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1-27 17:43: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积票与运用(27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隧洞(suì) 纤绳(qiàn) 高傲(ào) 干瘪(biě)
B.蜗行(wō) 胆怯(què) 捷报(jié) 伤痕累累(léi)
C.寂寞(mò) 舵手(duò) 熄灭(xī) 装饰(shì)
D.飞窜(cuàn) 呻吟(yín) 蠢笨(chǔn) 差异(chā)
2.下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B.所有树木无非一棵,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C.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D.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涯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人生旅途,__________太过平坦顺利,反而会在索然无味中虚度。正如流水,有波折才会________美丽的浪花。至于结局,并非是最重要的,__________你享受了_________的过程。
A.假设 激起 而且 精致 B.即使 激扬 况且 精妙
C.倘若 激扬 因而 精美 D.如果 激起 因为 精彩
4.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舒婷的代表作之一,旨在表达诗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本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个性特色——既有当代青年那迷惘的痛苦与欢欣的希望,又有女为祖国母亲献身的真情。
B.《断章》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
C.《梅岭三章》中,诗人叶挺以“泉台”“烽烟“血雨腥风”等意象,形象地概括了革命征程的艰辛,表达了对牺牲者的缅怀。
D.《海燕》中“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既是对革命风暴的期盼、呼唤,又是对广大人民的战斗召唤。
5.默写。(5分)
(1)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__________、你的___________、你的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3)所有的叶是这一片,所有的花是这一朵,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投身革命即为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8·安徽改编)学校开展“亲近经典”读书活动,请你参加。(10分)
[我阅读 我朗诵]
(1)小明在朗诵叶赛宁的《夜》时,遇到一些困难,请你帮助解决。(5分)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①请用“/”给下面的诗句标出两处停顿。(2分)
幽 暗 的 松 林 失 去 喧 响。
②朗读这一诗节,应采用的语调是( )(3分)
A.舒缓 B.欢快 C.激昂 D.深沉
[我阅读 我分享]
(2)下面是小明分享的阅读感悟,请你帮助修改。(5分)
活动中,[甲]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和古典诗词,还写了读书心得。阅读,让我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思想在孜孜求索中变得深邃。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面对阅读中出现的问题,[乙]我们要主动向同学、老师、家长等身边的人不耻下问。最后,祝大家在阅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①[甲]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②[乙]处画线句子用语不得体,应将“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2分)
二、阅读理解(43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7分)
故 乡
梁孟伟
①儿时的故乡,留给我更多的是一份苦涩的记忆。冬天,穿着用人力车外胎做成的“皮草鞋”,鞋面用几根皮条串联,双脚常常被冻得僵硬麻木捂上一层稻草,才会感到暖和一点。夏天,圆月在天时,我们就得起床,打稻挑谷直到中午田水发烫下午挑粪插秧种出满田星星,“嗡嗡”的蚊子“亲吻”着肌肤,蚂蟥总是在腿上吃得滚圆……缺吃少穿终年劳累的生活压得我直不起腰背。我曾一次次爬上高高的山冈,久久眺望山外的世界;一次次诅咒过贫穷的故乡,发誓要找一个幸福快乐的地方。
②恢复高考的第一年,我逃难似的离开了故乡,终于完成了乡下人到城里人的转换。除了探望父母回家小住几天外,我很少回去。故乡的山水日渐模糊,故乡的星光日益陌生。
③记得有一年,因病修养期间,儿时的玩伴把我接回故乡小住了一段时间。乡亲们用古铜色的脊背,背我走过村前的木桥,张家大妈王家阿婶端来了飘香的饭菜,董家大叔吕家兄弟送来欢声笑语……啊,在温馨甜蜜的故乡,我的每个毛孔都自由地舒张,每个细胞都享受着抚爱;我的心灵得到了洗濯,心胸变得澄澈。
④于是,我发现,尽管我已身为城里人,但对故乡依然有一种挥之不去的留恋。而且这种留恋深藏心底,不仅没有随着时间的流转而消失,反而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静静的村庄、浩瀚的蓝天、悠悠的白云、潺潺的小溪、窄窄的小桥构成了故乡诗意的轮廓,也构成我的精神家园。
⑤我梦想着退休后回归故乡,安享与乡亲们“把酒话桑麻”的田园生活。正当我为建房选址、设计忙得不亦乐乎时,却传来家乡要筑水库的消息,网上甚至流传出了库区的三维地图。忽然,我有一阵被掏空般的晕眩,一种被连根拔起的痛感。原来,故乡的根已经深深扎入我的心田。我曾走过一个又一个城市,换了一个又一个岗位,心里却一直茫然:梦还有多久?路还有多远?短暂停留,这才发现唯有故乡的方向能让我内心踏实,安定。
⑥为此,我特地回了趟家乡。一路上我在想,故土难离是国人的传统,安土重迁更是国人的习惯。在乡亲们的心底,故乡的脐带真能一刀剪断?
