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常见的动物 教案(3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4 常见的动物 教案(3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1-27 11:10:44

文档简介

第4节 常见的动物(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分类必须依据一定的特征逐级进行”这一分类策略;
2.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分类标准及相关代表动物的名称;
3.说出五大类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及相关代表动物名称;
4.对学生进行分类、检索等科学方法的训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动物的分类特征和生物多样性。
【教学难点】
逐级分类思想的落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从日常生活中去超市买一瓶酱油的例子切入,让同学思考来到超市用什么方法可最快找到想买的东西以及超市将商品分类的目的,体会分类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学生】感悟“分类”让我们更容易地找到我们所要的信息。
【教师】分类的前提必须是需要分类的物品种类繁多,例如,自然界中的植物约有50万种,动物约有150万种,微生物有10多万种。如此多的生物我们很有必要将它们进行分类,那么,生物是怎样被分门别类的呢?
二、讲授新课
(一)动物分类
【教师】课件展示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这四种动物分别具有什么特征,指导学生给这些动物分类并说明分类的依据。
【学生】根据水生还是陆生,分为水生动物和陆生动物;根据有没有羽毛,分为有羽毛的动物和没有羽毛的动物。
【教师】还有其他的分类方法吗?
【学生】根据其他特征进行新的分类。
【教师】小结:分类必须依照一定的特征,分类的标准不一样,分类的结果也不一样。
【教师】请同学们想想:假设一个国外的朋友,写信给你,你认为他的信封上应注明哪些信息才能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到信?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分析地址栏内的内容等级,按行政区域等级从大到小。引出:在生物分类中,人们也采用等级分类法,就像信封上的地址一样。生物分类有哪些等级呢?自学教材内容,尝试回答: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是什么?
【学生】通过阅读答出:界、门、纲、目、科、属、种。
【教师】在信封的地址上分析界、门、纲、目、科、属、种的等级大小,让学生体验概念之间的等级关系。
【学生】听讲,认识生物的分类等级。
【教师】课件展示“分类等级与相似程度、亲缘关系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哪种动物和虎的亲缘关系最近?
【学生】根据生物的分类等级,分析、回答。
【教师】不同种类的生物所处的共同分类等级越低,它们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上的相似程度越大,亲缘关系越近;反之,不同种类的生物所处的共同分类等级越高,它们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上的相似程度越小,亲缘关系越远。请同学们来做法官:下面这些动物(课件展示),谁是老虎财产的继承者?
【学生】小组讨论,思考作答。
【教师】指导学生使用交互动画:【知识探究】狼在动物分类中的位置。
【学生】使用交互动画,了解狼在动物分类中的位置,感受生物所处的共同分类等级越低,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近;反之,生物所处的共同分类等级越高,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
【教师】讲述:要认识一种物品,首先要给该物品命名,认识生物也是如此。我们在认识生物的过程中发现,一种生物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同一名称也可能被用于不同的生物。引出统一的命名方法——双名法。
【学生】听讲。
【教师】介绍科学家林奈和双名法的命名规则。(建议使用卡片:科学家的故事——林奈)
【学生】听讲,掌握双名法的命名规则。
三、课堂反馈
1.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哪项不是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 C )
A.形态特征 B.内部构造 C.生存环境 D.生理功能
2.下列关于双名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双名法的组成第一部分是种名,第二部分是属名
B.双名法是学名,用斜体的英文表示 C.双名法是科学家林奈提出的
D.双名法的命名比生物的俗名更容易让老百姓接受使用
3.双名法是一种国际通用的生物命名法,每个物种的学名由两部分组成,依据双名法,广玉兰学名中第一部分Magnolia和第二部分grandiflora分别表示( C )
A.科名? 属名 B.种名 ?属名 C.属名? 种名 D.科名? 种名
四、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小结本节知识,学生边讲教师边板书,或通过课件展示。
第4节 常见的动物(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分类必须依据一定的特征逐级进行”这一分类策略;
2.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分类标准及相关代表动物的名称;
3.说出五大类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及相关代表动物名称;
4.对学生进行分类、检索等科学方法的训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动物的分类特征和生物多样性。
【教学难点】
逐级分类思想的落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用哪些分类依据对鸡、蚕、蝙蝠、金鱼进行了分类?
【学生】回忆。
【教师】从内部结构上,还有没有什么分类方法呢?
二、讲授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中4类动物的骨骼,他们有什么明显的相同之处吗?
【学生】观察、回答。
【教师】它们的身体背部都有一条脊柱,脊柱由许多椎骨组成。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将所有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学生】听讲,认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
【教师】鸡、蚕、蝙蝠、金鱼四种动物,哪些是脊椎动物,哪些是无脊椎动物呢?
【学生】进行分类。
【教师】课件出示青蛙、蚯蚓、啄木鸟图片,引导学生判断哪些属于脊椎动物,哪些属于无脊椎动物。
【学生】作出判断,加深对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概念的理解。
【教师】脊椎动物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动物,根据他们的形态特征不同,可分为五大类: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下面我们依次来学习各类动物,看看它们有哪些特征?
