4题。本节课主要讲授内容是:学生能够辨认锐角和钝角,能够画出锐角和钝角;知道直角与锐角、钝角的关系。
? 教学提示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来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难点和重点,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这一方法,作为发展学生能力的必要手段,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的学习方法。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结合生活情境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够画出锐角和钝角。
2.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经历锐角、钝角的探索过程。
3、加深对直角与锐角、钝角的关系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 ,数学的兴趣。
2、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3、学会欣赏自己,欣赏别人。
? 重点、难点
重点:会辨认锐角和钝角。
难点:能根据直角与锐角、钝角的关系判断、辨认锐角与钝角。
?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活动角等
学生准备:三角板 活动角
?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教师:昨天老师布置了一道思考题,不知道大家做的如何?现在让我来检查一下。课件出示题:一张正方形纸,截去1个角,还有几个角?

(1)指名说:有的学生说3个角;有的学生说4个角;有的学生说5个角。
(2)学生议论纷纷,困惑不解。
2、教师:既然答案不唯一,那就让我们看看到底谁的答案是正确的,老师这里有正方形的纸,我们分别让这三种答案的同学给我们现场展示一下。
(1)指名三种方案的3个同学台前现场剪纸验证。
(2)把作品贴到黑板上。


图1 图2 图3
(3)指名分别汇报:图1的同学:还剩3个直角;图2的同学:还剩2个直角,1个比直角大的角,1个比直角小的角;图3的同学:还剩3个直角,2个大于直角的角。
(4)集体订正,教师及时肯定和鼓励:同学们不但动手能力强,语言表达能力也很强啊!
【设计意图:借助昨天的作业题展开学习,通过答案的不唯一,在学生中产生了质疑,碰触了探究的欲望,现场的直观验证,让学生们茅塞顿开,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为下面学习锐角和钝角做好了铺垫。】
二、经历过程,探究新知。
1.教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不同的角,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个角,然后在老师发给你的作业纸上画出这个角来。
(1)学生闭眼想象,然后把想象出来的角画出来。
(2)教师巡视,找出有代表性的作业张贴到黑板上,并标出序号来。
2.教师:请同学们看这些同学的作品,你能把它们分类吗?分几类?你的根据是什么?
(1)学生思考分类方法。
(2)小组内交流。
(3)指名汇报:第一种分两类,依据是:直角一类,不是直角的一类;第二种分三类,依据是:一类是直角,一类是大于直角的,一类是小于直角的。
(4)集体订正,最终留下分三类的。
3.教师:这些角的名字是直角,我们已经认识,这些小于直角的角的名字叫“锐角”,这些大于直角的角的名字叫“钝角”。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它们。教师同时板书:直角 锐角 钝角。
4.教师:给我们一个角,我们怎么判断它是锐角?还是钝角呢?
(1)学生独立思考。
(2)小组内交流。
(3)指名汇报:第一种:用眼看就能判断出来;第二种: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一比。
(4)集体订正:第一种与直角差距很大的,可以直接判断,有些与直角相近的角,容易有误差,不容易判断,不可取,确定使用第二种方案。
(5)教师及时肯定,并配以儿歌记住比角的方法:一靠,二重,三看。
5.教师:同学们已经有了判断的方法了,现在请你看看自己的刚才画的角,判断一下,它是属于哪个角?
(1)学生自由说
(2)小组内交流
(3)指名回答:我画的角是锐角;我画的角是直角;我画的角是钝角。
(4)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
6、请同学们看课件,谁知道它的要求是什么?课件展示例4
(1)指名说课题:认一认,填一填
(2)学生独立思考
(3)指名汇报:2、4、是锐角;1、5是钝角;3、6、7是直角。
(4)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并重点强调:其他角一眼就能判断出来,只有6号的角,很难判断,只能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出马啦!
三、练习应用,巩固新知
课件出示课堂活动的第1题。
1.教师:谁能说说第一题的要求是什么?
(!)指名读要求:做一做,用手臂做出大小不同的角。
(2)教师示范:边做动作,边说:我做的是一个锐角,或者钝角,或者直角。
(3)同桌互动
(4)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课件出示课堂活动的第2题。
2。教师:谁能说说第二题的要求是什么?
(1)指名读要求:摆一摆,说一说。
(2)教师示范:利用磁力棒在黑板上一边摆角,一边说:例如:我摆的是钝角,比直角大。
(3)同桌互动:说给同桌听:例如:我摆的是锐角,比直角小。
(4)指名黑板上操作,集体订正。
3.教师: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说一说,上面都有什么角?
(1)学生独立观察
(2)指名汇报:每一个三角板上都有一个直角,其它的都是锐角,没有钝角。
(3)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
4.教师:请同学们利用自己手中的一副三角板,能拼出不同的角吗?
(1)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小组内交流
(2)指名到实物投影仪前展示,并说出自己拼出的是哪种角。
(3)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做角、摆角、拼角的游戏中加深对这3种角的认识,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四、达标反馈
第一题:填空。
一块三角板有( )个角,其中有( )个直角,( )个锐角。把直角、锐角、钝角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 )>( )>( )。
第二题:我是小小法官。
(1)所有的锐角都一样大。 ( )
(2)所有的直角都一样的。 ( )
(3)所有的钝角都一样大。 ( )
这个角是钝角。 ( )
(4)直角比钝角小。 ( )
第三题:我有一双火眼金睛。

有( )个角;有( )个直角;有( )个锐角;有( )个钝角;
第四题:我有一双小巧手。
动手画一个锐角、直角、钝角。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找角、创造角、变角及判断角的游戏中加深对这三种角的认识,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答案:第一题(1)3 1 2 直角 钝角 锐角
(2)2 3 2
第二题:× √ × × √
第三题:7 4 2 1
第四题:略
五、课堂小结:
1、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1)学生各抒己见,集体订正。
(2)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同时重点强调:我们这节课主要是让同学们能够辨认锐角和钝角,能够画出锐角和钝角;知道直角与锐角、钝角的关系。看来,同学们掌握的非常的好。生活中到处都有角的影子,大家用你们那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寻找生活中的角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了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锐角和钝角
直角 比直角小 比直角大
直角 锐角 钝角
一看,二重,三看。
八、教学反思:
课标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低年级的孩子学习概念一般都要经过直观感知---形成表象----抽象特征---内化成概念这一过程,锐角和钝角的教学属于概念教学。在这
一个环节中,我利用现场动手剪一剪、判一判等活动,让学生亲眼目睹,正方形减掉一个角,不但没少,反而多出大于直角的角和小于直角的角。这样自然而然地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锐角和钝角。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亲身体验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的角是钝角。让学生通过找角、比角、拼角、动手去量角,感受角的大小。整个环节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学习,体现了新课程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