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认识除法:平均分 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认识除法:平均分 冀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1-29 09:48: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平均分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了分东西的生活经验和数的分成及相同加数相加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除法是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则是认识除法的重要前提。教材通过森林里的故事——丰盛的宴会,引导学生在给小动物们分食物的活动中来充分感知平均分,使学生在有趣有意义的情境中主动地展开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并为后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操作经历从“任意分”到“平均分”的过程,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构建平均分的语言模型。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喜欢的操作活动中,通过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等形式,能根据要求把一些具体物品“平均分”,并知道每一份是多少。
3.情感、态度、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在用平均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主动与他人交流分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会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建构平均分的语言模型。
【教具学具准备】??课本、课件、实物投影仪,学生每人10个圆片
【学习方式】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老师赶来和我们一起上课,大家高兴吗?让老师想起孔子说过的一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和亲朋好友聚会?参加聚会时,你都会做些什么?遇到过什么问题吗?(学生可以自由表达)
老师特别喜欢参加像今天这样的聚会活动,认识了新朋友,还能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这样的聚会太有意义了!今天,在美丽的大森林里,小动物们正在举行一次有趣的聚会,咱们也一起去参加,好吗?
相信在这次特别的聚会上,同学们一定会玩的开心,又会有新收获!瞧呀,我们谈话的时候,小动物们已经齐心合力把许多食物端上桌了!
【设计意图:从现实的聚会引出信息窗中情境,既和同学们交流感情,也顺理成章地引出信息窗】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师:(课件出示情境图)这么丰盛的食物分别是为哪些小动物准备的?
预设学生会说:桃子是给猴子准备的,萝卜是给兔子准备的,竹笋是给熊猫准备的,松果是给小松鼠准备的。
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谁能加上数学信息再完整地说一遍?
预设学生会说:20个桃子是给猴子准备的,12个萝卜是给兔子准备的,10个竹笋是给熊猫准备的,15个松果是给小松鼠准备的。
【设计意图:以故事开头,吸引学生注意力,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引导初步培养学生有序观察搜集数学信息、能用数学语言完整的表述信息的能力以及问题意识。】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1.分竹笋——认识平均分
师:大家说的真完整!看到这么丰盛的食物,小动物们可馋坏了,快看,熊猫哥哥和弟弟正目不转睛的盯着竹笋呢,你猜:它们在想什么?
预设:想吃!
师表演和小熊猫说悄悄话:“小熊猫,你们是想吃竹笋吗?”“是啊,是啊,可是我们遇到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熊猫兄弟遇到什么问题了?
预设一:学生可能会说:怎样分竹笋?
师:该怎样分竹笋呢?这就是熊猫哥哥和弟弟所想的。(课件出示问题。)
预设二:学生也可能提不出问题,那么教师直接说出来:小熊猫们该怎样分竹笋?
师:这儿有10个竹笋,要分给两只熊猫。这是哥哥,这是弟弟(贴两只熊猫图像),该怎样分呢?
师:同学们,愿意帮他们分竹笋吗?
生:愿意!
师:好,现在,可以用圆片代替竹笋把你的分法摆出来!
【设计意图:利用简单的物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自然引出“任意分”。】
生:探究分法:分成2份,每一份有多少圆片。 ????师:教师深入各小组,参与指导。 ????师:老师发现大家有许多种分法,谁先来交流一下你们是怎样分的? ????学生:我把10个圆片分成2份,哥哥()个,弟弟( )个…… ????师: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板书数字作记录。并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分?学生说说自己这样分的理由。板书:
熊猫哥哥??1?????2?????3?????4????5????6?????7???8??????9
熊猫弟弟??9?????8?????7?????6????5????4?????3???2???????1
【设计意图: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利用自己的知识将10个圆片任意分成2份,学生们很多种分法。这样的操作有一定的思维容量,问题的探究空间大,有利于学生智力水平与相应的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分法,熊猫兄弟又为难了。(教师模仿熊猫说话“小朋友们的分法都有道理,我们到底该选择哪种分法呢?快帮我们拿个主意吧!”)
预设大部分学生:选择每只分5个的分法。
师:为什么大家觉得这种分法比较好呢?
预设学生:因为这种分法很公平!
师:谁能把这种公平的分法再说一遍?