播放视频:【教学实验】观察鲫鱼。指导学生观看视频,结合生活实际,说出鱼类的主要特征。
【学生】观看视频,结合生活实际,说出鱼类的主要特征。
【教师】小结鱼类的主要特征:
1.鱼生活在水中;
2.鳃是鱼的呼吸器官;
3.鳍是鱼的运动器官;
4.鱼的体表覆盖鳞片;
5.身体两侧各有一条侧线;
6.鱼的生殖方式是卵生,体外发育;
7.鱼的体温不恒定;
8.鱼鳔能帮助鱼在不同水层间游动。
【学生】听讲,认识鱼类的主要特征。
【教师】课件展示海马、甲鱼、娃娃鱼等的图片,引导学生判断哪些属于鱼类?
【学生】作出判断。
【教师】播放【知识探究】认识青蛙的外形和内部结构和【教学实验】观察牛蛙。指导学生观看动画和视频,结合生活实际,说出两栖类的主要特征。
【学生】观看动画和视频,结合生活实际,说出两栖类的主要特征。
【教师】小结两栖类的主要特征:
1.青蛙的幼体和鱼有点相似,幼体生活在水中,有尾无四肢,用鳃呼吸;
2.成体水陆两栖,无尾有四肢,主要用肺和皮肤呼吸,体表裸露;
3.生殖方式是卵生、体外受精;
4.体温不恒定。
【学生】听讲,认识两栖类的主要特征。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两栖动物?
【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两栖动物的名称及主要特征。
【教师】展示爬行类中草蜥和麻蜥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共同特征。
【学生】说出爬行类的主要特征。
【教师】小结爬行类的主要特征:
1.陆生生活;
2.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
3.用肺呼吸;
4.卵生,体内受精;
5.体温不恒定。
强调:爬行动物体内受精的生殖方式,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以来。爬行类是最早出现的真正陆生脊椎动物。
【学生】听讲,认识爬行类的主要特征。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爬行动物?
【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爬行动物的名称,并说出它们的主要特征。
【教师】展示多种多样的鸟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共同特征?
【学生】说出鸟类的主要特征。
【教师】小结鸟类的主要特征:
1.身体纺锤型,体表有羽毛;
2.前肢转化为翼,胸肌发达,骨骼愈合、薄、中空;
3.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
4.生殖方式为卵生,体内受精;
5.体温恒定。
【学生】听讲,认识鸟类的主要特征。
【教师】播放视频:【教学实验】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引导学生总结鸟类的哪些结构和飞翔相适应?
【学生】观看视频,总结。
【教师】小结:
1.全身被羽毛,前肢变成翼,身体呈纺锤形可减小飞行时空气的阻力;
2.长骨中空,有的骨薄,愈合,既坚固又轻巧,胸肌发达;
3.牙齿退化,大肠很短,无膀胱,不贮存尿液,雌鸟右侧卵巢和输卵管退化,可减轻体重;
4.有气囊和肺相通,能进行双重呼吸。
【学生】听讲,认识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教师】展示多种哺乳类我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哺乳类的主要特征。
【学生】说出哺乳类的主要特征。
【教师】小结哺乳类的主要特征:
1.全身被毛;
2.生殖方式为胎生、哺乳;
3.用肺呼吸;
4.体温恒定。
强调:哺乳动物是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完善,分布最广,最高等的动物。
【教师】哺乳动物采用胎生,哺乳的生殖营养方式有什么好处?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胎生,哺乳的生殖营养方式,使后代成活率高,营养较好,幼体生命力强。
三、课堂反馈
1.鸟类呼吸时气体交换的场所是( C )
A.气管 B.气囊 ?C.肺 D.肺和气囊
2.有一动物体表覆盖有鳞片,受精卵有卵壳保护。据此可初步判断它属于( B )
A.鱼类 B.爬行类 C.两栖类 D.哺乳类
3.下列关于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都属于陆生脊椎动物 B.都属于变温动物 C.所产的卵都有卵壳? D.发育过程都经过变态发育
4.动物学家发现一种被称为“树懒”的动物,具有以下特征:行动非常缓慢,皮肤上长有毛发,胎生,体温恒定,用肺呼吸,根据这些特点可以判定树懒归为( C )
A.两栖动物       B.鱼类
C.哺乳动物       D.爬行动物
5.海豚体表光滑无毛,外形像鱼,但用肺呼吸,胎生哺乳,所以它属于( D )
A.鱼类  B.两栖类    C.爬行类   D.哺乳类
四、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小结本节知识,学生边讲教师边板书,或通过课件展示。
第4节 常见的动物(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分类必须依据一定的特征逐级进行”这一分类策略;
2.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分类标准及相关代表动物的名称;
3.说出五大类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及相关代表动物名称;
4.对学生进行分类、检索等科学方法的训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动物的分类特征和生物多样性。
【教学难点】
逐级分类思想的落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如果我们在大自然中见到不认识的生物,但往往很想知道它是属于哪一类的?叫什么名称?我们可以怎么办?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引出“生物检索表”:目前常用的是二歧分类检索表,它是根据生物某一方面的明显特征,按其异同或有无分为相对的两组,然后再按其他相反的特征,继续分为两组,如此反复细分。
二、讲授新课
【教师】以脊椎动物为例,讲解生物检索表:
1a体外长有毛皮,胎生…… …… …… ……………… …… … 哺乳类
1b体外没有毛皮,卵生 …………………… ……………… … 2
2a体外长有羽毛,体温恒定……………… ……… …… …… 鸟类
2b体外无羽毛,体温不恒定……………… ………………… … 3
