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高三地理试题 2010.02
本试卷分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共计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 共60分)
北京时间2009年3月1日16时,嫦娥一号卫星在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准确落于月球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预定撞击点。据此完成1—2题。
1.科学家称“月球是一个绝佳的天文观测场地”,其依据可能是
A.月球昼夜交替周期长,适宜观测时间长B.月球的体积小、质量小、引力小
C.月球上天气状况稳定,便于观测 D.月球上没有灯光及人工无线电的干扰
2.“嫦娥一号”撞击月球留下的坑,将在月球表面保留上千年。其主要原因是
A.月球上没有风力、流水等外力侵蚀现象 B.月球上没有风化现象
C.月球上没有大气,“嫦娥一号”对月球的撞击力大 D.月球内力作用表现微弱
读下面两幅图,完成3~5题。
3.两幅图中所表示的空气环流运动,均属于
A.大气环流 B.海陆风 C.季风环流 D.东南信风
4.左右两图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空气环流运动,其主要差异是
①时间尺度不同 ②空间尺度不同 ③成因不同 ④气流性质不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右图中,等压面的起伏变化与气压分布的对应关系是
①同一高度,等压面高的地方,其气压就低②同一高度,等压面高的地方,其气压就高③同一高度,等压面低的地方,其气压就高④同一高度,等压面低的地方,其气压就低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010年初,大范围降雪、降温天气侵袭全国很多地区,“电荒”再次来临。受席卷全国的寒潮影响,中国各地用电负荷屡创新高,京津唐地区、湖北、江西、河南、安徽、重庆等省市区电力供应面临严峻考验,华中华东多个城市拉闸限电,电煤供需矛盾再度显现,电荒再次不约而至。据此完成6~7题。
6.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2010年初,导致全国很多地区遭受大范围降雪、降温天气侵袭的天气系统是
7.去年入冬以来,中国多个省份供电形势持续紧张的原因可能有
①国内经济复苏、用电需求强劲②寒潮提前、取暖负荷上升较快③我国水能资源贫乏、水电的生产能力不能满足需求④我国的企业和居民在电力方面消耗大,浪费多,粗放式生产方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09年11月以来,山西很多地方被漫天大雾所笼罩,大部分地区能见度小于500米,有些地区的能见度甚至小于30米,气象台也多次发布大雾黄色预警。据此完成8~9题。
8.山西在深秋初冬时节多大雾天气,不是因为
A.空气中固体悬浮颗粒多? B.逆温天气多
C.空气湿度大,水汽含量多 ? D. 昼夜温差大
9.大雾天气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影响最大的是
A.农业??? ??? B.工业??? ? ??C.电子通信??? ?D.交通运输业
读下图(图中河流都是北岸冲刷严重),回答10~11题:
10.甲、乙、丙三图所在的半球及所属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A.甲位于北半球,属于地中海气候
B.乙位于南半球,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C.丙位于南半球,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D.乙、丙分别是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11.当丙图中湖面达一年中最大值的时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B.乙地盛行西北风
C.丙地盛行西北风 D.乙地高温多雨。
下图为山东丘陵某区域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关于M、N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M地由于地形阻挡,不受夏季风影响
B.M地位于来自海洋的冬季风迎风坡,冬季降水多于N地
C.N地位于夏季风迎风坡,全年降水以地形雨为主
D.M、N两地降水的季节变化不同
13.优质苹果树多种植在山腰而少在山谷,原因是山腰果树开花早。下图中能正确反映这一现象的是
近年来,日本、韩国在山东半岛的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有向山东省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据此完成14~15题。
14.这种迁移主要是因为山东省中西部地区
A.科技发达 B.工资水平较低 C.市场广大 D.服务业水平高
15.外资企业这种区位变化的结果是
A.会阻碍迁入地的城市化进程 B.会导致东、西部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加大
C.会减缓半岛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 D.可能对迁入地的环境造成污染
从山东省东营市中心向东南13千米有一片盐碱地。2008年底,美国杜邦公司在此建设了化工厂,它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河三角洲湿地25千米。读图,回答16~17题 。
16.杜邦化工厂在此设厂的区位优势不包括
A.沿海的地理位置
B.有胜利油田的油气资源
C.该地区经济技术高度发达
D.靠近黄河,水源较充足
17.化工厂一般都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该工厂可能造成的主要污染有
①对大气造成污染
②有严重的固体废弃物污染
③对沿海水域造成污染
④对自然保护区造成严重噪音污染
A.①③ B. ②③ C.①② D.③④
右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对比分析回答18~19题。
18.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A.过度开垦 B.过度放牧
C.过度围垦 D.过度养殖
19.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读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判断20~22题。
20.湖泊④对图中河流干流起天然调节作用的是
A.①河 B.②河段?