⑦可奇怪的是,乡亲们表现得比我想象中要平静得多。不过,偶尔也会感受到两种不同的心境:老人们还幻想着修建水库的选址可以修改;年轻人却关心着水库什么时候开建……
⑧天近黄昏,我在村头流连。四周是那样恬静,暖风吹拂发丝,花草散发芬芳,沿着小径,慢慢地慢慢地走……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依恋,就像暮霭一样越来越浓,直到月华照亮了我的泪眼。
⑨故乡是一首诗,一首越吟越舒心、越吟越思念的诗。而明天,故乡就要变成一片泽国;而明天乡亲们也将要搬离这片生养自己的土地。
⑩今后,我只能梦回乡关!
(有删改)
7.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结合全文赏析第⑥段画线的句子。(4分)
在乡亲们的心底,故乡的脐带真能一刀剪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面对故乡即将修建水库的现实,老人和年轻人为什么会表现出不同的心境?请结合文章谈你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文章开始写“我”一次又一次诅咒故乡,后面又写“我”因故乡建水库被淹而痛苦,这样的安排却并不矛盾,为什么?(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8·凉山州改编)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分)
秋光里的黄金树
①这里就正是秋天。
②它辉煌的告别式正在山野间、河谷里轰轰烈烈地展开:它才不管城市尚余的那三分热把那一方天地搞得多么萎篇憔呢,它说:“我管那些?”说完,就在间野间放肆地躺下来,凝视天空。秋天的一切表情中,精髓便是凝神。
③那样一种专注,一派宁静;
④它不骄不躁,却洋溢着平稳的热烈;
⑤它不想不怨,却透出了包容一切的凄凉。
⑥在这辉煌的仪式中,它开始奢侈,它有了一种本能的发自生命本体的挥霍欲。一夜之间就把全部流动着嫩绿汁液的叶子铸成金币,挥撒,或者挂满树枝,叮当作响,掷地有声。
⑦谁又肯躬身趋前拾起它们呢?在这样豪华慷慨的馈赠面前,人表现得冷漠而又高傲。
⑧只有一个孩子,一个女孩子。她拾起一落叶,金红斑斓的,宛如大鸟身上落下的一根羽毛她透过这片叶子去看太阳,光芒便射过来,使这枚秋叶通体透明,脉络清晰如描,仿佛一个至高境界的生命向你展示了它的五脏六腑,一尘不染,经络优美。“呀!”那女孩子说,“它的五脏六腑就像是一幅画!
⑨还有一个老人,一个瘦老头,他用扫帚扫院子,结果扫起了一堆落叶。他在旁边坐下,顺手用火柴引着了那堆落叶,看不见火焰,却有一股灰蓝色的烟从叶缝间流泻出来。这股烟细流轻绕,柔纱舒卷,带着一股特殊的香味——黄叶慢慢燃烧的香味,醒人鼻脑。老人闻着这种烟,精神和肉体都有了某种休憩栖息的愉悦。
⑩这时的每一棵树,都是一棵站在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告别式上端庄肃立。它们与落日和谐,与朝阳也和谐;它们站立的姿势高雅优美,你若细细端详,便可发现那是一种人类无法模仿的高贵站姿,令人惊美。它们此时正丰富灿烂得恰到好处,浑身披满了待落的美羽,就像一群缤纷的伞兵准备跳伞,商量,耳语,很快就将行动……大树,小树团团的树,形态偏颇的树,都处在这种辉煌的时刻,丰满成熟的极限,自我完美的巅峰,很快,这一刻就会消失,剩下一个个骨架支棱的荒野者。
?但是树有过忧伤吗?
?但是树有过拒绝落叶的离开吗?
?当然没有。它作为自然的无言的儿子,作为季节的使者和土地的旗帜,不准备躲避或迁徙,这是它的天职。
当我们在原野上看到一棵棵树的时候,哪怕是远远地,只看见团团的、然出现在地面上的影子,我们也会感到这是自然赐给我们的一番美意。当然随之我们就会遗憾太少,要是更多一些该多好,要是有一片森林该多好!但是毕竟是因为有了这几棵树才引起我们内心更大的奢望。
对森林的奢望,是每个人对远古生活本能的回忆和依恋。
荒野是那么寥廓;
荒野上的道路是那么漫长;
原先驻守在这片荒野上的树呢?它们曾经无比强大,像一支永远不可能消失的大兵团,密集的喧哗的笑声,仿佛在嘲笑一切妄想消灭它们的力量,而且它们拥有鸟类和众多的野兽,这些鸟类也不相信森林会消失。
但是时间被人利用了;
时间使人成了最强大的;
人类坚持不懈地努力着,一斧头砍死一棵树,就像杀死一个士兵,最终,整个兵团消失了,连骨头也不剩。
后来的人,谁还记得荒原不久以前的童话呢?关于树的呼吁已经很多了,我不打算重复了。
我忽然想到,当地球上砍伐掉最后一棵树的时候,人类肯定是更发达、更神奇了。但是那时人一将什么办法复制一棵树呢?复制一棵真正的树——会增长年轮,会发芽、开花、结果,叶子变成金币自动飘落的树——假如有谁可以做到,那无疑会成为科学史上的崭新一页。
但那将是多么滑稽的一页呀!