3a表皮干燥,在陆地上产卵…… …… …… …… …… …… 爬行类
3b皮肤湿润,在水中产卵………… ………………… …… …… 4
4a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水陆两栖,用肺呼吸,有四肢…两栖类
4b幼体、成体都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无四肢,用鳍划水…… …鱼类
【学生】了解检索表的概念和使用方法,认识脊椎动物的检索表。
【教师】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将所有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那么无脊椎动物有哪些类群呢?无脊椎动物的检索表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多种多样的无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有多少种?都有哪些类群?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地球上大约有4.7万种脊椎动物(3.8%),无脊椎动物有120万种(96.2%)。无脊椎动物包括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类群。
【教师】无脊椎动物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学生】观察教材插图“无脊椎动物”,回答。
【教师】总结无脊椎动物的分类依据:
1.身体由多个还是单个细胞构成;
2.摄食、排泄分几个口;
3.身体是否是辐射对称;
4.体型是否长或薄;
5.体表有无贝壳;
6.身体、足是否分节。
【教师】展示原生动物草履虫和变形虫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
【学生】说出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师】小结:原生动物体形微小、一般由单细胞构成、适应性极强 如变形虫、草履虫、疟原虫、绿眼虫等。
【教师】展示腔肠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学生】说出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师】小结: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身体和排泄同一开口。如水螅、海蜇、水母、海葵、珊瑚虫等。
【教师】展示扁形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学生】说出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师】小结:扁形动物身体两侧对称、背腹扁平。如:涡虫、吸虫、绦虫。
【教师】展示线形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学生】说出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师】小结:线形动物身体呈线形,不分节,消化系统有口和肛门。如蛔虫、蠕虫。
【教师】展示环节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学生】说出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师】小结:身体分节、有很多体节,真体腔。如蚯蚓、沙蚕、水蛭。
【教师】展示软体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学生】说出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师】小结:软体动物身体柔软,大多数有贝壳。
【教师】展示棘皮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学生】观看动画和视频,结合生活实际,说出两栖类的主要特征。
【教师】小结:棘皮动物身体具棘皮,无贝壳,身体辐射对称。如:海参、海胆、海星等。
【教师】展示节肢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学生】说出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师】小结:节肢动物身体和足分节,体表具有外骨骼。其中昆虫纲是成员最多的家族,已知道有的100多万种。
【教师】在无脊椎动物的节肢动物这一大类中,有动物界中成员最多的一个大家族——昆虫。目前已经命名的昆虫就有100多万种。课件展示几种昆虫图片,讨论它们具有哪些共同特征?
【学生】讨论昆虫的共同特征。
【教师】在学生分组讨论的基础上,总结昆虫的主要特征:一般具有一对触角、两对翅、三对足。(建议播放视频:【教学实验】昆虫的主要特征)
【教师】对人类各有什么益处或害处?我们应该怎样利用或防治它们?
【学生】讨论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教师】总结讨论结果。(建议使用知识卡片:【生物世界】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课堂反馈
1.下列有关腔肠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腔肠动物都在水中生活 B.海葵、海蜇、珊瑚虫都是腔肠动物 C.腔肠动物一般都是脊椎动物 D.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
2.下列关于腔肠动物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B )
A.珊瑚虫、海葵、海蜇是腔肠动物
B.腔肠动物的身体呈左右对称 C.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
D.腔肠动物的刺细胞主要位于触手
3.下列哪一组均属于环节动物的( C )
A.沙蚕、水蛭、蛔虫 B.水蛭、蛔虫、蚯蚓
C.沙蚕、水蛭、蚯蚓 D.沙蚕、钩虫、蚯蚓
4.平时我们吃过不少海鲜,你能判断下列哪组海鲜都属于软体动物吗?( B )
A .鲳鱼、牡蛎 B.章鱼、蛤蜊
C .龙虾、大闸蟹 D.鲍鱼 、海蜇
5.下列特征中,不是扇贝和乌贼共有的是( D )
A.身体柔软 B.运动器官是足
C.有外套膜 D.身体外有贝壳
四、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小结本节知识,学生边讲教师边板书,或通过课件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