C.①②河段 D.①②③河
21.图中虚线是居民点a和b,b和d之间公路选线方案,其中合理的是
A.e和g B.e和h C.f和g D.f和h
22.沿着图示箭头方向,该地区发展立体农业,布局合理的是
A.棉花——苹果——毛竹——冷杉 B.水稻——柑橘——茶叶——马尾松
C.甘蔗——小麦——橡胶——红松 D.春小麦——葡萄——草地——红松
2009年1月1日,在中国和东盟19亿人民的共同期盼中,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这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是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也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自由贸易区。有学者认为,东亚地区正由“中国机遇”走向“中国—东盟共同机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双方的互补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互补性贸易将极大丰富双边市场,贸易和投资都将大幅增长,有利于促进双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在国际经贸领域,中国与东盟正由竞争走向“合作双赢”。 读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统计表,回答23~24题。
2000年
2009年
总人口
18亿
20亿
GDP
1.7万亿美元
2万亿美元
外贸
1.3万亿美元
不详
23.从目前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欧盟相比,最具潜力的是
①资源优势 ②市场优势 ③交通优势 ④科技优势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24.下列工业类型中最适合在东南亚布局的是
①原料指向型工业 ②市场指向型工业 ③动力指向型工业
④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⑤技术指向型工业
A.①⑤ B.②③ C.②④ D.④⑤
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的世界贸易博览会将于2010年上海举办。目前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的新潮流,它以环境为中心,注重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的高效低耗和生态优先等原则。读右图回答25~27题。
25.四地中,最有利于形成商业中心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6.目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与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不合理有关
B.城市人口、工业的膨胀产生大量废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C.与城市所在地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因素不合适有关
D.城市环境是人类改造自然变化最大的地方,自净能力最强
27.发展循环经济的根本目的是
A.使一部分非可再生资源得以再生 B.使可再生资源永续利用
C.减少了垃圾占用人类的生存空间 D.保护日益稀缺的环境资源
国务院在2009年12月12日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 经济区规划》,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读 “鄱阳湖生态 经济区规划分布示意图”, 回答28~30题
28.鄱阳湖湿地是我国最重要的湿地之一,有关湿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湿地是重要的遗传基因库,对维持野生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B.大力开垦湿地,有利于扩大耕地面积,缓解人地矛盾
C.降解污染物,可使有毒物质降解和转化,使当地和下游区域受益
D.调蓄洪水,防止自然灾害
29.图中反映人类活动围湖造田对湿地破坏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
A.甲和丙 B.乙和丁 C.甲和丁 D.乙和丙
30.下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做法正确的是 ①将林地和草地都开垦为耕地 ②积极推广喷灌等节水浇灌技术
③加大科技投入,改造一批中低产田 ④在陡峻的山坡上修梯田扩大耕地面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第Ⅱ卷(综合题 共40分)
31. (共10分)下面分别是“我国东部沿海某地区城市分布图”和“该地区1976年~2008年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该地区以 地形为主。(1分)
⑵该地区城市空间分布特点是 。(1分)
⑶甲是传统工业城市,其主要工业部门最有可能是 ,该市发展此工业的主要优势区位有哪些?(3分)
⑷请简单描述一下近20年来该地区产业结构发生了的变化。(2分)
⑸乙城市计划在P点建一港口,请简要评价该地建港的有利条件。(3分)
32. (共10分)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9年12月26日8时55分,武广高铁客运新干线首列“和谐号”列车从新落成的武汉火车站启动前往广州,武汉到广州的时间由原来的11小时缩短到3小时,武广高铁通车仪式开始,标志着我国步入高速铁路新时代。其重要性不仅在于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的高速铁路,更在于它有望成为改写粤湘鄂三省经济版图、塑造沿线经济新生活的黄金大动脉。
材料二:武汉市是我国中部地区最大的商业中心,地处长江黄金水道与京广铁路动脉的十字交会点,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国家发改委批准武汉市为全国首个综合交通枢纽研究试点城市。
材料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2009年2月7日在深圳观澜镇出席了西气东输东段工程开工仪式并宣布开工。他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优质高效安全地建设好西气东输工程,扩大投资,带动消费,保护环境,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1)影响武广高速铁路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为( )(1分)
A.社会经济因素 B.国家政策
C.地形条件 D.河流水文状况
(2)武汉市作为我国中部地区最大的商业中心,其形成的有利条件有哪些?(3分)
(3)2011年西气东输工程二线全部竣工。简要分析西气东输工程对珠江三角洲发展的意义。(3分)
(4)我国提出要在珠三角构建清洁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体系,其中一点是要把广东建设成我国重要的核电基地和核电装备基地。试分析国家在广东优先发展核电的原因。(3分)