因此,对树充满敬意吧——从现在就开始,对任何一棵树充满敬意,就像对自己的上司那样。(节选自《周涛散文·伊犁秋天的札记》,有改动)
11.认真阅读文章,概括“秋光里的黄金树”的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中第⑩段画线句“这一刻就会消失”中的“这一刻”指代什么?联系全文分析作者此时的情感。(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分析第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及表达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13分)
啊,母亲
舒婷
你苍白的指尖理着我的双鬓, 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
我禁不住像儿时一样 如今戴着荆冠,我不敢,
紧紧拉住你的衣襟。 一声也不敢呻吟。
啊,母亲, 啊,母亲,
为了留住你渐渐隐去的身影, 我常悲哀地仰望你的照片,
虽然晨曦已把梦剪成烟, 纵然呼唤能够穿透黄土,
我还是久久不敢睁开眼睛。 我怎敢惊动你的安眠?
我依旧珍藏着那鲜红的围巾, 我还不敢这样陈列爱的祭品,
生怕浣洗会使它 虽然我写了许多支歌,
失去你特有的温馨。 给花、给海、给黎明。
啊,母亲, 啊,母亲,
岁月的流水不也同样无情? 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
生怕记忆也一样褐色啊, 不是激流,不是瀑布,
我怎敢轻易打开它的画屏? 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
14.“鲜红的围巾”喻指什么?“我”为什么不敢浣洗“鲜红的围”?(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啊,母亲。”这个句子在诗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怎样理解“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不是激流,不是瀑布,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你认为诗人思念母亲的感情是怎样的?试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30分)
18.请以《一棵小树》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县(市、区)名、校名、人名,如出现请用××代替;(2)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请各位同学自附作文纸)
参考答案
一、1.B 2.D 3.D 4.C
5.(1)富饶 荣光 自由 (2)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3)繁多是个谎言 (4)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5)像黑色的闪电 在高傲地飞翔
6.(1)①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②A
(2)①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和戏剧 ②不耻下问 虚心请教
二、(一)7.内容上:交代了自己“逃离”故乡的途径与时间,及成为城里人后对故乡的日益陌生,与后文对故乡的留恋不舍形成对比,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咒故乡、发誓离开”的情节,引出下文对“我”重回故乡及心理变化的叙写。
8.(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乡亲们与家乡的联系比作脐带,生动象地表明故乡对于乡亲们来说有难以割舍的关系。(2)运用反间的修辞手法,表明自己不希望也不相信乡亲们会割断与故乡的联系,同时表达了对故乡的不舍与留恋之情。
9.老人生于故乡、长于故乡,已经习惯了故乡的生活,对搬离之后的未知生活心怀担忧,加之故土难离、安土重迁的情感理念,所以不希望离开。 年轻人认为这是一个机会:一可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二可借此机会,走出乡村,改变现状。
10.这样的安排,体现出“我”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故乡的认知与情感也发生了改变:诅咒故乡是因为故乡的贫穷让儿时的“我”备尝艰辛感到痛苦,是因为自己依恋的故乡即将被淹没,以后只能梦回乡关。
(二)11.它们与落日和谐,与朝阳也和谐:姿势高雅优美;丰富灿烂得恰到好处。
12.“这一刻”指代“都处在这种辉煌的时刻,丰满成熟的极限,自我完美的巅峰”。 此时,作者既有因黄金树“辉煌“成熟”的一种自豪,也有因下一刻就会消失的忧伤和遗憾。
13.含义:如果人类用科学复制一棵真正”的树,那将是十分荒唐可笑的“科学”。 表达作用:表达了作者对人类不尊重自然,试图用“科学”解决自然问题的担忧、愤怒和谴责。
(三)14.喻指母亲留给“我”的记忆。 因为围巾里有母亲温馨的味道,“我”不敢浣洗,是怕母亲温馨的味道会和红色样因岁月的流逝而变淡,怕记忆也会慢慢模糊。
15.四个“啊,母亲”把诗人的感情融进对母亲的一声声呼唤里,把对母亲的怀念表达得淋漓尽致。16.母亲在的时候,“我”心中感到快乐和温馨,如激流、如瀑布一样唱着欢乐的歌。如今母亲不在了,“我”失去了报答母亲的机会,因思念母亲,“我”心中悲痛,所以说是“唱不出歌声的枯井”。17.深沉强烈,哀婉动人。如用三个“不敢”,两个“怎敢”,把强烈的感情压抑成失声的哭泣,真切感人,催人泪下。
三、18.[写作指导]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题目的中心词是“小树”,可以实写,也可以写它的比喻义;可以写成记人叙事的记叙文,也可以写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还可以像本单元中课文的体裁一样,尝试着写一首长诗而无论如何构思、立意,都应该突出“小树”的鲜明特征,提炼出文章的主题,表达自己对生活或者生命成长的真实感悟。力争文章新颖独特,主旨突出,不人云亦云,不浮于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