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倍”的含义,学会分析求一个数是另一个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会解答这样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和合情推理能力。
3.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重点:理解“倍”的含义,正确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应用题。
难点:理解“倍”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解题思路。
学情分析
本班32人,其中男生12人,女生20人,其中优秀率30%合格率60%,学困生10%他们都很听话,都爱学习。
教学资源
学情资源:学生已经认识了“几个几”的问题,知道要求“几个几”的问题是用乘法计算的基础上教学倍的认识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例题教学“倍”的意义,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对应着蓝花摆黄花,让学生联系“几个几”首次感知“倍”的含义。第二步对应看蓝花圈红花,教材让学生圈一圈、填一填,再次从“几个几”得出“是几倍”,进一步体会“倍”的含义。第三步用除法计算红花朵数是蓝花的4倍,教材告诉学生“可以用除法计算”。这一步教学要注意三点:一是联系上面圈的过程,理解为什么用除法计算。二是具体解释算式8÷2=4的各部分的含义,从而理解这个算式的数量关系。三是告诉学生得数“4”的后面不要写“倍”,因为它不是单位名称。
教学准备:红、蓝、黄花片或小棒、挂图、小黑板等。
学程设计
导学策略
修改调整
一.情境导入。(2分钟)
1.出示挂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些什么?
2.学生说数量关系。
二自主学习。(15分钟左右)
1.明确例3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2.自学。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阅读书本例3,说说还可以怎样比较黄花和蓝花的朵数?
2. 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先圈一圈,再填一填。
3.要求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可以怎样计算?在书上填一填。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同桌交流哪些数量之间存在倍数关系?说一说谁是谁的几倍?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怎样计算?为什么?
3. 如果拿去2朵黄花,现在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怎样列式?你还可以找到哪些倍数关系?
4.全班交流。
分析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
三、练习拓展。(15分钟左右)
(一)基本练习。
1.第5页“想想做做”第1、2题
(二)变式练习
①如果第一行摆3个○,要使△的个数是○的2倍,要摆几个△。
②如果第二行摆9个△,要使△的个数是○的3倍,要摆几个圆圈。
(三)综合练习。
“想想做做”第3、4题
(四)创编练习。
1. 桃树6棵,梨树24棵。
分析: 24里面有( )个6,梨树是桃树的( )倍。
算式:
2.。科技兴趣组有女生4人,男生28人,男生是女生人数的多少倍?
3.舞蹈组有女生30人,男生3人,女生是男生的多少倍?
四、课作。(8分钟左右)
完成《补充习题》第几页上第几题。(由于暂时没有补充习题,没有进行选择)
『提高题』
数一数,填一填。
△△△ ( )个
○○○ ( )个
□□□□□□ ( )个
☆☆☆☆☆☆☆☆☆☆☆☆( )个
( )是( )的( )倍。
( )是( )的( )倍。
( )是( )的( )倍。
( )是( )的( )倍。
五、家作。
1.《课课练》第几页第几题。(由于暂时没有课课练,没有进行选择)
2.阅读小数报、时代报第几版什么内容或布置其他数学课外阅读材料。
→1. 出示:教材例1情境图。学校花坛里的花盛开了,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2.你能比一比这三种花的朵数吗?
→3、导入: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我们已经学过可以求这两个数相差多少,用减法计算。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比较两个数量的另一种方法,“倍”。
导入: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2.在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交流情况。
→导学要点: 结合学生回答,借助图表示倍数关系。
重点指出:要回答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不能只看一种花的朵数,首先要看蓝花有几朵,再看黄花里面有几个蓝花的朵数,才能回答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
→我们从图中可以看到,蓝花有2朵,因此把2朵看成一份,再想8朵红花能分成这样的几份,这就是把8朵红花每2朵一份的平均分,所以用除法计算。还可以想,蓝花有2朵,红花有8朵,8里面有几个2朵,红花的朵数就是蓝花的几倍,求8里面有几个2,也是用除法计算。
→指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时,得数后面不要写“倍”,因为“倍”不是单位名称。
→说说你是怎样看出红带子的长是绿带子的5倍的?
→让学生摆一摆后,说说是怎么想的?
→第3、4题明确: 要求甲数是乙数的几倍,就是求甲数里面有几个乙数。
→明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要用除法计算。
→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讲评时所用。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全对的做“提高题”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