33.(共11分)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右图是世界某区域略图。气候变化是世界面临的最严峻、深远的挑战之一。当地时间2009年12月7日10 时40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图中A城市开幕。此次大会将持续11天,有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将参加峰会。全球变暖是此次大会关注的焦点,科学家预测,随着温室效应不断加剧,到本世纪末全球升温范围将在1.1~6.4度之间。
材料二:
A城市1961-1990年气候资料统计表
1 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气温(℃)
0.1
-0.1
2
5.6
10.9
15
16.4
16.3
13.3
9.6
5.1
1.8
降水(mm)
36
24
34
35
40
45
57
55
53
47
52
47
降水日数
17
13
14
13
13
11
13
13
14
14
17
16
材料三:
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图中某区域煤炭资源几近枯竭。该区域规划产业结构调整,下图是对煤炭产业生产流程模式的改造。
(1)据资料二概括A城市气候特征,并分析其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4分)
(2)分析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人为原因。(2分)
(3)在资料三的生产流程模式图中,H是________厂。简述该产业结构模式的主要优点。(3分)
(4)随着某区域煤炭资源枯竭,为进一步发展经济,可以从哪些方面挖掘潜力?请你就这一课题提出合理化建议。(2分)
34. (共9分)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右图是海地地图。加勒比海岛国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下午4点53分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约10公里,震中离海地首都太子港只有15公里。海地位于加勒比板块和北美板块交界处,海地地震是由于沿着加勒比海板块和北美洲板块之间的断层所引起。这次地震预计将影响300万人,海地总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最终可能“超过10万人”,造成严重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1)下列自然灾害与地震关联性较强的是( )(1分)
①台风 ②滑坡 ③干旱 ④寒潮 ⑤泥石流 ⑥海啸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⑤⑥ D.③④⑥
(2)地震发生后,中国国际救援队一行60余人,携带了十余吨的搜救设备和救援器械,13日20时30分从北京启程,支援海地抢险救灾。此次选择的运输方式是 ( )(1分)
A.航空运输 B.铁路运输 C.公路运输 D.海洋运输
(3)依据材料简要说明海地地震的原因。(2分)
(4)根据材料,分析此次地震造成如此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原因。(3分)
(5)我国是世界大陆地震多发区,地震不仅发生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且危害大。你将如何应对地震灾害?(2分)
高三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5 DAAAB 6-10 CDCDD 11-15 BBABD 16-20 CAADA 21-25 DBCCA 26-30BDBBB
二、综合题(共40分)
31.(共10分)
(1)平原(1分)
(2)沿河、沿海、沿公路、沿铁路分布(或沿交通线分布)(1分)
(3)钢铁 煤铁资源丰富;水源充足;水陆交通便利(3分)
(4)第一产业比重大幅度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变化不明显,一直占主导地位;第三产业比重大幅度上升(2分)
(5)有利条件:位于河口位置,可河海联运;地形平坦;有经济发达的腹地;有城市为依托。(3分)
32. (共10分)(1)A(1分)
(2)武汉地理位置适中,京广线与长江交汇处,交通便捷;武汉位于江汉平原,农业发达;自身工业发达商品生产能力强;区内人口稠密,消费市场广大;湖北省行政中心,古代军事重镇等。(3分答对三个要点即可)
(3)①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内需,带动国民经济发展;②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③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④缓解珠三角常规能源不足的状况;⑤优化珠三角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珠三角的环境质量(3分答对三个要点即可)
(4)①核能的地区适应性强; ②当地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 ③技术、人才优势明显;④当地常规能源缺乏,发展核能是有益的补充。(3分答对三个要点即可)
33.(共11分)
(1)特点:冬季温和,夏季凉爽,气温年较差小;降水日数较多,降水季节分配均匀。(2分) 成因:常年受来自大西洋的湿润西风控制;沿岸北大西洋暖流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四周是海洋,海洋影响大。(2分)
(2)人类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毁林,特别是热带雨林的破坏,使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引作用减少。(2分)
(3)建筑材料厂(1分) 促进资源综合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2分答对两个要点即可)
(4)优化煤炭工业结构,延长生产链;改善投资环境,引进和发展新型工业;立足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业,(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2分答对两个要点即可)
34.(共9分)(1)C(1分)
(2)A(1分)
(3)海地位于加勒比板块和北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岩层沿着断裂带断裂并释放巨大的能量。(2分)
(4)①震级高,达到7.3级;②震源深度浅,距离地表仅10公里;③震中处于人口稠密地区,④海地的经济基础非常差,没有抵御地震的建筑设计,建筑物抗震能力差,⑤海地长期内乱不断、经济不振,政府几乎没有自救能力,只能苦等外国救援。所以,才引发了如此可怕的灾难性后果。(3分答对三个要点即可)
(5)平时要注意防震知识学习和防震技能训练;地震发生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在短时间内作出避险抉择;然后适当进行自救并保持体力等待救援。(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