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1-27 14:32: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年级
七年级
学科
历史
完成日期
课型
新授
课题
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主备人
使用日期
授课人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战国七雄、商鞅变法等基本史实,感知战国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辩证地认识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
识读《战国形势图》,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通过材料研读,学会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开放性讨论,培养创新思维和个性发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改革促进国家强大和社会进步,但改革需要胆识和策略,学习商鞅不畏强权、勇于改革的精神;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了解这一工程,培养爱国情怀和国家认同感。
教学重点
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
商鞅变法与大变革时代之间的关系。
课标要求
掌握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历史作用。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史料分析法、分组讨论法
知识链接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步:回顾旧知(课件出示复习问题,学生记忆互查,5分钟):
1、东周开始的时间?开始的标志?东周分为____、____两个时期。
2、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出现的时间?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有何意义?
3、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原因是?以什么名义争霸?著名的霸主有?第一个霸主是?任用谁为相?春秋时期著名战役?相关成语?
4、诸侯争霸的影响/评价(利、弊)?
导入新课:
师:东周后期被称为“战国时期”,这一时期战事连绵,干戈不息,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当时的政治局面是怎样的?出现了什么样的重大改革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师:板书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二步:引课示标(2分钟):
齐读标题,这节课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呢?齐读学习目标:
1.了解战国七雄的形成及其争霸战争。
2.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历史作用,认识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
3.知道都江堰的修建者、构成、功能和意义。
第三步:自学指导一(圈点划,时间5分钟)
战国七雄是指哪七个大国?它们分别在什么位置?
2、战国时期的兼并战有何特点?著名战役有?
3、当时的人民对连绵不断的战争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他们最渴望的是什么?
讲述一、战国七雄
师:出示“春秋争霸形势力”与“战国形势图”,对比两幅图,与春秋时期比,战国时期大国形势有什么变化?
生: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
师:战国七雄是指哪七个大国?它们分别在什么位置?教师简单介绍“三家分晋”与“田氏代齐”。
生:说出战国七雄,并能看图说出各自的位置。
师:战国时期的兼并战有何特点?简单介绍“长平之战”。
生:生: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伤亡大。
师:当时的人民对连绵不断的战争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他们最渴望的是什么?
生:反对战争,希望战争结束;和平统一,过安定的生活。
师:对战国兼并战进行评价总结,引出下一节“商鞅变法”
自学指导二(圈点划,时间5分钟)
商鞅变法的背景、目的、时间、秦国国君?
商鞅变法的内容?
商鞅变法的影响?
讲述二、商鞅变法的背景:
多媒体课件展示商鞅变法的背景: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
师:回想一下,前面我们讲过,奴隶主本身拥有谁分给的田地呢?“公田”有什么特点?
生:国家分给的“公田”。不可进行买卖,要向国家上缴一定劳动产品。
师: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使大量荒田被奴隶们开垦出来,而新开垦出来的荒田就变成了部分奴隶主“私田”。和“公田”相比,“私田”的产品不缴纳给国君,奴隶主们拥有了更多田地。大量的劳动压在了奴隶身上,奴隶生活更加悲惨。而这一时期,各国之间的战争也相当频繁,奴隶们开始趁机逃亡。想一想,奴隶的逃亡对奴隶主会产生什么影响?
生:没人劳动,大量田地开始荒废。
师:面对部分奴隶出逃和奴隶无心劳动的情况,如果你是当时的奴隶主们,你会怎么办?
生:要求变革。
师:这样看来,奴隶们的身份发生了变化,他们有了人身自由,以种田为生,所以这部分租种田地的奴隶和平民的身份也就转变为什么?奴隶主转变为什么?
生:转变为新兴的封建地主、封建农民。
师:这就使旧的剥削方式被封建剥削方式所取代。原来的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成农民。到了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其中,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显著。
商鞅变法的内容:
政治:①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②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③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④严明法度,禁止私斗(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①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作用:对确立封建土地制度起决定作用,体现了改革的性质)②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作用: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③统一度量衡
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有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
商鞅变法的影响:
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动脑筋:《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 结果商鞅被处死。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得出结论:成功了。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守旧贵族的反对,商鞅被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但商鞅虽死,变法还是获得了成功。因为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自学指导三(圈点划,时间5分钟)
1.修建都江堰的国家、时间、修建者?
2.都江堰由哪两大系统工程构成?发挥哪些方面的作用?
3.都江堰建成的影响?
讲述三、都江堰
师:出示都江堰示图,让学生知晓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设年代、主持人;工程的建造原理及其作用。
第四步:巩固小结(3分钟)
师:战国时期,七雄之间相互攻伐,地处西部的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兴修都江堰水利工程等一系列措施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并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五步:当堂检测(独立完成,10分钟)
1.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力飞跃发展的重要阶段是( )C
A.20万年前 B.距今10000年左右
C.春秋战国时期 D.北朝时期
2.“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 )
A.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 B.都江堰的修建 C
C.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进一步推广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3.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其中秦国的变法成效最大,使秦国跃成为最富强的诸侯国在秦国实行变法的是( )A
A.商鞅 B.李冰 C.秦穆公 D.晋文公
4.“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该材料反映的是( )C
A.李悝变法 B.吴起变法 C.商鞅变法 D.孝文帝改革
5. 诗人岑参在《石犀》诗中说:“江水初荡潏(yù),蜀人几为鱼……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李太守”的主要贡献是( )B
A.治理黄河 B.修筑都江堰 C.奖励耕战 D.发明水排


设 计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