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9张PPT。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等基本史实,思考并认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阅读理解教材,概括归纳孝文帝的主要改革措施,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凡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和人民愿望的改革必能起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的民族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难点: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背景:前秦(苻坚)意图统一中国。
时间:383年;
交战双方:前秦—东晋。
特点:以少胜多
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影响:淝水之战后,前秦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一、淝水之战淝水之战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背景
(1)4世纪后期,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439年,北魏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2)北方内迁的各族在生产、生活和习俗上,与汉族已无明显的区别。而鲜卑拓跋部因内迁较晚,仍保持鲜卑族的习俗,要治理好广大的北方地区不免困难重重。
(3)孝文帝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 拓拔宏,生于467年,卒于499年,他四岁即皇帝位。即位19年时,冯太后去世,开始独揽朝政。孝文帝自幼在冯太后的教养下,深受汉文化的影响,《魏书》说他“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意,览之便讲,学不师授······” 鲜卑族的文化极其落后,统一北方后,面对文化先进的中原地区以及民族交融的趋势,如果你是孝文帝,你该怎么办?想一想? 改革孝文帝迁都为什么要迁都洛阳?
历史小剧场
孝文帝迁都 主要角色:
孝文帝
孝文帝叔父拓跋澄
大臣甲
大臣乙南伐北魏孝文帝不南伐也可以,必须迁都洛阳 陛下,雨太大了,还是在洛阳休整一下,准备撤兵吧。保守势力强大,不利于改革从平城方面看从洛阳方面看有利于争取汉族
地主的合作气候干旱,农业落后靠近黄河,农业发达易受强敌威胁,
不利于控制中原利于控制中原相对落后文化先进,数朝古都迁都洛阳 ----推动改革的深化经济军事政治文化如果你是生活在洛阳的鲜卑族人,想象一下你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用汉制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通汉婚学汉礼 历史作用: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促进 了北方的民族交融。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有人说,“孝文帝的改革使鲜卑族失去自己的民族特色,所以说孝文帝是鲜卑族消亡的千古罪人。”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让我们一起
来分享你精彩的见解。判断的标准: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否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促进了民族大交融,对历史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有胆识的改革家。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生产生活统治方式经济文化民族心理 “胡人汉服”
“汉人胡服”衣 食 胡麻饼住 胡床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 生产方式游
牧
民
族农
耕
民
族 农业生产定 居畜牧业“胡人汉服”
“汉人胡服”文化教育汉 黄河流域各民族的大交融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以后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思考:北方的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的意义在另一个民族大家庭中得到永生雕刻在石头上的王朝北魏统
一北方出现民族交融北魏孝文
帝改革促使迁都洛阳
汉化措施加速措施归纳总结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合适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百家争鸣学习本节课你有哪些感悟?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
民族共同繁荣大交融
大和谐
大发展 前秦东晋淝水战,
苻坚轻敌损百万,
以少胜多东晋安,
北方再度陷战乱。
北魏统一北方后,
孝文帝迁都洛阳,
说汉话和穿汉服,
改汉姓与联汉姻,
促进民族大交融,
经济恢复国力强。歌谣总结 1、北魏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A.羯 B.鲜卑 C.氐 D.匈奴
2、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都到
A.长安 B.洛阳 C.许 D.殷
3、下列对于民族交融的理解,错误的是
A.在民族交融的过程中,民族界限逐渐缩小
B.各民族在生产和生活方式上逐渐趋同
C.在各民族交往的过程中逐渐交融
D.少数民族都变成汉族 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适应民族交融的趋势 B.增加财政收入
C.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 D.学习汉族文化
5、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根
本原因是
A.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B.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C.促进中国社会封建化
D.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