预设学生:每人分5个(学生可能说不完整,教师可以逐步引导学生说完整,然后再找一个学生说一说这种分法,达到在学习平均分概念之前就巩固“每份分得同样多”)
(设计意图:这是平均分语言模型的初步训练)
师:10个竹笋,??平均??分给两只熊猫,每只熊猫分5个。
师:在数学上,每份分得同样多【板书出: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板书课题:平均分?】???
2.平均分——巩固平均分
师:熊猫兄弟非常满意这种分法,你听熊猫说“谢谢小朋友们,我们每人分得同样多,我们喜欢这种平均分的分法。”熊猫兄弟刚要动手分开竹笋,第三只熊猫带着8竹笋赶来了。
师:现在,一共有几只熊猫?几个竹笋?
生:3只熊猫,18个竹笋。
师:第三只熊猫说“你们刚才那种平均分的方法太好了,咱们三个把这18个竹笋平均分了吧?”听了他的话,最小的熊猫又会有什么问题要考大家?猜一猜!
生:每只熊猫分几个?
师:你能帮他们解决问题吗?下面拿出圆片代替竹笋分一分吧!
生:10个圆片不够呀?
师:怎么办?
生:同桌合作完成。
师:真会想办法!比比谁和同位合作得最默契。
生: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了解指导,关注学生不同的分法。
生:同桌合作解决后,汇报不同的方法。
师:分完了,小熊猫满意吗?为什么?
学生能说出:每只小猴分的一样多即可。
师小结:这么多的分法,虽然分的过程不一样,但是最后每只熊猫都分到了6个竹笋,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这些分法都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分竹笋及展示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分东西方法的多样化,并初步认识平均分是其中的一种分法】
3.平均分——认识包含分
师:18个竹笋,平均分给3只熊猫,每只分6个竹笋。小熊猫说“其实,我们每个人吃3个就够了,”同学们,听了它的话,你有什么想法?
生:可能提不出问题“18个竹笋,一只熊猫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熊猫?”教师可以提出。
师:开动脑筋,怎样解决问题?
生:放手让学生尝试分,最终会发现 “3个3个地分,能分给6只小熊猫”
师:这是平均分吗?为什么?
生:说明理由“因为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师总结: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同学们帮小熊猫分竹笋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共同总结: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
三、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一)判断
师:其他小动物看见熊猫是平均分竹笋,觉得这种分法真公平,小朋友们,快来帮我们看看,我们的分法是平均分吗?(出示判断)
(二)帮其他小动物平均分食物吧
1.分桃子
20个桃子,平均分给5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分得几个桃子?
2.分萝卜
12个萝卜,每只小兔吃4个萝卜,可以分给几只小兔?。
3.分松果
师:还剩下谁没分到食物啊?小松鼠都等不及了,小松鼠有什么要求?每只松鼠分5个松果,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可以分给几只松鼠?
师:有15个松果,每只松鼠分5个松果,可以分给几只松鼠?如果不用圆片,你能想出可以分给几只小松鼠吗?想闭上眼睛想一想,再用学具分一分,验证一下你的想法。
4.分石榴
师:咱们用平均分的方法帮小动物们分了食物,也用着这种方法分一分咱们喜欢吃的食物好吗?
课件出示练习题。10个石榴,平均分2盘,每盘分(??)个。
课件出示:10个石榴,平均每盘分5个,
师: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可以分几盘?
师:还是这10个石榴,再看这次要2个分一盘。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生:?可以分几盘?
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设计意图:紧紧围绕平均分展开活动,感受两种平均分模型,逐步深入理解平均分这个概念,提高了应用概念动手操作的能力。最后通过自主练习,引导学生初步建构了平均分的语言模型。】
5.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有平均分的例子?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畅所欲言。
同学们表现这么好,我们玩玩积木吧!引出帮小朋友分积木(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有层次的巩固练习中,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加强学生对平均分含义的理解和运用。同时,可以适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学生可以在开放的问题和充分的空间下自主学习,体验感受学习的快乐】
???四、回顾总结,梳理提升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师:在分东西的过程中还学会了同桌合作,这是个学习的办法。
今天的动物聚会就要结束了,小动物们都有点舍不得了,因为他们在你们的帮助下吃得很开心,玩的很愉快,而且还学到了许多知识,你说对吗?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梳理知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体会并提升平均分的方法,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
?